图书介绍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建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建模](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2305472.jpg)
- (美)SolidWorks著;生信实维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89494059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SolidWorks高级装配体建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0章 导读1
0.1 前提条件1
0.2 本书编写原则1
0.3 本书的使用方法1
0.4 练习题2
0.5 关于尺寸的一点说明2
0.6 关于配套光盘2
0.7 关于书中参考的文件3
0.8 Windows?20004
0.9 编写约定4
1.1 概述5
第1章 自顶向下的装配体建模5
1.2 关联特征6
1.2.1 设计意图:关联特征6
1.2.2 编辑零件8
1.2.3 编辑零件时的装配体显示10
1.2.4 装配体透明对选择几何体的影响12
1.2.5 传递设计修改16
1.2.6 一点说明19
1.3 建立关联零件19
1.3.1 设计意图:鼠标按键19
1.3.2 在装配体中插入新零件19
1.3.3 插入新零件的结果22
1.4 装配体中的零件建模23
1.4.1 利用装配体零件建立等距23
1.4.2 拉伸特征的终止条件24
1.4.3 在零件窗口中编辑26
1.4.4 新建零件的原点27
1.4.5 返回装配体29
1.5 装配体阵列34
1.6 传递设计修改37
1.6.1 脱离关联39
1.6.2 恢复关联40
1.7 外部参考43
1.7.1 断开和锁定外部参考43
1.7.2 外部参考报告45
1.7.3 删除外部参考47
1.8 练习1:自顶向下的装配体建模56
1.9 练习2:建立关联特征57
1.10 练习3:零部件阵列58
1.11 练习4:Level Assembly62
1.12 练习5:利用装配体的关联绘制3D草图64
第2章 在装配体环境下工作70
2.1 概述70
2.2 高效的配合技术70
2.2.1 智能配合71
2.2.2 配合参考71
2.3 智能配合71
2.3.1 在拖放过程中使用智能配合71
2.3.2 在装配体内使用智能配合75
2.3.3 智能配合的反馈光标78
2.4.2 配合参考的特殊情况79
2.4.1 参考实体79
2.4 配合参考79
2.5 调色板零件81
2.6 插入和配合零部件小结87
2.6.1 添加第一个零部件87
2.6.2 添加相同的零部件87
2.6.3 插入并配合零部件88
2.6.4 已有零部件的配合89
2.7 装配体配置89
2.7.1 专业术语90
2.7.2 添加新的装配体配置90
2.7.3 压缩零部件92
2.7.4 调色板装配体93
2.7.5 针对当前配置移动零部件99
2.8 装配体设计表101
2.8.1 设计表的用途101
2.8.2 指定零部件101
2.8.3 控制零部件102
2.8.4 控制装配体特征和配合102
2.8.5 备注和其他参数103
2.8.6 新建和插入系列零件设计表103
2.9 建立新的设计表105
2.9.1 零部件参数107
2.9.2 配合参数108
2.9.3 删除多余的列109
2.9.4 编辑设计表110
2.10 装配体配置属性112
2.11 修改零部件配合113
2.12 自动生成设计表115
2.13 子装配117
2.13.1 改变子装配配置117
2.13.2 插入子装配体119
2.14 练习6:配合与装配体运动121
2.14.1 插入和配合零部件123
2.14.2 修正干涉128
2.15 练习7:使用智能配合130
2.16 练习8:装配体配置134
2.17 练习9:装配体设计表138
第3章 装配体编辑140
3.1 概述140
3.1.1 装配体编辑的任务140
3.1.2 本章主题141
3.2 转换零件和装配体142
3.2.1 零件转换为装配体142
3.2.2 装配体转换为零件142
3.2.3 零件转换为零件143
3.2.4 装配体替换为零件144
3.3 装配体特征147
3.3.1 建立装配体特征147
3.3.2 修改装配体特征150
3.4 孔系列151
3.5 替换零部件155
3.5.1 在多用户环境下工作155
3.5.2 替换零部件156
3.5.3 替换一个实例157
3.6.1 配合错误159
3.6 修复装配体错误159
3.6.2 查看从属关系160
3.6.3 利用PropertyManager查看配合161
3.6.4 配合的直观显示162
3.6.5 替换配合实体162
3.6.6 过定义配合和零部件164
3.6.7 配合诊断166
3.7 使用另存命令替换零部件168
3.8 装配体中的信息170
3.8.1 时间相关特征170
3.8.2 父/子关系171
3.8.3 重新排序和回退控制棒171
3.8.5 查找相关零件文件172
3.8.4 装配体统计172
3.9 在装配体中控制尺寸173
3.9.1 数值连接173
3.9.2 装配体方程式174
3.9.3 装配体中的尺寸名称174
3.9.4 添加方程式174
3.10 智能扣件177
3.10.1 扣件默认设置177
3.10.2 扣件清单179
3.10.3 添加垫圈和螺母180
3.10.4 扣件选择181
3.10.5 扣件修改182
3.11 镜像零部件186
3.10.6 智能扣件和配置186
3.11.1 镜像或复制187
3.11.2 对称配合193
3.12 练习10:修复装配体错误195
3.13 练习11:装配体特征198
3.14 练习12:装配体方程式200
3.15 练习13:孔向导和智能扣件204
第4章 大型装配体210
4.1 概述210
4.2 高效装配体211
4.3 打开装配体时的错误213
4.4 设计子装配体215
4.5 修改装配体结构216
4.5.2 零部件层次的变化217
4.5.1 解散子装配体217
4.5.3 使用零部件建立新的子装配体218
4.5.4 打开子装配体225
4.5.5 装配体信息226
4.6 大型装配体模式227
4.7 轻化零部件228
4.7.1 建立轻化的零部件228
4.7.2 打开装配体后的零件处理229
4.7.3 最佳的方法230
4.7.4 零部件状态的比较230
4.7.5 轻化状态的标志232
4.8 利用配置233
4.8.1 特征细节233
4.8.2 不同配置的比较235
4.8.3 配合方面的考虑236
4.8.4 子装配体配置237
4.9 工程图方面的考虑239
4.10 使用零部件阵列240
4.11 优化的大型装配体240
4.11.1 灵活的子装配体242
4.11.2 编辑子装配体244
4.12 高级选择技术247
4.12.1 高级显示/隐藏247
4.12.2 高级选择248
4.12.3 应用于配置248
4.12.4 零部件属性248
4.12.5 自定义属性249
4.13.1 插入封套零件251
4.13.2 使用封套选择251
4.13 封套251
4.12.6 保存和装入准则251
4.14 装配体布局草图256
4.15 SolidWorks Explorer258
4.15.1 窗口布局259
4.15.2 操作260
4.15.3 文件管理选项260
4.15.4 使用SolidWorks Explorer261
4.16 零部件改名263
4.17 练习14:装配体布局草图267
4.18 练习15:镜像零部件268
4.19 练习16:使用SolidWorks Explorer272
4.20 练习17:设计子装配体277
4.21 练习18:简化配置282
4.21.1 子装配体283
4.21.2 零件配置286
4.21.3 子装配体配置287
第5章 型芯和型腔291
5.1 概述291
5.2 使用曲面和比例缩放292
5.2.1 比例缩放292
5.2.2 建立延展曲面293
5.2.3 建立缝合曲面295
5.2.4 使用曲面296
5.3 拔模分析299
5.3.1 拔模分析299
5.3.2 跨立面302
5.4.1 设计步骤303
5.4 型腔特征303
5.4.2 型腔304
5.4.3 分割零件305
5.4.4 传递修改308
5.4.5 其他方法311
5.4.6 使用基体零件314
5.5 练习19:模具型腔315
5.6 练习20:使用型腔和曲面319
5.7 练习21:拔模分析325
5.8 练习22:分割零件329
5.9 练习23:使用型腔332
5.10 练习24:使用基体零件334
5.11 练习25:使用分割特征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