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方法
  • 崔九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08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8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8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概论1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1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2

一、室外来源2

二、室内来源3

第三节 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12

一、气态和蒸气12

二、气溶胶13

第四节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14

一、化学污染物14

一、颗粒物粒径和粒度分布32

第五节 颗粒物的粒径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2

二、生物污染物32

二、与健康有关的颗粒物名词35

三、颗粒物生物效应37

第六节 室内空气染污监测42

一、室内污染源监测42

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51

三、特定目的监测53

第七节 人对空气污染物个体接触量的监测56

一、个体接触量监测的意义56

二、个体接触量监测仪器56

三、个体接触量的估算方法57

四、人体总接触量监测59

参考文献60

第二章 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和不良建筑物综合征61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所致人体健康效应61

一、研究概况61

二、室内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作用64

三、室内空气染污所致过敏及其他免疫效应66

四、室内空气污染的致癌作用69

五、室内空气污染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72

六、室内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74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所致刺激作用和不良建筑物综合征74

一、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概念和定义75

三、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流行水平和流行特征76

二、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诊断基准76

四、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理78

五、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研究方法80

六、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健康效应指标80

参考文献84

第三章 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85

第一节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85

一、与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HRA)有关的名词85

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内容86

三、健康危险度评价的目的87

第二节 危害鉴定88

一、流行病学研究88

二、动物实验88

四、污染物理化特性和构效关系资料89

三、体外实验89

第三节 暴露评价90

一、外暴露和内暴露90

二、暴露评价内容91

第四节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98

一、有阈化学污染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98

二、无阈化学污染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103

第五节 危险特征分析106

一、对前三阶段结果的综合分析107

二、危险度分析107

三、结果的书面总结112

参考文献112

一、直接取样法113

第四章 室内空气污染物采样方法113

第一节 气体污染物采样方法113

二、有动力采样法116

三、被动式采样法135

第二节 气溶胶采样方法149

一、沉降法149

二、滤料法149

第三节 两种状态污染物的综合采样方法163

一、浸渍试剂滤料法164

二、泡沫塑料采样法165

三、多层滤料法166

四、环形扩散管和滤料组合采样法167

一、空气采样体积的测量171

第四节 空气采样体积的测量和流量的校准171

二、流量计及其校准174

第五节 采样效率及其评价195

一、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195

二、影响采样效率的主要因素196

第六节 现场采样技术要求198

一、选点要求198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199

三、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199

四、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199

五、记录和报告200

参考文献200

一、大瓶子配气201

第一节 静态配气方法201

第五章 常用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201

二、注射器配气207

三、塑料袋配气208

四、高压钢瓶配气209

第二节 动态配气方法213

一、动态稀释原理213

二、负压喷射法215

三、渗透膜法216

四、气体扩散法230

五、饱和蒸气法237

六、电解法238

七、气相滴定法239

八、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浓度的标定250

参考文献258

第六章 室内环境中生物性颗粒物对健康影响的监测259

第一节 室内尘螨260

一、健康影响260

二、分布状况261

三、采样方法261

四、分析方法262

五、研究方法的建议264

六、结果的评价265

第二节 动物皮毛尘屑265

一、健康影响265

三、分析方法267

二、采样方法267

四、研究方法的建议268

五、结果的评价269

第三节 真菌269

一、健康影响269

二、分布状况271

三、采样方法272

四、分析方法275

五、研究方法的建议276

六、结果的评价278

第四节 细菌(包括放线菌)279

一、健康影响279

二、分布状况280

三、采样方法281

四、分析方法282

五、研究方法的建议283

六、结果的评价284

第五节 军团菌属285

一、健康影响285

二、分布状况286

三、采样和分析方法287

参考文献288

第七章 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289

第一节 苯、甲苯、二甲苯289

一、热解吸气相色谱法290

二、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292

第二节 苯乙烯294

第三节 酚297

一、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总酚297

二、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挥发酚302

第四节 甲醛305

一、AHMT比色法306

二、酚试剂比色法310

三、气相色谱法314

四、乙酰丙酮比色法318

五、电化学传感器法320

第五节 醛酮化合物322

第六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量325

第七节 尼古丁328

第八节 苯并[ɑ]芘330

第九节 氯乙烯333

第十节 三氯乙烯336

参考文献338

第八章 室内空气中无机污染物的测定339

第一节 二氧化硫339

一、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340

二、紫外荧光法347

三、库仑滴定法352

第二节 二氧化氮358

一、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360

二、化学发光法366

三、库仑原电池法370

第三节 一氧化碳375

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376

二、气相色谱法378

三、汞置换法382

四、电化学法386

第四节 二氧化碳388

一、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388

二、气相色谱法391

三、容量滴定法394

第五节 氨396

一、靛酚蓝比色法397

二、钠氏试剂比色法400

一、滤膜采样-离子选择电极法403

第六节 氟化氢和氟化物403

二、滤膜采样-氟试剂比色法410

第七节 硫化氢414

一、聚乙烯醇磷酸铵吸收-亚甲基蓝比色法415

二、锌氨络盐吸收-亚甲基蓝比色法421

第八节 臭氧422

一、化学发光法422

二、紫外光度法425

三、靛蓝二磺酸钠比色法430

第九节 氯434

第一节 可吸入颗粒物(PM10)439

一、小流量(冲击式)采样-重量法439

第九章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细菌总数的测定439

二、小流量(旋风式)采样-重量法441

三、压电晶体差频法443

四、光散射法448

五、β射线吸收法452

第二节 石棉455

第三节 细菌总数458

参考文献460

第十章 室内空气中金属的测定461

第一节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461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62

二、氢化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65

三、催化极谱法469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72

第二节 镉472

二、催化极谱法476

第三节 汞478

一、金汞齐富集-冷原子吸收法479

二、高锰酸钾氧化-冷原子吸收法483

三、氢化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86

第四节 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89

第五节 铬、锰、镉、镍、锌、铜的同时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93

参考文献498

第一节 空气中氡及其短寿命子体499

一、天然放射性和氡的衰变499

第十一章 室内空气中氡的测量499

二、室内氡的来源500

三、氡的危害502

四、对氡的防护措施503

五、有关氡控制水平的国家标准504

第二节 氡的瞬时测量方法505

一、双滤膜法506

二、闪烁室(瓶)法509

第三节 氡的连续测量方法511

一、闪烁室(瓶)法512

二、半导体探测器法512

第四节 氡的累积测量方法513

一、ɑ径迹探测器法513

三、脉冲电离室法513

二、活性碳盒法517

三、驻极体法519

第五节 氡子体产物的测量方法519

一、马尔柯夫ɑ潜能法519

二、托马斯三段法520

三、五段法521

第六节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质量保证522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522

二、测量的质量保证523

参考文献524

一、环境试验舱的结构526

第一节 环境试验舱526

第十二章 室内用品和材料中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特征测定526

二、环境试验舱性能要求和测试前的准备528

三、环境试验舱操作参数对释放特征的影响530

四、吞吐效应对释放特征的影响531

第二节 固体材料中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特征测定531

一、固体材料中挥发物释放模式的建立531

二、固体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的测定532

三、木质板材中甲醛释放特征的测定534

第三节 湿式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测定536

一、湿式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模式的建立536

二、湿式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537

参考文献540

第一节 室内板材541

第十三章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的测定541

一、甲醛含量--穿孔器萃取法542

二、甲醛释放量--干燥器法549

三、甲醛释放量--环境试验舱法551

第二节 室内涂料554

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55

二、苯、甲苯、二甲苯561

三、游离甲醛--亚硫酸内滴定法563

四、游离甲醛--乙酰丙酮比色法566

五、可溶性重金属(铅、镉、汞、铬)568

六、总铅572

七、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574

一、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77

第三节 室内用胶黏剂577

二、苯、甲苯、二甲苯578

三、游离甲醛580

四、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580

第四节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582

一、挥发物583

二、氯乙烯单体584

三、可溶性金属(铅、镉)587

第五节 地毯、地毯衬垫、地毯胶黏剂590

一、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590

二、甲醛593

三、苯乙烯594

一、重金属或其他元素597

第六节 壁纸597

二、甲醛599

三、氯乙烯单体602

第七节 家具604

第八节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测定607

参考文献611

第十四章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测量方法612

第一节 建筑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612

一、室内的电离辐射源612

二、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及其危害评价和防护613

三、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限量的国家标准617

第二节 建筑材料表面放射性测量619

一、高压电离室法619

二、γ剂量率仪法620

第三节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化学分析方法622

一、镭-226(226Ra)放射化学分析方法622

二、钍-232(232Th)放射化学分析方法627

三、钾-40(40K)化学分析方法629

第四节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物理测量方法--γ能谱分析方法631

参考文献636

第十五章 厨房油烟污染物的测定637

第一节 厨房油烟污染的采样与分析方法637

一、空气中油烟雾的采样和分析方法638

二、油烟冷凝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640

第二节 厨房油烟雾污染物组分与鉴定641

一、食用油在不同油温时的总有机烃643

三、油烟中苯并[ɑ]芘浓度644

二、厨房空气中甲醛浓度644

四、厨房油烟冷凝物中苯并[ɑ]芘含量645

五、油烟雾的成分鉴定645

参考文献648

第十六章 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定649

第一节 室内热环境与健康649

第二节 体温调节650

一、人体的代谢热650

二、人体的散热途径650

三、人体的体温调节651

第三节 热舒适环境及其影响因素652

一、热舒适环境652

二、热舒适的影响因素653

第四节 热环境的评价655

一、评价热环境的方法655

二、常用的热应激指数656

第五节 室内热环境参数及其要求657

一、室内热环境微小气候参数及其要求657

二、新风量和换气量及其要求658

第六节 气温测定方法659

一、玻璃液体温度计法659

二、数显式温度计法660

第七节 空气湿度测定方法661

一、通风干湿表法661

二、电湿度计法662

一、热球式电风速计法663

第八节 风速测定方法663

二、转杯式风速表法664

第九节 辐射热测定方法664

一、辐射热计法664

二、黑球温度计666

第十节 定内新风量、换气量测定方法668

一、风口风速和风量的测定668

二、示踪气体法669

第十一节 综合参数的测定方法672

第十七章 室内空气净化器及其性能测试673

第一节 室内空气净化方法673

一、室内空气净化方法的分类673

二、室内空气净化器674

三、光催化技术676

第二节 室内空气净化器性能及其评价方法680

一、洁净空气量及测试方法680

二、净化效率及测试方法694

三、去除率及测试方法699

参考文献701

第十八章 空气污染物个体接触量的测定702

第一节 扩散法被动式个体采样器性能评价方法703

一、主要性能评价指标703

二、评价实验用的仪器与设备705

三、性能评价实验方法705

第二节 二氧化硫710

第三节 二氧化氮715

第四节 甲醛720

第五节 氟化氢724

第六节 氨729

第七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734

一、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734

二、热解吸气相色谱法738

第八节 二氧化碳741

第九节 一氧化碳745

第十节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甲醛747

第十一节 汞753

参考文献757

一、标准曲线绘制759

第一节 标准曲线绘制和其特性759

第十九章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检验方法特性759

二、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760

三、单点校正法求校正因子761

第二节 方法的灵敏度及其估算方法761

一、灵敏度概念761

二、灵敏度的估算方法761

第三节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762

一、试剂空白值762

二、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概念763

三、低于检出限的测定值的结果表达765

第四节 精密度与准确度765

一、精密度765

二、准确度766

三、总不确定度768

第五节 方法验证实验770

一、实验室验证770

二、现场验证770

三、采样效率界限的有关规定770

附录772

Ⅰ 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772

Ⅱ 木质板材中甲醛的卫生规范773

Ⅲ 室内用涂料卫生规范773

Ⅳ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774

Ⅴ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775

Ⅵ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775

Ⅷ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776

Ⅶ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776

Ⅸ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777

Ⅹ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777

Ⅺ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777

Ⅻ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778

ⅩⅢ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778

ⅩⅣ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779

ⅩⅤ 各类公共场所卫生标准781

ⅩⅥ 室内空气污染物卫生标准785

ⅩⅦ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786

ⅩⅧ 不同温度下气体的摩[尔]体积787

ⅩⅨ ppm与mg/m3的换算788

ⅩⅩ 采样和分析记录表格7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