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产养殖苗种培育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产养殖苗种培育技术手册
  • 刘世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492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水产养殖(学科: 育种) 水产养殖 育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产养殖苗种培育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海水部分3

第一章 真鲷3

一、分类与分布3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3

三、苗种培育技术5

(一)亲鱼5

(二)人工亲鱼的培育5

(三)人工催产与人工授精5

(四)采卵与受精6

(五)受精卵运输方法7

(六)受精卵特征和受精卵孵化7

(七)胚胎和仔、稚、幼鱼的发育8

(八)鱼苗的前期培育9

(九)鱼苗的后期培育11

(十)苗种越冬12

(十一)常用仪器和用具13

第二章 牙鲆14

一、分类与分布14

二、苗种培育技术14

(一)亲鱼14

(二)采卵16

(三)孵化18

(四)前期培育19

(五)后期培育23

一、分类与分布27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27

第三章 红鳍东方鲀27

三、苗种培育技术28

(一)亲鱼29

(二)采卵30

(三)孵化31

(四)鱼苗培育33

(五)相互残食36

第四章 石斑鱼38

一、分类与分布38

二、苗种培育技术39

(一)亲鱼39

(二)人工亲鱼的培育和暂养39

(四)卵子特征和孵化40

(三)采卵方式40

(五)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41

(六)鱼苗培育42

第五章 鲈鱼45

一、分类与分布45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45

(一)摄食习性45

(二)群体组成45

(三)生态习性46

(四)繁殖习性46

三、苗种培育技术46

(一)亲鱼46

(二)采卵47

(三)孵化47

二、采仔鱼51

一、亲鱼管理51

第六章 黑鲪51

三、饵料52

四、饲育管理53

五、出池53

六、二次培育54

第七章 美国红鱼55

一、分类与分布55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55

(一)形态特征55

(二)栖息环境56

(三)食性与生长56

(四)繁殖习性56

(二)激素诱导促产57

(三)光周期、温度控制促产57

三、苗种培育技术57

(一)亲鱼的选择和培育57

(四)受精孵化58

(五)胚胎发育59

(六)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60

(七)仔、稚、幼鱼的培育管理63

三、红鱼的养成63

(一)鱼苗的选择、运输和放养63

(二)养成方式64

第八章 中国对虾67

(一)地理分布68

(二)形态特征68

一、生态习性68

(三)养殖价值69

(四)生活习性69

(五)摄食习性69

二、繁殖生物学69

(一)交配69

(二)卵巢的发育进程70

(三)产卵习性71

(四)对虾幼体的发育分期71

(五)对虾繁殖及幼体发育对环境条件的适应74

(六)对虾幼体的摄食习性76

三、苗种培育技术78

(一)育苗前的准备工作78

(二)越冬亲虾选择与培育79

(三)人工精荚移植技术84

(四)亲虾的成熟培育85

(五)产卵与孵化88

(六)幼体培育90

(七)商品虾苗的出池、运输96

第九章 斑节对虾99

一、生态习性99

(一)地理分布99

(二)形态特征99

(三)养殖价值99

(四)生活习性100

(五)摄食习性100

二、繁殖生物学100

(二)亲虾的挑选101

三、亲虾的来源与选择101

(一)亲虾的来源101

四、亲虾的培育102

(一)放养密度102

(二)催熟培育102

(三)亲虾交配103

(四)人工授精104

五、产卵孵化104

(一)亲虾成熟度鉴别104

(二)亲虾产卵105

(三)孵化105

(三)幼体管理106

(二)水温调控106

(一)幼体密度106

六、幼体培育106

(四)水质调控107

(五)光线控制108

(六)虾苗出池108

第十章 日本对虾110

一、生态习性110

(一)地理分布110

(二)形态特征110

(三)养殖价值110

(四)生活习性110

(五)摄食习性111

二、苗种培育技术111

(一)亲虾的来源、挑选及运输111

(二)亲虾的培育112

(三)产卵与孵化113

(四)幼体培育114

第十一章 扇贝117

一、分类与分布117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118

(一)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118

(二)生态习性121

(三)繁殖与发生123

(四)生长126

三、苗种培育技术127

(一)苗种培育主要设施127

(二)人工育苗129

(三)扇贝幼苗的中间育成136

第十二章 鲍鱼139

一、分类与分布139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140

(一)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140

(二)生态习性142

(三)繁殖与发生144

三、苗种培育技术147

(一)苗种培育主要设施147

(二)底栖硅藻的接种培养150

(三)亲鲍促熟培育151

(四)诱导产卵与人工授精152

(五)孵化与采苗154

(六)采苗后的培育管理155

(七)中间培育157

一、分类与分布160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160

(一)外部形态160

(二)生态习性160

第十三章 魁蚶160

三、苗种培育技术162

(一)亲贝的选择和数量162

(二)亲贝的暂养162

(三)亲贝促熟培育162

(六)幼虫培育163

(七)投附着基163

(五)选育163

(四)采卵163

(八)稚贝的中间育成164

第十四章 牡蛎165

一、分类与分布165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166

(一)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166

(二)生态习性169

(三)繁殖习性170

三、苗种培育技术173

(一)亲贝的选择与蓄养173

(二)采卵与孵化173

(三)幼虫培育174

(四)采苗175

(五)稚贝培育176

第十五章 海带177

一、分类与分布178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179

(一)生物学179

(二)生态学185

三、苗种培育技术188

(一)自然光低温育苗188

(二)冷库日光灯育苗195

(三)配子体克隆育苗196

(四)幼苗暂养196

第十六章 紫菜199

一、分类与分布200

(一)生物学201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201

(二)生态学208

三、苗种培育技术210

(一)基本设施210

(二)采果孢子210

(三)丝状体的培育212

(四)移植丝状体育苗技术213

(五)壳孢子采苗215

第十七章 裙带菜220

一、分类与分布220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221

(一)生物学221

(二)生态学224

(一)常温育苗227

三、苗种培育技术227

(二)海上半人工育苗235

(三)配子体克隆育苗236

(四)幼苗暂养236

第十八章 石花菜238

一、分类与分布238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239

(一)生物学239

(二)生态习性242

三、苗种培育技术242

(一)孢子育苗242

(二)营养育苗248

一、分类与分布250

第十九章 江蓠250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251

(一)生物学251

(二)生态学256

三、苗种培育技术257

(一)自然海区采孢子育苗257

(二)室内采孢子海上筏式人工育苗技术260

第二十章 刺参268

一、分类与分布268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270

(一)生物学270

(二)生态学273

(一)性腺发育278

三、繁殖生物学278

(二)生殖习性280

四、发育生物学281

(一)胚胎发育281

(二)幼体发育284

五、苗种培育技术288

(一)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及要求288

(二)亲参采捕290

(三)亲参蓄养292

(四)获卵及受精卵的处理293

(五)幼虫选优296

(六)耳状幼体培育298

(七)日常管理302

(八)浮游幼体期培育水体的主要环境因子306

(九)浮游幼体日常监测指标309

(十)稚参培育311

(十一)稚参饵料品种及其培养或加工方法312

(十二)稚参培育管理315

(十三)稚参培育环境318

(十四)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除319

第二十一章 海胆321

一、分类与分布321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322

(一)生物学322

(二)生态习性323

(三)主要经济品种的生物学与生态习性324

(一)性腺发育329

三、繁殖生物学329

(二)生殖习性330

四、发育生物学331

(一)胚胎发育331

(二)幼体发育332

五、苗种培育技术336

(一)海胆苗种培育设施要求336

(二)亲胆采捕和蓄养336

(三)采卵与孵化338

(四)幼体培育340

(五)稚胆培育345

一、分类与分布353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353

第二十二章 淡水白鲳353

下篇 淡水部分353

三、苗种培育技术354

(一)亲鱼的来源354

(二)越冬培育355

(三)越冬后的强化培育356

(四)催熟356

(五)人工催产356

第二十三章 淡水育珠蚌362

一、分类与分布362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362

三、苗种培育技术363

(一)繁殖习性363

(二)亲蚌的培育364

一、分类与分布372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372

(一)形态特征372

(二)生活习性372

(三)繁殖习性372

第二十四章 鳜鱼372

(四)食性与生长373

三、苗种培育技术373

(一)亲鱼品种、来源和选择373

(二)亲鱼培育与孵化374

(三)夏花培育376

第二十五章 黄鳝377

一、分类与分布377

(二)食性378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378

(一)形态特征378

(三)年龄与生长379

(四)繁殖习性379

(五)生活习性380

三、鳝池建造381

(一)场地选择381

(二)形状和规格381

(三)鳝池结构381

四、苗种培育技术382

(一)亲鳝来源和选择382

(二)亲鳝培育382

(三)亲鳝催产382

(五)人工孵化383

(四)人工授精383

(六)人工捕捞卵、苗384

五、苗种培育384

(一)培育前的准备384

(二)鳝苗放养384

(三)饲养与分养385

(四)日常管理385

第二十六章 泥鳅387

一、分类与分布387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387

(一)形态特征387

(四)繁殖习性388

(二)食性388

(三)年龄与生长388

(五)生活习性389

三、苗种培育技术389

(一)鳅池建造389

(二)养鳅饲料391

(三)鳅苗生产391

(四)苗种培育394

第二十七章 乌鳢396

一、分类与分布396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396

(一)形态特征396

(三)年龄与生长397

(二)生活习性397

(四)繁殖习性398

三、苗种培育技术398

(一)亲鱼的收集和培育398

(二)雌、雄亲鱼的区别399

(三)人工催产399

(四)卵的孵化400

(五)鱼苗培育400

第二十八章 异育银鲫402

一、生物学与生态学402

(二)亲鱼培育403

(三)人工繁殖403

(一)亲鱼的选择403

二、苗种培育技术403

三、苗种培育405

(一)池塘培育405

(二)稻田培育406

第二十九章 泰国胡子鲇407

一、分类与分布407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407

(一)外部形态407

(二)生活习性407

(三)食性407

(四)繁殖习性408

(五)产卵周期和产卵量408

三、苗种培育技术408

(一)亲鱼培育408

(三)催产方法409

(二)亲鱼性别及其成熟度409

(四)孵化技术410

四、鱼苗、鱼种培育410

(一)水泥池育苗410

(二)土池培育410

第三十章 埃及胡子鲇412

一、分类与分布412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412

(一)生活习性412

(二)食性412

(一)亲鱼培育413

三、苗种培育技术413

(四)生长413

(三)繁殖习性413

(二)雌、雄鱼性别特征及成熟度414

(三)人工繁殖技术414

(四)人工孵化415

四、鱼苗培育416

(一)水泥池育苗416

(二)网箱育苗416

(三)塑料薄膜池育苗416

(四)池塘发花培育417

第三十一章 罗氏沼虾418

一、亲虾的选择和运输418

(一)亲虾的选择418

(二)亲虾运输419

(一)培育池的选择条件421

二、亲虾培育421

(二)放养前培育池的清整422

(三)亲虾放养422

(四)饲养管理423

三、产卵与孵化429

(一)抱卵虾的饲养429

(二)增氧429

(三)盐度429

(四)水温430

四、幼体及幼虾培育430

(一)培育池用水430

(二)饵料及管理431

(三)幼虾培育432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433

第三十二章 牛蛙433

一、分类与分布433

(一)牛蛙对环境的要求434

(二)冬眼434

(三)食性434

(四)外形和雌雄区别434

三、苗种培育技术434

(一)产卵池的设计和建造435

(二)受精与产卵435

(三)人工催产435

(四)牛蛙卵的构造和受精卵的区别436

(五)采捞卵块436

(六)孵化技术437

主要参考文献4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