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出土易学文献 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出土易学文献 4](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206761.jpg)
- 刘大钧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4394079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90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周易-研究-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出土易学文献 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商周数字卦研究3
西周卦画探原——周原出土卜甲上卦画初探&徐锡台 楼宇栋3
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张政烺7
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张亚初 刘雨24
殷代易卦及有关占卜诸问题&[中国香港]饶宗颐35
殷虚甲骨文中所见的一种筮卦&张政烺48
安阳苗圃北地新发现的殷代刻数石器及相关问题&郑若葵56
数字易卦探讨两则&管燮初63
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李学勤67
易卦爻象原始&楼宇烈74
易辨——近几年根据考古材料探讨《周易》问题的综述&张政烺89
数与《周易》关系的探讨&徐锡台101
安阳殷墟发现“易卦”卜甲&肖楠118
殷墟“易卦”卜甲探索&冯时123
奇偶数与图形画——释四位奇偶数和四位(包括五位)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的图形画&徐锡台133
淳化县发现西周易卦符号文字陶罐&姚生民136
西周筮数陶罐的研究&李学勤139
中方鼎与《周易》&李学勤145
《周易》探源&徐锡台151
新发现的殷周“易卦”及其意义&曹定云159
淳化出土西周陶罐刻划奇偶数图形画研讨&徐锡台167
商代易卦筮法初探&晁福林173
跳出《周易》看《周易》——“数字卦”的再认识&李零180
《周易》及《连山》占数卦考&梁敢雄188
出土筮数与三易研究&李学勤193
陶拍上的数字卦研究&曹玮197
周原卜甲与《周易·蛊卦》&陈蔚松206
长安西仁村陶拍数字卦解读&廖名春211
新发现西周筮数的研究&李学勤217
古文字中的易卦材料&[中国台湾]季旭升222
战国楚简《周易》研究249
楚简《周易·大畜》卦再释&廖名春249
楚简《周易·颐》卦试释&廖名春257
楚简《周易》校释记(一)&廖名春264
楚简《周易》校释记(二)&廖名春274
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中特殊符号的意义&姜广辉285
楚竹书《周易》中的特殊符号与卦序问题&李尚信290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林忠军298
哲学视域中战国楚竹书《周易》的文献价值&王新春303
上博馆藏楚竹书《周易》初析&王振复315
《周易》释读八则——以楚竹书为参照&郑万耕322
试论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对卦序与象数的统合意义&谢向荣329
楚简《周易》遯卦六二爻辞新释&廖名春34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刍议&邓球柏352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一)&刘大钧359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二)&刘大钧369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三)&刘大钧382
沪简《周易》选释(修订)&何琳仪 程燕 房振三390
战国楚竹书《周易·字》卦“字”字考&胡志勇396
楚竹书《周易·颐》卦新释&曹建国40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易经》释卦二则&萧汉明410
楚简《周易》睽卦新释&廖名春417
简帛《周易·夬卦》“丧”字补说&范常喜426
从竹简看所谓数字卦问题&吴勇431
也谈《易经》简帛本的蛊、丰二卦——与萧汉明先生商榷&郑任钊 郑张尚芳43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的“首符”与“尾符”&[日]近藤浩之 曹峰译446
秦简《归藏》研究455
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荆州地区博物馆455
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连劭名462
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王明钦466
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李家浩479
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王明钦488
秦墓《易占》与《归藏》之关系&王宁510
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廖名春514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林忠军521
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筮书考&连劭名532
王家台秦简“易占”与殷易《归藏》&梁韦弦542
王家台秦简《归藏》校释(28则)&王辉548
秦简《归藏》与汲冢书&梁韦弦560
《归藏》非殷人之易考&程二行 彭公璞565
论秦简《比》卦的宇宙生成模式&蔡运章574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朱渊清580
《归藏》、《坤乾》源流考——兼论秦简《归藏》两种摘抄本的由来与命名&任俊华 梁敢雄585
从秦简《归藏》看易象说与卦德说的起源&王葆玹595
秦简《寡》、《天》、《?》诸卦解诂——兼论《归藏易》的若干问题&蔡运章602
秦简《归妹》卦辞与“嫦娥奔月”神话&戴霖 蔡运章620
阜阳汉简研究631
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安徽省文物工作队 阜阳地区博物馆 阜阳县文化局631
阜阳汉简简介&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 安徽省阜阳地区博物馆 阜阳汉简整理组654
《阜阳汉简·周易》概述&胡平生658
阜阳汉简《周易》释文&中国文物研究所古文献研究室 安徽省阜阳市博物馆668
阜阳汉简《周易》研究&韩自强700
阜阳汉简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宋迎春743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研究749
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评《马王堆汉墓文物》&廖名春749
帛书《周易》&于豪亮752
帛书《六十四卦》跋&张政烺763
再谈马王堆帛书《周易》&[中国香港]饶宗颐772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浅说&韩仲民780
帛《易》初探&刘大钧786
读帛书《周易》&连劭名797
帛书《周易》所属的文化地域及其与西汉经学一些流派的关系&王葆玹805
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李学勤810
论帛书《周易》&邓球柏816
帛书《易传》与《易经》的作者&李学勤829
有关帛书《易传》的几个问题&[中国台湾]严灵峰832
评帛书《易经》研究的两种倾向&方向东839
帛书《易传》整理的几个问题&陈松长846
帛书《周易》的整理过程及其编目&〔日〕近藤浩之 曹学群译849
论帛书《周易》的篇名与结构&邢文858
孔门易学的不同诠释与发展&陈来863
《周易》古义考&刘大钧872
帛《易》源流蠡测&刘大钧882
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888
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校读札记&王辉899
帛书《周易》卦名校释&连劭名909
从帛书异文看《周易》训诂中存在的问题&吴辛丑934
宫的分别字与《周易》爻辞新解&任俊华939
马王堆帛书《易经》札记&曹锦炎943
帛书《周易·泰蓄》与《逸周书·大聚》&连劭名945
帛书《周易》《老子》虚词札记&吴辛丑951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廖名春957
帛书与今本《周易》之乾、坤二卦四题&[中国香港]朱冠华972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经》卦序释义&黎子耀990
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序卦位&李学勤995
帛书《周易》与卦气说&邢文1002
马王堆帛书《周易》——兼谈湖南出土的八卦纹铜镜&周世荣1011
关于“图”“书”及今本与帛本卦序之探索&刘大钧1018
今帛本卦序与先天方图及“卦气”说的再探索&刘大钧1030
谈帛易六十四卦卦序&王兴业1038
论今、帛本《周易》卦序的先后问题&李尚信1045
帛书《周易》卦序与宇宙论&李尚信1055
帛书《易传》及《系辞》的年代&李学勤1068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教及其象数&[中国香港]邓立光1072
帛书《易传》引《易》考&廖名春1084
马王堆帛书《易传》与孔门易学&陈来1095
帛书《易传》散议&郑万耕1114
帛书《易传》的时代和人文精神&张立文1127
帛书《易传》象数学说考释&廖名春1140
从帛《易》“子曰”看孔子晚年的哲学思想&赵士孝 刘怀惠1147
帛书易传与先秦儒家易学之分派&陈来1160
从帛书《易传》析述孔子晚年的学术思想&[中国香港]邓立光1169
从“要”这个概念看儒道分野及儒道互渗——兼论易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李伯聪1179
论《周易》与《内经》的关系——兼论帛书《周易》五行说&张其成1188
帛书《易传》四篇天人道德观析论&胡治洪1200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刘大钧1210
从帛书《易传》考察“文言”的实义&[中国香港]邓立光1219
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释文&陈松长 廖名春1225
帛书《二三子问》简说&廖名春1233
帛书《二三子问》初论&陈松长1237
也谈“先天卦位”与“帛书卦位”&李仕澂1244
论帛书《二三子问》中的“精白”&李锐1253
帛书《系辞》略论&李学勤1258
帛书《系辞》浅说——兼论《易传》的编纂&韩仲民1263
马王堆帛书《系辞传》校读&[中国台湾]黄沛荣1270
帛书《系辞》释文再补&廖名春1281
马王堆帛书《周易·系辞》校读&张政烺1285
帛书《系辞传》校证&[中国台湾]黄沛荣1291
帛书《系辞》释文&陈松长1301
初观帛书《系辞》&张岱年1306
帛书《系辞传》“大恒”说&[中国香港]饶宗颐1309
帛书《系辞》“易有大恒”的文化意蕴&余敦康1319
读帛书《系辞》杂记&楼宇烈1323
帛本《系辞》探源&陈亚军1328
帛书《系辞》与通行本《系辞》的比较&张立文1338
论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廖名春1346
从帛书《易传》看今本《系辞》的形成过程&王博1353
帛书《系辞》初探&陈松长1361
帛书《系辞传》与《文子》&李定生1367
“大衍之数”章与帛书《系辞》&廖名春1369
马王堆帛书《系辞传》残本全文的剖析&[中国台湾]严灵峰1376
帛书《系辞》校勘札记&陈松长1385
帛书《系辞》骈枝&魏启鹏1389
帛书《系辞》释文&廖名春1396
帛书《系辞》的年代与道论&王博1400
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金春峰1412
马王堆帛书《系辞》研究&连劭名1423
再论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连劭名1441
今本、帛本、汉唐本《系辞》异同考——并论帛本《系辞》胜于今本《系辞》&刘大钧1445
帛书《周易》“火水相射”释疑&霍斐然1451
帛书《易之义》简说&廖名春1458
帛书《易之义》释文&廖名春1463
帛书《易之义》与先天卦位说&廖名春1467
由帛书《易之义》看《易》《老》之关系&尹振环1472
试论帛书《衷》的篇名和字数&廖名春1478
帛书《衷》校释(一)&廖名春1486
帛书《衷》校释(二)&廖名春1497
关于帛书《易之义》解说坤卦卦爻辞之文义的辨正&梁韦弦1508
帛书《要》简说&廖名春1512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要篇》的成书年代&[日]池田知久 陈建初译1516
帛书《要》试释&廖名春1526
帛书《要》释文&[日]池田知久1544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研究&[日]池田知久 牛建科译1549
帛书《要》释文&廖名春1558
《要》篇略论&王博1560
论《易》之名“易”——兼谈帛书《要》篇&刘昭瑞1566
《鹖冠子》与帛书《要》&邢文1571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上)&(日)池田知久 牛建科译1581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下)&(日)池田知久 牛建科译1595
论帛书《要》篇巫史之辨&邢文1611
帛书《要》篇释文校记&裘锡圭1624
君道:“天、地、民、神、时”的视角——从帛书《周易》五行说看《要》篇君道之论&邢文1643
“损益”与“君道”&邢文1651
释帛书易传《要》篇之“六府”、“五官”&梁韦弦1663
帛书《要》篇考释&郭沂1669
读帛书《要》篇的管见&朱冠华1691
帛书《缪和》、《昭力》简说&廖名春1715
帛书《缪和》释文&廖名春1721
帛书《昭力》释文&廖名春1726
马王堆帛书《缪和》、《昭力》释文&陈松长1728
从帛书《缪和》篇到《淮南子·缪称训》——关于穆生易学的一种推测&王博1735
《缪和》《昭力》反映的思想、文化与时代&金春峰1743
论帛书《缪和》、《昭力》的内在分别及其成书过程&丁四新1749
帛书《缪和》《昭力》“子曰”辨&丁四新1764
帛书《缪和》《昭力》中“子”为孔子考&宋立林1774
其他1781
汉《熹平石经周易》残字跋&刘节1781
汉石经周易为梁丘氏本考——跋张溥泉先生藏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屈万里1792
汉《熹平石经周易》残字跋&马衡1796
读汉石经《周易》残字而论及今文《易》的篇数问题&钱玄同1799
释《五行》与《系辞》之型&刘信芳1806
《大一生水》篇管窥&刘大钧1811
《太一生水》“神明”新释&赵卫东1817
释“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汤一介1823
包山竹简楚先祖名与《周易》的关系&黎子耀1829
式盘中的四门与八卦&连劭名1834
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的观念内涵与《周易》阴阳哲学的思想渊源&倪志云1839
《唐勒》、《小言赋》和《易传》&李学勤1844
睡虎地秦简中的《艮山图》&李学勤1849
浅谈三代青铜器纹饰所反映的易象&段勇1852
西周甲骨刻辞与《周易》&连劭名1857
考古发现与先秦易学&连劭名1861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李学勤1880
从出土竹书综论《周易》诸问题&丁四新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