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电影史 1949-200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中国电影史 1949-2000
  • 尹鸿,凌燕著(清华大学)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 ISBN:75356180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80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中国电影史 1949-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建新中国红色电影(1949~195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创建1

一、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业的起步1

二、改造私营电影业2

三、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4

四、电影指导委员会4

第二节 红色电影的金色童年6

一、第一部新中国电影6

二、“工农兵电影”与“写重大题材”7

三、红色电影的雏形8

四、国际社会主义电影的组成部分9

第三节 新中国电影的成长创伤10

第二章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典电影时期(1956~1966)13

第一节 政治运动中的电影品格13

一、“运动”式发展曲线14

二、高度自觉的政治书写18

三、封闭自足的电影文化体系20

四、电影批评的政治化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修辞系统25

一、影像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25

二、缝合的镜语系统27

三、革命抒情正剧28

四、符号化的个体30

五、革命对爱情的放逐35

第三节 新中国的电影类型38

一、历史铭文38

二、乡土创业史46

三、经典的革命化重写49

四、笑的意识形态生产53

五、强冲突化的反特类型片58

六、民族团结政治寓言63

七、“红孩子”的故事69

八、重构民间传统75

第三章 “文革”时代的斗争电影模式(1966~1976)81

第一节 历史悲喜剧81

一、“革命”与“动乱”81

二、“文革”文艺83

三、电影的灾难83

四、颠覆新中国电影84

第二节 “样板戏”叙事规则85

一、京剧改革与样板戏85

二、“三突出”原则86

三、阶级修辞87

四、编码样板88

五、人物元素88

六、性别修辞89

第三节 “文革”模式的政治电影90

一、样板戏电影90

二、“三突出”原则的电影化90

三、英雄神话92

四、流行革命文化92

第四节 电影的恢复与重建93

一、阶级斗争电影93

二、重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97

三、电影技术和工艺的进步100

第四章 变革与多元的新时期电影(1977~1989)101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社会语境101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102

二、电影的“春天”102

第二节 政治电影模式的演变103

一、反“四人帮”的政治电影103

二、新中国影片的解禁和复映104

三、新电影创作104

四、伤痕与反思电影105

五、个案:谢晋与伦理情节剧传统107

六、历史与战争的人性化叙述113

七、电影的多样化115

第三节 电影美学观念的革新117

一、电影本体的探索118

二、中国电影第四代118

三、第四代经典文本121

第四节 第五代与多元化的电影时代126

一、《一个和八个》与第五代的横空出世126

二、《黄土地》与第五代经典127

三、第五代的三个标志性人物129

四、第五代导演群体136

五、第五代电影的意义139

第五节 电影体制的解体与改革142

一、新时期电影中的娱乐片潮流142

二、中国式娱乐电影:武打片144

三、喜剧片145

四、1988年的娱乐片高峰147

第五章 中国电影的世纪末转型(1990~2000)151

第一节 意识形态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背景151

一、后新时期状态151

二、例外的1995152

三、后“主旋律化”时期153

第二节 “主旋律”电影策略154

一、历史片与历史文献片154

二、“好人好事”电影157

三、社会、家庭伦理电影158

四、伦理“泛情化”160

五、国家和民族主义策略160

六、东方主义和西方主义161

七、个案:《我的1919》中的历史虚构与国家和民族想像162

八、个案:陈国星电影的“主旋律”策略164

第三节 政治娱乐化与娱乐政治化167

一、市场化的不归之途167

二、准娱乐化的动作/悬念片168

三、国际化的“新民俗”片169

四、主旋律的娱乐化与娱乐化的主旋律170

五、个案:《紧急迫降》与中国式“灾难片”172

六、个案:冯小刚的贺岁片及其市场品牌效果174

第四节 本土体验与现实关怀178

一、关怀当下人生178

二、城市与乡村镜像180

三、个案:黄建新的“都市电影”182

四、个案:宁瀛与记录写实主义183

五、第三种体验185

第五节 新生代的叛逆与皈依185

一、夹缝中的一代186

二、还原冲动与青春自恋186

三、流浪后的回家187

第六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策略188

一、国际化背景188

二、国际化电影模式189

三、国际化的意识形态策略190

四、国际化的文化策略191

五、国际化的艺术策略192

六、国际化的经济策略193

七、国际电影节:国际化通道193

八、个案:《洗澡》的文化意义195

第七节 中国电影业的危机198

一、双轨体制下的电影产业198

二、曲折变革中的电影体制200

三、电影的规划生产模式200

四、无序的电影市场202

五、制片、发行、放映业的产业矛盾205

结语 走向中国新电影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