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院临床烧伤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上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院临床烧伤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上册
  • 刘海龙编 著
  • 出版社: 安徽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01709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院临床烧伤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上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烧伤外科基础医学3

第一章 烧伤基础3

第一节 概述3

第二节 皮肤的正常结构与功能7

第二章 烧伤诊断11

第三章 烧伤的临床过程及病理生理变化23

第一节 体液渗出期24

第二节 急性感染期31

第三节 创面修复期37

第四节 康复期39

第四章 烧伤毒素42

第一节 概论42

第二节 内毒素血症47

第三节 细菌外毒素在烧伤毒血症中的地位58

第二篇 临床烧伤常见症状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规范65

第一章 烧伤休克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65

第一节 热力对皮肤的损伤65

第二节 热力对红细胞的损伤67

第三节 烧伤休克期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机制68

第四节 烧伤休克期肝脏的急性期反应及其意义71

第五节 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在烧伤休克病理过程中的作用73

第六节 内皮细胞损伤在烧伤休克病理过程中的作用75

第七节 烧伤休克期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原因77

第八节 烧伤休克期微循环的变化79

第九节 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80

第十节 烧伤休克的诊断81

第十一节 烧伤休克的防治84

第二章 烧伤感染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107

第一节 烧伤感染的概念108

第二节 烧伤感染的诊断113

第三节 烧伤感染常见细菌的变迁118

第四节 烧伤感染的微生物学120

第五节 烧伤感染细菌的入侵途径127

第六节 侵袭性感染的类型134

第七节 特殊感染135

第八节 烧伤感染的防治原则138

第九节 抗菌药物在烧伤感染中的应用141

第十节 Sceptor快速细菌鉴定仪在烧伤科的应用159

第三章 烧伤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161

第一节 概论161

第二节 烧伤后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174

第三节 烧伤后酸碱紊乱190

第四章 烧伤后代谢紊乱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199

第一节 烧伤后应激反应199

第二节 烧伤后高代谢210

第三节 烧伤后糖代谢214

第四节 烧伤后蛋白质、氨基酸代谢220

第五节 烧伤后脂肪代谢226

第六节 烧伤后微量元素代谢232

第七节 烧伤代谢反应调理234

第五章 烧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240

第一节 烧伤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240

第二节 免疫紊乱与伤后并发症的关系258

第三节 烧伤后免疫紊乱治疗的试探性研究264

第四节 免疫紊乱发生机制探索方向的展望268

第六章 烧伤后心功能不全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275

第一节 心肌正常结构、代谢275

第二节 烧伤后心功能不全的病因276

第三节 烧伤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277

第四节 烧伤后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286

第五节 烧伤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91

第六节 烧伤后心功能不全的防治293

第七章 烧伤后肺脏并发症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300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0

第二节 肺部感染309

第三节 肺水肿322

第四节 肺栓塞326

第五节 肺不张333

第八章 烧伤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336

第一节 概述336

第二节 病理变化337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339

第四节 临床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344

第五节 并发症与预后350

第六节 防治354

第九章 烧伤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360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360

第二节 急性胃扩张362

第三节 应激性溃疡363

第四节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75

第五节 无结石性胆囊炎377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378

第七节 烧伤后肝功能不全380

第八节 输血后肝炎387

第九节 腹泻390

第十章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395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95

第二节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405

第三节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422

第十一章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鉴别与诊断操作技术425

第一节 概述425

第二节 病因427

第三节 发病机制445

第四节 病理组织学变化453

第五节 临床表现454

第六节 诊断461

第七节 防治465

第三篇 临床烧伤治疗基础技术操作规范475

第一章 概述475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475

第二节 胸腔引流技术477

第三节 胃镜检查技术478

第二章 烧伤创面愈合技术操作规范480

第一节 创面愈合过程480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调控486

第三节 生长因子调控489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反应496

第五节 烧伤后的超高代谢反应499

第三章 烧伤创面处理操作规范503

第一节 烧伤创面早期处理503

第二节 清创后创面处理方法与选择507

第三节 浅度烧伤创面处理510

第四节 深度烧伤创面处理510

第四章 烧伤创面覆盖操作规范531

第一节 皮肤移植方法531

第二节 网状植皮533

第三节 大张同种皮开窗自体小皮片移植术535

第四节 微粒度移植538

第五节 自体表皮、真皮皮浆移植545

第六节 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549

第七节 Integra人工皮移植554

第五章 皮肤储存技术操作规范560

第一节 皮肤储存的意义560

第二节 皮肤结构的特点与皮肤储存的关系562

第三节 皮肤的采集562

第四节 皮肤储存方法563

第五节 皮肤活力的鉴定571

第六节 皮肤低温储存后抗原性的变化572

第六章 异体皮移植技术操作规范574

第一节 皮肤内与免疫有关的细胞574

第二节 排斥反应576

第三节 免疫抑制与免疫耐受的诱导580

第四节 展望582

第七章 表皮细胞培养和复合皮的应用584

第一节 表皮细胞的培养584

第二节 培养表皮细胞膜片的移植592

第三节 培养表皮细胞的异体移植594

第四节 延长移植的异体表皮细胞成活的研究597

第五节 复合皮的研究599

第八章 皮肤及其他组织移植技术操作规范603

第一节 自体皮肤移植603

第二节 其他组织移植661

第四篇 临床各类烧伤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685

第一章 特殊部位烧伤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685

第一节 概述685

第二节 头、面、颈部烧伤的处理687

第三节 手部烧伤的处理697

第四节 会阴及其周围烧伤的处理712

第五节 足部深度烧伤的处理715

第二章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717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致伤因素718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721

第三节 吸入性损伤的主要病理变化729

第四节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732

第五节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742

第三章 化学烧伤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750

第一节 化学烧伤的特点及致伤机制750

第二节 一般治疗原则751

第三节 常见的化学烧伤755

第四章 电烧伤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772

第一节 电烧伤的机制与病理772

第二节 电烧伤的临床特点与急救777

第三节 电烧伤治疗的发展781

第四节 电烧伤创面早期皮瓣、肌皮瓣及其他组织瓣的修复原则787

第五节 头颅、脊柱电烧伤792

第六节 电烧伤肢体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796

第七节 肢体电烧伤合并肌腱和神经损伤的治疗及功能恢复802

第八节 大关节部位电烧伤创面的修复及功能重建807

第九节 腹部电烧伤813

第十节 胸部电烧伤815

第五章 其他特殊原因烧伤的治疗操作技术规范820

第一节 放射性烧伤820

第二节 放烧复合伤828

第三节 热压伤838

第六章 小儿烧伤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842

第一节 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842

第二节 小儿烧伤面积估计844

第三节 小儿烧伤深度的判定845

第四节 小儿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846

第五节 小儿烧伤休克特点847

第六节 小儿烧伤的创面处理851

第七节 小儿抗生素用药特点852

第八节 小儿烧伤创面脓毒症853

第九节 小儿烧伤常见并发症854

第七章 老年烧伤的治疗技术操作规范858

第一节 老年人生理特点858

第二节 老年烧伤特点861

第三节 老年人烧伤休克期治疗863

第四节 老年人烧伤创面处理866

第五节 老年人烧伤常见内脏并发症处理868

第六节 老年人烧伤的营养治疗871

第七节 老年人烧伤护理872

第五篇 临床烧伤手术麻醉操作技术规范877

第一章 烧伤麻醉基础877

第一节 常用麻醉方法877

第二节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907

第二章 烧伤病人的麻醉特点915

第一节 烧伤面积与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915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术前准备920

第三节 烧伤病人手术的麻醉特点922

第四节 烧伤病人常用的麻醉方法926

第三章 烧伤病人麻醉前用药与基础麻醉操作技术规范929

第一节 烧伤病人麻醉前用药929

第二节 基础麻醉931

第四章 烧伤病人麻醉期监测933

第一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933

第二节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934

第三节 血气监测938

第四节 心电图监测940

第五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943

第六节 肾功能监测945

第七节 体温监测948

第八节 凝血功能监测949

第九节 电解质监测952

第五章 烧伤病人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操作技术规范956

第一节 烧伤病人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的管理956

第二节 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960

第六章 烧伤复合伤病人的麻醉操作技术规范965

第一节 烧伤复合伤的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965

第二节 烧伤常见复合伤967

第三节 烧伤复合伤病人的病情估计与病情特点975

第四节 烧伤复合伤病人的麻醉特点984

第五节 麻醉前急救及治疗986

第六节 麻醉处理原则987

第七节 几种常见严重烧伤复合伤病人的麻醉处理994

第八节 术后并发症防治997

第七章 老年烧伤病人的麻醉操作技术规范1000

第一节 老年人烧伤后病理生理的特点1000

第二节 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1004

第三节 麻醉管理及并发症的处理1008

第八章 小儿烧伤麻醉操作技术规范1013

第一节 小儿烧伤病理生理特点1013

第二节 小儿烧伤麻醉的术前准备1018

第三节 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的选择1022

第四节 围手术期监测和管理1024

第五节 小儿烧伤手术中的液体治疗1029

第九章 特殊原因烧伤病人的麻醉操作技术规范1036

第一节 电击伤1036

第二节 化学烧伤1042

第三节 热压伤1045

第十章 特殊部位烧伤的麻醉操作技术规范1047

第一节 头面部烧伤的麻醉处理1047

第二节 眼烧伤的麻醉处理1050

第三节 耳烧伤的麻醉处理1052

第四节 四肢烧伤的麻醉处理1053

第五节 会阴部烧伤的麻醉处理1054

第十一章 烧伤麻醉并发症的防治操作技术规范1055

第一节 呼吸道梗阻1055

第二节 呼吸抑制1058

第三节 低血压与高血压1059

第四节 心肌缺血1061

第五节 体温升高或降低1063

第六节 苏醒延迟1066

第七节 咳嗽、呃逆及术后呕吐1069

第十二章 烧伤整形手术的麻醉操作技术规范1072

第一节 烧伤整形手术的麻醉特点1072

第二节 烧伤整形手术麻醉的困难气管插管1073

第三节 烧伤整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1080

第四节 头面部整形手术的麻醉处理1082

第五节 颈部疤痕松解手术的麻醉处理1084

第十三章 烧伤门诊手术麻醉操作技术规范1086

第一节 烧伤门诊手术病人评估1086

第二节 烧伤门诊手术范围1090

第三节 烧伤门诊手术麻醉选择与管理1091

第十四章 烧伤麻醉的质量管理1097

第一节 烧伤病人休克期循环与呼吸情况的评估1097

第二节 影响烧伤麻醉质量的一些病情因素1099

第三节 科室管理、设备条件与麻醉医师素质对烧伤麻醉质量的影响1101

第四节 烧伤麻醉的质量控制1102

第五节 烧伤安全麻醉1106

第六篇 临床烧伤病人围术期治疗与管理操作规范1111

第一章 烧伤病人围术期疼痛治疗1111

第一节 烧伤病人围术期疼痛对机体的影响1111

第二节 烧伤病人围术期疼痛的评估和预防1113

第三节 烧伤病人围术期疼痛治疗的必要性及用药特点1114

第四节 烧伤病人围术期疼痛治疗常用方法1115

第五节 PCA在烧伤病人围术期疼痛治疗中的应用1117

第二章 烧伤病人围术期的心理治疗操作规范1122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1122

第二节 烧伤后病人的心理改变1123

第三节 烧伤病人的心理治疗1125

第三章 烧伤病人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操作规范1129

第一节 营养物质的代谢1129

第二节 营养状态的评价1135

第三节 肠外营养1141

第四节 肠内营养1157

第五节 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1164

第六节 代谢支持与代谢调理1165

第四章 烧伤病人围术期的呼吸管理操作规范1171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概要1171

第二节 呼吸功能常用监测项目1176

第三节 血液气体分析1188

第四节 呼吸动力学1197

第五节 呼吸功能的综合评价1203

第六节 缺氧与氧疗1209

第七节 呼吸衰竭1214

第八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221

第九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1227

第五章 烧伤病人围术期循环管理操作规范1243

第一节 术前心脏功能的评估与处理1243

第二节 心电监测方法1250

第三节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1253

第四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1272

第五节 心力衰竭1280

第六节 心脏骤停1286

第七节 起搏器和电复律器的临床应用1292

第七篇 烧伤病人的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操作规范1301

第一章 烧伤病人的液体治疗操作规范1301

第一节 烧伤后循环系统改变1301

第二节 烧伤的液体复苏1304

第三节 烧伤后电解质紊乱的处理1312

第四节 烧伤后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1317

第二章 烧伤病人的输血操作规范1320

第一节 烧伤休克期的血液改变1320

第二节 输血技术进展1322

第三节 输血的不良反应1326

第三章 烧伤的中医治疗操作规范1330

第一节 中药的烧伤外治法1331

第二节 中医的烧伤内治法1345

第四章 烧伤重症监护治疗操作规范1355

第一节 烧伤重症监护治疗病室的条件1355

第二节 烧伤ICU的监测项目1357

第三节 烧伤ICU的收治对象1358

第四节 烧伤ICU的管理1358

第五章 烧伤康复治疗操作规范1361

第一节 烧伤功能康复的意义1361

第二节 烧伤后瘢痕的临床征象、分类和分期1365

第三节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1367

第四节 烧伤功能康复的综合疗法1371

第六章 烧伤免疫操作规范1387

第一节 正常免疫功能简述1387

第二节 烧伤后免疫功能的变化1392

第三节 烧伤后免疫抑制发生的机制1402

第四节 烧伤后免疫抑制治疗1406

第七章 烧伤护理操作规范1410

第一节 烧伤病房的设置及消毒隔离1410

第二节 现场急救及入院处置1412

第三节 烧伤营养护理1415

第四节 烧伤静脉输液技术和护理1417

第五节 烧伤各种敷料、被罩的制作1419

第六节 烧伤的一般护理1420

第七节 休克期护理1423

第八节 感染期护理1424

第九节 创面护理1424

第十节 修复期的护理1425

第十一节 特殊原因烧伤护理1426

第十二节 特殊部位烧伤护理1427

第十三节 烧伤翻身床的应用1429

第十四节 烧伤烤架1430

第八篇 烧伤后期整形操作技术规范1433

第一章 烧伤整形修复原则1433

第一节 功能与外观的关系1433

第二节 治疗的计划性1433

第三节 遵循功能重建有关原则1435

第四节 系统的功能康复与心理治疗1435

第二章 烧伤整形基本手术技巧1436

第一节 瘢痕切除手术技巧1436

第二节 深部瘢痕的松解技巧1439

第三节 张力性瘢痕局部皮瓣松解技巧1439

第四节 缝合技巧1443

第五节 皮片布局技巧1444

第六节 供区的修复1447

第三章 头面部烧伤后畸形整形操作技术规范1450

第一节 瘢痕性秃发1450

第二节 眉缺损1462

第三节 睑外翻1467

第四节 鼻部烧伤畸形缺损1472

第五节 耳郭烧伤瘢痕畸形1478

第六节 口角歪斜1479

第七节 唇外翻1482

第八节 小口畸形1486

第四章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操作技术规范1495

第一节 局部或邻近皮瓣修复法1495

第二节 颈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修复1497

第三节 皮片移植修复1500

第四节 脱细胞真皮+自体超薄皮片修复1503

第五章 躯干、会阴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操作技术规范1504

第一节 乳房瘢痕挛缩畸形1504

第二节 会阴瘢痕挛缩畸形1505

第三节 肛门瘢痕狭窄修复1510

第六章 上肢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操作技术规范1513

第一节 腋部瘢痕挛缩畸形1513

第二节 肘部瘢痕挛缩屈曲畸形1517

第三节 手部瘢痕挛缩畸形1520

第七章 下肢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操作技术规范1532

第一节 胭窝瘢痕挛缩畸形1532

第二节 足背瘢痕挛缩畸形1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