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微系统芯片的建模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面向微系统芯片的建模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2321869.jpg)
- 杨华中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187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面向微系统芯片的建模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序论 杨华中 汪蕙1
1.1 集成电路及其设计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
1.2 SoC 对电路模拟技术的挑战2
1.3 模型设计的新方向4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5
参考文献6
第2章 表格器件模型 杨华中 汪蕙7
2.1 引言7
2.2 MOS 器件的 I—V 特性7
2.3 表格模型8
2.4 MOS 器件的电容模型13
2.5 通用逻辑门模型15
2.6 有效电容16
参考文献19
3.1 引言21
第3章 宏模型 王永21
3.2 宏模型技术的历史和现状22
3.3 宏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23
3.4 宏模型设计的基本单元24
3.4.1 比较器单元24
3.4.2 限幅单元25
3.4.3 基准电压单元26
3.4.4 运算放大器单元27
3.4.5 压控电阻单元30
3.4.6 采样/保持单元31
3.4.7 触发器单元32
3.4.8 延迟单元37
3.4.9 分频器单元39
3.4.10 振荡器单元44
3.4.11 压控振荡器单元46
3.4.12 输出单元49
3.4.13 数学运算单元50
3.4.14 温度控制单元51
3.4.15 数字组合逻辑门单元52
3.5 小结55
参考文献55
第4章 芯片级宏模型设计实例 罗嵘56
4.1 引言56
4.2 电池的宏模型设计56
4.2.1 设计原理57
4.2.2 测试结果60
4.3 脉宽调制器的宏模型设计61
4.3.1 电路划分61
4.3.2 模块电路模型设计65
4.3.3 测试结果70
参考文献78
5.1 引言79
第5章 MOS 基元瞬态响应的解析模型 杨华中 汪蕙79
5.2 MOS 数字电路的特点与电路划分81
5.3 MOS 基元的结构及其电路方程83
5.4 MOS 基元瞬态响应的解析表达式85
5.5 含互连线的 MOS 基元及其瞬态响应92
5.6 小结93
参考文献93
6.1 引言94
第6章 互连线网络压缩 冒小建 燕昭然94
6.2 AWE 网络压缩算法95
6.2.1 AWE 算法的基本思想95
6.2.2 关于 AWE 算法的补充说明97
6.3 网络压缩算法 MPVL97
6.3.1 RCL 网络的特点及网络压缩的基本思想97
6.3.2 预处理99
6.3.3 块 Krylov 子空间100
6.3.4 基于投影的降阶模型107
6.3.5 基于 Krylov 子空间的网络压缩算法 MPVL108
6.3.6 MPVL 算法与 Padé 逼近的联系109
6.4 PACT 网络压缩算法112
6.4.1 多端口网络的极点113
6.4.2 合同变换114
6.5 网络压缩的无源性115
6.6 分块网络压缩算法117
参考文献119
第7章 互连线的行为模型 陈彬121
7.1 引言121
7.2 互连线 RC 模型的延时估算121
7.2.1 Elmore 延时的定义122
7.2.2 RC 树 Elmore 延时的计算方法122
7.2.3 Elmore 延时的特点123
7.2.4 Elmore 延时的改进模型124
7.3.2 RCL 树简化模型参数的确定125
7.3.1 RCL 树模型简化125
7.3 互连线 RCL 模型的延时估算125
7.3.3 RCL 树的延时和其他电路特性126
7.3.4 电路参数对精度的影响127
7.4 互连线的串扰模型127
7.4.1 串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128
7.4.2 串扰峰值的估算方法129
7.4.3 串扰对延时的影响134
7.5 小结136
参考文献138
第8章 射频电路模型 杨华中 汪蕙140
8.1 引言140
8.2 无源器件模型141
8.2.1 电阻142
8.2.2 电容144
8.2.3 平面螺旋电感148
8.3.1 长沟道 MOSFET151
8.3 MOSFET 的等效电路模型151
8.3.2 高频品质参数154
8.3.3 短沟道效应154
8.3.4 等效小信号模型155
8.4 衬底耦合噪声156
8.4.1 衬底耦合噪声对模拟电路的影响156
8.4.2 衬底耦合噪声的特性158
8.4.3 降低衬底耦合噪声的措施160
8.5 开路时间常数、Cochrun—Grabel 模型及高频截止频率162
8.6 短路时间常数与低频截止频率164
8.7 设计实例165
8.7.1 共源放大器与共源共栅放大器166
8.7.2 宽带放大器设计实例168
参考文献169
第9章 混合信号系统的描述与仿真 罗嵘171
9.1 引言171
9.2.1 VHDL-AMS 语言的起源:VHDL 语言173
9.2 VHDL-AMS 简介173
9.2.2 VHDL-AMS 语言基本特点174
9.2.3 VHDL-AMS 语言的语法175
9.2.4 VHDL-AMS 语言的用途和优点181
9.3 混合信号系统的仿真方法183
9.3.1 概述183
9.3.2 混合信号仿真器的基本结构184
9.3.3 混合信号仿真算法185
9.4 系统级设计与仿真策略187
9.5 混合信号系统设计实例188
9.5.1 系统级设计188
9.5.2 子系统设计188
9.5.3 系统仿真结果197
9.6 小结198
参考文献198
附录 基于 VHDL-AMS 的音频系统的描述文件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