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楠森,庄福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2209·26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96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545
第五章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545
第一部分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论述545
第二部分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553
一 捍卫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反对唯心主义553
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费尔巴哈认识论的修正和深刻化,是最新的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基础553
2.物质是自在之物的总和,是感觉的源泉555
3. 哲学理论脱离实践活动对哲学理论有致命影响556
4. 唯物主义是唯心主义的直接对立物;混淆自在的客体和主体心目中的客体,是各种唯心主义思想的来源557
5.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决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这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最重大的持征之一560
6.象形文字说这种不确切的表述造成了种种不便562
二揭示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本质564
1.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完全相反,唯物主义使辩证法揭去黑格尔给它穿上的神秘外衣,显露出革命性质564
2.唯物辩证法是新的观点体系的灵魂565
3. 辩证法是任何运动、任何生命和一切事物的原则;任何运动都是生动的矛盾,是“矛盾逻辑”的证明566
4. 辩证法跟庸俗进化论的重大区别在于是否承认飞跃567
5. 发展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有形式上的类同;黑格尔的“三段式”决不会起论据的作用570
1. 十九世纪社会科学的任务是发现决定社会环境发展和意见发展的因素571
三 阐明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的伟大科学发现571
2. 马克思的功绩正是在于他发现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动力,对它们的作用进行了科学的研究572
3. “在作用于外间自然时,人改变了自己本身的天性”包括着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全部本质573
四 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575
1.人类的经济发展是在地理条件的影响下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社会人类的影响,是一个可变的量575
2. 一元论唯物史观的公式能够更好地表现社会各个环节之间的因果关系581
3.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582
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名副其实的革命运动585
6. 杰出人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人的影响要依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力量对比关系来决定586
5.个性的自由在于通晓自然界和历史的规律586
第三部分参考材料591
一关于民粹派的材料591
二 关于伯恩施坦的材料599
第六章 十月革命前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610
第一部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有关论述610
第二部分列宁哲学思想的发展614
一 1903年以前列宁的哲学思想614
1.社会是发展中的活的机体,必须研究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614
2.马克思的方法是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616
3. 坚持辩证法,挑选一些例子来证明三段式的正确,不过是黑格尔主义表达方式的遗迹619
4. 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它运用自己的客观主义比客观主义者更彻底、更深刻、更全面620
5. 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经过政治革命来满足623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625
二1903—1914年列宁的哲学思想627
1. 日益巧妙地把各种反唯物主义的学说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这就是现代修正主义在哲学上表现出来的特征627
2. 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631
3.哲学是有党性的科学635
4. 马赫主义把唯心主义的基本前提与唯物主义的个别结论混在一起638
5.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640
6. 对客观真理的承认是最要紧的。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645
7. 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648
8. 从实践标准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结论651
9. 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在人脑中正确反映的结果652
10.物理学上的一切新发现不过是再一次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新物理学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因为物理学家不懂得辩证法654
1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658
12.唯物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660
三1914—1917年列宁的哲学思想662
1. 辩证法会不止一次地作过通向诡辩术的桥梁662
2.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665
3.辩证法的要素669
4.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是辩证法的核心671
5.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672
6.否定之否定是在高级阶段上仿佛向旧东西的回复675
7. 世界区别为假象、现象和本质,本质区别为一级本质、二级本质,以至于无穷676
8.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678
9.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世界的辩证的途径681
10.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684
1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687
12.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689
13.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691
第三部分参考材料693
一马赫693
1.马赫生平简介693
2.马赫言论摘编695
3.马赫为《感觉的分析》俄文版写的序言711
二阿芬那留斯714
1. 宇伯威希对阿芬那留斯的生平和哲学思想的介绍714
2.阿芬那留斯言论摘编719
1.波格丹诺夫生平简介726
三波格丹诺夫726
2.波格丹诺夫的文章:《俄国读者要从恩斯特·马赫那里寻找什么?》727
四考茨基言论摘编735
第二部分列宁哲学思想的发展745
一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745
1. 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实践精神和求实精神正是当前的主要口号745
第一部分 (见第六章第一部分)745
第七章十月革命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745
2. 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747
3.善于从发展路线或链条中抽出并抓住主要环节752
4.道路不是笔直的,必须尽最大力量利用敌人的一切“裂痕”,使自己的策略具有最大的灵活性754
5. 反对用折中主义偷换辩证法,思维必须遵守辩证逻辑的要求758
二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原理762
1. 特殊的形势使落后的俄国能够首先用革命手段建立苏维埃制度,然后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所需的经济文化前提762
2. 剥夺剥夺者后,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任务提到首位。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764
3. 阶级是由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770
4. 过渡时期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没有无产阶级专政,阶级不会消失774
5. 无产阶级专政不只是对剥削者使用的暴力,它的经济基础在于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劳动组织776
6.生气蓬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发扬劳动者的首创精神779
7.群众划分为阶级,阶级通常由政党来领导,政党则由领袖们主持。党要学会把领袖和阶级、群众结成不可分离的整体782
8.实现文化革命才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文化是人类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785
9.要宣传无神论,要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反对唯心主义。自然科学家应当做辩证唯物主义者789
10.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而斗争,必须把共产主义教育同反对剥削者的总斗争联系起来792
第三部分参考材料795
一 “左派共产主义者”:关于目前形势的提纲(节录)795
二 卡尔·考茨基: 《无产阶级专政》(节录)797
三有关德国“左派”共产党人的几个材料803
四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一些材料808
五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资料814
六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的题注820
七苏汉诺夫的《革命札记》(节录)821
第八章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827
第一部分毛泽东等的有关论述827
第二部分斯大林哲学思想的发展831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本形成时期的哲学思想831
1. 工人运动必须和社会主义相结合,实践活动和理论思想必须融合为一831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832
3.无政府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敌人836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俄国的三次革命实践837
1. 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鍵是以具体历史条件为出发点,辩证地提出问题837
2.改造世界是一个巨大、复杂和痛苦的过程838
3.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本身的独特性必然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839
4. 战略是和革命的基本力量及其后备军有关的;策略是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有关的843
5.十月革命由于内外情况的配合,使它比较容易地获得胜利845
1.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849
三阐明和捍卫列宁主义的哲学基础849
2.无产阶级革命是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世界帝国主义战线的链条在某个国家内破裂的结果855
3.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它的国家形式是苏维埃政权858
4. 列宁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861
5. 列宁主义的工作作风是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的结合862
6. 从两种矛盾出发,把社会主义在一国的胜利和最终胜利区别开来863
四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866
1.苏联经济的变化,导致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866
2. 只有把镇压剥削者、实行国家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871
3. 社会主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充分满足的基础上才能建成874
4. 掌握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同资产阶级偏见作斗争,争取社会主义的胜利881
5. 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决定社会面貌的主要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关系的发展特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要素之一884
6.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以自己的专门特点为社会服务的889
7. 质变既有经过爆发来实现的,也有经过新质要素逐渐积累,旧质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892
8. 规律都是客观的,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消灭规律,更不能创造新的规律893
9.应当掌握技术,学会重视人才,尊重知识分子898
10.领导的艺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904
11.用自我批评解决党内矛盾,使党健全和巩固起来904
12.正确估计个人的力量,劳动羣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和新生活的创造者909
一关于托洛茨基的材料913
第三部分参考材料913
1.托洛茨基:《给党的会议的信》914
2.有关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材料921
二关于布哈林的材料925
1.有关布哈林“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言论的材料925
2.有关布哈林“平衡论”的材料929
三关于德波林的材料939
1. 苏联红色教授学院支部局关于反德波林派的决议和德波林的自我批评940
2.德液林:《哲学与政治》序言(摘录)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