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
  • 张学仁,陈宁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3488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西方宪政思想传播和清朝“预备立宪”1

第一节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1

一、皇权主义的政治体制1

二、封建专制政治的腐败3

三、清朝的半殖民地化4

第二节 宪政思想传播和维新变法5

一、“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中国人5

二、洋务运动和早期维新思潮8

三、戊戌维新变法和维新派宪政主张14

第三节 清末立宪运动21

一、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出台21

二、《钦定宪法大纲》和“九年筹备清单”24

三、立宪团体的建立及其宪政主张27

四、咨议局和资政院的组建28

五、国会请愿运动33

六、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37

第二章 中华民国成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8

第一节 孙中山先生与三民主义38

一、推倒封建专制皇权的第一人38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39

三、三民主义的原义40

第二节 湖北军政府与《鄂州约法》46

一、湖北军政 府46

二、《鄂州约法》47

第三节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南京临时政府51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51

二、南京临时政府57

第四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8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59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缺陷64

一、临时参议院时期政党内阁67

第三章 袁世凯时期宪政67

第一节 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的昙花一现67

二、国会议员选举中的竞争73

三、袁世凯操纵党争发布“解散国会案”80

第二节 袁世凯废弃“天坛宪草” 炮制“袁记约法”84

一、制宪之争与《大总统选举法》84

二、袁世凯干涉制宪与废弃“天坛宪草”87

三、实现独裁元首制与炮制“袁记约法”90

第三节 袁世凯复辟帝制93

一、制造舆论93

二、盗用民意95

三、洪宪皇帝登基96

第四章 北洋军阀时期宪政98

第一节 新旧约法之争和段祺瑞再度毁法98

一、新旧约法之争98

二、国会重开与再度被毁100

三、段祺瑞复出和“安福国会”103

第二节 曹锟贿选和“贿选宪法”104

一、“恢复法统”与复归旧国会104

二、曹锟贿选107

三、“贿选宪法”出笼112

第三节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和“段记宪法”草案115

一、段祺瑞执政府的成立115

二、“段记宪法”草案116

第四节 联省自治与省宪119

一、联省自治思想的由来119

二、联省自治运动与省宪122

第五章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宪政125

第一节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与五权宪法构想125

一、以党治国思想125

二、五权宪法构想127

一、二次革命129

第二节 护国与护法运动及中华民国军政府129

二、反袁护国130

三、反段护法131

四、中华民国军政府133

五、二次护法134

第三节 国民会议运动135

一、国民会议的口号135

二、国民会议促成会137

三、善后会议138

第四节 广州国民政府的宪政制度140

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40

二、广州国民政府宪政制度的特点143

第五节 武汉国民政府的宪政制度145

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的修正145

二、武汉国民政府宪政制度的演变146

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49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立法149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和《训政纲领》149

二、《训政纲领》152

第二节 国民党各派系的法统之争154

一、国民党各派系的法统之争154

二、太原扩大会议与《约法草案》156

第三节 国民会议和《训政时期约法》157

一、国民会议之争157

二、训政约法和国民会议的召开161

三、《训政时期约法》的评析162

第四节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65

一、训政时期宪政运动165

二、《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70

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评析174

第五节 “五院制度”与“五权宪法”思想之关系175

一、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175

二、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评析178

第六节 蒋介石个人专权的确立181

一、蒋介石权力膨胀与派系矛盾181

二、蒋介石个人专权的确立184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宪政时期立法187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宪政运动187

一、民主宪政运动的发端187

二、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潮190

三、民主宪政运动的波折197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和《宪法修改原则》204

一、政治协商会议的由来204

二、政治协商会议与宪草问题208

三、《宪草修改原则》的通过及国民党的破坏211

第三节 制宪国民大会和《中华民国宪法》215

一、各党派对召开国民大会的政治态度215

二、制宪国民大会的召开及《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221

三、《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224

第四节 行宪国民大会及南京国民政府法统的终结228

一、国民党对国民政府的改组228

二、行宪国民大会召开及宪法临时条款的增加233

三、南京国民政府法统的终结237

第八章 中共新民主主义宪政24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的兴起和中国早期共产党人的宪法思想241

一、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宪法思想萌芽241

二、早期共产党人的宪法思想242

三、共产党初期的宪政实践244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48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48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51

三、中华苏维埃宪政评析253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宪政256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256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259

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政权的宪法原则264

第四节 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宪法性文件264

二、解放区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265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约法八章”267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69

第一节 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共同纲领》诞生269

一、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69

二、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之集大成——《共同纲领》271

三、《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273

四、两个组织法和四个决议案275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国家为民主联合政府276

一、国家最高政权机构276

二、国家最高政务机构279

三、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和司法机构280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各项基本政策282

一、人民的广泛权利与自由283

二、照顾“四面八方”的经济政策284

三、建设民族友爱合作大家庭的民族政策286

四、国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外交政策288

第四节 新政协和《共同纲领》的历史地位290

一、新政协的性质和历史作用290

二、《共同纲领》的历史地位294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299

第一节 五四宪法的制定299

一、共和国初期国家领导人的宪政观念299

二、五四宪法制定的政权基础和组织准备301

三、五四宪法的提出和制定302

第二节 五四宪法确立的共和国宪政制度303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30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治制度304

三、国家计划经济管理模式305

四、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08

五、单一制国家机构体系310

六、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障315

第三节 共和国宪政建设的曲折进程316

一、共和国初期宪政建设的成效316

二、1957年以后民主法制建设的严重破坏318

三、“文化大革命”:宪政建设荡然无存320

第四节 五四宪法实施的反思322

一、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322

二、要重视宪法的稳定性324

三、要加强宪法实施的保障324

四、要提高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324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七五宪法32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宪政挫折和宪法修改326

一、错误理论的导向326

二、宪法遭到践踏328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328

四、国家政治活动中“以党代政”331

五、选举制度基本废弛331

六、公民的基本人权惨遭涂炭332

七、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受到严重冲击333

八、1970年的修宪活动发端333

第二节 七五宪法的内容及评析334

一、修订宪法的动议334

二、修订程序违反宪法335

三、形式结构的严重缺陷335

四、指导理论的错误336

五、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破坏337

六、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的违背341

七、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蔑视341

八、对民族自治制度的削弱341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七八宪法343

第一节 七八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343

一、粉碎“四人帮”后的政治局面343

二、“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344

一、七八宪法修改草案345

第二节 七八宪法的内容评析345

二、七八宪法的基本特点346

第三节 思想解放运动和宪法修正案348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48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七八宪法修正案351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357

第一节 八二宪法的产生358

一、修改七八宪法的必要性358

二、修改七八宪法的程序360

第二节 八二宪法的指导思想360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新宪法的指导思想360

二、确认“党必须守法”、维护宪法尊严的原则361

三、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363

第三节 国家机构复元与完善36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复元364

二、国家主席职位的恢复366

三、政协地位和作用的重新确认367

四、国务院与总理职权的扩大368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设立370

六、地方政权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加强371

第四节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保障373

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保障的宪政历程373

二、八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障374

第五节 八二宪法对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及法制建设的规定37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规范377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规范379

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规范382

第十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的修订与前瞻386

第一节 宪法修订的理论386

一、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387

二、宪法变迁与宪法修订390

三、宪法修订的技术因素392

一、第一次修订——1988年宪法修正案398

第二节 八二宪法的修订398

二、第二次修订——1993年宪法修正案406

三、第三次修订——1999年宪法修正案417

四、八二宪法修订的评析424

第三节 八二宪法的前瞻426

一、前瞻的自我限制426

二、宪法结构形式的前瞻428

三、宪法内容的前瞻430

四、对宪法实现的前瞻441

第五章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47

第一节 一国两制: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448

一、“一国两制”的萌芽448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449

三、“一国两制”的内涵450

四、“一国两制”的确认451

五、“一国两制”的法律化453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产生历程454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54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衔接459

三、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权465

四、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司法独立470

第三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75

一、澳门的历史和原《澳门组织章程》47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的基本政策481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历程486

四、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主要内容487

五、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主要特点489

第四节 台湾地区“宪政”走向492

一、国民党统治的伪“法统”的废除492

二、国民党“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493

三、台湾当局对“四六宪法”的四次增修494

后记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