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原子能工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原子能工业](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2361765.jpg)
- 连培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2453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原子能工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原子能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1
1-2 原子能的发现和发展3
1-3 核能的来源8
1-4 原子核分裂及裂变能的应用11
1-4-1 核反应堆12
1-4-2 原子弹14
1-5 原子核聚合及聚变能的应用14
1-5-1 氢弹14
1-5-2 核爆炸的工程应用15
1-5-3 受控热核反应15
1-6 放射性16
1-6-1 放射性衰变和核辐射16
1-6-2 天然放射性16
1-6-3 辐射的风险16
1-7 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的应用17
1-7-1 利用辐射的易探测性能——示踪技术18
1-7-2 利用辐射的穿透性能——透视和自动控制20
1-7-3 利用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癌、灭菌、杀虫、培育动植物新品种20
1-7-4 利用辐射的化学效应——辐射化工21
1-7-5 利用辐射的能量——放射性同位素能源22
1-8 核燃料生产23
1-9 原子能工业的范围和特点24
第2章 核反应堆和核燃料循环的原理26
2-1 反应堆内的核反应26
2-2 裂变反应27
2-2-1 裂变过程27
2-2-2 裂变中子28
2-2-3 裂变产物28
2-2-4 裂变释放的能量30
2-3 自持链式反应的条件31
2-3-1 临界质量与临界安全31
2-3-2 中子的慢化过程与辐射俘获34
2-3-3 热中子非均匀反应堆系统的中子平衡35
2-4 反应堆的控制38
2-4-1 后备反应性38
2-4-2 反应性的控制方法39
2-4-3 中子数的增长过程41
2-4-4 反应性的变化42
2-5 反应堆的保护和保护系统45
2-6 反应堆的热工限度48
2-6-1 热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48
2-6-2 燃料熔化51
2-6-3 燃料棒包壳烧毁51
2-6-4 流动不稳定性53
2-7 核燃料的转换和增殖53
2-7-1 核燃料的消耗53
2-7-2 核燃料的转换54
2-7-3 核燃料的增殖56
2-8 反应堆的类别和构成61
2-8-1 反应堆的类别61
2-8-2 反应堆的构成63
2-8-3 对反应堆各部分材料的要求63
2-9 核燃料循环68
2-9-1 铀-钚循环和钍-铀循环68
2-9-2 铀-钚循环的三种不同方式70
2-9-3 钚的利用71
2-9-4 钍的利用75
2-9-5 反应堆的初装料和换料需要量78
2-9-6 燃料循环的总投料量78
第3章 研究试验反应堆81
3-1 研究试验堆在原子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81
3-2 研究试验堆的类型和特点82
3-3 零功率堆86
3-4 游泳池式研究试验堆86
3-5 重水型研究试验堆87
3-6 高通量工程试验堆88
3-7 均匀型研究试验堆89
3-8 微型研究试验堆90
3-9 快中子材料试验堆及快中子实验堆91
3-10 各种热中子堆型的实验堆92
第4章 核燃料生产反应堆94
4-1 核燃料生产堆的用途94
4-2 核燃料生产堆的特点95
4-3 石墨生产堆95
4-4 重水生产堆97
第5章 核电厂的发展99
5-1 世界上核电厂的现状99
5-2 核电厂的安全性102
5-3 核电厂的可靠性107
5-4 核电厂的经济性109
5-5 核电厂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113
5-6 压水堆核电厂116
5-6-1 堆芯121
5-6-2 控制棒组件及其他控制手段123
5-6-3 压力容器124
5-6-4 堆芯冷却系统124
5-6-5 安全壳129
5-7 沸水堆核电厂132
5-8 重水堆核电厂137
5-9 高温气冷堆核电厂145
5-10 快中子增殖堆核电厂149
5-11 动力反应堆的研究与开发155
5-12 未来核电厂的技术发展趋势157
第6章 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行164
6-1 建设项目实施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64
6-2 核电厂厂址选择164
6-2-1 核电厂对环境的影响165
6-2-2 环境对核电厂的影响166
6-2-3 厂址的比较和选定166
6-3 项目管理167
6-4 质量保证制度173
6-5 核电厂建设的本国化174
6-5-1 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的自主化175
6-5-2 设备国产化176
6-6 堆内燃料管理177
6-7 核电厂事故的防止179
6-7-1 纵深防御的第一道防线——预防事故179
6-7-2 纵深防御的第二道防线——控制事故180
6-7-3 纵深防御的第三道防线——缓解事故182
6-8 安全文化184
第7章 海洋和空间核能装置186
7-1 潜艇核动力装置186
7-2 水面船舰核动力装置194
7-3 空间核能装置195
7-3-1 空间核电源195
7-3-2 空间核推进装置197
第8章 核武器198
8-1 核武器的类型和构造原理198
8-1-1 原子弹198
8-1-2 氢弹201
8-1-3 核爆炸驱动定向能武器203
8-1-4 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203
8-2 核武器发展水平204
8-2-1 比威力204
8-2-2 核装料利用率204
8-2-3 干净化程度204
8-2-4 突防能力205
8-2-5 可靠性205
8-2-6 安全性205
8-2-7 生存能力205
8-3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206
8-3-1 冲击波206
8-3-2 光热辐射206
8-3-3 贯穿辐射206
8-3-4 X射线207
8-3-5 核电磁脉冲207
8-3-6 放射性污染207
8-4 核武器试验208
8-4-1 大气层核试验208
8-4-2 地面核试验209
8-4-3 地下核试验209
8-4-4 水下核试验209
8-4-5 外层空间核试验210
8-4-6 全面禁止核试验210
8-5 防止核武器扩散210
8-5-1 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意义210
8-5-2 国际防扩散保障体系211
8-5-3 发展核电不会导致核武器扩散212
第9章 富集铀的生产(重同位素分离)213
9-1 生产富集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13
9-2 生产富集铀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其比较215
9-2-1 气体扩散法216
9-2-2 离心机法219
9-2-3 分离喷嘴法220
9-3 级联装置221
9-4 铀同位素分离厂的基本特点223
9-4-1 工作介质六氟化铀223
9-4-2 高度的密封性、耐腐蚀性和清洁度要求223
9-4-3 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224
9-5 六氟化铀的生产和还原224
9-5-1 六氟化铀的生产224
9-5-2 六氟化铀的还原227
9-6 铀同位素分离的激光法227
第10章 重水、氚、锂-6、硼-10的生产(轻同位素分离)231
10-1 生产重水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其比较231
10-1-1 蒸馏法232
10-1-2 电解法235
10-1-3 化学交换法235
10-1-4 各种方法的比较238
10-2 重水厂的基本特点238
10-3 降质重水的再富集239
10-4 氚的生产240
10-4-1 氚的来源240
10-4-2 重水除氚工艺241
10-4-3 氚的生产工艺241
10-5 锂-6的生产244
10-5-1 锂的冶炼244
10-5-2 锂同位素分离245
10-5-3 金属锂-6的制备246
10-5-4 氘化锂-6的制备246
10-6 硼-10的生产247
第11章 某些专用设备仪器和特殊材料的生产248
11-1 反应堆容器248
11-2 反应堆冷却剂泵253
11-3 蒸汽发生器256
11-4 反应堆冷却剂回路管道和阀门261
11-5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262
11-5-1 电动机式驱动机构263
11-5-2 磁阻马达式驱动机构263
11-5-3 磁力提升式驱动机构264
11-6 反应堆装卸燃料设备264
11-6-1 不停堆换料机265
11-6-2 钠冷快堆装卸燃料设备267
11-7 饱和蒸汽汽轮机268
11-8 带电粒子加速器270
11-9 热室设备272
11-9-1 屏蔽观察窗273
11-9-2 机械手274
11-10 辐射探测仪器274
11-10-1 地质探矿仪器277
11-10-2 反应堆控制仪器278
11-10-3 防护监测仪器280
11-11 石墨281
11-12 锆合金管282
第12章 铀矿的勘探、开采和加工285
12-1 铀矿地质研究与普查勘探285
12-1-1 铀矿地质研究285
12-1-2 普查勘探287
12-2 铀矿的开采和选矿292
12-2-1 铀矿的开采292
12-2-2 铀矿石的选矿294
12-3 铀矿石的加工(铀的水冶)294
12-3-1 矿石准备294
12-3-2 矿石浸出295
12-3-3 铀的提取297
12-3-4 铀产品的沉淀产出299
12-3-5 水冶工艺流程和污染防治299
12-4 铀的精制301
12-5 钍矿石加工和金属钍的生产302
第13章 燃料元(组)件的设计和制造303
13-1 对燃料元(组)件的要求303
13-2 燃料元(组)件的基本结构305
13-2-1 生产堆的燃料元件305
13-2-2 轻水堆的燃料组件306
13-2-3 重水堆的燃料棒束311
13-2-4 高温气冷堆的燃料元件312
13-2-5 钠冷快中子堆的燃料组件315
13-2-6 研究试验堆的燃料元件317
13-3 核燃料物态的选择319
13-3-1 燃料芯体的物理化学状态和辐照性能319
13-3-2 金属铀和铀合金320
13-3-3 氧化铀321
13-3-4 碳化铀和氮化铀323
13-3-5 钚及其化合物324
13-3-6 铀钚混合陶瓷燃料324
13-3-7 钍铀混合陶瓷燃料325
13-3-8 弥散体燃料326
13-4 包壳材料的选择327
13-4-1 铝合金327
13-4-2 锆合金327
13-4-3 镁合金329
13-4-4 不锈钢和镍基合金329
13-4-5 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石墨基体材料331
13-5 燃料元(组)件的设计、研制和试验331
13-5-1 燃料元(组)件的设计332
13-5-2 燃料元(组)件的性能试验333
13-5-3 试验技术和设备335
13-6 燃料元件的包装、焊接和结合层339
13-6-1 包装339
13-6-2 焊接339
13-6-3 结合层339
13-7 金属铀燃料元件的制造工艺340
13-7-1 金属铀的制备340
13-7-2 金属铀的加工成形342
13-7-3 金属铀燃料元件的包装和检验343
13-8 陶瓷型燃料元(组)件的制造工艺344
13-8-1 燃料芯块的制备344
13-8-2 包壳管的准备350
13-8-3 燃料棒的组装350
13-8-4 燃料组件的组装和质量检验351
13-9 弥散型燃料元件的制造工艺353
13-9-1 研究试验堆燃料元件的制造工艺353
13-9-2 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制造工艺354
13-10 快中子堆燃料元(组)件的制造工艺355
13-11 燃料元(组)件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56
第14章 核燃料的运输358
14-1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一般问题359
14-2 未辐照核燃料的运输359
14-3 辐照过燃料组件的运输360
第15章 辐照过燃料的后处理363
15-1 乏燃料处理的不同路线363
15-2 后处理的重要性和对后处理的要求364
15-3 辐照过燃料元(组)件的“冷却”367
15-4 辐照过燃料元(组)件的首端处理369
15-5 化学分离371
15-5-1 溶剂萃取法371
15-5-2 氟化挥发法376
15-5-3 高温冶金法377
15-6 裂变产物和锕系元素的回收利用378
15-6-1 从溶解尾气中提取氪379
15-6-2 高放废液中裂变产物的提取380
15-6-3 高放废液中锕系元素的提取380
15-7 后处理厂的特点和规模381
15-7-1 放射性强381
15-7-2 毒性大382
15-7-3 临界事故的危险383
15-7-4 可靠性、密封性和维修条件要求高384
15-7-5 加强废物管理,严格控制废气、废液的排放385
15-7-6 后处理厂的规模386
15-8 后处理厂的主要设备387
15-8-1 溶解器(浸取槽)和调料槽387
15-8-2 萃取器387
15-8-3 输液设备393
15-9 钍基燃料的后处理393
第16章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395
16-1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重要性395
16-2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和分类396
16-2-1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396
16-2-2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398
16-3 放射性废物的主要特点399
16-3-1 放射性废物的核素组成399
16-3-2 放射性及其随时间的衰减400
16-3-3 放射毒性401
16-4 减少放射性废物量的措施402
16-5 放射性废气(气载废物)的处理402
16-5-1 放射性废气的稀释排放402
16-5-2 放射性气载废物的净化处理403
16-6 放射性废液的处理404
16-6-1 低放射性废液的稀释排放404
16-6-2 放射性废液的净化、浓缩处理405
16-6-3 放射性废液的贮存408
16-6-4 放射性废液的固化409
16-7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414
16-7-1 低、中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压缩、焚烧和去污处理414
16-7-2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包装415
16-7-3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贮存415
16-8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417
16-8-1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量417
16-8-2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案418
16-8-3 铀尾矿和铀废矿石的处置419
16-8-4 低、中放固体废物的处置420
16-8-5 高放固体废物的深地层处置421
16-9 高放废物的核嬗变处理423
16-10 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库)址的选择和安全评价424
16-11 废辐射源的处理和处置427
第17章 核设施的退役429
17-1 退役方案的制定430
17-2 退役的工艺432
17-2-1 去污432
17-2-2 拆除433
17-2-3 退役废物处置433
17-2-4 退役的辐射安全434
17-3 退役的费用和资金筹措435
第18章 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源的生产437
18-1 对放射性同位素的要求437
18-2 放射性同位素的来源438
18-3 用反应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440
18-3-1 产品的质量440
18-3-2 靶件的制备443
18-3-3 辐照用反应堆444
18-4 用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446
18-5 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处理447
18-5-1 化学分离447
18-5-2 同位素发生器的制备448
18-5-3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448
18-6 同位素辐射源的制备450
18-6-1 α辐射源450
18-6-2 β辐射源451
18-6-3 γ辐射源451
18-6-4 中子源452
18-6-5 放射性同位素能源452
18-6-6 强辐射源453
18-7 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质量检验454
18-7-1 放射化学制剂的质量检验454
18-7-2 辐射源的质量检验456
第19章 辐射防护457
19-1 概述457
19-2 原子能工业中的照射和防护问题458
19-3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和基本概念461
19-3-1 辐射量和单位461
19-3-2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基本量462
19-3-3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辅助剂量学量465
19-4 外照射监测用的量466
19-4-1 用于环境监测的量467
19-4-2 用于个人监测的量467
19-5 ICRP历次建议的防护标准468
19-6 辐射防护体系469
19-6-1 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分类469
19-6-2 实践(拟议中或继续进行的)与干预的防护体系471
19-6-3 潜在照射的防护体系473
19-7 辐射防护的社会判断或政策判断473
19-8 ICRP推荐的剂量限值474
19-8-1 照射的分类(事前对应型的辐射防护)474
19-8-2 职业照射474
19-8-3 公众照射476
19-8-4 潜在照射的风险限值478
19-9 确定性效应和剂量限值478
19-10 外照射的监测与管理480
19-10-1 辐射监测的分类480
19-10-2 环境辐射监测480
19-10-3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482
19-10-4 个人剂量监测的目的482
19-10-5 个人剂量监测的方法483
19-10-6 个人剂量计的佩戴方法485
19-10-7 剂量计的检查和校准486
19-11 外照射的防护487
19-11-1 距离、时间和屏蔽487
19-11-2 对γ射线的屏蔽487
19-11-3 X射线装置的屏蔽488
19-11-4 X射线防护屏的设计488
19-11-5 对β发射体的防护489
19-11-6 对中子的屏蔽490
19-11-7 反应堆装置的屏蔽491
19-11-8 船用动力堆屏蔽的特殊性492
19-12 内照射的监测、评价与防护492
19-12-1 个人内照射监测的目的492
19-12-2 个人内照射监测的必要条件493
19-12-3 个人内照射监测的类型493
19-12-4 个人内照射监测的方法494
19-12-5 个人内照射监测的实施495
19-12-6 体内放射性活度测量之评价497
19-12-7 内照射的防护498
19-13 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居民的辐射安全498
主要的参考文献501
附录502
附录1 希腊字母表502
附录2 单位制及换算因子503
附录3 元素周期表506
附录4 有关的放射性同位素表507
附录5 一些核素的热中子截面表512
内容索引和中英文名词对照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