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2379584.jpg)
-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2185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942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9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的任务1
1.2 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的范围1
第一篇 绪论1
第1章 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的任务、范围和原则1
1.3 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的原则2
参考文献3
2.2.3 投资估算4
2.2.2 装备水平4
第2章 钢铁企业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的内容和深度4
2.1 设计阶段的划分4
2.2 可行性研究4
2.2.1 设计的依据4
2.4.1 设备设计5
2.4 施工设计5
2.3 初步设计5
2.3.1 概述5
2.3.2 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5
32.2.4 设计选型举例 (917
2.4.2 施工图设计21
2.4.3 几点说明27
附录2.1 冶金工业部关于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与本专业有关部分的摘录)28
附录2.2 常用图形符号31
附录2.3 《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GB2625—81)(摘录)51
附录2.4 各种常用表格58
附录2.5 《电气制图电路图》(GB6988.4 —86)(摘录)63
附录2.6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GB/T786.1 —93)(摘录)80
参考文献89
3.2.2 硬件构成的施工设计90
第3章 DCS、PLC和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3.1 概述90
3.2 DCS的硬件构成设计90
3.2.1 硬件构成的初步设计90
3.3.1 DCS应用软件设计的内容深度91
3.3 DCS的应用软件设计91
3.3.2 应用软件设计的方式92
3.4 DCS应用软件设计的文件及其归档93
附录3.1 DCS应用软件功能规格说明书的格式94
参考文献95
4.2.1 控制室设计的原则97
第二篇 过程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的技术要求97
第4章 控制室、变送器室的设计97
4.1 概述97
4.2 控制室的设计97
4.2.3 控制室的内部布置98
4.2.2 控制室位置的选择98
4.2.4 控制室的建筑要求104
4.2.5 控制室内的管线敷设105
4.2.6 控制室的采暖通风107
4.3.1 现场控制站室设立的原则和位置选择108
4.2.7 控制室的采光照明108
4.2.8 控制室的通讯和消防108
4.3 DCS现场控制站室(远程I/O站室)的设计108
4.4.1 概述109
4.3.2 现场控制站室的内部布置109
4.3.3 现场控制站室的建筑、采暖通风和采光照明要求109
4.4 变送器室的设计109
4.4.3 变送器室的建筑、采暖通风和照明110
4.4.2 变送器室的室内布置110
参考文献111
4.5 委托有关专业设计任务书的编制111
4.5.1 对工艺专业及总图专业的设计要求111
4.5.2 对土建专业的设计要求111
4.5.3 对采暖通风专业的设计要求111
4.5.4 对电力专业的设计要求111
4.5.5 对计算机专业的设计要求111
5.1.1 仪表盘的选择112
第5章 仪表盘及操作台的设计112
5.1 仪表盘的设计112
5.1.2 仪表盘的布置115
5.1.3 仪表盘盘内设备布置129
5.2.1 模拟盘的设计130
5.1.4 仪表盘盘内配管配线130
5.2 模拟盘及操作台的设计130
5.2.2 操作台的设计131
5.3 保护箱、保温箱的设计132
5.4.2 仪表盘和操作台的安装133
5.4 仪表盘、操作台的安装133
5.4.1 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安装要求133
5.5.2 分散型控制系统(DCS)设备的安装134
5.4.3 带减震器的仪表盘和操作台的安装134
5.5 分散型控制系统(DCS)设备的安装134
5.5.1 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的配线134
参考文献135
6.1.1 对电源的要求和负荷分级136
第6章 仪表和控制装置的动力供应136
6.1 供电136
6.1.2 供电方式和供电系统设计138
6.1.3 供电设备的选择139
6.2 供气140
6.1.4 管路电伴热保温的供电140
6.2.3 几个基本概念141
6.2.1 气源的介质141
6.2.2 气源的质量要求141
6.2.4 含水压缩空气的吸附干燥142
6.2.5 仪表气源装置143
6.2.6 供气系统的设计146
6.3.2 对液压油源的要求149
6.3 供油(液压动力源)149
6.3.1 概述149
6.3.3 压力油源的选定150
参考文献151
6.3.4 液压油导管的选择151
6.4 委托有关专业设计任务书的编制151
7.1.1 导压管的选择153
第7章 管线选择及敷设153
7.1 导管的选择及敷设153
7.1.2 气动信号传输管的选择154
7.1.3 阀门及管路连接件的选择155
7.1.4 管路敷设164
7.2.1 导线、电缆型号的选择169
7.2 导线、电缆的选择169
7.2.2 导线、电缆截面的选择174
7.2.4 补偿导线的选择175
7.2.3 备用芯数的确定175
7.2.5 DCS、PLC和微型计算机信号电缆的选择179
7.2.6 爆炸环境用特种电缆的选择181
7.3.1 管子的选择182
7.3 穿线管的选择182
7.3.2 穿线管管径的选择183
7.4.1 桥架类型的选择184
7.4 导线、电缆桥架的选择184
7.4.2 桥架宽和高的选择185
7.5.1 管线架空敷设186
7.5 管线敷设186
7.5.3 电缆沟敷设190
7.5.2 导线、电缆桥架敷设190
7.5.4 管线(缆)直埋、钢绳吊挂、沿墙敷设及穿越建筑物时的处理192
7.6 线路的防干扰193
7.7 委托有关专业设计任务书的编制194
附录7.1 各种阀门规格表195
参考文献197
8.2.1 接地的基本概念198
第8章 接地198
8.1 概述198
8.2 接地的分类198
8.3.1 仪表设备的接地201
8.2.2 接地的分类201
8.3 仪表及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的接地201
8.3.2 DCS的接地204
8.4.1 接地装置的设计206
8.4 接地装置的设计与安装206
8.4.2 接地装置的安装210
参考文献215
8.4.3 接地装置敷设的要求215
9.2.2 测温元件安装的一般要求216
第9章 现场仪表的安装216
9.1 概述216
9.2 温度仪表的安装216
9.2.1 测温原理及测温元件216
9.3.1 取压口位置的选取225
9.3 压力仪表的安装225
9.3.2 取压装置的选取226
9.3.4 特殊条件下取压装置和压力表的安装228
9.3.3 压力表的现场安装228
9.4.1 节流装置的安装231
9.4 流量仪表的安装231
9.4.2 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的流量仪表的安装239
9.5.1 固体料位测量装置的安装243
9.5 物位仪表的安装243
9.5.2 液位计的安装245
9.6 称量仪表的安装248
9.6.2 漏斗电子秤的安装249
9.6.1 称重传感器的安装249
9.6.3 吊车电子秤的安装250
9.6.4 电子皮带秤的安装251
9.6.5 核子皮带秤的安装253
9.7.2 取样探头254
9.7 成分分析仪表的安装254
9.7.1 取样原则254
9.7.3 过滤装置256
9.7.4 减压、加压抽引装置257
9.7.7 几种现场运行的取样系统258
9.7.5 有害成分处理258
9.7.6 连接管路的安装要求258
9.8.1 变送器的安装262
9.8 变送器和双波纹管流量计的安装262
9.8.2 双波纹管流量计的安装264
9.9.1 气动调节阀的安装265
9.9 调节阀和执行机构的安装265
9.9.2 蝶阀的安装267
9.9.3 执行机构的安装268
9.10.1 维修平台与检修井的设置270
9.10 维修平台与检修井270
参考文献271
9.10.2 维修平台与检修井的设置要求271
9.11 委托有关专业设计任务书的编制271
10.3.1 保温的结构272
第10章 仪表和测量管路保温的设计与计算272
10.1 仪表和测量管路保温的目的272
10.2 仪表和测量管路保温的方式和保温的对象272
10.2.1 保温的方式272
10.2.2 保温的对象272
10.3 仪表和测量管路保温的结构和保温材料的选择272
10.3.2 保温材料的选择273
10.4.2 伴热对象的散热计算275
10.4 仪表和测量管路的伴热保温275
10.4.1 伴热保温的方式275
10.4.3 蒸汽伴热的设计与计算276
10.4.4 仪表和测量管路电伴热保温的设计与计算282
参考文献289
10.5 仪表和测量管路的绝热保温289
11.1.4 腐蚀的形态及其防护措施290
第11章 腐蚀环境的检测和自动化装置设计290
11.1 基本概念290
11.1.1 概述290
11.1.2 腐蚀的定义290
11.1.3 腐蚀的分类290
11.2.1 金属及合金材料的耐蚀性能292
11.1.5 腐蚀率的表示方法292
11.1.6 材料耐腐蚀性能的级别292
11.2 耐蚀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能292
11.2.2 非金属耐蚀材料的耐蚀性能307
11.3.2 几种常见腐蚀性介质的耐腐蚀材质的选择315
11.3 腐蚀环境的检测和自动控制装置的选择315
11.3.1 材质的选择315
11.3.3 钢铁生产过程检测接液材质的选择318
11.3.4 焦化生产过程检测接液材质的选择319
11.4.2 隔离法321
11.4 采用间接测量及隔离法的防腐措施321
11.4.1 间接测量321
参考文献323
11.5 工厂大气腐蚀的防护323
附录11.1 各国不锈钢标准牌号对照表324
12.2 名词、术语328
第12章 火灾与爆炸危险环境的检测和控制自动化设计328
12.1 概述328
12.4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与分组329
12.3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类和分级329
12.3.1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类329
12.3.2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级329
12.5 气体、蒸气及粉尘产生爆炸的条件及其防止措施330
12.6.2 仪表和目动控制设备的选择331
12.6 爆炸危险环境的仪表和自动控制装置331
12.6.1 一般要求331
12.6.3 控制室、变送器室及变送器箱332
12.6.4 线路设计333
12.6.5 接地334
12.9.2 氧气检测和控制装置的管线设计335
12.7 火灾危险环境的分区335
12.8 火灾危险环境的检测仪表和自动控制装置335
12.8.1 一般要求335
12.8.2 仪表和自动控制设备的选择及线路设计335
12.9 氧气环境的安全措施335
12.9.1 氧气的检测和自动控制设备的选择335
附录12.1 各种防爆类型电气设备(包括仪表)的定义337
附录12.2 电气设备(包括仪表)的防爆标志举例338
附录12.3 电机、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339
附录12.4 易燃易爆粉尘特性340
附录12.5 本质安全电路中信号线的分布电容与分布电感的计算341
附录12.6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示例图342
参考文献343
13.2.3 照射量344
第13章 放射性射线的防护344
13.1 概述344
13.2 有关术语及定义344
13.2.1 放射性衰变及半衰期344
13.2.2 放射性活度344
13.3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类型345
13.2.4 吸收剂量345
13.2.5 剂量当量345
13.2.6 积累因子345
13.2.7 微观截面和宏观截面345
13.3.2 射线的类型346
13.3.1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346
13.4.1 照射量率的计算347
13.4 有关的计算347
13.4.2 剂量当量率H的计算348
13.4.3 中子防护的计算349
13.5.3 屏蔽防护350
13.5 放射性射线的外照射防护350
13.5.1 距离防护350
13.5.2 时间防护350
附表13-2 几种物质在各种γ量子能量下的μρ值351
13.6 现场安装的防护351
附表13-1 各种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及所对应的光子(量子)的能量351
附表13-6 钴60各向同性点源铁的积累因子352
附表13-3 铯137各向同性点源铅的积累因子352
附表13-4 铯137各向同性点源铁的积累因子352
附表13-5 钴60各向同性点源铅的积累因子352
附表13-9 不同能量的宽束γ射线在不同的减弱倍数K时铁的厚度353
附表13-7 常用放射源的Γ值353
附表13-8 不同能量的宽束γ射线在不同的减弱倍数K时铅的厚度353
附表13-10 不同能量的宽束γ射线在不同减弱倍数K时水泥的厚度354
参考文献355
附表13-11 各种灾害及各种行业的危险度355
附表13-12 与各种危险度相当的年剂量当量355
附表13-13 有关量的名称、单位和符号355
14.1 概述357
第三篇 计量和自动化仪表维修设施的设计357
第14章 计量和自动化仪表维修设施的设计357
14.2.2 维修工作的内容358
14.2 计量和自动化仪表维修设施的任务358
14.2.1 任务范围358
14.2.4 仪表维修设施的管理工作359
14.2.3 软件的维护359
14.3.1 设计的前期工作360
14.3 仪表维修设施设计的步骤和内容360
14.3.2 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361
14.6.1 组织机构362
14.4 仪表维修设施设计的原则362
14.5 维修规模的确定362
14.5.1 维修大纲的确定362
14.5.2 协作关系362
14.6 维修设施的组成362
14.6.2 职责范围365
14.7.1 仪表台数的统计366
14.7 人员配备366
14.7.2 维修定额和定员的计算367
14.7.3 定员的确定368
14.9.1 计量标准的建立369
14.8 检修车间的工艺布置和面积的确定369
14.8.1 检修车间工艺布置要求369
14.8.2 检修车间面积的确定369
14.9 计量标准室的建立369
14.9.3 技术要求381
14.9.2 计量标准室的设置381
14.10 控制系统试验室和计算机室的设计382
14.9.4 计量室面积的确定382
14.11.3 各室的工作范围和主要技术要求383
14.11 核辐射仪表室的设计383
14.11.1 设计的原则383
14.11.2 核辐射仪表室的组成和生产工艺383
14.13.2 现场维修车间的布置和面积的确定386
14.11.4 劳动定员的确定386
14.11.5 核辐射仪表室的布置和面积的确定386
14.12 辅助生产车间的设计386
14.12.1 机械加工车间的设计386
14.12.2 安装车间的设计386
14.12.3 仓库的设计386
14.13 现场维修车间(组)的设计386
14.13.1 现场维修车间(组)的设置386
14.15 仪表维修设施的设备配备387
14.14 仪表维修设施的总体布置387
14.14.1 总体布置的原则387
14.14.2 总体布置示例387
14.16.2 委托土建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0
14.16 委托有关专业设计任务书的编制390
14.16.1 委托总图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0
14.16.6 委托供气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1
14.16.3 委托采暖通风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1
14.16.4 委托供电、通讯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1
14.16.5 委托给排水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1
14.16.10 委托工程概算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2
14.16.7 委托运输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2
14.16.8 委托环保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2
14.16.9 委托技术经济专业的设计任务书392
参考文献393
附录14.1 ITS—90的温度定义固定点393
15.1.2 双金属温度计的校验394
第15章 仪表的校验方法及主要设备394
15.1 温度仪表的校验394
15.1.1 玻璃液体膨胀式温度计的校验394
15.1.3 热电阻的校验395
15.1.4 热电偶的校验396
15.1.5 光学高温计的校验397
15.2.2 压力仪表的校验设备398
15.1.6 红外线辐射高温计的校验398
15.2 压力仪表的校验398
15.2.1 压力仪表的校验方法398
15.3.2 流量仪表的校验方法399
15.3 差压与流量仪表的校验399
15.3.1 差压仪表的校验方法399
15.3.3 差压与流量仪表的校验设备400
15.4.2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校验设备401
15.4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校验401
15.4.1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校验方法401
15.5.2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校验设备403
15.5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校验403
15.5.1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校验方法403
15.6.1 显示仪表的校验方法404
15.6 显示仪表的校验404
15.6.2 显示仪表的校验设备406
15.7.3 称量仪表的校验设备408
15.7 称量仪表的校验408
15.7.1 传感器的校验408
15.7.2 二次仪表的校验408
15.9.2 成分分析仪器的校验设备409
15.8 执行机构的校验409
15.8.1 执行机构的校验方法409
15.8.2 执行机构的校验设备409
15.9 成分分析仪器的校验409
15.9.1 成分分析仪器的校验方法409
15.10 单回路调节器的调校410
15.11 仪表校验用的新仪器设备411
参考文献412
16.1 基本原理413
第四篇 测量流量的节流装置和控制阀的计算413
第16章 节流装置计算413
16.1.2 雷诺数414
16.1.1 流量的概念414
16.1.3 流体的流动状态415
16.1.5 流体的密度416
16.1.4 等熵指数416
16.1.6 湿度417
16.1.7 流体的粘度418
16.2.1 标准节流装置的取压方式419
16.1.8 气体的压缩系数419
16.2 标准节流装置419
16.2.2 标准节流装置使用的极限420
16.2.3 测量和计算方法421
16.3.1 双重孔板427
16.3 非标准节流装置427
16.3.2 弦月孔板(圆缺孔板)433
16.3.3 四分之一圆喷嘴440
16.3.4 小管径孔板443
16.3.5 端头孔板445
16.3.6 节流装置计算咨询书447
附录16.1 通用资料453
附录16.2 常用物质理化性质数据458
参考文献482
17.1.2 计算公式483
第17章 直接安装在管道上的流量计的计算483
17.1 转子流量计483
17.1.1 原理及结构483
17.1.3 不同测量介质的换算方法484
17.1.5 计算示例485
17.1.4 金属管转子流量计485
17.2.1 原理和结构487
17.2 均速管流量计487
17.3.1 原理及结构488
17.2.2 计算公式488
17.2.3 计算示例488
17.3 涡街流量计488
17.3.2 计算公式490
17.3.3 计算示例491
17.4 电磁流量计492
17.4.1 原理和结构493
17.4.2 计算公式494
参考文献495
17.4.3 计算示例495
18.1.3 阻塞流496
第18章 控制阀的计算496
18.1 控制阀计算的基础知识496
18.1.1 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流量方程式496
18.1.2 流量系数的定义496
18.1.4 压力恢复和压力恢复系数FL497
18.1.6 控制阀的可调比498
18.1.5 空化、闪蒸和汽蚀498
18.2.1 理想流量特性499
18.2 控制阀的流量特性499
18.2.2 工作流量特性501
18.3.1 控制阀流量系数Kv值的计算504
18.3 控制阀口径的计算504
18.3.3 控制阀口径计算、选定的几点说明508
18.3.2 控制阀口径的选定508
18.4.1 控制阀操作推力的计算512
18.4 控制阀的操作推力和力矩的计算512
18.4.2 控制阀操作力矩的计算513
18.4.3 执行机构的输出力和力矩的计算515
18.5 控制阀计算书的格式516
18.4.4 控制阀的允许压差516
18.5.1 控制阀计算设计任务委托书格式517
18.5.2 液体用控制阀计算书格式518
18.5.3 气体用控制阀计算书格式520
18.5.4 蒸气用控制阀计算书格式522
18.6.1 控制阀计算设计任务委托书示例524
18.6 控制阀计算示例524
18.6.2 液体用控制阀计算示例525
18.6.3 气体用控制阀计算示例527
18.6.4 蒸气用控制阀计算示例529
附录18.1 常用数据531
附录18.2 噪声预估544
参考文献546
19.1.2 磨矿分级过程的控制系统547
第五篇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典型的检测和控制系统547
第19章 选矿和烧结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控制系统547
19.1 选矿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控制系统547
19.1.1 概述547
19.1.3 选矿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552
19.2.2 配料控制系统555
19.1.4 国外选矿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555
19.2 烧结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控制系统555
19.2.1 概述555
19.2.3 返矿平衡控制系统558
19.2.4 混合料添加水控制系统559
19.2.5 混合料槽料位控制561
19.2.6 铺底料槽料位控制系统562
19.2.7 烧结层厚控制系统563
19.2.8 点火炉燃气压力控制系统564
19.2.9 点火炉燃烧控制系统565
19.2.10 烧结终点(BTP)控制系统566
参考文献567
20.1.2 煤的定量给料控制系统568
第20章 备煤、炼焦、煤气净化及化成品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568
20.1 备煤及炼焦过程的控制系统568
20.1.1 概述568
20.1.4 成型煤加水、加粘结剂控制系统569
20.1.3 成型煤反压力检测控制系统569
20.1.5 焦炉加热控制系统570
20.1.7 干熄焦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573
20.1.6 焦炉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573
20.2.2 煤气输送装置焦油氨水分离槽界面控制系统574
20.2 煤气净化过程的控制系统574
20.2.1 概述574
20.2.3 煤气输送装置排送机前吸力控制系统575
20.2.4 硫铵装置热风炉燃烧控制系统576
20.2.6 氨水蒸馏装置蒸氨塔的控制系统577
20.2.5 酚萃取装置萃取塔界面控制系统577
20.2.7 粗苯蒸馏装置管式加热炉的控制系统578
20.3.2 苯加氢装置吸附塔的控制系统580
20.3 化学产品精制过程的控制系统580
20.3.1 概述580
20.3.3 沥青焦装置联合塔的控制系统581
20.3.4 沥青焦装置管式加热炉的控制系统582
参考文献583
20.3.5 沥青焦装置焚化炉和废热锅炉的控制系统583
21.1.3 入回转窑的空气与煤气流量配比控制系统585
第21章 耐火材料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585
21.1 石灰石、白云石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585
21.1.1 概述585
21.1.2 入回转窑煤气总热量控制系统585
21.2.2 隧道窑的控制系统586
21.1.4 回转窑预热机下部气体温度控制系统586
21.2 隧道窑的控制系统586
21.2.1 概述586
22.1.2 炉顶压力控制系统588
第22章 高炉的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588
22.1 高炉本体的控制系统588
22.1.1 概述588
22.1.3 炉顶均压控制系统590
22.1.5 炉身冷却控制系统591
22.1.4 炉顶洒水控制系统591
22.1.6 风口漏水报警系统594
22.2.2 送风湿度控制系统595
22.2 热风炉的检测和控制系统595
22.2.1 概述595
22.2.3 送风温度控制系统596
22.2.4 混合煤气控制系统597
22.2.5 热风炉燃烧控制系统598
22.3.2 文氏管洗涤器的水位控制系统599
22.2.6 助燃风机出口压力控制系统599
22.3 湿法煤气净化控制系统599
22.3.1 概述599
22.3.3 文氏管洗涤器压差控制系统600
22.4.1 概述601
22.4 高炉喷吹煤粉的控制系统601
22.4.3 磨煤机负荷控制系统602
22.4.2 制粉干燥炉和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系统602
22.4.5 喷吹量控制系统603
22.4.4 磨煤机前负压控制系统603
22.4.6 喷煤安全联锁系统605
22.5.2 主要检测和控制项目606
22.5 高炉炉渣粒化设施的控制系统606
22.5.1 INBA炉渣粒化设施工艺简介606
第23章 高炉鼓风机及TRT的检测和控制系统608
参考文献608
23.1.1 概述609
23.1 高炉鼓风机的控制系统609
23.1.2 防喘振控制系统610
23.1.6 定风量、定风压控制系统612
23.1.3 防阻塞控制系统612
23.1.4 风压保持控制系统612
23.1.5 紧急放风减压控制系统612
23.1.7 富氧量控制系统613
23.1.9 安全联锁装置614
23.1.8 脱湿设备的温度控制系统614
23.2.2 TRT侧高炉炉压控制系统616
23.2 TRT的控制系统616
23.2.1 概述616
23.2.4 紧急开放阀控制系统619
23.2.3 透平转速、发电机负荷控制系统619
23.2.5 轴封差压控制系统620
参考文献621
23.2.6 透平机安全联锁系统621
24.1.2 顶吹供氧控制系统624
第24章 炼钢过程的检测和控制系统624
24.1 转炉的检测和控制系统624
24.1.1 概述624
24.1.3 底吹供气控制系统628
24.1.4 副枪系统629
24.1.6 炉口微差压及煤气回收的控制系统630
24.1.5 氧枪与副枪的安全保护系统630
24.2.1 电弧炉炼钢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634
24.1.7 汽包水位控制系统634
24.2 电弧炉的检测与控制系统634
24.2.2 电弧炉炼钢原料的称量与控制636
24.2.3 电弧炉本体的检测与控制637
24.2.4 电弧炉排烟与除尘系统的控制641
24.2.5 电弧炉的计算机控制642
24.3.1 概述643
24.3 二次精炼过程的控制系统643
24.3.3 钢包喷粉装置的喷粉罐压力控制系统644
24.3.2 钢包吹氩气体流量控制系统644
24.3.5 RH真空脱气驱动气体(氩或氮气)流量控制系统及冷却渍浸管的冷却气体(氮)流量控制系统646
24.3.4 LF钢包精炼炉吹氩搅拌用氩气流量控制系统646
24.3.6 RH真空室压力控制系统647
24.3.7 RH蒸汽总管压力控制系统648
24.3.9 真空室干燥预热控制系统649
24.3.8 RH真空室加热燃烧控制系统649
24.3.1 1IR-UT喷粉脱硫氩气流量控制系统650
24.3.1 0RH-KTB氧枪氧流量控制系统650
24.3.1 3IR-UT搅拌钢水用氩气流量控制系统651
24.3.1 2IR-UT钢水升温用氧气流量控制系统651
24.3.1 4IR-UT喷粉罐的压力及差压控制系统653
25.1 概述655
第25章 连铸机的控制系统655
25.2.1 中间罐钢水液面控制系统656
25.2 板坯连铸机的控制系统656
25.2.2 结晶器钢水液面控制系统657
25.2.3 连浇钢水接缝跟踪系统662
25.2.4 二次冷却控制系统663
25.2.5 二次冷却水总管压力控制系统666
参考文献667
26.1.2 炉温控制系统668
第26章 加热炉的检测和控制系统668
26.1 步进式加热炉的测控系统668
26.1.1 概述668
26.1.3 燃料燃烧控制系统669
26.1.4 烟气中氧气和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672
26.1.6 炉膛压力控制系统673
26.1.5 空气压力控制系统673
26.2.2 炉温燃烧控制系统674
26.1.7 换热器温度过高保护674
26.2 环形加热炉的测控系统674
26.2.1 概述674
26.2.3 燃料压力控制系统676
26.2.5 热风压力控制系统677
26.2.4 炉膛压力控制系统677
26.2.8 重油粘度控制系统678
26.2.6 热风温度控制及放散系统678
26.2.7 烟道温度控制系统678
27.1.2 酸洗液温度控制系统680
第27章 冷轧带钢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680
27.1 酸洗机组的测控系统680
27.1.1 概述680
27.1.3 热交换器漏酸控制系统681
27.2.1 概述682
27.1.4 新酸补充量控制系统682
27.1.5 漂洗水量控制系统682
27.2 冷连轧机的控制系统682
27.3.2 退火过程的顺序控制和温度控制684
27.2.2 乳化液喷射量控制系统684
27.3 罩式退火炉的控制系统684
27.3.1 概述684
27.4.2 烘烤炉温度控制系统686
27.4 连续彩色涂层机组的控制系统686
27.4.1 概述686
27.5.2 预热通道和无氧化预热段的温度、燃烧和压力控制系统687
27.5 连续热镀锌机组的控制系统687
27.5.1 概述687
27.5.3 锌层厚度控制系统688
27.6.1 概述690
27.6 连续电镀锌机组的控制系统690
27.6.2 电镀段锌溶解沉淀槽及电镀液循环槽液位、浓度、pH值和比重控制系统691
27.7.1 概述692
27.6.3 化学处理段气刀压力控制系统692
27.7 连续退火机组的控制系统692
27.7.2 加热室带钢温度和炉子温度控制系统693
27.8.2 带钢对中和边缘控制系统694
27.8 几种机械量的控制系统694
27.8.1 概述694
27.8.3 带钢板形(平直度)控制系统701
28.2.2 实用性原则707
第六篇 自动化仪表选型707
第28章 绪论707
28.1 仪表选型的重要意义707
28.2 仪表选型的通用原则707
28.2.1 可靠性原则707
28.3 仪表选型工作对设计人员的要求708
28.2.3 先进性原则708
28.2.4 经济性原则708
第29章 检测仪表选型709
28.4 几种选型的具体方法709
参考文献709
29.1.2 温度检测仪表的分类710
29.1 温度检测仪表710
29.1.1 概述710
29.1.4 各类测温仪表的特点711
29.1.3 各种测温仪表的测量范围711
29.1.5 各种测温仪表的选择713
29.2.1 压力检测仪表的分类724
29.2 压力检测仪表724
29.2.2 各种压力检测仪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725
29.2.3 压力检测仪表选用中的几点说明729
29.2.4 直接作用压力调节器的选用731
29.3.1 概述733
29.3 流量测量仪表733
29.3.3 差压式流量计734
29.3.2 面积式流量计734
29.3.4 动压头式流量计737
29.3.6 容积式流量计739
29.3.5 涡街流量计739
29.3.9 超声波流量计740
29.3.7 涡轮流量计740
29.3.8 电磁流量计740
29.3.1 1量热气体质量流量计741
29.3.1 0质量流量计741
29.3.1 2组合型流量计742
29.3.1 5冲量流量计743
29.3.1 3弯管流量计743
29.3.1 4层流流量计743
29.3.1 6常用流量计的选型744
29.4.3 物位仪表的选用745
29.4 物位检测仪表745
29.4.1 物位检测仪表的分类745
29.4.2 各类物位检测仪表的原理、特点与应用场合745
29.4.4 物位仪表的选用说明765
29.5 成分分析仪表768
29.5.1 过程分析仪表的选型原则768
29.5.2 各类分析仪的特点与适用场合768
29.5.3 试样预处理系统783
29.6 机械量检测仪表785
29.6.1 带钢厚度测量仪785
29.6.2 带钢镀层厚度测量仪790
29.6.3 轧机辊缝测量仪790
29.6.4 连铸机辊间距(辊缝)测量仪793
29.6.5 转速测量仪表794
29.6.6 轧制力测量仪795
29.6.7 带钢张力计798
29.6.8 压下率测量仪及延伸率测量仪801
29.6.9 针孔探测仪802
29.6.1 0冷轧带钢平直度仪(板形计)803
29.6.1 1带钢测宽装置805
29.6.1 2线径测量仪808
29.6.1 3钢管无损检测装置808
29.6.1 4称重装置810
29.7 其他物理量检测仪表812
29.7.1 矿浆浓度及粒度检测仪表812
29.7.2 气体湿度与固体中的水分检测仪表814
29.7.3 电磁量测量818
参考文献824
第30章 显示和调节仪表选型825
30.1 概述825
30.2.1 显示仪表的分类826
30.2.2 电子自动平衡式显示记录仪826
30.2 显示仪表826
30.2.3 数字式显示仪表829
30.2.4 屏幕显示器831
30.2.5 仪表选用中应注意的问题834
30.3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835
30.3.1 电动单元组合Ⅲ型仪表的型号命名835
30.3.2 电动单元组合Ⅲ型仪表的基本特点836
30.3.3 DDZ-Ⅲ型仪表使用中需考虑的问题838
30.3.4 DDZ-Ⅲ型仪表的组合系统838
30.3.5 DDZ-Ⅲ型仪表的品种规格及主要技术特性838
30.3.6 DDZ-Ⅲ型仪表与DDZ-S型仪表的比较839
30.3.7 DDZ-S系列仪表的特点839
30.3.9 DDZ-S系列仪表系统构成图841
30.3.10 DDZ-S系列仪表的品种规格及主要技术性能841
30.3.8 DDZ-S系列仪表的应用841
30.3.11 引进技术生产的变送器844
30.3.12 调节器850
参考文献851
第31章 执行器的选型852
31.1 调节阀的种类和特点852
31.1.1 直通单座调节阀852
31.1.2 直通双座调节阀853
31.1.3 波纹管密封调节阀853
31.1.4 隔膜调节阀854
31.1.5 角形调节阀855
31.1.6 三通调节阀856
31.1.7 气动薄膜套筒调节阀857
31.1.8 气动小流量调节阀858
31.1.9 气动波纹管密封阀体分离调节阀858
31.1.1 0气动偏心旋转调节阀859
31.1.1 1气动薄膜低温调节阀860
31.1.1 3蝶阀861
31.1.1 2自力式压力调节阀861
31.1.1 4电磁阀864
31.1.1 5不平衡笼式调节阀867
31.1.1 6气动V形调节球阀867
31.1.1 7气动O形切断球阀868
31.1.1 8液压快速切断阀868
31.2 调节阀的选择原则868
31.3 执行机构869
31.3.1 气动执行机构869
31.3.2 电动执行机构874
31.3.3 电-液执行机构879
32.1.1 DCS的基本概念886
第32章 DCS、PLC可编程回路控制器的工程设计和系统选型886
32.1 DCS(分散控制系统)886
32.1.2 DCS的发展脉络887
32.1.3 DCS的基本组成888
32.1.4 DCS和PLC的主要区别905
32.1.5 DCS的选型906
32.1.6 工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910
32.1.7 设计举例912
32.2 PLC(可编程控制器)914
32.2.1 PLC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914
32.2.2 PLC的应用与系统选型914
32.2.3 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915
32.3.1 概述919
32.3.2 主要结构组成919
32.3 可编程回路控制器919
32.3.3 产品性能比较920
32.3.4 系统软件组成921
32.3.5 输入处理模块921
32.3.6 输出处理模块922
32.3.7 控制与运算模块922
32.3.8 应用软件程序组态922
32.3.9 可编程回路控制器的通讯功能922
32.3.10 可编程回路控制器的使用922
32.3.11 实例说明923
第33章 现场总线924
33.1 总论924
33.2 现场总线的基本特点924
33.3 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924
33.3.1 国际标准的重要性924
33.3.2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的状况924
33.5 总线通信协议基本模型926
33.5.1 TCP/IP926
33.5.2 ISO7498标准的OSI926
33.4 现场总线的分类926
33.6 几种主要的现场总线927
33.6.1 基金会现场总线FF927
33.6.2 PROFIBUS929
33.6.3 WorldFIP931
33.6.4 LONVWORKS932
33.6.5 CAN933
33.6.7 HART934
33.6.8 综合分析934
33.6.6 P-Net934
33.6.9 现场总线的具体应用935
参考文献937
部分仪表公司(厂)产品简介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