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诉讼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樊崇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228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6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78页
- 主题词:诉讼-理论-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诉讼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诉讼原理研究1
上篇:诉讼文化、诉讼价值与人权29
第一章 诉讼文化29
一、诉讼文化的一般理论29
(一)文化、法律文化、诉讼文化29
(二)诉讼文化的特征30
(三)诉讼文化的结构33
(四)诉讼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演进35
(五)解读诉讼文化的意义37
二、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之比较38
(一)追求“无讼”与实现“正义”——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一39
(二)“程序化”与“非程序化”——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二42
(三)伦理性与宗教性——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三46
(四)封闭性与开放性——诉讼文化的特征差异之四50
三、我国诉讼文化演进之研讨52
(一)诉讼文化落后导致制度设计的虚置——演进之必要性分析52
(二)诉讼文化演进的历史动力——演进之可行性分析55
(三)诉讼文化演进的难点57
四、我国诉讼文化的建构61
(一)对诉讼功能的认识61
(二)对诉讼价值的认识64
(三)对诉讼国际标准的认识65
(四)对“认识论”的认识67
(五)其他诉讼观念的转变69
第二章 诉讼仪式与诉讼本质72
一、诉讼本质问题的探讨路径72
(一)放纵与克制之间的文化仪式78
二、文化仪式的社会功能78
(二)仪式化生活何以有必要80
(三)文化仪式与社会控制82
三、仪式化的诉讼86
(一)仪式与诉讼的共通性86
(二)雅典的民主制与诉讼90
(三)古罗马审判的程式化97
(四)神判102
四、权力的“合法化”与酷刑——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111
五、仪式、诉讼与政治权威118
(一)诉讼仪式的神圣性118
(二)诉讼仪式与君主独断的权威120
(三)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与诉讼121
(一)专制传统和人治意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障碍125
六、回归诉讼的本质:我国诉讼现代化的障碍与出路125
(二)庄严法律程序,确立法律权威:中国法治的出路131
第三章 诉讼价值140
一、关于诉讼价值范畴的若干理论预设142
(一)诉讼及其基本结构142
(二)诉讼价值主体、价值关系及其结构148
(三)诉讼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152
(四)诉讼价值的类型159
二、程序公正162
(一)程序公正的历史观念163
(二)程序公正的基本标准166
三、实体公正177
(一)实体公正与结果主义价值论177
(二)实体公正的判断标准177
(一)诉讼效益的内涵185
四、诉讼效益185
(二)诉讼效益的实现模式187
五、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198
(一)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关系198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202
六、诉讼价值在中国的实现208
(一)确立程序公正对实体公正的优越地位208
(二)确立程序公正对诉讼效益的优越地位212
(三)确立诉讼权对审判权的优越地位213
(四)中国的司法改革与程序意识的觉醒214
第四章 程序正义221
一、导论222
(一)程序正义观的起源224
二、程序正义观的历史224
(二)程序正义观的演进227
三、程序正义问题的产生232
(一)权利面临被剥夺的危险233
(二)权利具有重要性234
四、程序正义的一般要求235
(一)裁判者的公正性235
(二)关于获得审判的机会240
(三)判决理由244
(四)形式正义249
第五章 诉讼人权257
一、诉讼人权的概念和性质257
(一)诉讼人权的概念257
(二)诉讼人权的性质263
(一)以诉讼的方式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273
二、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273
(二)广义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274
(三)狭义诉讼人权保障的意义279
(四)诉讼人权保障与国家专门机关及诉讼各方的关系282
三、诉讼人权保障的内容284
(一)提起和参与诉讼的权利285
(二)刑事诉讼人权保障287
(三)民事诉讼人权保障294
(四)行政诉讼人权保障297
四、完善我国诉讼人权保障若干问题研究299
(一)诉讼人权保障与法制的关系299
(二)诉讼人权保障与诉讼文化303
(三)诉讼人权保障与错案赔偿制度306
(四)诉讼人权保障的若干问题308
一、诉讼认识的主体与客体321
(一)诉讼认识主体321
中篇:诉讼认识与诉讼行为321
第六章 诉讼认识321
(二)诉讼认识客体323
二、诉讼认识的本质属性326
(一)诉讼认识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认识326
(二)诉讼认识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认识328
三、诉讼认知模式:证据的自由评价333
(一)证据评价的两种模式334
(二)自由评价模式的构成要素336
(三)自由评价模式的推理方式349
四、诉讼认识结果:裁判事实的客观性358
(一)什么是“客观真实”359
(二)能否达到“客观真实”?361
(三)“客观真实”与裁判事实369
(四)“客观真实”与证明标准377
第七章 诉讼行为380
一、诉讼行为理论的产生及沿革381
二、诉讼行为的概念及分类384
(一)诉讼行为的概念384
(二)诉讼行为的分类386
三、诉讼行为的评价及要件389
(一)诉讼行为的评价389
(二)诉讼行为的要件392
四、诉讼行为的无效398
(一)无效的标准398
(二)无效的分类400
(三)无效的治愈404
(四)无效的后果406
五、可被宣告无效行为的范围408
(一)侦查行为408
(二)起诉行为411
(三)法官行为411
(四)执行行为414
(五)司法协助414
(六)当事人行为414
(七)共同性行为415
六、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在我国的建构416
(一)我国立法的相关规定416
(二)建立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必要性418
(三)诉讼行为无效制度的具体设计421
(一)司法权的含义433
一、司法权独立和司法权的独占性433
第八章 司法独立433
下篇:司法运行机制与法律移植433
(二)司法权独立的国际标准434
(三)司法权的独占性436
二、法院独立438
三、法官独立及其制度保障440
(一)法官独立的含义和标准440
(二)司法独立的保障制度442
四、司法独立的起源及发展446
五、司法独立的意义455
(一)司法独立与法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455
(二)司法独立与自由紧密联系,司法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基本保障手段456
(三)司法独立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程序的表现457
(四)司法独立有利于法官保持较高素质,并促使在法官选任方面保持较高标准459
六、我国的审判体制:历史和改革460
七、检察体制467
(一)检察一体化原则467
(二)检察体制与审判体制存在差异的原因473
八、政党政治与司法独立476
九、代议制度与司法独立481
十、司法公正为目标、以司法独立为内容的中国司法体制改革484
(一)落实合议庭独立行使职权的法律规定487
(二)解决好法院行政化问题488
(三)法官精英化,为司法独立和公正创造条件489
第九章 司法透明491
一、知情作为一项权利491
二、向当事人公开:诉讼当事人的知情权494
(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知情权495
(二)刑事诉讼当事人知情权496
(三)当事人知情权的限制504
三、向公众公开:一般民众的知情权505
(一)作为法律正当程序的审判公开505
(二)司法过程开放的范围和形式507
(三)审判结果的公开性508
四、大众传媒与司法公正512
(一)新闻报道与司法公正513
(二)关于电视转播法庭审判515
(三)对新闻报道的限制520
(四)新闻舆论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523
五、透明度与司法的公信力524
一、作为现代诉讼制度构筑基础的诉讼体系理论527
(一)诉讼体系的含义527
第十章 诉讼体系527
(二)诉讼体系理论532
二、诉讼体系构建的社会实证基础535
(一)诉讼体系构建的一般社会条件535
(二)我国诉讼体系的形成和特点545
(三)我国现行诉讼体系的缺陷549
三、社会纠纷的类型化与诉讼体系构建550
(一)社会纠纷的类型化550
(二)宪法争端与宪法诉讼554
(三)特殊类型社会纠纷的解决566
(四)未类型化社会纠纷的解决569
四、诉讼关系的协调与诉讼体系构建572
(一)诉讼关系的协调572
(二)诉讼关系冲突578
第十一章 诉讼法律移植581
(一)传统诉讼法律发展过程中的法律移植582
一、诉讼法律发展各阶段中的法律移植现象582
(二)传统诉讼法律向现代诉讼法律发展过程中的法律移植586
(三)现代诉讼法律发展中的法律移植591
二、法律发展原因与方式的一般规律595
(一)法律发展的原因595
(二)法律发展的方式601
(三)成功的法律移植的条件602
三、现代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604
四、中国的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609
(一)法律思想作为一种资源616
(二)法律制度作为一种资源619
(三)可以援以为法律现代化之助的其他资源624
(一)中华法系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出现的裂隙625
五、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对外国诉讼法律制度的移植625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起步627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取法欧美的阶段628
(四)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转折和发展:取法前苏联的阶段631
(五)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大挫折:无所取法的阶段632
(六)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新起步和发展:取法美欧的阶段633
六、普遍主义与国际司法准则635
(一)普遍主义635
(二)司法国际准则中的程序正义标准636
(三)司法国际准则与中国644
(四)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654
七、当前我国诉讼法律移植中存在的问题658
(一)形式主义的谬误658
(二)违反正当程序进行的自发移植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