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城市 理论、方法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城市 理论、方法与应用
  • 承继成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873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城市 理论、方法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与框架1

第一章 信息社会对城市的理解1

1.1 当代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1.2 信息社会对城市的理解3

1.3 信息社会的城市理论5

1.4 信息社会对城市化的理解7

1.5 “逆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9

1.6 现代城市新的空间结构形态10

1.7 城镇系统10

2.1 联合国的城市信息化理论13

第二章 城市信息化理论13

2.2 城市信息化提高了城市的功能14

2.3 全球化与城市世界性特征15

2.4 城市信息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

2.5 城市信息化基础理论小结17

第三章 数字城市的内容框架与组织实施19

3.1 现代城市的基本框架原则19

3.2 已有的对数字城市内容框架的认识21

3.3 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22

3.4 数字城市建设的组织与实施24

3.5 数字城市建设要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化26

4.1 计算机网络简介28

第二部分 关键技术28

第四章 数字城市的网络技术与信息基础设施28

4.2 互联网技术29

4.3 有线互联网30

4.4 无线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31

4.5 移动终端技术34

4.6 栅格网技术35

4.7 空间信息格网(SIG)36

4.8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综述38

4.9 有线网建设39

4.10 无线网建设40

5.1 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42

第五章 数字城市的信息技术42

5.2 卫星定位技术47

5.3 遥测技术50

5.4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51

5.5 数字城市的管理信息技术65

第六章 数据的融合、挖掘与共享技术70

6.1 数据融合技术70

6.2 数据挖掘73

6.3 地理数据挖掘75

6.4 数据共享76

6.5 空间信息共享标准规范体系79

6.6 共享技术体系结构和功能分析80

6.7 元数据管理系统81

6.8 我国数据共享研究进展82

第七章 数字城市的虚拟模型84

7.1 虚拟技术综述84

7.2 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技术86

7.3 虚拟城市地理环境87

7.4 赛博城市(CyberCity)89

7.5 虚拟城市理论91

7.6 虚拟地球系统模型93

7.7 分布式协同虚拟地理环境94

第八章 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96

8.1 城市基础数据的概念96

8.2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96

8.3 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100

8.4 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103

第三部分 保障体系106

第九章 数字城市标准与规范106

9.1 数字城市对标准的需求106

9.2 国内外信息标准化有关组织情况108

9.3 数字城市标准体系116

9.4 空间数据标准与规范122

9.5 数据标准125

9.6 数字城市标准体系的实施129

第十章 数字城市信息安全技术与人才培养132

10.1 信息安全威胁与风险132

10.2 信息安全实现策略134

10.3 信息安全功能设计与实现137

10.4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138

10.5 数字城市与人的关系140

10.6 信息人才培养140

10.7 企业员工的培训141

10.8 信息知识的普及142

第四部分 应用工程144

第十一章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144

11.1 城市规划与管理流程144

11.2 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145

11.3 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47

11.4 业务应用系统148

11.5 辅助决策分析模型150

第十二章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153

12.1 智能化交通的基本概念153

12.2 智能交通的技术系统154

12.3 交通发展政策156

12.4 城市车辆管理信息系统157

第十三章 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159

13.1 城市土地管理与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159

13.2 城市综合管网管理信息系统161

13.3 招商引资地理信息系统167

13.4 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168

13.5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170

第十四章 数字社区173

14.1 智能建筑174

14.2 数字社区的基本概念177

14.3 数字社区的网络结构和系统组成178

14.4 数字社区建设180

14.5 中央商务区(CBD)184

第十五章 数字企业188

15.1 企业信息化概述188

15.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191

15.3 数字企业的规划与设计196

15.4 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企业199

第十六章 电子政务205

16.1 基本概念205

16.2 电子政务的技术系统206

16.3 电子政务内涵207

16.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210

16.5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211

16.6 电子政务工程212

16.7 电子政务实施214

16.8 智能卡215

16.9 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系统217

附录:美国电子政务战略218

第十七章 电子商务220

17.1 电子商务概述221

17.2 20世纪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223

17.3 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226

17.4 电子商务与数字铁路229

17.5 移动电子商务230

17.6 协同电子商务与商业智能化232

17.7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234

17.8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与对策234

第十八章 电子金融236

18.1 网上银行236

18.2 电话银行237

18.3 移动银行237

18.4 家居银行238

18.5 电子金融服务方式238

18.6 金融电子化热点问题240

18.7 电子金融技术支撑242

18.8 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阶段250

18.9 电子金融的空间特征251

第十九章 电子物流252

19.1 电子物流的基本概念252

19.2 物流理论252

19.3 电子物流与数字城市的关系254

19.4 电子物流基础设施254

19.5 物流一体化与第三方物流256

19.6 物流配送中心258

19.7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模式260

19.8 移动地理信息网络与物流管理262

19.9 基于GIS的电子物流的优化空间结构264

19.10 电子物流与智能交通系统(ITS)264

19.11 电子物流与卫星定位技术265

19.12 国际物流管理最新态势265

19.13 中国物流产业问题与对策266

第二十章 基于万维网的城市生活269

20.1 基于Web的远程教育269

20.2 基于Web的远程医疗信息技术系统273

21.1 制订指标的必要性275

21.2 参考指标275

第二十一章 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及监测系统275

21.3 城市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278

21.4 数字城市的数字神经系统简介281

第二十二章 数字城市的作用和意义286

22.1 数字化对城市本身的影响286

22.2 数字城市与区域信息化的关系288

22.3 城市信息化与全球化288

22.4 数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89

22.5 数字城市的意义291

第二十三章 数字北京工程292

23.1 “数字北京”战略292

第五部分 数字城市实例292

23.2 “数字北京”工程总体框架295

23.3 北京空间信息工程300

23.4 数字王府井304

23.5 王府井智能停车诱导系统311

23.6 王府井社区电子化服务315

第二十四章 数字东营320

24.1 概述320

24.2 “数字东营”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323

24.3 “数字东营”总体目标324

24.4 数字东营规划325

参考文献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