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度的逻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曹沛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54391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制度的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新版说明1
序1
第一章 制度比较擦亮政治分析的眼睛1
制度研究纵横谈1
制度比较擦亮政治分析的眼睛2
政治制度的阶级属性4
制度是活的东西5
政治制度的“和而不同”6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的鼻祖7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方法8
政治制度的内外与表里10
第二章 制度发展也是硬道理12
20世纪是人权制度发展的世纪12
国家权力核心从议会走向行政13
国家职能从“统治”走向“治理”15
官僚制从完善走向失范16
民主选举制度陷入困惑16
政党制度面临现代化的挑战18
苏东改制与重新定位19
中国的“二次革命”21
欧洲非国家体系的创造22
制度发展也是硬道理23
政治制度具有开放的秉性24
比较政治制度为什么要首先研究英国24
英国政治制度精义26
第三章 中西文化“和而不同”30
中西文化分叉点30
中西文化分叉的地缘因素33
中西文化分叉的商业因素35
西方文化对血亲关系的逐步削弱和破除36
中国文化对血亲关系的强化和放大41
中西启蒙的不同逻辑45
华盛顿的政治遗产47
知识经济背后的知识传统48
卢梭论立法者50
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51
法治是公共政治54
第四章 议会政治的历史与现实56
现代议会的开端56
传统议会与现代议会58
普选制的历程60
普选制的不同形态62
议会的世纪64
没有代议制就没有现代民主66
为资产阶级政府加冕的“现代教皇”69
多数原则与少数原则71
现代政治“学校”74
“跛足的两院制”77
美国两院的默契是两院制长期稳定的“秘密”78
政党是英国“议行结合”的黏合剂79
政党与民主81
议行权力分立体制82
半总统制政府85
议会政治是程序政治87
议会权力的虚化92
议会政治危机的根源93
议会政治危机的实质95
“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96
议会与行政权力关系改革100
议会的自我改革101
通向政治文明的不二法门103
第五章 现代民主制度的形态演变105
行政集权民主制105
行政集权独裁制107
行政集权权威制110
道德集权民主制111
共同参与民主制113
“社区”不等于“自由人联合体”117
道德集权民主制的优越性122
重建公共权力的道德立场126
西方民主制度的两个传统128
现代民主制度的四个基本原理132
分权制衡的三种模式135
瑞典的“Ombudsman”制度137
不“黑暗的”中世纪142
虚君不“虚”146
原始积累运动中的英国政府148
多层次的地方自治149
复合分权151
地方自治与地方分权不可分离152
直接民主制的历史命运157
直接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159
第六章 政府与市场:社会进步的两个“轮子”162
社会进步的两个“轮子”162
维持正义的两种力量163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165
政府的“拐杖”功能167
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国家与产权168
苏联解体的又一种解释169
多元化的市场经济171
小的管不了,大的就管不好174
“第三只手”175
社会职能不决定国家阶级属性176
从国家起源看社会职能180
不可混淆“治事”与“治人”182
西方国家机器的膨胀184
社会职能的分化与发展186
职能变化与机构扩张188
政府职能扩张的阶段性190
政府职能扩张的有限性192
政府职能扩张的财政性194
战后西方政府体制改革195
政府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197
第七章 优化政府体系是理性的呼声200
政治体制改革的三条路径200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201
政治体制改革的三种模式202
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行官”204
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是尊重人205
辩证看待机构改革的“循环怪圈”207
不要误解体制改革的目标211
行政高效化212
评“行政三分”213
从“希望工程”反思政府责任214
对“以德治国”的误解215
政府改革也要“以人为本”217
人类文明离不开政治治理218
优化政府体系是理性的呼声219
政府体系优化的两大目标221
政府体系优化的十个领域222
政府体系优化不能毕其功于一役223
政府体系优化要避免西方中心论224
政治发展的经济路径227
从政府转变到政府发展229
政府要注意保养自己的权威230
转变职能不是减轻任务231
机构改革不等于精简机构232
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233
关键是转变政府的“无形”职能234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动态平衡236
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困惑238
第八章 经济扩张的政治后果240
重温两百年前的那场争论240
制约欲望的三种方式243
利益制约欲望245
制约欲望的两种政治企图247
经济扩张改进政治的两条路线248
走出利益制约欲望的循环怪圈251
第九章 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255
社会资本是一种新的解释框架255
资本主义发展视野中的社会资本理论258
治理与社会资本261
人民的权利是法治的精髓262
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265
政治文明与政治知识化265
政治知识化促进制度成长267
政治知识化培育现代公民文化268
政治知识化的思维机制269
政治知识化的动力机制270
政治知识化的社会条件271
政治知识化的制度机制273
让制度运转起来的政治知识化273
在制度运转中推进政治知识化275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问题278
对待民间组织的“管”与“不管”280
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信任问题282
学术体制与智库功能的发挥285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国家治理的进步288
透过经济看政治288
处理好国权、政权与人权的关系289
改革开放成就的制度评估291
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解读292
腐败的六个要素与反腐败293
邓小平对制度弊端的认识294
走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296
探索制度评价的基本标准298
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注重制度建设299
中国式民主就是中国民主301
中国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302
比较研究是解读“中国模式”的钥匙304
“中国模式”热问题的冷思考305
国家治理与民主治理的比较308
国家治理与法治德治的关系311
三种全球治理模式的历史比较314
中国与多极政治全球治理模式316
第十一章 中国政治学的反思与重构318
政治学入门谈318
中国政治学缺乏解释力320
中国政治学中事实与价值的分裂322
马克思主义“大政治”观324
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机遇327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28
中国政治学的三个来源与整合331
理论创新的艰难与崇高331
走向科学的中国政治学333
走向实际的中国政治学335
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学338
中国行政伦理学的使命341
中国政治学的改进方向343
中国政治学的重构发展346
第十二章 比较政治研究在中国的发展349
评阿尔蒙德的《比较政治学》349
阿尔蒙德及其结构功能主义351
阿尔蒙德与《当代比较政治学》354
阿尔蒙德的比较方法及其批评356
《比较政治学》译事与影响358
中国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命运361
比较政治制度基础上的拓展363
比较政治的基础是国别研究366
比较政治制度的三个“更重要”367
中国比较政治学的三个走向370
比较研究与中国的政治发展373
比较政治研究中的话语差异375
对比较政治议题的若干遐想376
比较政治与民主化研究问题378
编后记382
增订后记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