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柳州城市发展及其形态演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柳州城市发展及其形态演进](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2413584.jpg)
- 何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2007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城市建设-城市史-柳州-唐代-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柳州城市发展及其形态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城市、城市发展、城市形态1
第二节 柳江流域及其文化溯源2
一、自然地理条件2
二、人文地理条件3
第三节 复杂多元的柳江文化源流7
一、地域文化源流的复杂性7
二、文化类型的多元碰撞8
第四节 中原对柳江流域的开发及其城邑形成10
一、开发前柳江流域世居民族区的分布特点10
二、柳江南岸:中原文化经柳的早期栖息地11
三、汉至唐初柳江流域地方治所的频繁迁移11
四、柳州城市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阶段划分14
第二章 民族矛盾、文化传播与柳州城市发展17
第一节 柳州的历史人口及其“民”“夷”结构17
一、柳州的历史人口17
二、明清“民”“夷”空间的对立与融合19
第二节 民族矛盾发展对柳州城市的影响25
一、民族矛盾缓和期:唐宋柳州对外来文化的吸收26
二、民族矛盾激化期:明柳州人口规模的倒退27
三、民族融合后:清柳州经济的大发展32
第三节 柳州的文化传播、交流及其城市发展34
一、儒释道在唐宋马平的传播34
二、外来地域文化对明代至民国马平城的影响35
三、伊斯兰文化、基督教在清马平城的传播37
四、清末民初多宗教、多民间信仰交织的文化格局38
第四节 汉族为主体的柳州近代社会与地方自治40
一、汉族为主体的柳州近代商绅40
二、近代柳州社会的地方自治41
第三章 柳州城市职能的历史发展44
第一节 柳州城市发展与广西四城鼎立44
一、“轴向→面状→轴向”演变的广西军事城市体系45
二、“扇形网状→向心网状”发展的广西城镇经济体系51
第二节 柳州政军职能(“城—堡”军事体系)的形成55
一、区域交通促使唐柳州治城址的调整与稳定55
二、唐代粤西政军中心南移促使马平城址固守江北57
三、民族矛盾与柳州“城—堡”及其军事设施建设57
第三节 柳州经济职能(桂中商埠)的形成与发展61
一、明清区域贸易下“桂中商埠”的形成与发展61
二、新桂系对柳州的重点建设68
三、近代避难人口促进城市产业发展70
四、近代战争引发的军工企业及军事建设74
五、柳州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形成与发展74
第四节 军事促进西南交通枢纽的形成与发展80
一、清“改土归流”与相思埭的疏浚80
二、清末柳江的新式航运与“桂柳邕”铁路筹建82
三、新桂系主导的广西腹地公路网的建设82
四、抗日战争与湘桂铁路、黔桂铁路建设83
五、柳州帽合机场及其军用价值84
第四章 “城—堡”到“桂中商埠”的形态演进86
第一节 柳州故城池的营建、调整及修拆86
一、唐宋土城86
二、明清城池87
三、清至民初城墙的修筑及拆除92
第二节 明代马平县的“城—堡”军事防御体系93
一、城:山环水抱,据险设防93
二、墙营壕城组合,北面重点防御93
三、堡:散列南岸,步步为营94
四、明马平县城堡的防御特点分析97
第三节 明清马平城池的防洪体系98
一、洪灾影响:明清城址对唐宋故城的微调98
二、扼守驿道,凸岸造城100
三、“堵”:墙体材料的外砖内土103
四、“导”与“蓄”:城市井漏及排、蓄水系统103
五、“适”:用地性质适应竖向变化105
六、明清马平城的桥梁、渡口及码头107
第四节 明至清初马平城市格局的形态特征108
一、U岸:促进明清马平城的套城格局108
二、不居中十字街为轴的东西格局111
三、民族矛盾下明清马平城对封建礼制的传承112
第五节 马平城主要道路及用地的演变114
一、唐宋马平城厢的街坊114
二、明末清初:“城—堡”→“城+市”的形态演进114
三、清中叶内城增加的经济用地及宗教祭祀建筑117
四、晚清军事机构裁撤与西半城及沿江的商业街网119
第六节 柳州“山城水”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发展120
一、唐柳宗元奠定的马平山水建城观120
二、明堪舆术影响下的马平“山城水”格局122
三、清马平八景与“山城水”格局的确立124
四、清末柳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126
第五章 “桂中商埠”到“西南交通枢纽”的空间转型128
第一节 清末马平城为基础的近代空间转型128
一、新旧建筑类型的并存与置换128
二、民国时期马平城开放街网的生长、细化与归并129
三、民国17年火灾引发的城市改造131
第二节 居中的近代马平城市空间轴线133
一、开放街网形态带动原明清城市中心西移133
二、新公建促进道台塘为轴的东西对称格局134
第三节 民国时期马平城道路系统的整修与扩展134
一、道路的拓宽、修直与材料的加固134
二、古代驿道向城市道路的转化134
三、柳江桥促进的城市空间南拓134
第四节 柳江东南岸方向拓展:工农实业新区的设立136
一、伍廷飏与新桂系及其柳州城市建设成就136
二、柳江农林试验场与柳庆垦荒局137
三、因柳申升省会建立的工业及工业区138
四、抗战时期工业企业对工业区的充实139
第五节 南向跨江延伸:申省目的驱动的新区建设141
一、柳州申省的建设活动及其成果141
二、南岸交通枢纽促进城市空间轴线南延144
第六节 向北拓展:沙塘的“乡村建设”146
一、新桂系与柳州“乡村建设”146
二、柳州沙塘“乡村建设”活动的位置147
三、沙塘试办区内的村落城堡147
四、沙塘“乡村建设”实践的历史成就与评价149
第七节 近代柳州“山城水”空间格局的完善152
一、柳江南北两岸的城市意象与景观空间轴线152
二、南岸新城市核心:公共建筑+商业街网+新型公园155
第八节 抗战后柳州的城市规划活动157
一、《大柳州“计划经济”实验市建设计划草案》158
二、《柳州市区初步计划图》162
第六章 柳州城市建筑的发展165
第一节 桂中壮侗苗瑶的土著民居165
一、清以前史料里的粤西土著民居165
二、土著干栏建筑的空间与构造特点166
三、土著民居文化中的崇拜168
四、柳州土著建筑对外来文化的吸收169
第二节 柳州历史建筑的城市文化意义169
一、柳州唐宋明“亭轩堂阁院房”:形胜处选址169
二、唐代至清代柳侯祠:位尊地方保护神的柳宗元172
三、唐柳州东亭:具文化象征的馆驿建筑174
四、民国柳州乐群社:城市新轴线的空间核心183
第三节 柳州外来建筑与土著建筑的文化融合185
一、宋代柳州灵泉寺:融合土著民居空间文化185
二、清代马平客家民居:融合土著民居装饰题材187
第四节 中原及外来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191
一、马平的衙署、学宫(书院):传承中原建筑文化191
二、清代马平的会馆建筑:外来地域文化194
第五节 建筑类型的新发展及其多元建筑风格195
一、现代建筑在公共建筑、官邸等方面的建设195
二、西洋建筑在官署、府邸、宗教领域的建设197
三、南洋建筑(骑楼)在商业街的建设197
第六节 柳州城市建筑材料应用的发展198
一、灾害促使清代至民国建材使用的变化198
二、适应洪水淹没范围的建材使用策略199
结语203
一、造城经验(历史实证方面)203
二、理论研究经验205
三、课题的突破点及后续研究207
图录210
表录222
参考文献224
附录234
后记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