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2435613.jpg)
- 李爱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382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论题缘起和研究价值1
一 论题缘起1
二 研究价值3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国际主义问题的研究现状5
一 国外研究现状5
二 国内研究现状12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21
一 研究目标21
二 主要内容与全书结构22
三 研究方法26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特点27
一 研究重点27
二 研究难点28
三 主要特点29
第一章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阶级联合与自由人的联合31
第一节 作为客观历史进程和主体自觉活动的世界历史3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将世界历史看作客观的历史进程32
二 马克思恩格斯将世界历史同时看作主体自觉活动的结果34
第二节 自发世界历史走向自觉世界历史的“两个联合”38
一 阶级联合是自觉世界历史的现实要求39
二 自由人的联合是自觉世界历史的必然归宿41
三 世界历史进程中“两个联合”内在联系并渐进递嬗42
第二章“两个联合”的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特性与内涵45
第一节 基于“两个联合”的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特性45
一 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阶级特性45
二 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革命特性47
三 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实践特性49
四 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世界历史特性51
五 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共同体特性53
第二节 基于“两个联合”的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内涵54
一从“两个联合”视阈界定国际主义内涵54
二 国际主义内涵的两个维度55
三 两个维度国际主义的辩证统一5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的超越性58
一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对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超越性58
二 人类共同体意识相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国际主义的超越性61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的国际主义思想和实践6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国际主义思想的历史和逻辑前提67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特征的把握67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国际社会阶级冲突结构的定义69
三 马克思恩格斯对“两个联合”实践主体的确定72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的国际主义思想73
一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联合的国际主义思想74
二 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的联合的国际主义思想80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的国际主义实践84
一 国际(S)是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重要组织形式84
二 巴黎公社是国际的“精神”产儿92
三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国际主义实践的教训反思99
第四章 列宁斯大林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和实践101
第一节 列宁斯大林发展国际主义思想的历史和逻辑前提101
一 列宁斯大林对“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主题判定101
二 列宁斯大林对国际社会阶级—民族冲突结构的定义103
三 列宁斯大林对阶级联合实践主体范围的扩大105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107
一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107
二 列宁关于“世界苏维埃共和国”的思想117
三 斯大林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扭曲119
第三节 列宁斯大林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实践123
一 列宁以共产国际作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实践的主要舞台123
二 斯大林打造了苏联版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模式126
三 列宁斯大林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实践的教训反思129
第五章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的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与实践1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国际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前提135
一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对冷战背景下时代主题的不同判断136
二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对国际社会两极体系冲突结构的总体认知137
三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对阶级联合实践主体的争论1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分化和论争140
一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140
二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国际主义思想的分化145
三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国际主义思想的论争1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的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实践155
一“苏联人民”——强制族际共同体化的国际主义变体155
二“社会主义大家庭”——服务于苏联霸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体161
三 社会主义阵营时期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实践的教训反思163
第六章 后冷战时期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的形成172
第一节 后冷战时期中国国际主义思想转变的历史和逻辑前提172
一 中国对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潮流的把握172
二 中国对国际社会多元共生结构的定义173
三 中国对“两个联合”过渡阶段实践主体范围的重新界定176
第二节 后冷战时期中国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177
一20世纪末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淡化与国际交往新局面178
二21世纪初的“和谐世界”理念与“新国际主义”思潮182
三 中共十八大“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提出184
第七章“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概述188
第一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前提、理论本质和过渡性质188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前提189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本质189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渡性质191
第二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与理论原则192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192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容194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原则199
第三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符号和崭新特征201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符号201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特征204
第八章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209
第一节 中国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思想转变210
一 国际主义主体范畴的转变210
二 国际主义联合路径的转变212
三 国际主义合作原则的转变215
四 国际主义价值取向的转变216
第二节 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外交顶层设计219
一 中国外交以“国际主义精神”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20
二 中国外交以“两个着眼点”切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21
三 中国外交以“三个层次”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22
四 中国外交以“四项原则”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23
五 中国外交以“五大领域”全面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24
第三节 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外交实践225
一 中国以三洲联动的新丝路外交启动“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建设225
二 中国以“亲诚惠容”的大周边外交启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226
三 中国以“真实亲诚”的发展中国家外交启动中国—亚非拉命运共同体建设227
四 中国以同舟共济的全方位亚太外交启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229
第四节 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困境、推进路径与前景展望230
一 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困境230
二 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路径233
三 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展望237
结语 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路向242
参考文献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