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译文学 翻译研究新范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译文学 翻译研究新范式
  • 王向远著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3628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文学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译文学 翻译研究新范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 言 为什么提倡“译文学”1

一、翻译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1

二、什么是“译文学”?5

三、译文学模式对译本自性的强调10

上编“译文学”本体论19

第一章“译文学”的概念与体系19

一、译文学关于译文生成的概念20

二、译文学关于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27

三、译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1

四、译文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35

第二章 中国古代“翻”“译”之辨与译文学的元概念42

一、“传”“译”与“传译”44

二、“翻”“译”之辨与“翻译”概念的提出51

三、“翻·不翻·不可翻”及“翻译度”58

第三章“翻”的介入与“可译·不可译”之争的终结71

一、“不可译”论者的“不可译”论73

二、“可译·不可译”论者没有“翻”的概念自觉79

三、所谓“半可译”与“可译·不可译”的调和84

第四章 翻译方法的概念——迻译·释译·创译89

一、“直译·意译”方法论概念的缺陷90

二、作为平移式翻译的“迻译”97

三、作为解释性翻译的“释译”104

四、作为创造性翻译的“创译”111

第五章 译文质量评价的概念一正译·误译·缺陷翻译121

一、“信达雅”的译文质量批评只是印象性批评122

二、正译·误译127

三、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缺陷翻译”131

第六章 译文文化学评价的概念——归化·洋化·融化136

一、“归化”的语源及对“异化”一词的质疑137

二、从“归化·洋化”的对立走向调和141

三、在“归化·洋化”的矛盾运动中走向“融化”146

第七章 译者主体性评价的概念——创造性叛逆·破坏性叛逆154

一、“叛逆派”的起源及其与“忠实派”的争点155

二、“叛逆派”立论中的问题160

三、“创造性叛逆”还是“破坏性叛逆”?165

第八章 从译文学看“创造性叛逆”的原意、语境与适用性172

一、“创造性叛逆”论的原意及对它的误解173

二、译介学对“创造性叛逆”论的挪用、转换及其问题182

三、“创造性叛逆”的适用性及其反思188

第九章从《古今和歌集》译案的选择看“翻译度”193

一、“歌体”的翻译度与五七调三句译案的确立194

二、“歌意”的翻译度与三种译案的比照分析207

三、翻译度决定了翻译的优劣成败234

第十章 从张我军译夏目漱石《文学论》看“翻译度”与译文老化237

一、张译《文学论》的翻译度问题238

二、张译《文学论》中的缺陷翻译、误译、漏译251

三、张译《文学论》与译文老化问题262

下编“译文学”关联论271

第十一章 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271

一、“翻译学”与“翻译理论”272

二、“翻译学”与“翻译研究”278

三、“翻译学”与“译文学”284

第十二章 译介学与译文学290

一、“译介学”是中国人创制的独特的比较文学概念291

二、以“译介学”名义将翻译纳入比较文学名正言顺297

三、“译介学”的可能与不能302

第十三章 译文学与比较文学312

一、究竟有没有“比较的文学”这种“文学”?313

二、要克服比较文学的“比较文化化”就必须提倡译文学319

三、国际文学关系史资源递减,译文学的资源无穷无尽324

第十四章 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332

一、原文与译文两种文本的混同333

二、“评论”与“研究”两种模式的混同340

三、两种混同形成的原因、弊病及其矫正344

第十五章 译文学与中国翻译文学史352

一、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实为“文学翻译史”353

二、译介学立场上的“翻译文学史”实为“翻译文化史”360

三、译文在场,方能写成真正的“翻译文学史”367

附录:“不易”并非“不容易”——对释道安“三不易”的误释及其辨正373

一、所谓“五失本、三不易”374

二、“五失本、三不易”的形成轨迹377

三、对“五失本、三不易”的误释、误解及其辨正389

本书各章初出一览表403

王向远论文目录一览(1990—2017)406

后记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