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塑电视支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梁晓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850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电视-传播媒介-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塑电视支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电视媒体深层问题之一:组织架构之痛3
导言 组织架构之痛:单一层级决策主体3
是体制与机制的错吗?5
组织架构遵循的逻辑8
单一层级决策主体——当下电视媒体的主流组织架构方式9
单一层级决策主体组织架构的功效11
变量一:当电视媒体组织规模快速膨胀13
变量二:当竞争不再止于电视15
单一层级决策主体组织架构:未能因变而变19
为什么单一层级决策主体组织架构是深层病因21
病症一 决策之困27
当庞大的电视媒体遭遇单一层级决策主体28
决策速度变慢30
决策质量降低32
战略决策缺失34
分层决策:摆脱决策困境的首要前提36
战略规划:电视媒体决策的当务之急38
病症二 失效的绩效考核43
不是不要KPI,而是要适合的KPI44
以何为度:绩效考核的指标选择47
以何为重:从罚劣到奖优51
问题一:一把尺子量全部57
问题二:层层建立绩效考核体系60
病因:单一层级决策主体的组织架构61
更大的问题:为什么没有频道的考核评估呢?62
一种尝试:CCTV-2栏目目标管理系统64
病症三 说不清的成本70
社会效益优先也需要成本核算71
电视媒体节目制作成本的构成及其特殊性73
成本失真的四个危害75
节目制作经费预算难以公平合理79
有效管理落空82
还是单一层级决策主体的组织架构惹的祸84
病症四 事与愿违的创新88
内容创新的“西西弗斯陷阱”90
研发中心:电视媒体创新的误读97
电视创新:人、产品、电视播出缺一不可99
开放的时段与自由的人:电视创新的基本前提100
电视媒体创新乏力的背后104
单一层级决策主体对创新研发的遏制106
机制保障:电视媒体创新之本108
病症五 个性文化的消弭113
规则、行为、观念115
频道与栏目:差异化受阻116
单一层级决策主体:让规则趋同119
电视媒体衰落,从个性消弭开始122
个性,成就曾经的辉煌124
病症六 组织的自然老化与人才离散127
人才:流出、流入、存量128
薪酬有多重要?132
异化的管理岗与名存实亡的专业岗136
晋升的“低天花板”效应139
超稳定的人才结构与组织的自然老化142
解决之道 从单一层级决策主体到多层级决策主体144
“两剂药方”145
疗效的限制147
背后的羁绊:单一层级决策主体149
从金字塔式到事业部制:向多层级决策主体组织架构升级153
第二篇 电视媒体深层问题之二:资源配置之错165
导言 资源配置之错:播出效益最大化165
播出—播出效益—播出效益最大化167
播出效益最大化:电视媒体最大的资源错配169
播出效益最大化:曾经合情合理173
播出效益最大化:成因并不简单176
播出效益最大化:电视媒体诸多问题的根源179
后果一 广告决定生死184
播出效益最大化——广告效益最大化——媒体收入收窄185
不断转移的广告资源稀缺187
被互联网广告超越的缘由191
统一营销:显现与隐藏的风险195
分散营销:破解困境的一种选择199
未来,广告经营的变化趋势201
亟须改变的广告效益最大化204
后果二 收视率:崇拜与虚无206
万恶之源的缘起与收视率造假207
收视率的前世今生211
收视率的利益主体214
收视率的误用:崇拜与虚无216
收视率对赌:危险的权力让渡221
满意度与收视率:电视节目评估的两个支柱223
如何认知三种新的收视数据225
后果三 版权空心化之殇228
互为犄角的两类节目版权229
版权:内容为王的背后支撑231
无版权聚集,无电视未来234
极度危险的版权空心化237
版权空心化:播出效益最大化之果241
后果四 频道的异化246
当频道成为主体248
娱乐化、泛娱乐化盛行251
专业频道不专业254
被消解的品牌257
利益凌驾:频道对电视媒体的内部侵袭259
重回频道专业化之路261
未来,频道当然会在——频道制呢?265
后果五 栏目的式微268
曾经的社会化用人269
制片人制的功过得失274
社会化用人渐次终结278
从开放走向封闭280
从封闭走向式微282
栏目成功的要素:团队精练化与支撑社会化285
栏目的未来机制:工作室抑或是独立制作人?286
解决之道 从电视媒体向媒体集团升级289
产业链:电视媒体生存和升级的必由之路290
向上:转变制作方式——电视产业化的前提和入口293
向下:补齐渠道和终端短板299
投融资:拓展电视产业的重要支撑307
向媒体集团升级:构建电视产业链条的组织架构保障310
第三篇 电视媒体深层问题之三:新媒体之误315
导言 维度——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本质区别315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九大不同317
覆盖与替代:新媒体的维度升级323
维度升级,电视媒体的新媒体需要补什么325
解开死结:从厘清认识开始331
误区一 忽视常识——一切要从受众开始333
受众意识——媒体的常识和基础334
新媒体不需要受众意识了吗?335
延伸传播与独立传播:两种不同的产品思维338
忽视受众意识,我们犯了什么错!338
回归常识,破解误区341
误区二 忽视电视屏——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偏误346
硝烟弥漫的客厅347
电视屏:电视媒体生存的根基353
媒体融合,从保卫电视屏开始356
难道移动屏和小屏不重要吗?359
误区三 如何获取用户——转化观众才是第一步361
受众概念的时代变化362
观众与用户365
电视媒体的新媒体核心:获取用户368
用户转化路径:电视大屏—移动小屏家庭终端—移动终端372
渠道终端缺失:转型升级的最大短板375
误区四 产品生产——一哄而起与品类缺失377
“全民”办新媒体378
自发而起的阵营:角色错乱的频道380
受命而为的主体:无法独立运营的台属公司384
资源的原地转换:对用户需求的误判387
认知偏误:节目思维对于视频思维的替代389
转型之路393
误区五 错位的关系——父子还是兄弟397
父与子:电视媒体与其新媒体的关系定位398
一路走来的父子关系399
父子关系:媒体融合发展的首要障碍405
新型兄弟关系:媒体融合成功的前提409
解决之道 跳出电视救电视——向TMT融合发展升级412
一张榜单412
电视媒体难以生存,媒体集团渐成趋势415
媒体化:互联网公司的选择418
向媒体拓展:通信运营商的战略布局421
TMT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423
向双T延展:电视媒体生存的前提与融合发展的基本形态425
后记 因为挚爱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