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道 针刺治病解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道 针刺治病解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2490310.jpg)
- 焦顺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4869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针道 针刺治病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心脉络系统、脑经络系统3
第一章 心脉络系统3
第一节 结构3
一、心3
二、动脉3
三、毛脉4
四、络脉4
五、流动的是血4
第二节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4
一、起于心4
二、血离脏时非常突然而且力量大5
三、心动5
四、脉从心走手5
五、血从心流行远端6
六、脉动6
七、毛脉是脉与络出入交会处6
八、络从指间往上合肘中6
九、脉合于心7
十、如环无端,周而复始7
十一、肺朝百脉7
第三节 生成、功能8
一、生成8
二、开始运行8
三、脉如何受血8
四、脉受血后运营方式8
五、脉运营组织和器官的径路8
六、“心脉络系统”之功能9
第四节 病证9
一、脉络病证9
二、心之病证10
三、脑之病证10
第五节 脉象10
一、脉诊法11
二、诊脉时机11
三、切脉是诊病的一种方法11
四、平人之脉11
五、观脉之法11
六、切脉诊病11
第六节 针刺治疗13
一、有些穴位即是“脉”13
二、刺动脉治疗13
三、刺络放血13
四、刺脉络称补泻13
五、禁刺心14
六、刺脉络治病临床应用较少14
七、探讨求证内容14
第七节 余言15
第八节 札记15
一、古人描述的桡动脉、肱动脉及其与心相连15
二、破解“肺-肝循行”15
三、浅解“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17
四、破解“心”的含义18
五、漫谈“针刺脉络放(出)血称补泻”21
第二章 脑经络系统22
第一节 结构(解剖)22
一、中枢部分22
二、周围部分25
第二节 生成、功能27
一、生成27
二、功能27
第三节 病损28
一、脑病损29
二、脊骨空里髓病损29
三、脏腑经络病损30
四、肢节经络病损30
五、脑经络系统病损31
第四节 札记33
一、从临床角度探索经络实质33
二、浅议“神与神气”34
三、正“督脉”之位38
四、再解《灵枢·背腧》篇39
五、读《灵枢·海论》新悟40
六、换个角度议“四街”42
第三章 关于“沿躯肢纵轴为主循行的带状感传”的探索和研究44
第一节 概述44
一、古代医家的探索、研究44
二、笔者的探索、研究45
第二节 札记48
一、从穴位看经络的实质48
二、按压、火灸、针刺体表诱发的沿躯肢纵轴为主循行的带状感传原因48
三、对现用经络体表线之转折和死角形成原因的探讨49
四、颈动脉滴注药液刺激脑部诱发的沿躯肢纵轴为主循行的带状感传57
五、脑部病变与沿躯肢纵轴带状感传97
第二编 针刺部位109
第一章 概论109
第一节 病损部位与体表部位表浅神经末梢109
第二节 非穴位(非固定针刺部位)与周围神经110
一、以经取之与周围神经110
二、刺经络与周围神经110
三、以痛为输与周围神经110
四、刺痛点与周围神经110
第三节 穴位与周围神经111
一、穴位的位置111
二、寻找穴位112
三、针刺深度113
四、灸法113
五、穴位的功能113
第二章 各论114
第一节 头面部穴位115
一、头盖部穴位115
二、耳区穴位125
三、眼区穴位130
四、鼻区穴位133
五、口区穴位135
第二节 颈部穴位137
第三节 肩部及上肢穴位142
一、肩部穴位142
二、上肢穴位147
第四节 上胸部穴位173
一、背正中线穴位174
二、背旁线穴位175
三、背侧线穴位177
四、前正中线穴位179
五、前正中旁线穴位181
六、锁乳肋线穴位184
七、前外侧线穴位186
第五节 下胸部穴位190
一、背正中线穴位191
二、背正中旁线穴位192
三、背侧1线穴位195
四、前正中线穴位197
五、前正中旁线穴位201
六、前侧1线穴位204
七、前侧2线穴位206
八、前侧3线穴位208
第六节 腰骶部穴位211
一、背正中线穴位211
二、背正中旁线穴位212
三、背侧1线穴位218
四、背侧2线穴位219
五、前正中线穴位219
六、前正中旁线穴位221
七、前侧1线穴位223
八、前侧2线穴位224
九、前侧3线穴位225
第七节 下肢穴位228
一、内侧前线穴位229
二、内侧中线穴位235
三、内侧后线穴位240
四、外侧前线穴位243
五、外侧中线穴位249
六、外侧后线穴位255
第三编 针刺技术267
第一章 针刺术267
第一节 针刺穴位治疗全身多种病症267
一、寻找穴位268
二、刺经络269
三、留针272
四、出针273
附:针刺经络歌诀273
第二节 针刺非穴位治疗全身多种病症274
一、以经取之274
二、以痛为输274
三、针刺病变局部治疗局部病症275
第三节 防止刺伤重要脏器及组织275
一、防止刺伤“脑”276
二、防止刺伤“脊髓”276
三、防止刺伤“内耳”277
四、防止刺伤“眼”277
五、防止刺伤“肺”277
六、防止刺伤“心”278
七、防止刺伤“肝、胆”278
八、防止刺伤“肾”279
九、防止刺伤“膀胱”279
十、防止刺伤“胃、肠”279
十一、防止刺伤“动脉”279
十二、防止刺伤“关节腔”280
第四节 关于针刺直接“补虚证”和“泻实证”的技术281
第二章 札记282
一、读“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想“用针刺直接补虚证、泻实证”的技术282
二、“实践”造就了“神化”282
三、“中气穴”即可治愈病症283
四、浅析“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283
五、读“用针之类,在于调气”之感284
六、读“凡刺之道,气调而止”之感284
七、论针刺“得气”即可补虚证,泻实证284
八、读“补泻之时,与气开阖相合也”之感285
九、从“徐入徐出,谓之导气”看“补、泻”技术285
十、浅析“攻病者,知酸、知麻、知痛或似麻、似痛之不可忍者即止”之论述285
十一、读“针下沉重紧满者,为气已至;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感录286
十二、浅析“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286
十三、读“凡刺浅深,惊针则止”之感287
十四、浅析“鱼吞钩饵之浮沉”287
十五、浅析“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和“泻井须泻荣,补井当补合”288
十六、浅析“夫气者,乃十二经络之根本,生命之泉源。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289
十七、何谓“气至”,为何“气至”289
十八、使“气至”的针刺技术在逆境中的发展和意义290
十九、浅析“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也,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也,气虚不可泻也”294
二十、论“守气”法294
二十一、浅析“飞经走气”法295
二十二、浅析“推弩法、逼针法”297
二十三、浅析“添气法”和“抽气法”297
二十四、解读《难经·七十八难》298
二十五、读《难经·七十八难》新悟301
二十六、浅析补、泻手法302
二十七、经文中的手法补泻与气至304
二十八、“补、泻”春秋305
二十九、浅析“提插补泻”法306
三十、浅析“捻转补泻”法307
三十一、析“徐而疾则实,疾而徐而虚”307
三十二、浅析“徐疾补泻”法309
三十三、浅析“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310
三十四、浅析“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310
三十五、浅析“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310
三十六、浅析“迎、随补泻”法311
三十七、浅析“呼吸补、泻”法312
三十八、承“气至”正“补泻”313
第四编 针刺部位治病319
第一章 经络病症319
第一节 脊骨空里髓病症319
一、确定病损部位319
二、选配针刺部位320
三、防止刺伤脊里髓320
四、治疗效果预估321
五、针刺治疗病种321
第二节 颅内髓——脑病症321
一、确定病损部位321
二、选配针刺部位322
三、防止刺伤脑323
四、治疗效果预估323
五、针刺治疗病种323
第三节 躯肢经络病症323
一、确定病损经络323
二、选配针刺部位323
三、防止过度针刺损伤躯肢经络324
四、治疗效果预估324
五、针刺治疗病种325
第二章 躯肢病症326
第一节 局部病症326
一、确定病损部位326
二、选配针刺部位326
三、防止刺健康层组织327
四、治疗效果预估327
五、针刺治疗病种327
第二节 头痛327
一、确定病损部位328
二、选配针刺部位328
三、防止刺伤脑328
四、治疗效果预估328
五、针刺治疗病种328
第三节 眼部病症328
一、确定病损部位329
二、选配针刺部位329
三、防止刺伤眼329
四、治疗效果预估329
五、针刺治疗病种329
第四节 耳部病症329
一、确定病损部位329
二、选配针刺部位329
三、防止刺伤内耳330
四、治疗效果预估330
五、针刺的治疗病种330
第五节 齿病症330
一、确定病损部位330
二、选配针刺部位330
三、防止刺伤内耳331
四、治疗效果预估331
五、针刺治疗病种331
第六节 咽喉病症331
一、确定病损部位331
二、选配针刺部位331
三、防止刺伤肺331
四、治疗效果预估332
五、针刺治疗病种332
第七节 项背痛332
一、确定病损部位332
二、选配针刺部位332
三、针刺疗效预估332
四、针刺治疗病种332
第八节 上肢病症332
一、确定病损部位333
二、选配针刺部位333
三、防止刺伤关节腔333
四、治疗效果预估333
五、针刺治疗病种333
第九节 腰骶部痛333
一、确定病损部位333
二、选配针刺部位334
三、治疗效果预估334
四、针刺治疗病种334
第十节 髀不可举痛334
一、确定病损部位334
二、选配针刺部位334
三、防止过度刺伤坐骨神经335
四、治疗效果预估335
五、针刺治疗病种335
第十一节 膝痛335
一、确定病损部位335
二、选配针刺穴位335
三、防止刺伤膝关节腔及过度刺伤周围神经335
四、针刺效果预估336
五、针刺治疗病种336
第十二节 踝关节痛336
一、确定病损部位336
二、选配针刺部位336
三、针刺疗效预估336
四、针刺治疗病种336
第三章 脏腑病症337
第一节 胸内脏病症337
一、确定病损部位337
二、选配针刺部位337
三、防止刺伤胸膜、肺、心338
四、治疗效果预估338
五、针刺治疗病种338
第二节 上腹内脏腑病症338
一、确定病损部位339
二、选配针刺部位339
三、防止刺伤肝、胆、肾、脾、胃340
四、治疗效果预估340
五、针刺治疗病种340
第三节 下腹内腑病症340
一、确定病损部位340
二、选配针刺部位340
三、治疗效果预估341
四、针刺治疗病种341
[附]针灸治病总歌341
第四章 札记342
一、根据穴位的主治性能探讨取穴规律342
二、读《灵枢·本输》之感344
三、针刺治病与人体节段345
四、读《灵枢·海论》之感347
五、浅析“四街”论348
六、论《灵枢·背腧》篇349
七、针刺下肢合穴治疗六腑病症与周围神经的关系375
八、关于经络系统和针刺治病原理的再认识380
附:报刊文章389
一、焦顺发对针刺治病机理提出新看法389
二、焦顺发在我国经络理论研究中提出新观点390
主要参考资料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