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体富营养及其藻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体富营养及其藻害
  • (澳)刘光钊等编译 著
  •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体富营养及其藻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水资源1

上篇 水体富营养及其藻害1

1.2 有毒蓝藻和其他与水相关的健康问题5

1.3现有的技术手段7

1.4本书结构和目的7

2.1性质和多样性9

2.1.1在自然中的分布9

第2章 环境中的蓝藻9

2.1.2组织和功用11

2.1.3生物的多样性13

2.1.4蓝藻的合理利用13

2.2 影响水华形成的因素13

2.2.1 光强度15

2.2.2气液泡15

2.2.3生长率15

2.3.1 富集磷的模拟实验17

2.3 藻类对矿质元素富集作用的实验研究17

2.2.4磷和氮17

2.2.6温度17

2.2.5数量的稳定性17

2.3.2富集铁的模拟实验20

2.3.3富集铜的模拟实验21

2.3.4富集锰的模拟实验23

2.4对付蓝藻的生态方法24

2.4.1 形成浮渣的生态方法24

2.4.2相同分布的生态方法25

2.4.3分层化的生态方法26

2.4.4氮固定生态方法26

2.4.5小型,形成群落的分类26

2.4.6深海底的蓝藻26

2.5其他信息26

3.1 分类28

3.1.1 肝毒素环肽——微囊藻毒素和节球藻毒素28

第3章 蓝藻毒素28

3.1.2毒害神经的生物碱——类毒素和贝类毒素32

3.1.3细胞毒素的生物碱32

3.1.4表皮生物碱——海兔毒素和鞘丝藻毒素33

3.1.5刺激毒性——脂多糖33

3.1.6其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35

3.2 蓝藻毒素的产生35

3.2.1 有毒蓝藻的大量产生35

3.2.2有毒性水华中蓝藻各属的组成和差异37

3.2.3蓝藻各属与种产生蓝藻毒素的模式37

3.2.4蓝藻毒素在水面的浓度41

3.25水华毒素浓度的季节性变化42

3.3繁殖和规律44

3.3.1化学和物理因素规律44

3.3.2生物合成45

3.3.3蓝藻毒素产生的基因调控45

3.4.1 在细胞和水中的分配46

3.4环境影响46

3.4.2化学杀藻51

3.4.3 自然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去除52

3.4.4生物降解52

3.4.5生物累积53

3.5对水生生物的影响53

3.5.1 对水生细菌的影响53

3.5.2对浮游动物的影响53

3.5.3对鱼类的影响55

第4章 藻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6

4.1 人体和动物毒害56

4.1.1 对人类的短期影响56

4.1.2人体慢性中毒59

4.1.3水体娱乐接触伤害60

4.1.4动物中毒60

4.2毒物学研究62

4.2.1 微囊藻62

4.2.3类毒素-a66

4.2.2 节球藻66

4.2.5类毒素-a(s)68

4.2.6石毒素对人体的影响68

4.2.4同性质的类毒素-a68

4.2.7筒孢藻毒素70

4.2.8 由海洋蓝藻所产生的其他蓝藻毒素71

4.2.9蓝藻脂多糖(LPS)71

4.2.10蓝藻中的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71

5.1.1 日允许摄入量72

5.1.2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质规定值72

5.1 允许暴露限72

第5章 安全水平及安全实践72

5.1.3关于微囊藻指导限值的评价74

5.1 4娱乐性水的接触76

5.2安全措施76

5.2.1 饮用水76

5.2.2娱乐用水77

5.3.1 医疗用水79

5.3其他接触路径79

5.3.2灌溉水80

5.3.3蓝藻作为补充食品的出售81

5.3.4蓝藻与弧菌霍乱82

5.4味道及气味82

第6章 情势评估,规划与管理84

6.1 风险管理框架84

6.1.1 交流与参与87

6.1.2危险确认与危险描述88

6.1.3暴露评价和风险描述88

6.1.4政策发展89

6.1.5政策实施89

6.1.6管理计划和行为的评估89

6.2情势评价90

6.2.1 饮用水供水信息91

6.2.2娱乐用水信息91

6.2.3环境信息92

6.2.4健康资料93

6.2.5其他资料94

6.3管理方法,预警级别94

6.3.1 警报等级95

6.3.2一级警报95

6.3.3二级警报95

6.3.4总体风险评价和监测临界值概述98

6.4计划和响应99

6.4.2意外事故计划101

6.4.1预防管理计划101

6.4.3应急措施和事故调查102

第7章 管理计划的实施104

7.1 组织、机构与团体104

7.1.1利益受权体104

7.1.2多部门管理,(政府)机构及其作用105

7.2政策工具107

7.3.2有关水的法律及标准110

7.3 法规、规则、标准110

7.3.1法规的形成110

7.4提高意识,交流及公众参与112

7.4.1 专业人员的意识113

7.4.2公众意识114

第8章 预防措施116

8.1 承载能力116

8.1.1 氮117

8.1.2磷117

8.1.3光能118

8.2水体中总磷的目标值118

8.3进入水体的总磷的目标值121

8.4营养物最终来源和减少122

8.4.1 生活污水123

8.4.2农业与侵蚀125

8.4.3饮水水库通道处理127

8.5.1 内源性磷的沉降128

8.5 营养物和蓝藻内源性控制措施128

8.5.2底泥疏浚及磷的限制129

8.5.3从湖下层提取底部水130

8.5.4 冲洗减量131

8.5.5 亲水性方案131

8.5.6生物操作132

8.5.7 除藻剂133

8.5.8 大麦草134

第9章 治理方法135

9.1 取水口管理135

9.1.1 从地表水体直接提取135

9.1.2堤岸过滤与地下水补给136

9.2使用除藻剂136

9.2.1 硫酸铜法137

9.2.3使用氧化剂139

9.2.4使用除藻剂的时机139

9.2.2铜螯合物法139

9.3饮用水处理设施对毒素去除的效率140

9.3.1 格栅和预过滤141

9.3.2曝气和气提141

9.3.3絮凝与澄清141

9.3.4溶气上浮143

9.3.6 直接快滤法144

9.3.7 絮凝、沉淀和过滤的组合144

9.3.5沉淀法减低硬度144

9.3.8慢沙过滤145

9.3.9活性碳吸附146

9.4化学氧化和消毒149

9.4.1 氧化作用与消毒相结合149

9.4.2预氧化(细胞去除前)151

9.5 膜处理与反渗透151

9.6微胱氨酸-LR以外的其他微胱氨酸152

9.7有效饮用水处理系统152

9.8 家用和小型社区饮用水处理154

第10章 监测计划的制定156

10.1 监测方案的步骤156

10.1.1 监测目标156

10.1.2监测方案157

10.1.3多样化选择157

10.2 实验室容量及员工的培训158

10.3反应式与程序化监控策略161

10.4取样点的选择162

10.5监测频率163

第11章 野外工作:采样位检查和采样165

11.1 野外工作计划165

11.1.1野外采样频率165

11.1.2安全性166

11.2采样点166

11.3 采样167

11.3.1采样容器167

11.3.2样品类型168

11.4 营养物、蓝藻和毒素170

11.4.1 营养物分析(氮和磷)170

11.4.2蓝藻的定性与测定171

11.4.3样品叶绿素分析171

11.4.4大量用于蓝藻毒素检测的蓝藻样品172

11.4.5胞内和可溶解性毒素定量分析172

11.5现场分析173

11.6现场记录173

11.7样品的保存和运输173

第12章 实验室内蓝藻的测定175

12.1 样品的转移和贮存175

12.2蓝藻的鉴定176

12.3 定量178

12.3.1 计数178

12.3.2微观测定蓝藻生物群183

12.4 用叶绿素a分析法测定生物种群184

12.5.1 ISO6878关于磷的分析186

12.5 营养物浓度的测定186

12.5.2硝酸盐的分析188

12.5.3氨的分析188

第13章 蓝藻毒素的实验室分析189

13.1 样品处理和贮存189

13.2 蓝藻毒素检测和生物鉴定的样品预处理191

13.2.1提取191

13.2.2样品清洗192

13.3毒性检测和生物鉴定197

13.3.1老鼠的生物鉴定197

13.3.2无脊椎动物生物测定199

13.3.3细菌的生物测定201

13.3.4生物化学测定202

13.3.5免疫检测202

13.3.6哺乳动物细胞204

13.4蓝藻毒素物化分析方法204

13.4.1 对微囊藻毒素和节球藻毒素的检测方法206

13.4.2变性毒素-a211

13.4.3变性毒素-a(s)211

13.4.4筒孢藻毒素211

13.4.5石毒素212

下篇中国水体蓝藻及其治理的科学性认知和工程实践215

第14章 湖泊治理中几个问题的讨论215

14.1 关于湖泊的营养水平和富营养化的问题216

14.2湖泊藻类、水华和毒害223

14.3 生物净化是解决湖泊污染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225

14.4湖泊治理必须采取科学、积极和综合的措施249

第15章 蓝藻综合治理及中国滇池蓝藻标本兼治前景253

15.1引言253

15.2概述253

15.3 藻的控制与治理255

15.4控制蓝藻的其他手段261

第16章 生物净化作用机理浅谈263

16.1生物净化263

16.2生物净化的过程和机理264

第17章 美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和治理266

17.1 藻类增长与营养物的关系266

17.2 水体中营养物的循环和底泥的相互作用269

17.3 藻类物种群落演替对营养物循环的影响272

17.4蓝藻的生态学特点和基因治藻273

17.5病毒对藻类的寄生和影响275

17.6结束语275

第18章 “Sun-DW”水体(江、河、湖、海、水库)数字化综合治理方案(提纲)277

18.1 现状调查和评价277

18.2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目标规划277

18.3监测网络系统的改造和完善工程278

18.4水体水质和生态管理工程278

18.5湿地保护和建设工程279

18.6 水体周边堤岸生态保护工程279

18.7 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工程279

18.9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控制280

18.8藻类增长控制工程280

18.10底泥工程281

18.11 汇水区控制工程281

第19章 草海大型水生植物系统恢复技术282

19.1 引言282

19.2 草海大型水生植物的历史演替和物种多样性丢失283

19.3 草海优化恢复物种的筛选与配置288

19.4 沉水植物生态阀值与恢复条件研究294

20.1 除藻机理297

第20章 用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污染297

20.2生产性除藻试验内容及方法298

20.3试验效果299

20.4结论302

第21章 “数字化技术和精确环保”概述304

——水环境治理工程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304

21.1 江河湖海数字化富营养综合治理方略圣涤污(Sun-DW)304

21.2数字智能化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圣澳涤(Sun-IDEA)308

21.3 高浓度有机废水圣澳洗(Sun-ISE)系列装备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