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探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探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219457.jpg)
- 傅畅梅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2811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84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伯格曼,A.-技术哲学-哲学思想-思想评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探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1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2
一、现实意义2
二、理论意义3
第三节 文献综述4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4
二、国内学者的探讨9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11
第五节 创新点12
第二章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14
第一节 伯格曼的寻求哲学之路14
一、自发的哲学意识阶段15
二、自觉地追求哲学阶段15
第二节 伯格曼技术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8
一、现实背景:技术时代对新的技术哲学的需求18
二、理论背景: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与研究视角的变化23
第三节 伯格曼对技术哲学已有成果的继承33
一、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思想的影响33
二、现象学方法及精神的继承37
第三章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42
第一节 技术人工物作为研究逻辑起点及合理性分析42
一、技术人工物:理解技术现象的基础43
二、作为技术“实事”的合理性:技术人工物的二元本性45
三、人工物作为技术“实事”的意义:从“先验”到“范式”的实现47
第二节 理论基石:“装置范式”的技术本质观50
一、“装置范式”在伯格曼技术哲学中的位置52
二、“装置范式”的理论内涵及特征54
三、“装置范式”何以是现代技术的本质56
四、意义及局限——“装置范式”的功能分析58
第三节 理论核心:技术信息与现实的调适60
一、三种类型的信息及其与现实的关系61
二、技术信息与意义的分化和转型64
三、技术信息与现实的调整途径65
第四节 理论目标:后现代现实主义66
一、现代主义的特点66
二、对现代主义的批评:后现代主义的两种倾向69
三、跨越后现代:后现代现实主义71
第四章 伯格曼技术哲学的理论拓展78
第一节 伯格曼技术哲学的旨趣和目标78
一、哲学的训练和哲学的任务78
二、伯格曼对技术哲学的贡献79
第二节 理论拓展的体现80
一、聚焦物和聚焦实践:现象学技术哲学的新范畴80
二、技术信息与超现实的世域化: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新维度89
三、后现代现实主义:实用主义隐含影响的新设想97
第三节 理论拓展的实质——超越乌托邦与敌托邦102
一、乌托邦与敌托邦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技术的正负效应103
二、走向技术控制主义——超越乌托邦与敌托邦106
第五章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112
第一节 伯格曼与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112
一、同样的现象学方法,不同的层面113
二、技术历史划分的相似与不同117
三、现象学视域下的两种技术本质观:“座架”与“装置范式”120
四、两种不同的克服现代技术的方式:“思”与“聚焦实践”127
第二节 伯格曼与伊德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132
一、伯格曼与伊德技术哲学思想的内在一致性133
二、伯格曼与伊德技术哲学思想的不同之处136
第三节 伯格曼与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138
一、辩证法的方法与现象学的方法139
二、技术的生产方式影响与生活方式影响142
三、技术本质问题的关注,不同的研究视角145
四、技术异化现象及其克服:社会制度的变革与聚焦技术的发展148
第六章 结论153
第一节 理解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方法论153
一、自觉的历史意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153
二、明晰的世界意识——比较的方法153
三、科学的整体意识——系统的方法154
四、强烈的实践意识——哲学的训练方法154
第二节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定位及其当代价值154
一、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定位154
二、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157
第三节 伯格曼技术哲学思想的启示162
一、注重技术哲学的训练与技术哲学任务完成的统一163
二、加强技术哲学的哲学基础和技术实践研究163
三、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技术创新”165
参考文献170
后记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