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夫子之道:圣人是怎样炼成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兆雄著 著
- 出版社: 线装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孔丘(前551-前479)-人物研究-儒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夫子之道:圣人是怎样炼成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夫子其人1
一、渊博的集大成者2
(一)儒的涵义2
(二)儒的来源及身份3
(三)儒的职责范围5
二、到处碰壁的失败政治家22
(一)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到政权22
(二)孔子是儒也是士26
三、学派和教派的祖师30
(一)七十子之徒播散各地是学派形成之始30
(二)儒分四等八派是学派最后形成31
四、春秋时代孔子声名有毁有誉33
(一)老子低估孔子33
(二)《论语》记载时人对孔子评价不高33
(三)孔门弟子自然赞颂孔子35
五、孔子、老子、墨子三派鼎立35
(一)儒、道、墨三派学说35
(二)儒墨显学对比37
(三)汉武帝独尊儒术39
六、儒学是准宗教40
(一)儒教教义42
(二)孔子与耶稣对照43
(三)儒、佛、基督教对照43
第二章 孟子颂圣46
一、圣的涵义及标准47
(一)圣的涵义47
(二)老子的圣人标准48
(三)墨子的圣人标准50
(四)孔子的圣人标准52
二、孟子颂圣53
(一)孟子的圣人标准53
(二)四圣差异55
三、颂圣得圣57
四、儒门四圣差异对照58
第三章 低调人生60
一、不临深而为高60
二、待价而沽62
三、少贱多能,不试故艺66
四、低调的生活态度68
五、低调的政治态度70
(一)温的表现71
(二)良的表现72
(三)恭的表现73
(四)俭的表现74
(五)让的表现74
(六)老师不如学生75
(七)功利观76
第四章 儒家前经——六经80
一、礼经83
(一)礼经已残,礼记已杂83
(二)《礼运》——儒家共产主义84
(三)礼指礼制、礼仪92
二、诗经94
(一)概说94
(二)诗的题材95
(三)《诗》的主题思想——王权至上100
(四)《诗》给汉文化留下深远影响101
三、书经101
(一)概说101
(二)《书经》的中心思想103
四、春秋104
(一)《春秋》的历史作用104
(二)《春秋》的性质106
(三)春秋形势107
(四)《春秋》范文举例114
五、乐经114
(一)《乐经》失传114
(二)《论语》寻踪114
六、《易经》117
(一)《周易》——一本难懂的书117
(二)两明三暗118
(三)书难读难懂的原因在于局限性121
(四)孔子为什么把《周易》作为必修课123
第五章 儒家本经——《论语》125
一、从《论语》看孔子125
二、从孔子看《论语》126
三、《论语》前五篇131
(一)《学而》131
(二)《为政》132
(三)八佾134
(四)里仁135
(五)公冶长136
四、《论语》次五篇137
(六)雍也137
(七)述而137
(八)泰伯138
(九)子罕140
(十)乡党142
五、《论语》中后五篇142
(十一)先进142
(十二)颜渊143
(十三)子路144
(十四)宪问145
(十五)卫灵公146
六、《论语》后五篇147
(十六)季氏147
(十七)阳货148
(十八)微子151
(十九)子张152
(二十)尧曰154
七、弟子言论154
(一)子夏155
(二)曾子155
(三)子张156
(四)子游156
(五)有子157
(六)子贡157
八、《论语》人物158
(一)纣皇158
(二)殷有三仁焉159
(三)伯夷、叔齐160
(四)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宪问》)160
(五)管仲161
(六)周公162
(七)蘧伯玉162
(八)季康子163
(九)孟懿子163
(十)其他163
第六章 儒家后经——《孟子》165
一、孔孟生平对比165
二、孔孟的学说差异166
(一)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修正166
(二)孔孟学说对比167
三、孔孟的性格差异168
(一)价值观差异168
(二)孔孟的逻辑差异169
(三)文字风格差异170
四、孟轲理论170
(一)人性论171
(二)意志论172
(三)民主主义172
(四)和平主义174
(五)反原教旨主义175
(六)执中有权175
(七)论、孟的伦理概念177
(八)《孟子》修正《论语》177
(九)子曰、诗云179
(十)之乎者也181
第七章 儒家叛经——《荀子》184
一、不要圣人崇拜186
(一)荀子没有全盘否定孔子186
(二)圣人的标准高187
(三)孔子够不上圣人标准188
(四)孔子何人,孟子何人?188
(五)孔子与弟子一个档次189
二、不要圣经崇拜190
(一)不学《易》190
(二)《诗》、《书》、《礼》、《乐》脱离实际190
(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91
(四)学习要仔细斟酌,不人云亦云191
三、不要儒门崇拜191
(一)要破除对儒者的迷信191
(二)儒门利弊、功过192
四、要法治不要德治194
(一)礼法真谛195
(二)法治措施197
(三)崇礼守法198
五、法治是对着德治来的199
(一)为政以德199
(二)中庸之为德也200
(三)德是儒家价值观200
(四)德之对立面200
(五)德的界线200
(六)有别于老子的德201
六、要性恶论不要性善论201
(一)什么是性201
(二)性的普遍性202
(三)性恶论直指性善论202
七、要霸道不要王道203
(一)霸道的理论根据203
(二)霸业可观204
(三)要霸道不要王道204
(四)荀子主要驳斥孟子205
八、要人定不要天定206
(一)天行有常206
(二)人为万物之灵206
(三)人袄有三207
(四)不相面、不学易、不占卜207
(五)荀子是个行为学派,重视行为207
九、修正主义的修正主义208
(一)《孟子》修正《论语》,《荀子》修正《孟子》208
(二)《韩非》又修正《荀子》209
十、叛经的启示210
第八章 中庸之道214
一、中庸开篇215
(一)儒家前经中的中道思想215
(二)儒家十大信条216
二、中庸正篇217
(一)中庸的来历217
(二)中庸是孔学的核心218
三、中庸副篇222
(一)《中庸》222
(二)内容223
(三)《中庸》一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226
(四)孔门弟子论中庸227
四、中庸外篇229
(一)亚里士多德229
(二)伊斯兰教230
(三)道家231
(四)佛教231
五、中庸终篇233
(一)社会危机233
(二)道德危机237
第九章 儒家人道主义241
一、泛爱众反对兽道主义241
(一)孔子论爱241
(二)孟子论爱242
(三)爱泛众的理论意义是尊重人的生命243
二、胜残去杀——反对兽道主义247
(一)孔子之见247
(二)孟子之见247
(三)历史大屠杀249
(四)血腥屠杀251
三、克己复礼——尊重人的尊严254
(一)孔子、孟子有人的发现254
(二)孔孟论礼255
(三)孟子论义(义字凡104见)257
四、忠恕之道——和平相处258
(一)东方黄金律258
(二)孔子师徒论仁258
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59
(一)君子与小人的对立259
(二)孟子论君子小人260
六、博施济众——非神道人道主义260
(一)博施济众260
(二)生老病死262
第十章 中庸政治观266
一、政治哲学266
(一)中论266
(二)正论267
二、政治纲领268
(一)政纲268
(二)政治目标269
三、政治秩序271
(一)君271
(二)臣273
(三)父274
(四)子275
四、政治伦理学275
(一)前经275
(二)孔子本经276
(三)孟子后经277
(四)荀子叛经277
(五)韩诗外传278
五、政治范畴278
(一)忠278
(二)孝279
(三)恕280
(四)中280
(五)和281
(六)仁282
(七)义284
(八)礼285
(九)智286
(十)信287
六、为官之道288
(一)忠君为上288
(二)明君贤臣288
(三)官箴289
第十一章 中庸经济观291
一、孔孟经济观291
(一)富民291
(二)惠民292
(三)薄赋294
(四)田制(土地制度)295
(五)兵戎296
二、怀疑改革297
(一)管仲298
(二)子产299
(三)管仲的改革300
(四)子产改革303
(五)儒法异同303
第十二章 中庸教育学304
一、孔子论教育304
(一)反对读书无用论304
(二)论教305
(三)论学306
二、有教无类307
三、学术下移310
(一)周代公学310
(二)私学出现310
四、因材施教311
(一)不同对象312
(二)相同问题312
(三)不同环境313
五、教学相长315
六、书教316
(一)信仰论316
(二)修己论316
(三)立身论317
(四)朋党论318
七、诗教318
(一)论诗318
(二)诗教319
八、礼教319
(一)事君319
(二)日常生活320
(三)饭食320
九、家教321
(一)孔孟论孝321
(二)礼教322
第十三章 圣人是这样炼成的323
一、孔子长于思辨325
(一)在春秋学术水平上,构建许多政治、伦理范畴325
(二)《论语》数字规范325
(三)《孟子》数字概念327
二、孔子哲学329
(一)哲学是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329
(二)弗协调逻辑331
参考文献336
后记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