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干法水泥实用技术全书 (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型干法水泥实用技术全书 (下册)
  • 中国水泥协会,中国水泥杂志社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993页
  • 文件大小:398MB
  • 文件页数:11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型干法水泥实用技术全书 (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2

第一篇 概述2

第一章 历史陈述2

第一节 水泥的产生和形成2

1 什么是水泥2

2 罗马水泥的发明2

3 波特兰水泥的发明2

4 水泥的定义2

第二节 水泥的应用和分类3

1 水泥的应用3

1.1 浇筑混凝土3

1.2 水泥制品3

2 水泥的分类3

2.1 我国水泥品种的分类3

2.2 水泥品种的发展3

第三节 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5

1 水泥工业的产生5

2 水泥制造方法的演变5

2.1 水泥熟料烧成法的进步5

2.2 水泥回转窑的大型化6

2.3 破碎与粉磨技术的进步6

2.4 系统集成技术的变化7

3 自动化技术7

4 水泥生产技术的突破8

5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8

6 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8

6.1 生产线能力的大型化8

6.2 生产与管理信息化8

6.3 水泥生态化技术的发展9

第四节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发展过程9

1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史9

2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10

2.1 中国水泥工业综观10

2.2 新型干法技术飞速发展10

2.3 技术进步11

2.4 水泥生产的地理分布与水泥贸易12

2.5 控制水泥总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14

3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14

3.1 机遇与挑战14

3.2 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环境预测15

3.3 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15

第二章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现状与展望16

第一节 新型干法水泥所需的资源与能源16

1 制造水泥所需的传统原料和燃料16

1.1 原料16

1.2 燃料16

1.3 石膏和混合材料17

2 再生资源和再生能源的利用17

2.1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7

2.2 再生资源,再生能源的利用17

第二节 破碎与粉磨18

1 粉碎工程的进展18

2 破碎与粉磨工艺18

3 关于料层粉碎理论18

4 关于粉碎节能问题19

4.1 立磨(立式辊磨)在水泥厂中的应用19

4.2 水泥预粉磨技术的发展19

4.3 粉磨前景20

第三节 烧成工程20

1 烧成技术的进步20

1.1 预分解技术20

1.2 两支点窑21

1.3 新传动结构21

1.4 多通道燃烧器21

1.5 第三代篦冷机21

1.6 余热利用21

2 关于烧成工艺的理论21

2.1 悬浮预热器21

2.2 分解炉22

2.3 悬浮预热预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22

2.4 烧成系统的集成技术22

3 流化床烧成水泥新技术22

第四节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23

1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23

2 检测技术23

2.1 计量装置和光机电一体化23

2.2 生料质量控制系统24

2.3 游离氧化钙在线检测仪24

2.4 水泥细度在线检测系统24

2.5 水泥回转窑筒体温度检测与保护24

2.6 其他24

3 水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25

4 信息管理系统25

4.1 水泥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25

4.2 水泥厂电子商务平台系统25

第三章 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6

第一节 水泥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原材料26

1 水泥的性能26

2 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6

第二节 水泥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7

1 我国水泥市场分析27

2 水泥技术装备的出口情况27

3 水泥产业结构调整27

第三节 新型干法是水泥技术的创新技术28

第四节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历史的必然29

1 水泥制造业是人类文明的产物29

2 必须解决水泥制造业存在的问题29

3 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0

4 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支持了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30

第四章 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1

第一节 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综观31

1 我国水泥工业不可持续发展问题31

1.1 资源问题31

1.2 能源问题31

1.3 环境问题31

2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与产生的背景31

2.1 传统的水泥发展观与工业化模式31

2.2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32

2.3 研究中国水泥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意义32

第二节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34

1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34

1.1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4

1.2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4

2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35

2.1 生态工业理论35

2.2 循环经济理论35

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5

2.4 绿色制造理论35

2.5 简要评述36

3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36

3.1 指标体系的价值和作用36

3.2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37

3.3 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38

3.4 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38

第三节 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就与挑战40

1 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行动和实绩40

1.1 积极调整水泥工业结构40

1.2 严格达标排放,加大水泥工业污染源治理41

1.3 实施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41

1.4 狠抓节能降耗,整顿矿业秩序41

1.5 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41

2 中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1

2.1 水泥工业发展中的环境约束依然严峻42

2.2 水泥工业资源的保障程度低与消耗浪费并存42

2.3 技术推广与投入对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乏力43

第四节 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与途径44

1 实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44

1.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泥工业增长的质量水平44

1.2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实现水泥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4

1.3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改善45

1.4 加速高效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提高装备水平45

2 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措施45

2.1 实现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45

2.2 实现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45

第二篇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50

第一章 水泥原料矿山及开采技术50

第一节 水泥用石灰岩分布和储量50

第二节 水泥原料矿山开采技术发展方向51

1 水泥矿山开采规模日益大型化51

2 选用大型、高效、耐用的工艺设备51

3 开拓方式、采矿工艺多样化51

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生态协调发展52

5 矿山生产不断溶入新科技52

6 矿山辅助作业机械化52

第三节 矿山地质勘探52

1 矿山地质勘探简述52

1.1 矿床地质报告研究与验审52

1.2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52

1.3 工程地质系统调查53

2 生产勘探53

2.1 生产勘探目的53

2.2 生产勘探任务53

2.3 勘探工程布设原则53

2.4 矿山地质取样54

2.5 矿山地质编录54

2.6 矿产资源储量54

2.7 矿石质量管理54

2.8 矿石损失贫化管理55

2.9 矿山水文地质55

第四节 矿山开采55

1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55

1.1 确定水泥原料矿山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55

1.2 露天开采境界剥采比的确定55

1.3 露天采场境界的确定55

1.4 圈定露天矿底平面周界56

2 露天矿的开拓56

2.1 影响开拓方案选择因素56

2.2 开拓系统选择原则56

2.3 公路运输开拓56

2.4 平硐溜井开拓58

2.5 公路—破碎站—带式输送机运输开拓60

3 露天矿采剥方法62

3.1 纵向采剥方法62

3.2 横向采剥方法62

4 陡帮开采62

4.1 陡帮开采的适用条件62

4.2 陡帮开采工艺结构特点62

4.3 采用陡帮开采工艺的露天矿的优点63

4.4 技术要点63

4.5 陡帮开采作业方式63

5 露天矿边坡64

第五节 水泥原料矿山设计实例66

1 嘉新京阳水泥有限公司矽锅底石灰石矿山设计66

1.1 项目概况66

1.2 矿山地质概况66

1.3 矿山规划设计67

1.4 结束语70

2 哈尔滨水泥厂新明矿西矿区转入凹陷露天开采规划设计70

2.1 项目概况70

2.2 矿床地质71

2.3 矿床开采71

2.4 矿床开拓与运输74

2.5 矿山转入凹陷开采时的技术方案74

2.6 结论与建议77

第二章 熟料、原燃料特性与生料制备技术79

第一节 原料工作程序79

1 地质找矿79

1.1 目的79

1.2 步骤79

1.3 重要性79

2 原燃材料工艺性能试验79

2.1 水泥原料磨蚀性试验(TR3.1—92,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标准)80

2.2 易磨性试验(GB9964—88)81

2.3 煤的燃烬试验85

2.4 可磨性试验(GB/T2565—1998)86

2.5 立磨试验87

2.6 易烧性试验(GB9965—88)87

2.7 有害组分挥发性试验(TR3.2—92)92

3 设备选型与工艺设计93

4 生产调试93

第二节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与特性94

1 化学组成94

2 熟料的矿物组成、液相量、晶体结构94

2.1 硅酸三钙(C3S)96

2.2 硅酸二钙(C2S)97

2.3 中间相98

2.4 游离氧化钙99

2.5 方镁石(fMgO)100

2.6 碱(K2O+Na2O)101

3 熟料率值表示方法101

3.1 水硬率(Hydraulic Modulus)101

3.2 硅酸率(Silica Modulus)101

3.3 铝氧率(Alumina ratio)101

3.4 石灰公式101

3.5 率值作为矿物组成的函数103

4 熟料矿物组成的测定与计算103

4.1 石灰饱和系数法104

4.2 代数法105

第三节 水泥原料105

1 钙质原料105

1.1 天然钙质原料106

1.2 工业废物107

2 硅铝质原料107

2.1 天然黏土107

2.2 工业废渣108

3 校正料108

3.1 硅质校正料108

3.2 铝质校正料110

3.3 铁质校正料110

4 原料中各元素论述111

4.1 CaO111

4.2 SiO2111

4.3 Al2O3和Fe2O3112

4.4 MgO112

4.5 SO3112

4.6 K2O与Na2O112

4.7 Cl-112

4.8 有机质113

4.9 其他113

第四节 燃料113

1 燃料分类113

1.1 煤炭分类114

1.2 煤炭质量的分级116

2 煤质分析118

2.1 煤的工业分析119

2.2 煤的元素分析121

3 煤燃烧特性和发热量计算122

3.1 煤的燃烧特性122

3.2 发热量计算124

4 煤灰的成分分析及煤灰的熔融性和煤灰的黏度126

4.1 煤灰的成分分析126

4.2 煤灰的熔融性及煤灰的黏度127

5 各项煤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128

5.1 挥发分和发热量的关系128

5.2 灰分Ad和发热量Qgr,d的关系128

5.3 灰分和挥发分的关系128

5.4 水分(Mt及Mad)和发热量的关系128

5.5 固定碳FCd和发热量的关系128

6 对水泥生产工艺过程有影响的煤的其他性质129

6.1 煤的可磨性129

6.2 煤的磨损性130

6.3 煤的可磨性指数与磨损性指数的关系130

7 煤粉的制备130

7.1 我国水泥工业以煤为主要燃料130

7.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在燃煤使用方面所面临的新课题131

第五节 配料设计与计算136

1 原料选择136

1.1 钙质原料136

1.2 硅铝质原料138

1.3 原料之间的协调性139

2 易烧性139

2.1 从原料切入139

2.2 从熟料矿物相切入140

2.3 计算烧成温度140

2.4 试验求得140

3 化学成分140

3.1 主要化学成分140

3.2 次要化学成分141

3.3 矿物与颗粒组成141

4 新型干法窑生料配料理念和配料设计142

4.1 配料理念142

4.2 配料计算143

5 提高水泥熟料质量的配料方案案例分析147

第六节 原料均化与生料制备148

1 均化链概念149

2 石灰石搭配开采配矿效果150

3 原料破碎与储存的均化作用——预均化堆场151

4 生料粉磨的均化作用151

4.1 常规的生料成分控制方式151

4.2 后置生料成分在线控制系统151

4.3 前置生料成分在线控制系统151

第七节 生料粉磨155

1 生料粉磨的概念和发展趋势155

1.1 粉磨目的155

1.2 影响生料粉磨的原料物性156

1.3 生料粉磨系统的发展157

2 烘干兼粉磨球磨系统158

2.1 系统阐述158

2.2 废热利用163

2.3 磨机选型计算164

2.4 球磨系统生产的优化166

3 立磨粉磨系统168

3.1 历史沿革168

3.2 工作原理、结构特征及与球磨的对比169

3.3 立磨工艺参数171

3.4 选型计算173

3.5 粉磨系统174

3.6 操作要点178

4 辊压机粉磨系统179

4.1 发展进程179

4.2 粉碎机理179

4.3 选型计算179

4.4 工艺系统182

4.5 增产节能效果184

5 筒辊磨粉磨系统184

第三章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煅烧和冷却技术186

第一节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煅烧技术的发展186

第二节 旋风预热器技术187

1 洪堡旋风预热器187

2 德国伯利休斯公司多波尔旋风预热器188

3 维达格型旋风预热器188

4 旋风预热器研究与设计188

4.1 旋风筒研究188

4.2 旋风筒间连接风管设计203

4.3 卸料管设计204

第三节 预分解工艺技术207

1 分解炉型式及其特点207

2 筒式分解炉207

2.1 本石川岛SF分解炉和悬浮预热器窑系统207

2.2 日本川崎重工KSV炉系列212

2.3 DD型分解炉214

2.4 RSP分解炉系列219

2.5 丹麦史密斯分解炉系列224

3 流化床式分解炉230

3.1 原始型MFC分解炉230

3.2 改进型MFC炉231

3.3 N—MFC分解炉231

3.4 各型MFC分解炉比较232

3.5 MFC分解炉的操作监控234

4 烟道式分解炉235

4.1 洪堡公司的Pyroclon分解炉235

4.2 伯利休斯公司Prepol分解炉239

4.3 我国烟道分解炉发展情况241

第四节 回转窑烧成工艺技术242

1 回转窑设计的原始数据242

1.1 回转窑的基本要求242

1.2 回转窑规格242

2 窑内物料负荷246

3 耐火砖负荷247

3.1 耐火材料要求及特性247

3.2 耐火材料试验247

3.3 耐火材料种类248

3.4 耐火砖选择249

3.5 窑皮负荷250

3.6 应用实例252

第五节 煤粉燃烧器255

1 煤的成分和热值255

2 煤的燃烧反应255

3 确定燃烧空气量是否过剩255

4 火焰257

4.1 燃料燃烧(开始着火)257

4.2 火焰长度258

4.3 火焰特性259

4.4 火焰形状260

4.5 火焰方向260

4.6 调整火焰方向260

4.7 火焰温度261

5 转窑用煤粉燃烧器262

5.1 窑用单风道煤粉燃烧器262

5.2 三风道煤粉燃烧器263

5.3 窑用四风道煤粉燃烧器267

6 分解炉用煤粉燃烧器272

7 煤粉燃烧器的选用273

第六节 新型干法水泥厂熟料冷却装置274

1 单筒冷却机275

2 新型干法生产用篦式冷却机279

2.1 第二代篦冷机进口布料方法279

2.2 第三代篦式冷却机进口装置281

3 篦式冷却机篦板及篦床结构284

3.1 第一代篦式冷却机篦板284

3.2 第二代篦式冷却机篦板285

3.3 第三代篦式冷却机篦床287

4 篦床的供风系统295

5 往复推动篦式冷却机设计计算296

5.1 雇主对篦式冷却机要求296

5.2 确定篦式冷却机篦床规格296

5.3 篦下室分室及风机参数选择298

6 SF型推动棒式篦冷机生产实践303

6.1 基本情况介绍303

6.2 SF型推动棒式篦冷机的特点304

6.3 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306

第四章 水泥成品制备技术309

第一节 水泥组分309

1 熟料是构成水泥的主要组分309

2 石膏的分类及在水泥中的作用310

2.1 石膏的分类310

2.2 用于水泥的石膏和硬石膏311

2.3 石膏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的缓凝机理312

2.4 石膏在水泥中的适宜掺入量313

2.5 磷石膏313

3 混合材料的种类和特性314

3.1 六大通用水泥混合材料的掺加量315

3.2 几种常用的混合材料的定义及技术要求315

第二节 水泥粉磨319

1 工艺简述319

1.1 开流粉磨320

1.2 圈流粉磨320

2 粉磨设备322

2.1 磨机分类322

2.2 开流钢球磨322

2.3 康比丹磨323

2.4 国产筛分磨325

2.5 圈流钢球磨系统325

2.6 立磨326

2.7 辊压机332

2.8 筒辊磨(HORO磨)333

3 选粉机333

3.1 干法圈流粉磨系统的主要设备333

3.2 选粉机的种类334

3.3 选粉机的评价335

第三节 矿渣粉磨337

1 矿渣是水泥的重要混合材337

2 现有的矿渣粉磨系统337

2.1 管磨系统337

2.2 辊压机预粉磨系统339

2.3 辊压机终粉磨系统339

2.4 立磨系统340

2.5 国产立磨矿渣粉磨技术进展341

第四节 水泥助磨剂343

1 水泥助磨剂发展及重要性343

2 水泥助磨剂的选择344

2.1 水泥助磨剂的类型344

2.2 明确使用助磨剂的目的344

2.3 选择标准及方法345

3 水泥助磨剂的应用345

3.1 助磨剂的助磨机理及效果345

3.2 助磨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346

3.3 助磨剂的使用方法346

4 使用助磨剂的效益347

4.1 降低电耗347

4.2 增加产量347

4.3 减少运行时间347

4.4 改善水泥的可操作性348

4.5 改善水泥的性能348

4.6 经济性348

第五节 提高磨机产质量的措施349

1 提高管磨机产质量的措施349

1.1 物料的性质349

1.2 磨机结构350

1.3 操作控制350

2 提高立磨产质量的措施351

2.1 物料的性质351

2.2 保持料床的稳定351

2.3 控制磨内风速351

2.4 采用合理的辊压351

第五章 煤粉制备技术352

第一节 原煤性质352

1 原煤分类352

2 煤粉制备的意义352

3 煤的有关参数对易磨性的影响353

3.1 水分353

3.2 灰分353

3.3 入料粒度353

3.4 含矸率353

4 无烟煤燃烧特点与工艺对策353

4.1 采用大推力短火焰型多通道煤粉燃烧器354

4.2 降低煤粉细度,保证入窑、炉煤粉成分的稳定性355

4.3 保证提供较高的二、三次风温355

4.4 采用离线型的分解炉,优化分解炉的结构355

第二节 煤磨机分类355

1 钢球磨机355

2 立磨356

3 煤磨机设备的选择357

第三节 煤粉计量358

1 煤粉计量精确度的意义358

2 科里奥质量流量计358

3 环状天平型流量计重机359

第四节 粉磨流程359

1 直接燃烧系统359

2 半直接燃烧系统360

3 间接燃烧系统361

第五节 煤磨操作及安全生产362

1 煤粉制备的安全要求362

2 煤粉制备系统的安全防护363

3 试生产及生产中的注意事项364

3.1 煤磨慢转364

3.2 单机试车364

3.3 联动试车364

3.4 磨机无负荷试车364

3.5 带负荷试车365

3.6 生产中的注意事项365

4 煤粉制备系统的自动控制365

第六章 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收尘技术367

第一节 水泥厂的收尘367

第二节 水泥厂的粉尘369

1 粉尘的来源369

2 粉尘的类别和性质369

第三节 主要工艺生产设备收尘的技术参数371

1 回转窑371

2 烘干兼粉碎磨机372

3 烘干机373

4 熟料篦式冷却机374

5 管磨机375

5.1 磨机含尘气体的主要技术参数375

5.2 管磨机粉尘颗粒分散度的一例375

5.3 水泥磨圈流系统各部分粉尘颗粒分散度一例376

5.4 管磨机含尘气体性质的另一例376

6 国外水泥厂主要工艺生产设备与收尘有关的技术参数376

6.1 德国《水泥工程师手册》中与收尘有关的技术参数376

6.2 德国鲁奇(Lurgi)公司与收尘有关的技术参数377

第四节 辅助生产设备收尘的主要参数379

1 辅助生产设备收尘的参数379

1.1 辅助生产设备气体的含尘浓度379

1.2 辅助生产设备的收尘风量380

2 不同物料的扬尘程度380

第五节 收尘系统的设计原则381

1 收尘系统的设计总则381

2 收尘系统设计的一般技术规定382

第六节 主要生产工艺设备的收尘384

1 回转窑窑尾的废气处理384

1.1 废气量的计算384

1.2 窑尾废气处理系统中的收尘387

1.3 窑尾废气处理系统中采用袋式收尘器有增多的趋势391

1.4 采用袋式收尘器应重视的问题392

1.5 选用窑尾袋式收尘器时应考虑的问题393

1.6 窑尾废气处理系统中选用袋式收尘器和电收尘器的比较395

2 烘干机的收尘399

3 烘干兼粉碎磨机的收尘400

4 熟料篦式冷却机401

5 水泥磨404

5.1 收尘风量的确定404

5.2 水泥磨的收尘404

6 煤磨的收尘405

6.1 煤磨收尘是水泥厂收尘的主要课题之一405

6.2 煤磨收尘器燃烧和爆炸的三要素——可燃物质、足够的氧气和火源407

6.3 煤磨收尘器的设计要点408

6.4 完善监测装置409

6.5 操作的注意事项410

第七节 辅助生产工艺设备的收尘410

1 气力提升泵的收尘411

2 气力提升泵向储库输送物料的收尘411

3 链斗输送机的收尘(吸尘点在进料端和卸料端)412

4 斗式提升机的收尘412

5 裙板喂料机的收尘413

6 螺旋输送机的收尘413

7 空气输送斜槽的收尘414

8 拉链机的收尘414

9 转筛的收尘415

10 振动筛的收尘415

11 电磁振动给料机的收尘415

12 包装机系统的收尘416

13 水泥散装头的收尘416

14 胶带犁式卸料器的收尘416

15 胶带输送机的收尘417

16 圆盘给料机的收尘风量418

17 螺旋输送泵喂料仓的收尘418

18 螺旋输送泵向储库输送物料收尘418

19 仓式输送泵的收尘418

20 仓式泵向储库输送物料的收尘419

21 储库和料仓的收尘风量Q419

22 破碎机的收尘419

22.1 辊式破碎机的收尘419

22.2 颚式破碎机的收尘419

22.3 锤式破碎机的收尘420

22.4 圆锥式破碎机的收尘示意图和收尘风量423

第八节 干法水泥生产窑尾烟气的调质424

1 增湿塔的基本功能424

2 增湿塔的类型425

3 增湿塔的构造和型式425

3.1 增湿塔的构造425

3.2 增湿塔的型式426

4 增湿塔主要参数的确定427

4.1 增湿塔的有效容积427

4.2 增湿塔的内径Dt428

4.3 增湿塔的有效高度Ht428

4.4 喷水量的计算429

4.5 烟气露点温度τ的计算431

5 喷嘴的选型434

5.1 单流体压力式喷嘴434

5.2 双流体喷嘴437

6 增湿塔在窑尾废气处理系统中的布置方案438

7 喷水系统的自动调节438

7.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38

7.2 水路构成及工作原理438

7.3 温度检测及控制440

7.4 水泵的选型440

第九节 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常用的收尘器441

1 电收尘器441

1.1 鲁奇型电收尘器的选型计算441

1.2 电收尘器的改造442

1.3 影响电收尘器性能的主要环节444

1.4 电收尘器腐蚀原因和预防措施447

2 袋式收尘器452

2.1 我国水泥工业袋式收尘器技术的发展概况453

2.2 袋式收尘器性能的评价454

2.3 引进富乐(Fuller)公司袋式收尘器技术简介459

2.4 大布袋式收尘器的设计要点464

2.5 袋式收尘器结构形式的确定468

2.6 袋式收尘器的滤料470

2.7 低气布比和高气布比袋式收尘器的比较473

第七章 水泥散装、袋装工艺技术476

第一节 散装水泥发放工艺476

1 散装水泥贮库工艺476

1.1 散装水泥贮库类型476

1.2 散装水泥贮库(发放)工艺要求476

1.3 散装水泥集中发放工艺476

1.4 分散各库发放工艺477

1.5 散装水泥库底与库侧发放贮库工艺477

2 散装水泥发放贮库工艺设计479

2.1 单个散装水泥贮库有效容量确定方法479

2.2 散装水泥贮库总容量479

2.3 散装水泥贮库数量480

2.4 散装水泥贮库工艺设计计算480

2.5 散装水泥贮库结构型式480

2.6 散装水泥装车作业位置的净空高度和净空宽度482

2.7 散装机安装位置的工艺参数482

3 散装水泥贮库发放工艺设计方案中须考虑的其他问题483

4 散装水泥水路发放(装船)工艺483

4.1 散装水泥装船计量484

4.2 散装水泥均化贮库工艺设计485

4.3 散装水泥水路发放(装船)工艺设计计算实例485

5 国外散装水泥贮库发放工艺实例485

5.1 2500t/d熟料的水泥装车工艺485

5.2 3000t/d熟料散装水泥装车工艺485

5.3 4000t/d熟料的水泥厂散装装车485

5.4 其他形式的装车系统485

第二节 散装水泥中转工艺488

1 散装水泥中转贮库选址要求488

2 中转贮库工艺设计要求488

2.1 中转贮库有效贮量的确定488

2.2 散装水泥中转供应量488

2.3 散装水泥中转库的数量489

2.4 散装水泥中转库结构类型490

3 铁路中转贮库的罐车卸车工艺490

4 水路中转贮库的卸船工艺490

4.1 散装水泥专用船的卸船工艺490

4.2 散装水泥普通货船的卸船工艺491

第三节 散装水泥计量工艺491

1 公路运输散装水泥的交货贸易计量491

1.1 电子汽车衡计量491

1.2 车载称重计量492

2 铁路运输散装水泥的交货贸易计量493

2.1 火车轨道衡计量493

2.2 装车计量系统493

3 水路运输散装水泥的交货贸易计量493

3.1 装船计量系统493

3.2 吃水深度计量494

4 集装运输散装水泥的交货贸易计量494

4.1 吊钩秤计量494

4.2 灌装计量机组计量495

第四节 国外水路运输散装水泥卸船及储存工艺技术495

1 H·W卡尔森AB公司产品及卸船工艺495

1.1 DR型卡尔森泵495

1.2 连续式抽吸泵-CSP496

1.3 用于卸运货船/驳船的CSP Compact小型转运站497

2 富乐——科瓦科B·V产品及卸船工艺技术497

2.1 路用移动式卸船机497

2.2 大型卸船机497

3 临时贮存的平房式储库工艺497

3.1 平房储存的设施设备498

3.2 水泥低投资出口的解决方案500

3.3 三个平房式储库实例及有关指标501

3.4 各类储存系统比较502

4 散装水泥专用卸船工艺技术502

4.1 散装专用船502

4.2 普通驳船的卸载系统502

第五节 散装水泥质量控制503

1 生产散装水泥的质量管理503

1.1 生产散装水泥的工艺条件503

1.2 生产散装水泥的质量管理504

2 中转散装水泥质量管理506

3 使用散装水泥质量管理506

第六节 包装水泥工艺技术507

1 水泥包装纸袋507

1.1 水泥包装袋分类及规格507

1.2 水泥包装袋标记、命名和版面印刷内容508

1.3 水泥包装袋的制袋材料510

1.4 水泥包装袋性能指标510

1.5 水泥包装袋检验规则510

1.6 水泥包装袋标志和包装511

1.7 水泥包装袋运输、贮存和使用511

2 水泥贮存作用511

3 包装水泥工艺511

3.1 包装机的选型计算511

3.2 包装工艺设计512

3.3 水泥包装成品库面积确定512

3.4 包装系统工艺布置的要求513

3.5 纸袋厂房(库)设计要求513

3.6 固定式包装机工艺布置514

3.7 回转式包装机工艺布置516

第八章 工艺过程控制与自动化技术519

第一节 现代水泥工业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的控制模式519

第二节 新型干法水泥厂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要求520

1 新型干法水泥厂的控制要求520

2 PID控制回路521

2.1 窑头罩负压控制回路521

2.2 分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回路521

2.3 增湿塔出口温度控制回路521

2.4 均化库内小仓料位控制回路521

2.5 磨系统主要PI回路522

第三节 新型干法水泥厂的控制系统522

1 工业PC522

2 DCS系统522

3 PLC的发展523

4 水泥厂控制系统的策略和结构特点523

5 现场总线控制524

6 工业以太网(Ethernet)524

6.1 工业以太网的特点525

6.2 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模型和网络设备526

6.3 选用工业以太网的考虑因素和应用前景527

第四节 水泥工厂常用控制系统527

1 西门子公司PCS 7系统527

1.1 干法水泥厂PCS 7系统组成527

1.2 现场I/O站528

1.3 主控制器AS站528

1.4 操作员站(OS)和工程师站(ES)528

2 广州海德堡水泥公司的DCS系统528

3 ABB的Freelance2000系统531

3.1 系统配置框图及过程控制站531

3.2 输入/输出模件531

3.3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532

3.4 通讯网络(Digi Net S)532

3.5 系统组态语言532

3.6 现场总线控制器AC800F532

4 Honeywell(霍尼威尔)的Plant Scape系统532

4.1 系统综述532

4.2 系统硬件组成532

4.3 网络通讯533

5 施耐德(Schneider)的Quantum,Premium系统533

6 国产DCS系统534

7 系统调试534

第五节 自动化仪表534

1 干法水泥厂自动化仪表的特点534

2 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535

2.1 智能化仪表的发展和应用535

2.2 一体化仪表535

2.3 现场总线仪表535

3 水泥厂常用的现场仪表535

3.1 温度仪表535

3.2 压力仪表536

3.3 流量仪表537

3.4 新型差压式均速管流量计538

3.5 物位仪表539

第六节 新型干法水泥厂专用控制和交流调速装置540

1 生料质量控制和在线分析仪540

2 气体分析装置541

3 电动执行器541

3.1 电动执行器选型541

3.2 智能电动执行器542

3.3 智能电动执行器的发展趋势543

4 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543

5 新型干法水泥厂的交流变频传动装置544

5.1 变频技术的发展544

5.2 高压变频器545

5.3 电压源型的普遍应用545

5.4 通讯、诊断和操作545

5.5 水泥行业交流变频传动主要应用546

5.6 交流调速装置应用要点547

第九章 水泥窑余热利用技术548

第一节 水泥窑余热利用历史、现状及方式548

1 水泥窑余热利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548

1.1 20世纪20~30年代548

1.2 20世纪50年代548

1.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548

1.4 20世纪80代末期到90年代末期549

1.5 本世纪初549

2 余热利用的方式550

2.1 余热用于采暖550

2.2 余热用于发电550

2.3 资源综合利用550

第二节 余热用于采暖551

1 采暖方式551

1.1 传统采暖模式551

1.2 传统采暖模式的优点551

1.3 传统采暖模式的缺点551

2 利用余热进行采暖551

2.1 热源551

2.2 机理及构成552

3 余热采暖系统的技术方案552

3.1 设备选型552

3.2 主要技术方案552

4 评价552

第三节 余热用于发电553

1 发电模式553

1.1 发电机理及模式553

1.2 各种发电方式的简要描述553

2 余热用于发电554

3 纯余热发电系统的技术方案554

3.1 余热回收系统555

3.2 热力系统556

3.3 化学制水系统556

3.4 循环冷却系统557

3.5 监控系统559

3.6 并网接入系统559

4 余热发电系统与现有水泥生产线的衔接或改造559

4.1 窑头余热锅炉560

4.2 窑尾余热锅炉560

5 纯余热回收电站系统的运行560

6 评价560

第四节 资源综合利用560

1 资源综合利用的模式560

1.1 传统的火力发电模式560

1.2 资源综合利用的发电模式561

2 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案561

2.1 燃料系统561

2.2 余热回收系统562

2.3 补燃锅炉系统562

2.4 灰渣系统562

2.5 废气处理系统562

2.6 汽水系统562

2.7 化学制水系统563

2.8 循环冷却系统564

2.9 监控系统568

2.10 并网接入系统569

3 资源综合利用电站的运行与管理569

4 评价569

第十章 质量体系建立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570

第一节 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体系570

1 体现最先进的管理理念570

2 为组织带来巨大收益570

3 靠拢标准族571

3.1 质量体系实施的逻辑思维571

3.2 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571

第二节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指标572

1 质量控制点572

1.1 进厂原燃材料质量控制572

1.2 过程产品质量控制575

1.3 出厂水泥质量控制576

2 质量控制指标576

第三节 化学分析和物理检验577

1 标准容器的校验577

2 溶液的制备577

3 分析方法578

3.1 检验环境579

3.2 检验设备579

3.3 检验操作579

第四节 数理统计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579

1 单因素回归分析580

2 多因素回归分析581

第五节 设备设计制造和操作控制参数对质量的影响583

1 新型干法生产线应当配备良好的原燃材料均化设备583

2 重视配料站库底下料设备设计制造583

3 应配备良好的散装均化设备583

4 生产初期操作控制参数对质量的影响583

5 生产过程中投料量对熟料质量的影响584

6 燃烧器工艺参数对熟料质量的影响584

7 水泥粉磨工艺参数对水泥质量的影响584

第十一章 废物及其处理利用技术585

第一节 废物的分类585

1 按废物形态分类585

1.1 固体废物585

1.2 半固体废物585

1.3 液体废物585

2 按废物产生源分类585

2.1 城市生活垃圾585

2.2 城镇小企业垃圾585

2.3 工业废物585

2.4 建筑业垃圾585

2.5 医疗垃圾586

2.6 肉食品加工垃圾586

3 按废物毒性分类586

3.1 危险废物586

3.2 有毒有害废物586

3.3 一般废物586

第二节 废物的基本特征586

1 物理化学特性586

2 毒性586

3 热分解特性587

第三节 废物的一般处置方法587

1 堆腐587

2 填埋587

3 焚烧588

4 机械、物理、化学处理588

第四节 废物预处理技术588

1 压实588

1.1 压实的原理和目的588

1.2 压实的设备588

1.3 压实流程588

2 破碎589

2.1 破碎的原理与目的589

2.2 破碎的方法589

2.3 破碎设备590

3 分选592

3.1 筛分592

3.2 重力分选592

3.3 风力分选593

3.4 摇床分选594

3.5 磁选594

3.6 电选595

4 脱水596

4.1 机械脱水596

4.2 造粒脱水597

4.3 自然脱水597

5 干燥598

第五节 废物在水泥工业中的利用599

1 替代水泥原料的废物599

1.1 煤矸石替代黏土600

1.2 尾矿作替代原料600

1.3 粉煤灰替代黏土600

1.4 赤泥、淤泥作替代原料600

1.5 石灰质原料替代物601

2 替代水泥燃料的废物601

3 替代水泥原燃料的废物603

4 作为水泥混合材的废渣604

4.1 水泥混合材是利用废渣的重要途径604

4.2 可用于水泥混合材的废渣604

5 尚待完成的工作607

5.1 加快制定工业废物使用标准607

5.2 加快开发利废应用技术的研发608

5.3 加大扩大利废范围的研究608

第六节 利用水泥窑处理危险废物研究与实践608

1 水泥窑处理危险废物现状608

2 危险工业废物种类及特性分析609

3 废物焚烧工艺研究611

4 焚烧废物对窑系统工艺制度的影响612

4.1 废物成分对水泥生料配料工艺的影响612

4.2 焚烧废物对窑系统热工制度的影响612

4.3 焚烧废物时产生粘结堵塞的分析613

5 废物中重金属元素对熟料形成过程的影响614

6 废物中重金属元素对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614

7 废物组成中重金属元素对水泥熟料宏观性能的影响614

8 废物中重金属元素在水泥熟料中的固化率分析615

9 废物中重金属元素在水泥熟料矿物中的分布616

10 重金属元素的浸出性试验结果及分析616

11 废物处理的工艺控制过程618

12 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618

13 焚烧不同废物的试验619

13.1 焚烧丙烯酸树脂、油漆渣、电讯企业残余废液试验620

13.2 焚烧工业废液试验620

13.3 焚烧废油墨试验620

13.4 焚烧混合废物试验621

第三篇 新型干法水泥工业装备与材料第一章 矿山设备与工程机械623

第一节 破碎及破碎机械623

1 基本概念623

2 破碎624

2.1 破碎比624

2.2 粒度的表示法624

2.3 粉碎的能耗理论625

2.4 物料的破碎性和金属腐蚀性626

2.5 破碎系统628

3 破碎机械629

3.1 破碎方法、破碎机类型及适用条件629

3.2 颚式破碎机630

3.3 旋回式破碎机和圆锥式破碎机631

3.4 反击式破碎机634

3.5 锤式破碎机642

3.6 齿辊式破碎机657

4 某些破碎机常见故障的排除658

4.1 颚式破碎机常见故障的排除658

4.2 旋回破碎机常见故障的排除659

4.3 圆锥式破碎机常见故障的排除660

4.4 反击式破碎机常见故障的排除661

4.5 锤式破碎机常见故障的排除661

4.6 齿辊式破碎机常见故障的排除662

5 车间的工艺设计663

5.1 工艺系统生产能力的平衡663

5.2 位置和车间的侧型663

5.3 车间的内部配置663

第二节 挖掘机667

1 单斗挖掘机667

1.1 单斗挖掘机是露天矿主要采装设备667

1.2 各种工作装置的单斗挖掘机668

1.3 工作面要素668

1.4 挖掘机生产能力的确定669

1.5 挖掘机性能参数672

第三节 钻机(潜孔钻机)673

1 潜孔钻机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674

2 潜孔钻机的品种、系列、结构特点和适用性674

第四节 前端式装载机681

1 装载机类型和选用原则681

1.1 装载机类型681

1.2 装载机选用原则682

2 装载机结构原理682

3 装载机产品系列683

第五节 推土机684

1 推土机品种、产品系列和适用性684

1.1 推土机品种和适用性684

1.2 推土机系列684

2 推土机选用原则685

第六节 碎石机685

1 碎石机的品种和适用性685

2 液压碎石机的工作原理、选型和产品系列685

3 液压碎石机安装调试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686

4 液压碎石机的保养及维护686

第七节 带式输送机686

1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686

2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687

2.1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典型布置形式688

2.2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特点689

2.3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经济合理性689

3 驱动装置690

3.1 普通带式输送机690

3.2 钢绳芯带式输送机690

4 南京京阳水泥厂带式输送机简介691

5 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排除692

第八节 矿用自卸汽车693

1 工作原理693

2 种类693

第二章 粉磨及辅助设备698

第一节 管磨机698

1 管磨机是应用广泛的粉磨机械698

2 工作原理698

3 管磨机的构造698

3.1 进(回)料装置701

3.2 支承装置702

3.3 磨体706

3.4 出料装置714

3.5 传动装置715

3.6 润滑装置720

4 管磨机的安装调试722

4.1 管磨机的安装722

4.2 管磨机的调试727

5 管磨机的操作规程729

5.1 磨机的启动729

5.2 停磨729

6 管磨机的管理维修及保养730

6.1 磨机的维护730

6.2 检修731

第二节 立磨732

1 立磨及其粉磨系统的发展及现状732

2 立磨的工作原理734

2.1 主要结构734

2.2 工作原理735

3 立磨主要工艺参数735

3.1 磨机产量Q735

3.2 磨盘直径D736

3.3 磨盘转速n736

3.4 研磨压力P736

3.5 磨机传动功率N737

3.6 磨机通风量V737

3.7 入磨物料粒度d737

4 立磨设备主要结构737

4.1 磨盘、磨辊形状的确定738

4.2 分离器结构方案的确定738

4.3 主减速机传动方式的确定738

4.4 加压方式的确定739

4.5 润滑系统740

5 立磨粉磨系统工艺流程742

5.1 单级收尘粉磨系统742

5.2 两级收尘粉磨系统742

5.3 利用余热烘干粉磨物料的立磨系统743

5.4 其他粉磨系统743

5.5 典型立磨粉磨系统实例743

6 立磨及其粉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745

6.1 安装基本要求745

6.2 空载试车745

6.3 负荷试车745

6.4 生产运行746

6.5 维护保养746

7 国内主要立磨产品规格746

第三节 辊压机748

1 辊压机及挤压粉磨技术发展概况748

2 辊压机工作原理及其影响因素750

2.1 辊压机工作原理750

2.2 辊压机对物料的挤压作用及其影响因素750

3 辊压机主要结构参数753

3.1 辊压机的辊径和辊宽753

3.2 辊压机液压系统754

3.3 HFCG型辊压机性能特点和结构754

4 挤压粉磨工艺流程757

4.1 挤压预粉磨工艺757

4.2 挤压混合粉磨系统758

4.3 挤压联合粉磨工艺758

4.4 挤压半终粉磨系统759

4.5 挤压终粉磨工艺761

5 辊压机粉磨工艺的选择和比较762

5.1 挤压粉磨工艺的选择762

5.2 几种粉磨工艺技术经济指标对比762

6 不同生产规模的粉磨系统主机配置764

6.1 1000t/d和2500t/d熟料生产线生料挤压半终粉磨系统764

6.2 2000~2500t/d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系统764

6.3 3000~5000t/d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系统765

7 辊压机及挤压粉磨系统的操作765

7.1 操作与控制的基本要求765

7.2 系统操作与维护766

7.3 故障的判断与处理767

8 辊压机的安装与维护769

8.1 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769

8.2 辊压机的日常维护与管理770

第四节 筒辊磨771

1 开发过程与工作原理771

2 技术特征772

3 筒辊磨在国际上的应用773

4 筒辊磨国内技术引进及使用情况777

5 技术经济指标对比777

5.1 不同水泥粉磨方案技术经济对比777

5.2 三种不同料床式粉磨设备水泥终粉磨系统比较778

5.3 不同水泥粉磨系统水泥性能比较778

第五节 新型高效选粉机779

1 新型高效选粉机技术的发展779

2 新型高效选粉机的工作原理780

2.1 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780

2.2 生料烘干磨用高效选粉机786

2.3 煤磨用高效动态选粉机787

3 新型高效选粉机的选型788

3.1 风量确定788

3.2 电机功率788

3.3 电机及调速控制选型789

4 新型高效选粉机的应用793

4.1 新型高效选粉机的各种粉磨系统工艺流程793

4.2 新型高效选粉机的应用效果796

5 高效选粉机的设备使用与维护799

5.1 高效选粉机安装的要求799

5.2 试运转801

5.3 高效选粉机的操作801

5.4 故障的判断与处理802

第六节 烘干机802

1 烘干设备的用途802

2 烘干机的种类802

2.1 回转式烘干机802

2.2 快速烘干机805

2.3 流态化式烘干机805

3 回转烘干机工艺流程805

3.1 典型回转式烘干机工艺流程805

3.2 主要设备806

第三章 煅烧和冷却设备810

第一节 旋风预热器、预分解设备810

1 旋风筒结构设计810

1.1 确定旋风筒筒壁厚度810

1.2 旋风筒平面壳体强度计算810

1.3 旋风筒顶部平板强度计算810

1.4 旋风筒下支座强度计算811

1.5 旋风筒出风口(内筒直径)812

2 设计翻板阀时的注意事项813

3 预分解设备设计815

3.1 圆筒式分解炉设备设计815

3.2 分解炉强度计算815

4 三次风输送设备设计816

4.1 三次风抽取方式816

4.2 三次风管结构形状817

4.3 三次风管强度计算817

5 热风管道、膨胀节设计819

5.1 热风管道819

5.2 膨胀节设计820

6 旋风预热器分解炉技术性能823

7 旋风预热器及分解炉操作及维护827

7.1 点火前检查项目827

7.2 操作时要作下列巡检工作827

7.3 维修工作827

7.4 旋风预热器压缩空气人工清扫828

7.5 旋风筒下部自动吹扫旋风筒装置828

7.6 空气炮清扫装置828

第二节 回转窑831

1 回转窑筒体设计831

1.1 窑筒体本身重量831

1.2 NSP普通窑(三档窑)支承点配置832

1.3 轮带固定在筒体上的方式837

1.4 二档窑是新型干法窑发展方向838

2 自位调整托轮装置841

2.1 平瓦型滑动轴承托轮装置841

2.2 球面瓦型滑动轴承托轮装置842

3 挡轮装置843

4 新型干法窑传动装置844

4.1 窑传动装置额定功率844

4.2 大齿圈与小齿轮副开式传动设计844

4.3 减速装置847

4.4 轮带与托轮摩擦传动849

5 新型干法窑窑头窑尾密封装置851

5.1 石墨块窑尾密封装置851

5.2 弹簧片窑端密封装置851

6 国产NSP窑852

6.1 国产NSP窑技术性能852

6.2 关于二档窑开发问题853

7 回转窑使用和维护853

7.1 回转窑正常运转的维护853

7.2 运转中的经常维护工作855

7.3 运转中的不正常现象及缺陷处理855

7.4 安全注意事项856

7.5 停窑及检查856

7.6 润滑及冷却857

7.7 回转窑检修858

第三节 水泥熟料冷却装置858

1 单筒冷却机设备设计858

1.1 单筒冷却机筒体设计859

1.2 单筒冷却机传动装置859

1.3 国产单筒冷却机技术性能859

2 篦式冷却机设备设计860

2.1 篦床承托和悬吊装置860

2.2 篦床传动装置862

2.3 篦式冷却机附属设备865

2.4 往复推动篦式冷却机技术性能867

2.5 开发我国第三代往复推动篦式冷却机869

3 各种型式熟料冷却机的选择870

3.1 现场情况影响871

3.2 投资费用872

3.3 运转费用873

3.4 运转特性875

4 篦式冷却机使用和维修876

4.1 试运转前检查876

4.2 无负荷试运转878

4.3 负荷运转879

4.4 维修881

第四章 预均化堆场与均化设备885

第一节 预均化堆场和堆、取料机885

1 原料破碎与储存的均化作用——预均化堆场885

1.1 预均化堆场的由来及选用原则885

1.2 预均化的基本原理与作用885

1.3 预均化堆场的布置型式及堆取料方式886

1.4 我国开发的堆取料机889

1.5 预均化堆场的取样系统892

1.6 影响预均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和防止措施893

1.7 预配料的成分控制894

1.8 γ-射线分析仪对预配料的控制作用895

2 长形堆场堆取料机的安装调试895

2.1 安装顺序896

2.2 调试和试车的连续性896

3 圆形堆场堆取料机的安装调试898

3.1 安装前准备898

3.2 安装顺序898

3.3 调试和试车的连续性898

4 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维护、检修899

4.1 设备操作规程899

4.2 设备的维护、检修900

第二节 生料均化库901

1 生料均化与储存的作用901

2 生料均化库的种类902

2.1 间歇式均化库902

2.2 连续式均化库905

2.3 多料流式均化库906

3 影响均化效果的常见因素及防止和排除措施911

3.1 影响生料均化效果的常见因素911

3.2 均化库安装与维护912

4 影响生料均化的关键因素912

(下册)915

第五章 输送运输设备915

第一节 机械输送设备915

1 斗式提升机916

1.1 用途、分类、卸料方式及相关计算916

1.2 工作原理917

1.3 结构、品种、系列917

1.4 安装调试924

1.5 设备管理、维修及保养927

2 螺旋输送机930

2.1 用途、分类、运转特点930

2.2 工作原理931

2.3 结构、品种系列931

2.4 安装调试936

2.5 管理维修及保养937

3 胶带输送机941

3.1 用途、分类及运转特点941

3.2 工作原理941

3.3 结构、品种系列941

3.4 固定式胶带输送机的安装947

3.5 管理维修及保养950

4 埋刮板输送机952

4.1 用途及特点952

4.2 工作原理953

4.3 结构、品种、系列954

5 熟料链斗式输送机958

5.1 用途及特点958

5.2 工作原理959

5.3 结构、品种、系列960

5.4 链斗输送机的计算964

5.5 管理维修与保养964

6 裙板输送机966

6.1 用途及特点966

6.2 工作原理966

6.3 结构、品种、系列966

6.4 常见故障的处理967

7 振动输送机967

7.1 用途及特点967

7.2 各种振动输送机简介968

7.3 管理维修与保养977

第二节 气力输送设备978

1 仓式气力输送泵979

1.1 设计特点979

1.2 主要结构及原理980

1.3 DB仓式气力输送泵主要技术性能984

1.4 应用实例984

2 M型F—K螺旋泵(Fuller)984

3 空气输送斜槽987

第六章 给料与计量设备990

第一节 放矿闸门991

1 扇形闸门991

1.1 DSZ型电液动扇形闸门991

1.2 TDSZ型电液动扇形闸门991

1.3 SZ型液动扇形闸门992

2 颚式闸门993

3 棒形闸门993

4 螺旋闸门994

5 ZFK系列放矿机995

第二节 给料设备995

1 重型板式给料机995

1.1 工作原理及结构、品种、系列996

1.2 安装调试996

1.3 管理维修及保养996

2 轻型板式给料机997

2.1 工作原理、结构、品种、系列997

2.2 安装调试、管理维修及保养(与重型板式给料机相同)999

3 滚轴筛式给料机999

4 定量电子喂料机1000

4.1 工作原理1001

4.2 结构1001

4.3 品种、系列1002

5 圆盘给料机1003

5.1 工作原理、结构1003

5.2 品种、系列1004

5.3 管理维修及保养1008

6 弹性叶轮给料机1008

6.1 工作原理、结构、品种、系列1009

6.2 用途特点1010

7 刚性叶轮给料机1010

7.1 工作原理、结构1010

7.2 品种、系列1010

8 单管螺旋喂料机1011

8.1 工作原理、结构1012

8.2 品种、系列1012

8.3 管理维修及保养1014

9 管螺旋喂料机1014

9.1 工作原理1015

9.2 品种、系列1015

10 电磁振动给料机1016

10.1 主要特点及输送量的计算1016

10.2 工作原理、结构1017

10.3 品种、系列1017

10.4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026

第三节 重量式计量设备1027

1 电子轨道衡1027

1.1 工作原理、结构1027

1.2 品种、系列1027

2 地中衡1029

2.1 结构1030

2.2 品种、系列1030

3 皮带秤1032

3.1 皮带秤的特点、种类1032

3.2 工作原理1032

3.3 结构、品种、系列1034

3.4 管理维修及保养1038

4 定量电子喂料秤1038

4.1 工作原理、结构特点1038

4.2 品种系列1039

5 冲板式计量秤1041

5.1 工作原理1041

5.2 结构、品种、系列1042

5.3 选型与安装1045

5.4 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045

6 失重秤1045

6.1 工作原理1046

6.2 结构、品种、系列1046

7 荷重传感器1047

7.1 工作原理1047

7.2 品种、系列1048

第四节 容积式计量设备1056

1 螺旋秤1056

1.1 LJ型悬臂式螺旋计量秤1056

1.2 SES—2系列微机调速螺旋秤1057

2 料位计1057

2.1 品种、系列1057

3 转子秤1063

3.1 结构与工作原理1063

3.2 管理维修及保养1064

第七章 废气处理设备1066

第一节 收尘器总论1066

1 分类1066

1.1 机械式收尘器1066

1.2 过滤式收尘器1066

1.3 电力收尘器1066

1.4 洗涤式收尘器1066

2 主要性能指标1067

2.1 收尘效率1067

2.2 压力损失1070

2.3 处理风量1070

2.4 对负荷的适应性1070

3 选型要点1070

3.1 处理的气体流量1070

3.2 考虑粉尘的分散度和密度1070

3.3 气体的含尘浓度1071

3.4 粉尘的黏附性1071

3.5 粉尘的比电阻1071

3.6 气体的温度1071

3.7 收尘器的富裕量1071

第二节 沉降室和惯性收尘器1072

1 沉降室1072

1.1 工作原理和用途1072

1.2 结构1072

1.3 设计计算1073

2 惯性收尘器1076

2.1 工作原理1076

2.2 种类和构造1076

2.3 性能1077

第三节 旋风收尘器1077

1 工作原理1078

1.1 旋风收尘器内气流运动的三维速度1079

1.2 旋风收尘器内气流运动的切向速度分量1080

2 旋风收尘器的设计1081

2.1 压力损失ΔP1081

2.2 旋风收尘器的收尘效率1082

3 影响旋风收尘器性能的因素1088

3.1 几何尺寸对性能的影响1088

3.2 操作参数对性能的影响1090

3.3 粉尘的物理性质对性能的影响1090

3.4 二次效应对性能的影响1091

4 旋风收尘器的分类和选型1091

4.1 旋风收尘器的分类1091

4.2 选型要点1092

4.3 实用产品介绍1092

4.4 旋风收尘器计算举例1098

第四节 电收尘器1100

1 工作原理1100

2 结构1101

2.1 进气口方式1101

2.2 气体分布板1101

2.3 壳体1102

2.4 内部构件1102

2.5 出气口方式1103

2.6 灰斗1103

2.7 梯子平台1103

3 电控设备1103

3.1 高压电控设备1104

3.2 低压电控设备1105

4 我国水泥工业电收尘技术的发展进程1105

4.1 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1105

4.2 第二阶段——20世纪60和70年代1105

4.3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1106

5 引进鲁奇电收尘器技术简介1106

5.1 鲁奇电收尘器技术的特点1107

5.2 引进电收尘器的品种1109

5.3 鲁奇电收尘器BS780型和BS930型的对比1110

6 电收尘器的选型计算1112

6.1 掌握设计所需的主要参数1112

6.2 确定总收尘极板面积1112

6.3 确定电收尘器的横断面积1113

6.4 高压电源规格的确定1114

7 电收尘器的应用1115

7.1 窑尾收尘系统1115

7.2 窑头收尘系统1119

7.3 煤磨收尘系统1119

7.4 部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增湿塔和电收尘器配置1119

8 使用与维护1120

8.1 电收尘器的投运1120

8.2 电收尘器的停运1120

8.3 电收尘器的日常检查和维护1120

第五节 袋式收尘器1121

1 工作原理与用途1121

2 袋式收尘器分类1121

3 袋式收尘器的结构1122

3.1 机械式清灰1122

3.2 脉冲式1122

3.3 反吹风式1125

4 过滤材料1126

5 袋式收尘器的选型1127

5.1 了解所需处理气体和粉尘的性质1127

5.2 选择合适的滤料1127

5.3 选择合适的清灰方式1127

5.4 确定过滤速度1128

5.5 确定过滤面积1129

6 袋式收尘器在水泥工业的应用1129

6.1 窑尾收尘系统1129

6.2 窑头收尘系统1129

6.3 煤粉磨收尘系统1130

6.4 水泥粉磨收尘系统1130

7 袋式收尘器的使用与维护1130

7.1 袋式收尘器的投运和运行1130

7.2 袋式收尘器的停机1131

8 新的袋收尘技术1131

8.1 电改袋1131

8.2 电、布袋相结合1131

第六节 增湿塔1131

1 工作原理和用途1131

2 结构1132

2.1 塔体1132

2.2 喷雾装置1134

2.3 水泵站1135

2.4 控制装置1136

2.5 保温层1136

3 增湿塔的选型设计1136

3.1 喷水量的计算1136

3.2 塔体规格的计算1138

3.3 现有鲁奇型增湿塔的性能指标1138

4 增湿塔的应用1138

5 增湿塔的使用和维护1139

5.1 安装后的调试与试运行1139

5.2 维护和检修1141

第七节 通风机1141

1 通风机的种类1141

1.1 离心式通风机1142

2 通风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143

2.1 通风机的压力1143

2.2 通风机的流量1143

2.3 通风机的气体密度1143

2.4 通风机的转速n1143

2.5 通风机的功率1144

2.6 通风机的效率1144

3 通风机特性曲线1145

3.1 风机叶轮转速对性能的影响1145

3.2 通风机叶轮直径改变对性能的影响1145

3.3 气体密度对风机性能的影响1146

4 通风机的选型计算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