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学名著百部 第42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齐豫生,夏于全主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ISBN:753713677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苏洵(1009~1066)-文集;苏轼(1037~1101)-文集;苏辙(1039~1112)-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学名著百部 第42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颜氏家训1
序致第一1
教子第二2
兄弟第三3
后娶第四4
治家第五5
风操第六6
慕贤第七12
勉学第八13
文章第九20
名实第十24
涉务第十一25
省事第十二26
止足第十三27
诫兵第十四28
养生第十五29
归心第十六29
书证第十七32
言辞第十八41
杂艺第十九43
终制第二十45
温公家范48
卷一48
治家48
卷二52
祖52
卷三54
父54
母56
卷四60
子上60
卷五65
子下65
卷六70
女70
孙72
伯叔父74
侄74
卷七75
兄75
弟76
姑姊妹80
夫81
卷八83
妻上83
卷九87
妻下87
卷十91
舅甥91
舅姑92
妇92
妾93
乳母94
袁氏世范97
卷之上 睦亲97
性不可以强合97
人必贵于反思98
父子贵慈孝98
处家贵宽容98
父兄不可辩曲直99
人贵能处忍99
亲戚不可失欢99
家长尤当奉承99
顺适老人意100
孝行贵诚笃100
人不可不孝100
父母不可妄憎爱100
子弟须使有业101
子弟不可废学101
教子当在幼101
父母爱子贵均102
父母常念子贫102
子孙当爱惜102
父母多爱幼子102
祖父母多爱长孙103
舅姑当奉承103
同居贵怀公心103
同居长幼贵和103
兄弟贫富不齐103
分析财产贵公当104
同居不必私藏金宝104
分业不必计较104
兄弟贵相爱105
众事宜各尽心105
同居相处贵爱105
友爱弟侄105
和兄弟教子善106
背后之言不可听106
同居不可相讥议106
妇女之言寡恩义107
婢仆之言多间斗107
亲戚不宜频假贷107
亲旧贫者随力周济107
子孙常宜关防108
子弟贪缪勿使仕宦108
家业兴替系子弟109
养子长幼宜异109
子多不可轻与人109
养异姓子有碍109
立嗣择昭穆相顺109
庶孽遗腹宜早辨110
三代不可借人用110
收养义子当绝争端110
孤女财产随嫁分给110
孤女宜早议亲111
再娶宜择贤妇111
妇人不必预外事111
寡妇治生难托人111
男女不可幼议婚112
议亲贵人物相当112
嫁娶当父母择配偶112
媒妁之言不可信112
因亲结亲尤当尽礼112
女子可怜宜加爱113
妇人年老尤难处113
收养亲戚当虑后患113
分给财产务均平114
遗嘱公平维后患114
遗嘱之文宜预为114
置义庄不若置义学114
卷之中 处己115
人之智识有高下115
处富贵不宜骄傲115
礼不可因人轻重115
穷达自两途116
世事更变皆天理116
人生劳逸常相若116
贫富定分任自然116
忧患顺受则少安117
谋事难成则永久117
性有所偏在救失117
人性行有长短118
人不可怀慢伪妒疑之心118
人贵忠信笃敬118
厚于责己而薄于责人118
处事当无愧心119
为恶祷神为无益119
公平正直人之当然119
悔心为善之几119
恶事可戒而不可为120
善恶报应难穷诘120
人能忍事则无争心120
小人当敬远120
老成之言更事多120
君子有过必思改121
言语贵简寡121
小人为恶不必谏121
觉人不善知自警121
门户当寒生不肖子122
正己可以正人122
浮言不足恤122
谀巽之言多奸诈122
凡事不为已甚123
言语虑后则少怨尤123
与人言语贵和颜123
老人当敬重123
与人交游贵和易124
才行高人自服124
小人作恶必天诛124
君子小人有二等124
居官居家本一理125
小人难责以忠信125
戒货假药125
言貌重则有威126
衣服不可侈异126
居乡曲务平淡126
妇女衣饰务洁净126
礼义制欲之大闲126
见得思义则无过126
人为情惑则忘返127
子弟当谨交游127
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127
兴废有定理127
用度宜量入为出128
起家守成宜为悠久计128
节用有常理128
事贵预谋后则时失129
居官居家本一理129
子弟当习儒业129
荒怠淫逸之患129
周急贵乎当理130
不可轻受人恩130
受人恩惠当记省130
人情厚薄勿深较130
报怨以直乃公心130
讼不可长131
暴吏害民必天诛131
民俗淳顽当求其实131
官有科付之弊132
卷之下 治家133
宅舍关防贵周密133
山居须置庄佃133
夜间防盗宜警急133
防盗宜巡逻133
夜间逐盗宜详审134
富家少蓄金帛免招盗134
防盗宜多端134
刻剥招盗之由134
失物不可猜疑134
睦邻里以防不虞135
火起多从厨灶135
焙物宿火宜儆戒135
田家致火之由135
致火不一类135
小儿不可带金宝136
小儿不可独游街市136
小儿不可临深136
亲宾不宜多强酒136
婢仆奸盗宜深防136
严内外之限136
婢妾常宜防闭137
侍婢不可不谨出入137
婢妾不可供给137
暮年不宜置宠妾137
婢妾不可不谨防137
美妾不可蓄138
赌博非闺门所宜有138
仆厮当取勤朴138
轻诈之仆不可蓄138
待奴仆当宽恕138
奴仆不可深委任139
顽很婢仆宜善遣139
婢仆不可自鞭挞139
教治婢仆有时139
婢仆横逆宜详审140
婢仆疾病当防备140
婢仆当令饱暖140
凡物各宜得所140
人物之性皆贪生141
求乳母令食失恩141
雇女使年满当送还141
婢仆得土人最善141
雇婢仆要牙保分明142
买婢妾当询来历142
买婢妾当审可否142
狡狯子弟不可用142
淳谨干人可付托143
存恤佃客143
佃仆不宜私假借143
外人不宜入宅舍143
溉田陂塘宜修治144
修治陂塘其利博144
桑木因时种植144
邻里贵和同144
田产界至宜分明145
分析阄书宜详具145
寄产避役多后患145
冒户避役起争之端146
析户宜早印阄书146
田产宜早印契割产146
邻近田产宜增价买146
违法田产不可置147
交易宜著法绝后患147
富家置产当存仁心147
假贷取息贵得中147
兼并用术非悠久计148
钱谷不可多借人148
债不可轻举148
赋税宜预办148
赋税早纳为上149
造桥修路宜助财力149
营运先存心近厚149
起造宜以渐经营150
附录一150
袁采自序150
《袁氏世范》序151
重刻《袁氏世范》序151
跋(一)152
跋(二)152
跋(三)152
附录二153
集事诗鉴(原著附录)153
菜根谭167
菜根谭167
呻吟语229
性命篇229
一 鬼神与梦魂229
二 大气与形体229
三 真机与真味230
四 性分与情欲230
五 六合与圣人230
六 人性与天气230
七 阴阳与存亡230
八 五行与生物230
九 见性与生情231
十 无体质而用不穷231
十一 念头与气血231
十二 君子与小人231
存心篇231
一 心灵与天平231
二 收放心与追放豚232
三 不动气与事事好232
四 放心与邪正232
五 放心与收心232
六 防欲与力善232
七 屋漏与宇宙232
八 万善与百邪233
九 畏法与畏理233
十 妄见与妄闻233
十一 无心与有心233
十二 虚静与主张233
十三 浮躁心与委靡心233
十四 涵蓄与浑厚234
十五 待事与养心234
十六 胸中景与眼前景234
十七 怕理与恃人234
十八 主静与勇力234
十九 摆脱与沾恋234
二十 我心与天地234
二十一 尘芥与荆榛235
二十二 心灵与万事235
二十三 蓄疑与过思235
二十四 迷人之迷与明人之迷235
二十五 忍激与祸福235
二十六 殃咎与快心235
二十七 坦荡荡与常戚戚235
二十八 恶恶与乐善236
二十九 有见闻与无见闻236
三十 种子与果实236
三十一 带走带不走236
三十二 心虚与心实236
三十三 大公与天下236
三十四 心灵与躯壳237
三十五 恕心与罪过237
三十六 七尺与方寸237
三十七 生门与死户237
三十八 心念与天知237
三十九 气盛与涵养237
四十 大公与自私237
四十一 刀剑与寇仇238
四十二 为恶与为善238
四十三 人心与家贼238
四十四 虚实与大小238
伦理篇238
一 家长与修养238
二 富贵与淫逸238
三 门户与气焰239
四 家庭与自我239
谈道篇239
一 太平的定义239
二 意味与至宝239
三 七情与五性239
四 自然与当然239
五 身心与外物240
六 性生与情死240
七 闻道与幸福240
八 兵法与处世240
九 一身与万类240
十 制欲与无欲240
十一 爱欲与烦恼241
十二 安虑与止水241
十三 相同与不同241
十四 利刃与迅炮241
十五 病痛与根本241
十六 三教与戒律241
十七 鬼神与教化241
十八 我心与世界242
十九 道深与言浅242
二十 从容与急遽242
二十一 有我与无我242
修身篇242
一 六合与人我242
二 环境与修养242
三 余气与受用243
四 做人与其他243
五 谨德与养生243
六 处己与处人243
七 心胸与天下243
八 嫉妒与诋毁243
九 善恶与忠奸244
十 违众与违己244
十一 万全与缺绽244
十二 心身与操劳244
十三 俗念与俗眼244
十四 现在与到头244
十五 智愚祸福与贫富毁誉245
十六 可人意与可我意245
十七 盗跖、伯夷与老子245
十八 城池与门户245
十九 气盛、心满与才露245
二十 名心与作伪245
二十一 自是与自私245
二十二 贫贱与老残246
二十三 所不能与所当尽246
二十四 知足与无厌246
二十五 天人与自我246
二十六 笑人与可笑246
二十七 闻毁与怒毁246
二十八 贪爱与制欲247
二十九 祸福与生死247
三十 外世之十态247
三十一 本色与近情247
三十二 毁谤与君子247
三十三 自亡与他亡247
三十四 出言与见义248
三十五 刚明与婉晦248
三十六 处身和待人248
三十七 有过与认过248
三十八 爱身与贵名248
三十九 多门与多口248
四十 殃子孙十条248
四十一 自责与自反249
四十二 贫富与贵贱249
四十三 君子求四真249
四十四 说话是难事249
四十五 益世与损世249
四十六 安常与盛满249
四十七 自责与相责250
四十八 不逐物工夫250
四十九 不作空躯壳250
问学篇250
一 读书与做人250
二 口耳与身心250
三 吾心与觉悟250
四 学者与器度251
五 学病与静治251
六 读书与寡过251
七 好处不好处251
八 一己与天下251
九 中字与敬字251
十 性急与性缓251
十一 随人与自得252
应务篇252
一 纡徐与迫切252
二 难任事与难处人252
三 下手与见功252
四 察观与度量252
五 智愚与巧拙252
六 浑厚与涵蓄253
七 与小人相处253
八 果决与因循253
九 使气与使心253
十 自得与天遇253
十一 共事与成败253
十二 无识见与偏识见254
十三 支吾与废驰254
十四 饭路人话事254
十五 处事与长民254
十六 顺境最难处254
十七 善用人与不善用人254
十八 从是与不从不是254
十九 轻生死与善用死255
二十 争利与争言255
二十一 过错与责让255
天地篇255
一 昼夜与日星255
二 水火与虚实255
三 遂恶与祸亡255
四 欺心与欺天256
世运篇256
世人难与言256
圣贤篇256
一 圣人与凡人256
二 天道与圣人256
三 圣人平天下256
品藻篇257
一 小人荐与君子弃257
二 士人三不顾257
三 士人与死物257
四 达人智士与忠臣孝子257
五 无心与无我257
六 圣贤乐与众人乐257
七 当事与说理258
八 修养与境遇258
九 聪明与昏愚258
人情篇258
一 掩过与喜誉258
二 相非与自是258
三 己美与人美258
四 人生三大妒259
五 泰然与安稳259
物理篇259
一 钉子与锁子259
二 相忘与所生259
广喻篇259
一 坐井与游天259
二 圣人鉴尺权260
三 无我与空有260
四 爱小体与毁大体260
五 瓦砾与君子260
六 梃刃与挞杀260
词章篇261
一 胸中与眼前261
二 文章与明道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