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1'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11'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2577744.jpg)
- 著
- 出版社: 上海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
- ISBN: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11'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有关政策研究&刘世禄1
牙鲆骨骼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分析&安泉泉2
缺铁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白丽蓉2
栉江珧微卫星标记开发与筛选研究&白临建3
洋山港海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边佳胤4
我国水产拮抗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曹海鹏5
华南三类对虾养殖池塘的优势微藻群落结构分析&曹煜成6
浙江枸杞岛大型经济海藻初步调查&曾宴平7
松江鲈鱼野生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和SACR标记的转化&曾珍8
大竹蛏繁育与生长特性研究&陈爱华9
底质和温度对大竹蛏苗种生长存活的复合影响&陈爱华10
Ulva属绿藻的ITS区和5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陈斌斌11
Development of thirty-four novel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Coilia ectenes(Clupeiformes:Engraulidae)and its application for cross-species amplification&陈芳12
古蚶的生物学特性及工厂化育苗技术&陈傅晓12
舟山海域岛礁生物资源开发及养护研究&陈健13
中华绒螯蟹EsDmrt-like蛋白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以及免疫鉴定&陈洁14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大型绿藻浒苔孢子囊形成及孢子萌发的影响&陈丽平15
微生态制剂处理养殖污水的试验研究&陈强15
野生花鳗种驯化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陈学豪17
虾夷马粪海胆TLR、Lyz、GST基因SNP位点筛选&丛晓霏17
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脊柱和鳍骨骼早期发育的初步研究&崔国强18
鳜三种生长抑素cDNA全长克隆&代威19
超声波酶解法提取鼠尾藻多糖的研究&丁昌玲20
利用地下海水进行鼠尾藻幼苗培育的初步研究&丁刚21
中国沿海日本蟳4个野生群体间形态差异比较分析&丁金强23
象山港海水养殖区水质及沉积物的分析与评价&董丽24
海参饲料的研究与发展&樊英25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Tbx3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分析&范纯新26
饥饿胁迫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影响&范帆26
上海青浦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游憩资源价值评估&范晓赟28
背角无齿蚌碳收支和氮收支及生长效率的初步研究&方磊28
盐城海岸带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分析及其管理策略&方淑波29
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房景辉30
虾夷马粪海胆致病菌海水希瓦氏菌PCR检测方法&封妮莎31
不同盐度时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血清渗透压、离子水平及鳃酶活性的变化&冯广朋32
鲢长江群体与国外移居群体间遗传变异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析&冯维33
朝鲜的大菱鲆引进和养殖&高淳仁34
水体碳氮比对对虾养殖环境中几种特定细菌的生长与细菌间竞争的影响&高磊34
可口革囊星虫与其栖息地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及相关性分析&高业田36
四溴双酚A(TBBPA)对栉孔扇贝毒性效应的研究&宫晓莉37
马氏珠母贝珍珠与小片贝、育珠贝贝壳之间的色差分析&顾志峰37
中华绒螯蟹促雄性腺素的分离纯化及其cDNA序列的测定&郭安新38
枯草芽孢杆菌胞外产物对病原弧菌抑制作用的研究&郭婧39
溶藻弧菌相关分离株的分子及VITEK鉴定&郭静40
牙鲆早期发育阶段对环境盐度的适应性研究&郭勤单41
饲料铜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抗菌能力及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表达的影响&郭腾飞42
青海湖裸鲤CAII全长cDNA的克隆和分析&郭雯翡43
三种蔬菜及栽培方式对对虾池水净化效果的比较&郭印45
中华绒螯蟹延伸因子EF-1 delta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郭子好46
象山港网箱养殖区营养盐分布及营养化评价&韩芳47
TCBS培养基筛选的虾池细菌的分析&韩宁47
牙鲆繁殖性状基因网络SNP挖掘及其分析&何峰48
不同培养基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洪宇航49
基于GREATseq技术的扇贝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侯睿50
坛紫菜薄叶型新品系的选育与特性分析&侯同玉51
热带名贵海参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胡超群51
鼠尾藻池塘越冬栽培生态观察&胡凡光52
鼠尾藻池塘栽培生态观察&胡凡光53
2种大菱鲆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在成鱼和胚胎发育期中的表达&胡健54
我国渔药剂型使用现状及其在渔药安全使用技术中的价值&胡鲲55
抗大田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胡乐琴56
抗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分析鉴定&胡乐琴56
中国鲎和圆尾鲎幼体的可消化蛋白质与可消化能量需求&胡梦红57
凡纳滨对虾碳酸酐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胡岩岩57
饲料中维生素A对大菱鲆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黄利娜58
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与新品系“申福2号”的海区耐高温中试&黄林彬59
饲料锌水平及饲养时间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抗菌机能和溶菌酶mRNA及Toll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黄旭雄60
真江蓠对花鲈网箱养殖生态修复及匹配模式研究&霍元子61
鱚科几种鱼类的形态学、遗传学研究及新种中国鱚的记述&纪东平62
规格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纪连元63
我国滩涂养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祭仲石64
缘管浒苔对利玛原甲藻生长的克生作用研究&贾睿65
脊尾白虾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贾舒雯65
牙鲆生长抑素细胞的定位及其基因表达的分析&江山66
新型海草播种方法的开发与实践&江鑫67
对虾养殖水体中的六种自由生游仆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姜佳枚68
盐度与脊尾白虾行为的关系分析&姜令绪68
管角螺配合饲料粘合剂的粘合性能研究&姜小敏69
不同条件下河鳗人工催熟及催产效果的初步研究&蒋天宝70
高饱和度氧条件下氨氮对大西洋鲑的急性毒性效应&金光71
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对盐度的适应性&李兵72
台湾锯齿藻藻红蛋白提取纯化的初步研究&李春霞73
病原性哈维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特性研究&李海平74
利用转录本来源SNP位点进行栉孔扇贝壳高相关基因的扫描&李纪勤75
曼氏无针乌贼β-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李继姬76
褐牙鲆与夏鲆种间杂交早期发育及受精细胞学研究&李军76
大型经济海藻种质保存的研究进展&李美真77
鼠尾藻切段离体培养营养繁殖试验&李美真78
牙鲆肝脏抗菌肽-2的基因序列和表达分析&李倩79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Japanese flounder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revealed by AFLP and mitochondrial DNA markers&李三磊81
厚壳贻贝胚胎及早期幼虫神经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李树恒82
羊栖菜的生长对马氏珠母贝代谢产物的吸收作用&李双波82
水产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保84
中国对虾荧光标记微卫星四重PCR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李伟亚85
贝类组织及细胞水平Ca2+代谢差异分析&李文娟86
应用SSR分析5个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李晓萍86
浅议舟山海水养殖发展战略&李兴燕87
“全红”体色瓯江彩鲤MHC-DX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鱼体抗病力关系的分析&李雪松88
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李炎璐88
脊尾白虾遗传多样性及酚氧化酶原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李洋90
三疣梭子蟹幼体不同干露温度下死亡率的研究&李玉全90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卵黄蛋白原mRNA在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李媛媛91
小丑鱼生长及生殖调控相关基因克隆及初步研究&李云92
滨珊瑚对温度、盐度和pH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李泽鹏93
海蜇与海月水母碟状体形态比较&李宗飞94
注射5-HT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消化酶活性及肝胰腺影响&梁攀95
刺参池塘底栖真核生物DGGE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廖梅杰96
大黄鱼趋光性试验研究&林超97
真鲷vasa基因启动子及3’utr标记原始生殖细胞的研究&林帆97
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刘宝锁98
优化附着基和高活性细菌对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刘超99
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海月水母与海蜇的相互捕食关系&刘春胜100
分子育种及其在海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刘福利101
盐碱胁迫对青海湖裸鲤耗氧率、渗透调节和离子调节的影响&刘济源102
三疣梭子蟹微卫星标记与生长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刘磊104
大菱鲆生殖系vasa/dnd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刘清华104
温度及盐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刘爽105
莱州湾朱旺海区潮间带大型海藻调查报告&刘玮106
大黄鱼亲子鉴定及亲本繁殖贡献率分析&刘贤德107
坛紫菜赤腐病初探&刘一萌109
基于DH群体的牙鲆遗传连锁图谱&刘奕110
牙鲆DH群体的制备及鉴定&刘永新111
团头鲂“浦江Ⅰ号”基础群体与选育群体间遗传变异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析&刘至治112
应用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2种蟹的细菌组成&刘志敏113
鲆鲽类工程化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柳学周114
舟山近海条石鲷野生群体与人工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楼宝115
罗氏沼虾5个世代收获期体重遗传参数估计和遗传进展评估&栾生115
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组织表达的差异性&罗词兴116
川鲽珠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罗蕾117
长棘海星生化组成及作为观赏鱼饲料原料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罗鹏118
用AFLP方法筛选中华绒螯蟹性别相关标记&吕慧锋119
舟山市海水养殖业的swot分析&吕军超120
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卵子脂肪酸组成和仔鱼质量的影响&吕庆凯121
海水鱼类养殖在碳汇渔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海洋鱼类生理到考古发现&吕为群122
贝类生态综合养殖池塘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马冬艳122
头足类生殖调控相关神经肽的研究进展&马明华123
应用线粒体DNA及核糖体ITS探讨脊尾白虾群体遗传关系及系统进化关系&马 朋124
菲律宾蛤仔在四溴联苯醚(BDE-47)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鉴定的研究&苗晶晶124
我国沿海缢蛏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牛东红125
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和展望&乔洪金126
利用牛磺酸作为强化剂对卤虫无节幼体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秦帮勇127
Cdc2激酶在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中的作用&邱高峰128
一个在中华绒螯蟹精巢中特异表达的Dmrt基因分离与鉴定&邱高峰129
三都澳养殖水域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邵留130
海洋细菌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初步研究&慎佩晶130
臭氧对大菱鲆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研究&宋奔奔131
饥饿与再投喂及投喂频率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宋国132
舟山海域三种鱼类热值及含水量的研究&宋科133
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宋娴丽134
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宋振鑫135
云纹石斑鱼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宋振鑫136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生长、以及免疫、代谢相关酶的影响&隋延鸣137
底栖硅藻诱导仿刺参幼体附着变态的初步研究&孙景春137
洋山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初探&孙玲霜138
Effects of various salinities on Na+-K+-ATPase,Hsp70 and Hsp90 expression profiles in juvenil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孙曼曼139
长江口碎波带轮虫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孙薇140
温度对羊栖菜生长的影响&孙圆圆141
病原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FlaB基因序列分析&覃映雪141
理化及生物因子对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覃映雪142
复合生物浮床的研究与设计&田昌凤143
魁蚶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及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田吉腾143
盐度胁迫对刺参免疫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田燚144
温度对半滑舌鳎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汪娣146
星斑川鲽安全养殖相关技术研究&王波146
星斑川鲽苗种健康培育技术研究&王波147
影响钢头鳟生长的主要原因&王波147
杂交鲽(星斑川鲽♀×圆斑星鲽♂)和亲本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王波148
中华绒螯蟹脑组织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初步分离与免疫鉴定&王承志148
大弹涂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系统进化分析&王从涛149
鸡肉粉替代花鲈和卵形鲳鲹饲料中的鱼粉&王飞150
环境因子对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王刚151
驼背鲈脑垂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王静香151
鼠尾藻人工苗种刺参池塘养殖技术&王丽梅152
海水中单缩虫的培养及生长条件&王宁153
洋山港浮游桡足类周年生态变化的初步研究&王琼154
金乌贼角质颚形态参数与胴长、体重关系的研究&王晓华155
纵肋织纹螺和拟半褶织纹螺体内河豚毒素来源的对比研究&王晓杰156
方斑东风螺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其野生和泰国引进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王嫣157
酶法提取鱿鱼皮胶原蛋白&王燕158
刺参体腔液的酚氧化酶活性分析&王轶南158
高位池养殖过程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情况的动态变化&王奕玲159
实现海水养殖无抗化的多元要素及其集成技术&王印庚160
黄鳍鲷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在消化道中的分布&王永翠161
翡翠贻贝在缺氧和低盐二重环境胁迫下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王有基162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评价黄河入海口潮间带环境质量&王志忠163
以缢蛏为主的生态养殖池塘氮磷流转研究&魏虎进164
日本鬼鲉幼体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温文165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文国梁166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吴凡167
大型溞引导沉水植物对金墅湾生态修复效果&吴海龙167
体重、盐度、温度和pH值对东方白虾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吴洪喜169
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吴雷明169
不同对虾中多酚氧化酶的提取比较及在虾体的分布研究&吴亮亮170
文蛤红壳色选育子代形态分化及养殖效果比较研究&吴杨平171
鱼类摄食调控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进展&夏华172
虫源蛋白配合饲料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谢钦铭173
牡蛎壳在鳗鱼亲鱼培育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谢仰杰174
用基因组测序方法大规模分离鉴定中华绒螯蟹微卫星标记&熊良伟175
硫丹对不同体长罗氏沼虾的毒性影响&熊昭娣176
圆斑星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徐永江176
二硫氰基甲烷对水霉菌体外抑制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许佳露178
低温对鱼类的影响及预防&许友卿178
多环芳烃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机理及预防&许友卿179
多氯联苯对鱼类肝功能的影响、机制及防治&许友卿179
镉对鱼类肝肾的影响、机理及防治&许友卿180
汞对鱼类酶活性的影响、机理及防治&许友卿180
铅对水生动物抗氧化酶的影响、机理和防治&许友卿181
温度对近江牡蛎i-型溶菌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许友卿181
坛紫菜遗传与育种的研究进展&严兴洪182
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的精子活力比较&颜标183
中街山列岛及其邻近海域秋季海水质量状况分析&阳丹184
厚壳贻贝早期幼虫低温保存的影响研究&杨金龙184
冻藏过程中金枪鱼的质构和生化特性的研究&杨金生185
底栖微藻—刺参碳汇生物链对健康养殖的意义和作用&杨秀兰186
紫菜常见病害初诊速查检索表&杨秀生186
鲟鱼养殖中遇到的一些疾病探究&杨移斌188
我国鲆鲽类苗种产业经济效益实证分析&杨正勇188
拟穴青蟹育苗技术现状与分析&叶海辉189
厚壳贻贝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叶莹莹190
中国21世纪早期海蜇产业状况简介&游奎191
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组织结构变化&于娜191
海水网箱养鱼区底部养殖海参的生长与存活研究&于宗赫192
珠海万山群岛生物资源增殖的策略与实践&余祥勇193
日本黄姑鱼感染溶藻弧菌的组织病理观察&苑淑宾194
牙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 cDNA全长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翟万营195
铜离子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张彩明196
褶牡蛎对养殖环境中Cu和Cd的富集与释放试验研究&张聪196
浙江温州地区海水养殖业风险状况及对策研究&张杰198
两种常见海水鱼高温贮存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生物胺含量变化&张金彪198
瓦氏马尾藻幼孢子体的发育与培养&张婧199
几种微藻及其密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张坤200
空心莲子草和三棱草对沿海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比较&张力201
不同盐度水体中Ca2+、Mg2+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成虾风味的影响&张立田202
凡纳滨对虾“中科1号”全同胞家系生长和盐度抗性相关抑制消减文库构建及EST分析&张吕平202
短小芽孢杆菌对病原弧菌抑制作用的研究&张庆华203
大菱鲆高产、抗逆品种的培育&张天时205
水产食品安全标准中贝毒素指标的探讨&张卫兵206
蜾蠃蜚资源增殖与浒苔绿潮的防治&张锡佳207
海洋观赏虾类清洁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张雅静207
金钱鱼肝细胞培养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张莹莹208
副溶血弧菌7种保藏方法的比较研究&张永华209
文蛤红壳色选育子代2种壳色群体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比较&张雨210
三种不同免疫佐剂对大菱鲆五联疫苗的增效作用研究&张正211
湛江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初探&张宗锋212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of somatic and gonad traits of sea urchins Glyptocidaris crenularis in two sampled periods:first insight into its selective breeding&赵冲213
“粉玉”体色瓯江彩鲤MHC class Ⅱ 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鱼体抗病力关系的分析&赵雪锦214
不同DHA/EPA比例的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存活、生长、蜕壳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赵亚婷214
低温条件下花蛤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摄食率和同化率的研究&赵圆圆216
红壳色文蛤F1代养殖群体多样性分析&郑培216
大黄鱼IGF-Ⅰ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序列分析&郑孝亮217
七鳃鳗Igfbp-3的功能进化研究&钟英斌218
长蛸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周超219
大型海藻能源化利用的研究与思考&周志刚220
大竹蛏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祝红钗220
中国沿海蚶科贝类主要经济种养殖技术研究进展&邹琰221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s associated with skin ulceration and peristome tumescence in cultured sea cucumbers 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Hongzhan Liu222
基于单目视觉的海参自动复水PLC系统设计&刘世晶223
无机氮磷添加对太湖来源浮游植物和附着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王小冬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