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第三册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哲学史 第三册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
  • 任继愈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64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 第三册 隋唐五代宋元明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篇 统一封建国家重建与地方割据时期(隋唐五代)的哲学思想(公元689年—公元960年 )3

第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状况、阶级矛盾与思想斗争3

第—节 隋唐五代的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3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8

第二章 傅奕反佛教斗争及吕才、卢藏用、李华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13

第一节 傅奕的反佛教斗争和无神论思想13

第二节 吕才对当时社会流行的迷信思想的批判16

第三节 卢藏用《析滞论》的无神论思想21

第四节 李华对占卜迷信的批判23

第三章 刘知几的进步的历史观25

第—节 对传统思想怀疑与批判25

第二节 对历史典籍中五行灾异神鬼迷信记载的驳斥28

第一节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的形成和它的兴衰过程33

第四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上)33

第二节 天台宗的唯心主义宗教哲学37

第三节 法相宗的唯心主义宗教哲学47

第五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下)58

第—节 华严宗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8

第二节 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宗教哲学79

第六章 唐朝道教宗教哲学95

第一节 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和作用95

第二节 司马承祯主静去欲的道教学说96

第七章 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100

第一节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100

第二节 重视主观作用的辩证法思想104

第三节 主动发现敌人意图和利用权术的军事思想108

第一节 柳宗元、刘禹锡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112

第八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进步的历史观112

第二节 柳宗元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113

第三节 柳宗元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117

第四节 刘禹锡自然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120

第五节 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说124

第九章 韩愈和李翱的唯心主义哲学及其反佛教的斗争129

第—节 韩愈的道统学说和他的反佛教的斗争129

第二节 韩愈的性三品说136

第三节 李翱性善情恶“复性”学说138

第十章 《化书》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唯心主义自然观143

第—节 谭峭《化书》进步的社会历史观143

第二节 谭峭一切皆化的唯心主义自然观148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53

第一章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思想斗争153

第六篇 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宋元明)的哲学思想(公元960午—公元1646午)153

第二节 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复杂化、深刻化的条件下,宋明理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157

第二章 李觏和挖王安石的唯物主义思想162

第一节 李觏的唯物主义思想162

第二节 李觏功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66

第三节 王安石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170

第四节 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174

第三章 周敦颐、邵雍、司马光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178

第一节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客观唯心主义实质179

第二节 周敦颐的“诚”和“主静”学说181

第三节 邵雍唯心主义象数学的宇宙发生论及退化论的历史观185

第四节 司马光的天命思想和道德决定论190

第四章 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197

第一节 “太虚”为万物之本的唯物主义自然观198

第二节 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批判202

第三节 辩证法思想204

第四节 认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208

第五节 唯心主义的人性论和神秘主义的伦理观211

第五章 程颢、程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217

第一节 二程唯心主义哲学的最高范畴——理218

第二节 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222

第三节 唯心主义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24

第四节 宣扬僧侣主义的人性论226

第六章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231

第一节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和太极232

第二节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知先行后的知行学说237

第三节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241

第四节 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伦理学说245

第五节 唯心主义的天理史观250

第六节 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252

第七章 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57

第一节 心即是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257

第二节 自存本心的方法论261

第三节 朱陆的异同及相互争吵的实际意义265

第八章 陈亮、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269

第一节 陈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70

第二节 陈亮的进步历史观及其反对朱熹复古主义的斗争275

第三节 叶适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280

第四节 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对各派哲学思想的批判285

第一节 黄震的哲学思想289

第九章 黄震的哲学思想和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289

第二节 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性的社会思想291

第十章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95

第一节 王守仁的生平及其政治活动295

第二节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297

第三节 “致良知”的主观唯心主义格物说303

第四节 以知代行的“知行合一”说309

第十一章 罗钦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313

第一节 “理一分殊”的唯物主义本体论313

第二节 对王守仁等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318

第三节 先天道德观和人性论320

第十二章 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326

第一节 王廷相的生平及其社会活动326

第二节 “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元气本体论327

第三节 以行为主的唯物主义认识论332

第四节 以形气为基础的人性论337

第五节 历史观方面的进步思想339

第十三章 王艮和泰州学派的唯心主义反动实质342

第一节 王艮的唯心主义格物说342

第二节 王艮“不假安排”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347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发展350

第十四章 李赞的进步的社会观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354

第一节 李赞反权烕思想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355

第二节 封建的功利主义和抽象的人性论360

第三节 对道在事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365

第四节 反权威的相对主义真理观3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