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泾源回族史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泾源回族史略](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2700783.jpg)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6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泾源回族史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陕西回民起义概况1
第一节 起义前的陕西回族1
第二节 陕西回民起义爆发起因4
第三节 陕西回民起义军与宁、甘、青等地起义军的联合10
一 陕西回民起义在陕行动进程10
二 回民起义军的三次返陕高潮12
三 十八大营在董志塬三年抗清15
四 金积堡反围剿战18
五 河州之战19
六 西宁大小峡阻击战20
七 肃州保卫战22
八 白彦虎在新疆的战斗23
九 《正大光明》对回民起义的真实记录24
第二章 泾源邻县固原、平凉、华亭、隆德回民起义概况29
第一节 固原概况29
一 穆生华一占固原城29
二 孙玉宝二占固原城31
三 杨达娃子三占固原城32
四 对固原回民的围剿及安插33
第二节 平凉概况34
第三节 华亭概况37
第四节 隆德概况39
第三章 陕西回民起义十八大营首领被安插与泾源回族源流45
第一节 蓝明泰起义及安插45
第二节 赫明堂起义及安插46
第三节 禹得彦起义及安插53
第四节 陈林起义及安插73
第五节 于彦禄起义及安插85
第六节 阎兴春起义及安插92
第七节 马振刚等人的起义及安插96
第四章 清代末期在县境对回族的“善后安置”102
第一节 左宗棠的“善后”政策及安插原则102
第二节 在化平的安置情况104
第三节 设置化平直隶厅106
一 史书对化平川直隶厅设置的记载106
二 化平直隶厅疆域107
三 化平直隶厅机构设置及规模108
第四节 安插时泾源现状109
第五节 回族安插到泾源后的村名113
一 香水里所辖15村村名及姓氏来历113
二 化临里所辖17村村名及姓氏来历115
三 圣谕里所辖12村村名及姓氏来历117
四 白面里所辖15村村名及姓氏来历119
五 禹得彦部属十二堡各村121
六 县境几个代表性村名的来历123
七 县境内尚未编入四里的村子124
第六节 县境老人对回民起义及安插的记忆126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泾源回族141
第一节 民国初期化平县社会经济状况141
一 民国初年县境社会经济141
二 1935年~1945年县境社会经济146
三 民国年间自然灾害149
四 民国年间教育概况150
第二节 民国年间县境人口及村镇建制151
一 人口151
二 村镇建制及区划153
三 堡寨哨所154
第三节 民国年间县境官职称谓154
一 通判、知事、县长154
二 国民党化平县党部及其他机构155
三 国民党县政府机构156
四 国民党化平县基层组织157
第四节 民国年间的几场战事159
一 海固起义在化平159
二 民国年间的匪患160
三 老龙潭战斗163
四 县境解放过程164
第五节 民国年间县境有影响的事件165
一 堡子山建八卦楼165
二 民国十八年大年馑166
三 《化平县志》石印出版169
四 保甲制度170
五 新生活运动172
六 党团合并173
七 信用合作社175
八 农会活动176
第六章 1949年以来的泾源回族179
第一节 1949年~1966年间的县境回族179
一 剿匪反霸179
二 土地改革182
三 泾源回族自治区的成立185
四 互助合作化运动187
五 除“四害”讲卫生运动190
六 大炼钢铁192
七 人民公社化与吃食堂194
八 坊寺合并与拆寺焚经197
九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02
十 这一时期县境社会经济206
第二节 1966年~1976年间的县境回族215
一 概述215
二 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221
三 强迫回民养猪225
四 破“四旧”228
五 早请示晚汇报230
六 农业学大寨231
七 挖战备洞233
八 乡村更名235
九 “文革”十大案件236
十 评审“四类”分子236
十一 “文革”时期县境社会经济239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境回族247
一 概述247
二 为“地富反坏右”分子摘帽249
三 包产到户251
四 开放清真寺254
五 吊庄移民255
六 培养民族人才261
七 改革开放以来县境社会经济263
第七章 泾源回族的民族经济272
第一节 农业与农村经济272
一 回族迁徙前的农业与农村经济272
二 回族迁徙后的农业与农村经济274
第二节 手工业与民间技艺278
第三节 商业经济279
一 县境回族经商回顾279
二 县境回族经商特点281
第四节 清真饮食业284
一 县境回族的传统饮食284
二 清真饮食的开发288
第八章 泾源回族的文化教育291
第一节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291
一 经堂教育简况291
二 县境经堂教育的历史及成就292
第二节 正规教育294
一 早期教育294
二 当代教育299
三 教师状况304
四 教育经费305
五 历届录取及毕业学生306
六 教育管理机构及历任负责人308
第三节 文化艺术活动310
一 文化活动概述311
二 当代文化活动313
三 民间文化活动315
四 民间传统文化技艺321
五 历代文化著述及成果325
六 当代文化人物333
第四节 文学创作335
一 回族入居前的文学创作335
二 民国年间的文学创作339
三 当代文学创作342
四 当代县境作家简介345
五 文学著作346
第九章 泾源回族的宗教信仰352
第一节 宗教与信仰352
一 六大信仰352
二 五大功修353
第二节 教派与源流355
一 老格迪目派355
二 伊赫瓦尼派357
三 哲赫忍耶门宦359
四 虎夫耶门宦359
第三节 遍布县境乡间的清真寺361
一 清真寺历史及其作用361
二 县境清真寺概况366
三 县境早期著名清真寺368
四 县境清真寺匾额楹联376
第十章 泾源回族的风俗习惯378
第一节 泾源回族姓氏及溯源378
一 回族姓氏溯源378
二 县境回族姓氏类别及分布380
三 县境回族主要姓氏来源381
第二节 县境回族主要习俗382
一 取名习俗382
二 待客习俗384
三 割礼习俗385
四 饮食习俗385
五 婚姻习俗386
六 丧葬习俗388
七 居住习俗390
八 服饰习俗392
九 卫生习俗393
十 禁忌习俗393
十一 表话习俗394
第三节 泾源回族的节庆及习俗395
一 开斋节习俗395
二 古尔邦节习俗397
三 圣纪节习俗399
四 阿舒拉节习俗400
五 法图麦节习俗401
六 盖德尔夜习俗402
第十一章 泾源回族的迁徙与流动404
第一节 清同治年间的迁徙40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迁徙与流动406
一 因抓兵要款而迁徙407
二 因躲避匪乱而出逃408
三 因逃荒要饭而流动408
四 因商业经营而外迁409
五 因招亲外地、家庭不睦等原因造成的迁徙流动409
第三节 当代县境回族人口的迁徙流动410
一 历次政治运动因家庭出身和高成分而迁徙410
二 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而迁徙410
三 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搬迁411
四 因婚嫁招亲而迁徙412
五 因考学、工作调动而流动413
六 外地迁入县境者414
第十二章 泾源回族历代杰出人物418
第一节 政治人物418
第二节 教育文化界人物447
第三节 宗教人物464
第四节 其他人物503
附录515
一 泾源回族历史大事记515
二 泾源回族之最525
三 泾源回族教育50年&马三保530
四 回族迁居泾源130周年纪&丁明俊535
五 20世纪50年代西北大学历史系在泾源就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的一次调查活动&拜学英542
附记:一段值得记述的题外话&拜学英554
六 左宗棠平回纪略558
七 陕西回教概况&马光启561
八 总督左宗棠奏勘明分拔化平厅辖境疏566
九 左文襄公 归儒书院碑记568
十 在流放的土地上——一个回族聚居县的沧桑百年&拜学英569
十一 泾源县历任县委书记578
泾源县历任县长579
泾源县历任人大主任580
泾源县历任政协主席580
十二 曾在泾源县工作过的当地副处级人员581
十三 县境曾在和正在外地工作的副处级以上人员583
十四 曾在泾源县工作过的外地副处级人员587
参阅书目589
后记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