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融合教育导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融合教育导论 第2版
  • 雷江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融合教育导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什么是融合教育1

第1节 融合教育的概念辨析1

一、融合的界定1

二、融合班级的特征2

三、融合学校的性质4

四、融合教育的概述4

五、随班就读——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安置方式8

第2节 融合教育的逻辑分析10

一、命题分析11

二、推理分析13

三、辩证分析15

四、总结16

第3节 融合教育的观点论争16

一、理据之争16

二、模式之争18

三、规模之争19

四、效果之争20

五、启示22

第4节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23

一、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机会均等23

二、融合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难题:教育机会难以均等24

三、融合教育的背景分析:教育机会均等与否的根源25

四、实现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途径:随班就读26

第5节 融合教育的困境28

一、理解困境29

二、理念困境32

三、理论困境34

四、理想困境36

五、总结38

第2章 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40

第1节 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40

一、人权运动的推动40

二、民主政治的推进41

三、经济发展的支持42

四、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43

五、教育改革的拓展43

六、科技发展的助动45

第2节 西方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45

一、特殊教育的正常化45

二、回归主流46

三、一体化教育48

四、融合教育48

第3节 中国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53

一、中国大陆随班就读的历史发展54

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融合教育59

第3章 融合教育的模式70

第1节 西方融合教育的模式70

一、资源教室模式71

二、咨询教师模式74

三、巡回服务模式75

四、资源中心模式75

五、教育配对模式76

六、合作学习模式76

七、特殊教育班模式77

第2节 我国融合教育的模式77

一、我国大陆的随班就读模式77

二、我国香港地区的全校参与融合教育模式82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资源教室模式89

第4章 融合教育价值论100

第1节 融合教育的人文价值100

一、人道的关怀价值100

二、人权的保障价值103

三、人性的陶冶价值104

四、文化的共建价值106

第2节 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108

一、特殊教育的经济价值不容忽视108

二、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110

三、从特殊儿童的发展审视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111

四、从安置形式的投资比较审视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112

五、融合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112

第3节 融合教育的个体价值113

一、儿童的个性化113

二、儿童的社会化114

第5章 融合教育的质量117

第1节 教育质量的概念117

一、教育质量之歧见117

二、何谓质量118

三、教育本质之争119

四、教育质量之分析119

第2节 融合教育质量的体系120

一、一个核心120

二、两个要素121

三、三个环节122

四、四个层次124

第3节 融合教育质量的标准126

一、融合教育质量标准的建构127

二、融合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分解132

三、融合教育质量标准的阐释134

第4节 融合教育质量的保障条件138

一、建立健全的融合教育体制138

二、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融合教育经费投入139

三、提高融合教育教师的素质139

四、制定配套的融合教育评估措施139

附 瑞典在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方面对我国的启示140

一、因势利导地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融合理念141

二、因时制宜地推进我国融合教育的实施进程141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142

四、因事制宜地加强教师特殊教育技能培训142

第6章 融合教育的评价144

第1节 融合教育评价的思路144

一、评价观念现代化145

二、评价主体专家化145

三、评价目的过程化146

四、评价方法科学化146

五、评价标准客观化146

六、评价材料效用化147

七、评价结果反馈化147

第2节 融合教育评价的方法148

一、档案袋评定法148

二、测验法148

三、访谈法149

四、记录评估法150

五、工作样本分析法150

六、问卷法151

七、观察法152

第3节 融合教育评价的内容153

一、一个地区融合教育的评价153

二、一所学校融合教育的评价158

三、一个融合教育教室的评价159

四、教师评价161

五、学生评价162

第4节 融合教育评价程序163

一、组织融合教育评价小组163

二、制定融合教育评价标准163

三、搜集融合教育评价资料164

四、处理融合教育评价信息165

五、完善融合教育实施计划165

第7章 融合教育的主体168

第1节 融合教育的研究主体169

一、研究主体的对象169

二、研究主体的科研素质169

第2节 融合教育的管理主体172

一、管理主体的对象172

二、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172

第3节 融合教育的教学主体174

一、教学主体的对象174

二、教学主体的教学资格174

第4节 融合教育的学习主体180

一、学习主体的对象180

二、学习主体的受教育权181

第5节 融合教育的参与主体183

一、参与主体的对象183

二、参与主体的参与角色183

第6节 融合教育的服务主体187

一、服务主体的对象187

二、服务主体的服务内容188

第8章 融合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190

第1节 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综合干预190

一、综合干预的提出190

二、四种综合干预策略192

三、综合干预的作用196

第2节 基础教育阶段融合教育发展应处理好的关系197

一、政策维度:处理好制定与执行的关系198

二、安置形式:处理好特殊学校与随班就读学校的关系200

三、质量标准:处理好“质标”与“量标”的关系201

四、功能发挥:处理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202

五、发展内容:处理好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02

第3节 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思考203

一、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理论依据204

二、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实践探析205

三、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问题分析207

四、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对策思考208

参考文献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