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东原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3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汉初之教育1
一 秦汉之际教育的维系1
二 高祖时之教育状况3
三 文帝时之君主教育思潮6
第二章 养士教育之产生11
一 战国养士变为汉代选举11
二 汉初选举及所遇困难15
三 吏治腐败与国家主办教育之理论17
四 博士弟子制之产生与养士教育之实现20
第三章 儒术与经学24
一 汉初之学派与儒术24
二 崇儒之经过28
三 经学之昌盛32
第四章 汉代之官学44
一 弟子员立后之西汉官学44
二 王莽之建立太学提倡教育45
三 东汉官学之演变48
四 学校制度51
第五章 汉代之私家教学61
一 汉代之蒙学61
二 汉代小学之字书63
三 进而读孝经论语66
四 进习经书与私家教授之盛68
五 汉代教学状况71
第六章 东汉之选举与学风75
一 东汉之选举75
二 「学」「用」之相违78
三 交游接纳之风87
四 窃名伪服与清议90
第七章 东汉之士气95
一 士气产生之政治背景95
二 党祸前之士气表现96
三 第一次钩党中之士气98
四 第二次钩党中之士气100
五 东汉士气造成之原因104
第八章 纸与石经108
一 纸之发明与汉代书籍108
二 石经之刊刻113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之学校118
一 三国时之学校118
二 两晋时之学校119
三 南朝之学校123
四 北朝之学校126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之选士130
一 三国时之选士130
二 晋之选士134
三 南北朝之选士137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之士风141
一 玄学之盛及此风型成原因141
二 玄学理论与其对教育之见解145
三 纵欲与养性149
四 清谈之风153
五 一般士风之堕落156
第十二章 隋之教育与科举161
一 隋之学校161
二 隋代选士与科举之起源163
第十三章 唐之科举168
一 科举之目的与制度168
二 唐试体例173
三 应试之苦与登第之荣179
四 科举流弊与唐士陋习185
五 应试吏部与入仕之艰190
第十四章 唐之学校192
一 唐初学校之盛192
二 中叶以后学校之衰落194
三 学校制度与状况196
四 特殊的学校与州县学200
五 科举与学校之关系202
第十五章 五代时之教育205
一 五代时之学校205
二 五代时之科举207
三 印刷术之起源210
四 五代时之雕印书籍213
第十六章 宋初之科举与教育218
一 宋初之科举与学校218
二 第一次之庆历兴学226
三 范仲淹之教育思想229
四 胡瑗之教学方法233
第十七章 王安石之教育政策238
一 王安石之人材救国主义238
二 改革科举与王安石之经义式244
三 熙宁元丰之兴学251
四 元祐元符学制之更迭257
五 崇宁之兴学262
第十八章 南宋之官学与书院269
一 南宋之官学269
二 宋初书院之追诉274
三 南宋书院之大兴278
第十九章 辽金元之科举与教育287
一 辽之科举与学校287
二 金之科举与学校289
三 女直学与女直进士292
四 元代的科举294
五 科举中停与朱注反感301
六 元代的学校303
第二十章 宋元之实际教育310
一 宋元小学状况310
二 宋元学塾之教材311
三 理学家之教学法318
第二十一章 八股之型成与明代科举327
一 明初之科举与学校327
二 明代科举制度329
三 八股与其起源333
四 八股行后之教育空疏340
五 应试科举之作弊345
六 应试之生活与思想348
第二十二章 明代之官学与书院353
一 明之州郡学353
二 明之国子监356
三 明代的书院361
四 张居正之整顿教育369
第二十三章 清代之科举378
一 清初之科举考试378
二 科举之初步380
三 乡试之种种386
四 会试之种种394
五 殿试之种种396
六 清代之八股与制策403
第二十四章 清代之官学413
一 清代的官学413
二 科举教育底目标416
三 科举时代的学风420
第二十五章 私塾及其教法425
一 私塾之程度与性质425
二 私塾之教学与训育427
三 私塾中之生活433
四 王筠之小学教育见解437
第二十六章 清代之书院444
一 清初之抑制书院444
二 康乾时之提倡书院445
三 书院之一般情形450
四 清初书院之重古文452
五 乾嘉时之提倡经学453
六 注重经史之书院生活456
七 清末书院之重科学457
第二十七章 新教育之萌芽时期459
一 语言文字之学习460
二 实业武备教育之重视463
三 留学教育466
四 这一期教育之总论473
第二十八章 新教育之尝试时期476
一 新式普通教育之渐次形成477
二 维新教育之前驱运动480
三 维新变政之教育设施485
四 颁布劝学篇与张之洞之教育思想493
五 命各省兴学与对努力新政者之奖励501
六 新政失败与教育新机之幻灭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