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文化资本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文化资本论
  • 张鸿雁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893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36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674页
  • 主题词:城市社会学-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文化资本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再版前言——用生命赞美城市1

第一章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建构——城市永续动力的探求2

一 从文化资本到“城市文化资本”:公共资本的建构3

(一)文化资本隐喻与现代“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3

(二)从“资本”到“文化资本”再到“城市文化资本”10

(三)“城市文化资本”与“让文化资本成为大众手里的武器”23

二 嬗变与涵容——“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28

(一)认识“城市文化资本”——城市社会变迁的选择28

(二)创造“城市文化资本”——核心性资源要素的开发39

(三)整合“城市文化资本”——文化符号象征与价值47

三 “城市文化资本”的社会属性——市民社会的结晶54

(一)城市社会空间的文化资本意义——“空间的再生产”与价值属性54

(二)现代城市空间的流动——变异与区隔65

(三)“城市文化资本”——“新城市文化建设”77

第二章 “城市文化资本”的生产场域——城市文化模式89

一 “城市文化资本”的崇高化——本质与特质89

(一)至尊与质性——伟大城市文化的建构89

(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概念的类”99

(三)价值判断与感知——文化误区与法则102

二 “城市文化资本”的系统化——原点与逻辑106

(一)城市精神与理念——城市为谁而存在107

(二)城市行为与理智——永不落幕的戏剧舞台111

(三)城市视觉与理性——城市是生活的艺术132

三 “城市文化资本”的结构化——转换与建构142

(一)城市形象的功能结构属性——文化资本要素的“束集”142

(二)城市形象的文化结构属性——让现实的创造成为未来的传统145

(三)城市形象的社会结构属性——“后都市主义”的建构与先行149

第三章 城市意象要素与“城市文化资本”157

一 城市形象文化感知——“意象”要素的理论解读157

(一)城市“道路”的文化意义与城市形象161

(二)城市边界(Edge)与城市形象165

(三)城市区域(District)与城市形象169

(四)城市节点(Node)与城市形象171

(五)城市标志物(Landmark)与城市形象173

二 大众对城市形象总体感知的文化特质176

(一)城市整体感知与总印象176

(二)城市文化特质与“感觉中的城市”——大众的城市感知与文化误区178

(三)城市景观与城市形象印象的文化要素——陌生的记忆182

三 城市意象要素终极价值——人类最本质的感觉:自我、自然与自为189

(一)景观的文化资本意义——经营与细节品位189

(二)城市景观要素的再构建——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景观意象192

(三)城市生活方式艺术化特质——公共空间的城市格调意象195

第四章 中外城市形象理论研究——城市新文化行为的塑造199

一 国外城市形象的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200

(一)古典时代权力、宗教与自然取向200

(二)中世纪的人本主义取向206

(三)工业化后的“城市造美运动”——“田园城市”的理想类型208

二 当代中国城市形象理论发展与实践215

(一)传统城市政治与城市空间再生产215

(二)城市美学与“中国式城市形象”整合的嬗变217

(三)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特色竞争力的双重建构220

三 当代中国城市形象构建的文化嬗变223

(一)城市CI(City Identity)≠企业CI(Corporate Identity)224

(二)城市形象建设≠企业与商品包装227

(三)城市文化资源≠“城市文化资本”229

第五章 城市整体定位模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属性233

一 城市整体功能定位的社会属性、范畴与意义236

(一)城市在区域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236

(二)城市整体与核心功能分析240

(三)分区功能定位——城市形象与城市区划格局战略选择243

二 单体城市在城市群发展中的定位250

(一)城市群发展比较优势分析250

(二)城市群比较劣势分析——区域经济的结构性空洞255

(三)区域经济共同体——“大上海”与“大北京”国际化都市圈建构260

三 城市形象战略定位与城市文化选择272

(一)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选择——自然与社会的双重思考272

(二)战略定位与创新——文化冲突与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动力因”279

(三)21世纪初叶的城市定位——缺失在现实的“结构性空洞”之中286

四 城市定位范例:天下文枢 智慧之都288

(一)“泛长三角”差异化城市文化特质288

(二)一个全新的概念——世界经济文化反射中心的建构291

(三)世界东方文化之都——世界文化精品的再生产294

第六章 城市精神理念系统构建——“为人民重新设计城市”300

一 城市理念构建原则与内涵300

(一)城市理念设计的总体原则——最高价值与城市哲学301

(二)城市理念范畴——追求人类整体的理想306

(三)城市理念识别性及相关性分析310

二 城市理念表述与构建思路——千年城市312

(一)城市形象发展战略理念定位及参照系——顶级概念描述312

(二)城市形象理念要素及功能概念的组合——辅助性表述314

(三)“学习型数字化生态城市连统区”的构建317

三 城市理念创意与城市形态模式选择322

(一)“文化资本型城市”——“智慧城市”322

(二)信息化与数字化城市——社会关联的体系325

(三)文化资本型城市建设的挑战——创新土壤建设比创新本身更重要328

附案例一:城市理念系统设计(2008年江苏高邮“城市文化资本”战略研究节选)334

附案例二:高新区理念体系构建与导入(1998年节选)338

第七章 “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文化行为——城市社会进化的人类学与城市社会学视角346

一 城市文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发展346

(一)人类城市化的“文化基因”与“城市社会再造文化因子”347

(二)人类种群生存关系的文化变迁——“拥挤不经济”与城市化349

(三)人类都市社会关系文化属性——城市的文化进化与社会进化352

二 城市市民社会建构与市民新文化行为主义的“倡响”360

(一)市民群体活动行为文化与分类363

(二)城市群体行为文化领域、空间与范畴365

(三)城市群体行为规范定位及原则367

三 城市市民个人行为形象分析及构建369

(一)总体形象之不足——不同层面的个人和群体形象370

(二)构建城市人形象的新行为模式——一种诉求371

(三)构建与推广“城市新文化”运动与“城市新行为”形象373

(四)“时间边疆”与市民公共空间的消费及“文化再生产”377

第八章 城市景观符号的社会认知——“城市文化资本”要素的整合与创新389

一 城市形象视觉艺术系统及文化资本性392

(一)城市形象视觉系统构建的理论依据与方法392

(二)城市标志的文化属性与系统394

(三)城市标志范畴、特征与分类397

(四)城市标志系统设计理念要求398

(五)城市标准字体及文化意涵402

(六)城市形象标准色彩与社会文化属性403

(七)城市吉祥物——跨文化沟通与文化认同介质408

二 城市标志性景观的文化资本意义与历史风格再造409

(一)城市形象“第一景观”与首选效应——唯一性与垄断性资源410

(二)城市天际线与“城市形象轮廓”——外部形象要素421

(三)城市广场文化创新——城市空间符号、空间结构利用424

三 城市文化景观的开发与塑造437

(一)城市雕塑景观——“城市形象的眼睛”437

(二)“城市文化资本”与自然生态的结合:“绿色立雕”442

(三)城市形象水体景观体系的构建——“水雕塑文化”451

(四)城市光环境艺术塑造——城市亮化的艺术哲学与“时间边疆”开发459

四 城市街区“家具”——“城市似家”的品味与形象的综合体462

(一)城市入口——心灵与文化的转换地462

(二)商业步行街与城市商圈形象465

(三)城市信息符号的文化应用与创新473

第九章 “城市文化资本”运作与城市品牌形象营销476

一 文化资本型城市的建构与城市“智识型”发展模式476

(一)“城市文化资本力”与城市形象的“软资产价值”477

(二)“制度投入型城市形象建设”与“城市文化资本”运营483

(三)城市形象建构模式与“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486

二 “城市文化资本”运作与城市品牌文化战略491

(一)城市品牌战略的意义与文化误区492

(二)城市品牌与城市战略——城市社会整体满意系统494

(三)城市品牌与人才资本——“智识型”人力资本体系创新495

(四)城市品牌与城市形象——城市无形资产系统的整合496

(五)城市品牌与“软实力”——垄断性、差异化文化资本开发497

(六)城市品牌与“城市文化资本”管理——个性化城市管理系统501

(七)城市品牌与城市运营——城市品牌通道管理502

(八)城市品牌与服务创新——服务产业结构高级化505

(九)城市品牌与危机管理——城市品牌修复机制建设506

三 “城市文化资本”运作与城市形象推广508

(一)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观介入——受众满意机制的创造508

(二)传播理论的应用——形象推广的区域市场运作与受众细分512

(三)城市形象推广与“城市文化资本”运作的原则517

第十章 让城市赞美生命——为人居立大典527

一 以亲情的感觉居于城市——让城市展示生命价值527

(一)“现代首属群体”的建构——人本主义的城市关系527

(二)城市集体记忆的文化资本性与文化资本阶层533

(三)城市记忆感知与意象——区域城市的“头脑意境”537

二 “城市文化资本”建构的人本主义——心理归宿感的文化再造540

(一)城市是社会全员享受的价值实现机体——不一样的高度540

(二)城市生活的本质——在创造社会差异中寻找公平性546

(三)诗意城居——在水一方的城市生活感知550

三 人类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后都市主义的理论再造556

(一)“城市是人类的表象”——作为自然属性的智慧场域557

(二)“城市草根文化”重建——让每一个城市人都幸福569

(三)“城市如家”——“不同的高度,同样的快乐”:全球化人类城市价值的重构573

第十一章 欧洲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与21世纪“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的批判与前瞻580

一 再造人类“集体记忆”与“城市文化资本”价值580

(一)“文化转向”与“空间转向”——新的历史出发点581

(二)城市是个人价值的“个性化场域”——“现代性之根”585

(三)中西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必然结果——新的“城市文化基因”587

二 “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从胡适的文艺复兴观论起590

(一)传统与现实的嬗变——当代“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的文化特质591

(二)制度与城市文明的纠葛——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城市文艺复兴”596

(三)“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中国潮”——中华文化的“西进”600

三 “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布尔迪厄“社会炼金术”的启示录602

(一)“文化生产场”:从“社会炼金术”到“文化炼金术”604

(二)文化容器:从文化资本到“公共文化资本”607

(三)市民社会:从中国传统到“中国新的历史出发点”612

参考书目618

跋——心路与生命6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