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犯罪心理学 第3版
  • 梅传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二、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6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0

一、理论方面的任务10

二、实践方面的任务12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2

一、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指导原则12

二、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步骤16

三、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17

四、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方法类型及其选择19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2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21

一、我国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简史21

二、国外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简史24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27

一、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27

二、国外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现状30

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展望32

第三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35

第一节 犯罪的生物学派理论35

一、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35

二、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36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39

一、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39

二、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39

第三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43

一、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产生43

二、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发展44

第四节 我国学者的有关理论观点简介46

一、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46

二、我国大陆地区学者的观点49

第四章 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概述53

第一节 生成犯罪心理的人性基础53

一、心理与行为生成的基础——需要53

二、对人性的心理学分析56

三、犯罪的人性基础与实质60

第二节 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概念与内容65

一、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概念65

二、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内容67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人性分析70

一、犯罪的不得已性质70

二、刑罚的迫不得已原则71

三、人性的刑事责任原则72

第五章 人格缺陷的形成73

第一节 生成人格缺陷的基础要素73

一、生成人格缺陷的生物学基础73

二、生成人格缺陷的社会学基础74

第二节 人格缺陷的形成机制与实质78

一、个体的社会化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78

二、人格缺陷的实质与内容83

第六章 犯罪动机的形成与转化91

第一节 犯罪动机的概述91

一、犯罪动机的概念91

二、犯罪动机的特征92

三、犯罪动机的功能93

四、犯罪动机的分类94

五、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94

第二节 犯罪动机的形成模式96

一、由内在需要引起的犯罪动机96

二、由外在诱因引起的犯罪动机97

三、内在需要与外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的犯罪动机97

第三节 犯罪动机的转化98

一、犯罪动机转化的类型98

二、影响犯罪动机转化的因素99

第四节 不明显的犯罪动机101

一、少年犯罪人的犯罪动机101

二、精神病犯罪人的犯罪动机103

第七章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104

第一节 故意犯罪心理104

一、犯罪决意阶段的心理表现105

二、实施犯罪阶段的心理表现107

三、实施犯罪后的心理表现108

第二节 过失犯罪心理110

一、过失犯罪心理的概述110

二、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113

三、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116

第八章 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124

第一节 犯罪的年龄差异概述124

一、犯罪率方面的年龄差异124

二、犯罪类型上的年龄差异127

三、犯罪手段上的年龄差异127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128

一、青少年犯罪的身心基础128

二、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134

三、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136

四、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137

第三节 中壮年犯罪心理138

一、中壮年人犯罪的身心基础138

二、中壮年人犯罪的特征141

第四节 老年犯罪心理142

一、老年人犯罪的内涵142

二、老年犯罪的身心基础143

二、老年犯罪的特征147

三、老年犯罪的心理分析148

四、老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50

第九章 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152

第一节 影响犯罪性别差异的因素152

一、影响犯罪性别差异的生理因素152

二、影响犯罪性别差异的心理因素154

三、影响犯罪性别差异的社会因素156

第二节 男女两性犯罪的比较158

一、犯罪数量上的差异158

二、犯罪类型上的差异159

三、犯罪手段上的差异161

四、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162

五、犯罪处遇上的差异163

第三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163

一、女性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63

二、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特征166

三、女性财产犯罪的特征168

第十章 犯罪心理的经历差异170

第一节 初犯、累犯、惯犯犯罪特点之比较170

一、初犯、累犯、惯犯的概念170

二、初犯、累犯、惯犯的年龄特征171

三、初犯、累犯、惯犯在犯罪手段方面的特点171

四、初犯、累犯、惯犯在情绪方面的特点172

第二节 初犯心理172

一、初次犯罪的心理状态172

二、初次犯罪的动机分析174

三、初犯的心理转化及预防175

第三节 累犯心理175

一、累犯的人格特征176

二、累犯的心理特征176

第四节 惯犯心理178

一、惯犯的行为特征178

二、惯犯的心理特征179

第十一章 犯罪心理的组织形式差异181

第一节 犯罪的组织形式概述181

一、犯罪组织形式的分类181

二、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182

第二节 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特征183

一、共同意向性184

二、目的统一性184

三、心理趋同性185

四、心理相容性185

第三节 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185

一、犯罪集团的特点185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基础187

三、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188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犯罪心理(上)191

第一节 财产犯罪心理191

一、诈骗犯罪的心理分析191

二、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196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199

一、暴力犯罪心理的概述199

二、杀人犯罪心理205

三、抢劫犯罪心理207

第三节 公职人员犯罪心理210

一、公务员职务犯罪的心理特征210

二、公务员职务犯罪的心理机制212

第四节 流动人口犯罪心理217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217

二、流动人口产生的原因和分布特征219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220

四、流动人口的犯罪心理222

五、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223

第十三章 几种主要的犯罪心理(下)226

第一节 毒品滥用性犯罪心理226

一、毒品滥用性犯罪概述226

二、毒品滥用的原因231

三、毒品滥用性犯罪的心理预防方法239

第二节 恐怖主义犯罪心理246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246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特征247

第三节 弱势群体犯罪心理249

一、弱势群体及其特点249

二、弱势群体犯罪的心理特征250

第四节 变态心理与犯罪252

一、变态心理的概述252

二、变态人格与犯罪256

三、性变态与犯罪260

四、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264

五、变态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矫治措施268

第十四章 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272

第一节 侦查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272

一、现场勘查心理272

二、调查访问心理278

三、缉捕心理283

四、国外犯罪心理画像技术285

第二节 讯问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290

一、犯罪嫌疑人心理转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策290

二、拒供心理及其应对293

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讯问中的应用296

第三节 审判过程中的犯罪心理学问题302

一、刑事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303

二、审判人员与刑事被告人之间的心理互动305

三、定罪量刑心理306

四、刑事审判法官应具备的心理条件309

第十五章 犯罪心理的预测311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概述311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311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分类312

三、犯罪心理预测的内容313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314

一、直观型预测法315

二、探索型预测法316

三、规范型预测法317

四、反馈型预测法318

五、初犯预测与再犯预测法318

六、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步骤321

第十六章 犯罪心理预防324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防概述324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324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325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328

一、人格塑造功能328

二、心理调节功能328

三、社会控制功能329

四、促进社会发展功能329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329

一、加强社会教育——促进人的持续社会化329

二、引导自我修养——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334

第十七章 犯罪心理的矫正339

第一节 犯罪心理矫正概述340

一、犯罪心理矫正的概念340

二、犯罪心理矫正的可能性340

第二节 犯罪心理诊断343

一、犯罪心理诊断的概念343

二、犯罪心理诊断的功能343

三、罪犯心理诊断的种类343

四、犯罪心理诊断的内容344

五、犯罪心理诊断的技术和方法345

第三节 对罪犯的心理矫治347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347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348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分类350

四、罪犯心理矫治的技术和方法350

附录: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以首字拼音为序)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