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代外交体制研究(上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黎虎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6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代外交体制研究(上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汉代外交前驱——周代交聘12
第一节 “交聘”略释12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交聘22
一、周代交聘管理机构与官员22
(一)主管机构与官员25
(二)关涉机构与官员45
二、周代交聘使者及使团50
(一)使者的任命与受命50
(二)使团的组成53
三、周代交聘中的对等性原则66
(一)对等性原则的三种体现67
(二)对等性原则在周代产生的原因78
四、周代交聘中的“礼尚往来”原则89
(一)报礼90
(二)报币94
(三)报书99
(四)报使101
五、聘礼与婚礼的渊源关系108
(一)婚礼的产生早于聘礼110
(二)婚礼与聘礼的共性118
(三)联姻与交聘在国家形成之后的相关性130
第二章 外交媒介——使节157
第一节 外交使节的选拔157
一、外交使节的选拔方式158
(一)募158
(二)自请161
(三)指派163
(四)举荐166
(五)征168
二、外交使节选拔的特殊性169
三、外交使节的任命与派遣172
第二节 外交使节的人选174
一、外交使节人选的类型175
(一)辩士175
(二)勇士(壮士)179
(三)其他188
二、外交使节人选的特点195
第三节 外交使节职衔203
一、使节职衔频度及其分布203
(一)光禄勋属官229
(二)卫尉属官238
(三)北军校尉及其属官239
(四)领兵武官及其属官240
(五)特设诸校、尉242
(六)中朝官及其属官246
(七)其他公卿、外朝官及其属官248
(八)地方官吏250
(九)特派驻外官吏252
(十)侯254
(十一)其他255
二、使节职衔的特点和类型259
(一)使节以皇帝近侍、亲信为核心成员259
(二)使节职衔的三种类型266
第四节 外交使团294
一、正使295
二、副使298
三、正副使的匹配300
(一)太中大夫与谒者300
(二)中大夫与谒者令300
(三)卫司马与卫候301
(四)车骑都尉与光禄大夫301
(五)中郎将与副校尉302
(六)中郎将与其他303
(七)假司马与从事305
四、随员和服务人员306
(一)“官属”“吏士”307
(二)“士”311
(三)“译”312
(四)“医”315
(五)“斥候”316
(六)“卒”317
(七)“弛刑士”317
(八)“御”317
五、使团规模319
第三章 外交方式(上)325
第一节 朝326
一、“朝”义略释326
二、“朝”关系的发展330
(一)“朝”关系发展概况330
(二)“朝”关系发展的特点337
(三)“朝”关系发展漫长曲折的原因349
第二节 贡357
一、“贡”义略释357
二、“贡”的原因和目的361
(一)为观察、了解而来“贡”361
(二)迫于兵威而来“贡”362
(三)为和亲而来“贡”363
(四)为通使命、文书而“贡”363
(五)慕义来“贡”364
(六)为通商而来“贡”364
(七)为政治目的而来“贡”365
(八)为文化需求而来“贡”367
三、“贡”的作用和意义367
(一)政治上的作用和意义368
(二)经济上的作用和意义372
(三)文化上的作用和意义375
四、“贡”的特点378
(一)“贡”早于来朝378
(二)“贡”较“朝”频繁380
(三)“贡”之礼仪较“朝”简易381
第三节 赐385
一、“赐”的类别与性质385
(一)荣誉性之“赐”386
(二)回报性之“赐”390
(三)嘉奖性之“赐”400
(四)赂遗性之“赐”403
(五)抚慰性之“赐”407
(六)供养性(援助性)之“赐”410
(七)公关性之“赐”412
(八)利诱性之“赐”413
二、“赐”的基本原则418
(一)礼尚往来原则418
(二)对等性原则420
(三)厚往薄来原则421
第四节 封423
一、封拜对象和类别425
(一)封拜君主425
(二)君主以下人员438
二、封拜方式和程序457
(一)封拜方式457
(二)封拜程序465
三、封拜作用与性质470
(一)封拜作用471
(二)封拜性质473
第四章 外交方式(下)483
第五节 “质侍”483
一、“质侍”概述484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交质”484
(二)汉代之由“质”而“侍”489
二、汉代“质侍”网络的构建491
(一)形成了以两汉王朝为主体的“质侍”网络中心505
(二)出现了以匈奴为主体的次级“质侍”网络中心505
(三)存在着其他地区性的质侍网络507
三、“质侍”网络的特点509
(一)“质侍”网络空间空前扩大509
(二)“质侍”以单向性为主510
四、“质侍”身份512
(一)以太子为质514
(二)以君主之诸子为质516
(三)以君主之其他亲属为质518
(四)先秦两汉“质侍”身份变化原因519
五、“质侍”的派遣522
(一)“质侍”派遣原因522
(二)“质侍”所在536
六、“质侍”管理540
(一)中央政府部门540
(二)地方政府部门542
(三)以汉法治之546
七、“质侍”作用与性质547
(一)“质侍”的使命和活动547
(二)“质侍”性质——常驻使节552
(三)“质侍”的作用556
第六节 和亲564
一、和亲的内涵566
(一)以汉女妻之567
(二)厚奉遗之573
(三)边境协议577
二、和亲的作用586
(一)有助于创造和平发展环境——从和亲匈奴观之586
(二)有助于国家战略目标之实现——从和亲乌孙观之591
(三)和亲女的常驻使节作用602
三、和亲的性质631
(一)“和亲”是两国君主之间的联姻631
(二)“和亲”是双方寻求建立友好互信关系的政治行为636
第七节 互市638
一、互市类别639
(一)边境贸易639
(二)对外贸易642
二、互市管理649
(一)最高权力掌握于皇帝之手649
(二)边境政府负责具体管理650
(三)关禁653
三、互市在外交中的作用和地位655
(一)羁縻手段656
(二)制裁手段659
第八节 外交方式之普世性660
一、“朝贡”为古代世界通行外交方式661
二、“质侍”为古代世界通行外交方式666
三、“和亲”为古代世界通行外交方式671
四、外交方式的普世性与外交的普世性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