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卷
  • 崔鹏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6330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长江流域-上游-水土流失-防治-研究;河流-水土流失-防治-研究-西南地区;长江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研究;河流-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背景与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第一节 区域自然环境1

一、区域范围与位置1

二、地质2

三、地貌3

四、气候5

五、河川水文7

六、土壤11

七、植被12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14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4

二、经济发展水平15

三、人口状况16

四、社会状况20

第三节 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1

一、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21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2

第四节 水土保持的战略意义25

一、水安全的重要调控区26

二、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区26

三、自然资源富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27

四、水土流失是区内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28

第二章 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29

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类型与特点29

一、水土流失现状29

二、水土流失类型与特点34

第二节 水土流失分区37

一、分区依据与原则37

二、分区系统38

三、分区概述39

第三节 水土流失成因58

一、自然因素58

二、人为因素61

三、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63

第四节 水土流失危害71

一、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影响71

二、水土流失对河流泥沙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75

三、水土流失汇集面源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77

四、泥石流、滑坡灾害及其对公共安全的影响78

五、水土流失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88

第三章 水土流失演变趋势90

第一节 水土流失演变90

一、无明显水土流失期(公元前316年以前)90

二、水土流失渐增期(公元前315~1644年)90

三、水土流失明显增长期(1645~1949年)91

四、水土流失猛增期(1950~1988年)92

五、水土流失局部控制期(1989年至21世纪初)93

第二节 水土流失变化趋势94

一、水土流失演化的总体判断94

二、典型区水土流失变化96

第三节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变化预测108

一、影响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因素的分析108

二、水土流失适宜治理面积分析110

三、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可能性分析111

四、水土保持治理对长江上游泥沙影响的预测112

第四章 水土保持建设成效113

第一节 水土保持历史与现状114

一、水土保持历史114

二、近20年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概况115

第二节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运行状况121

一、“长治”工程概况121

二、“长治”工程战略规划124

三、“长治”工程运行机制124

四、“长治”工程进展125

第三节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130

一、经济效益130

二、生态效益132

三、社会效益138

第五章 水土保持技术与模式139

第一节 水土保持关键技术139

一、坡改梯技术139

二、坡面水系建设技术142

三、沟道治理技术143

四、植被建设技术144

五、能源替代技术148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技术148

第二节 水土保持管理经验150

一、战略思路150

二、管理模式152

三、机制创新154

第三节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155

一、金沙江中下游泥沙监控区干热河谷地区植被修复治理模式156

二、金沙江中下游泥沙监控区二半山农业高强度利用区治理模式162

三、秦巴山地泥沙监控区(陇南地区)黄土与石质山地治理模式164

四、三峡水库面源污染调控区移民后靠安置治理模式169

五、四川盆地丘陵区坡地综合治理区水土整治模式173

六、云贵高原石漠化水土资源保护区石灰岩山区治理模式176

七、泥石流综合治理模式183

第六章 水土保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90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突出问题190

一、坡耕地是长江上游泥沙的主要策源地190

二、泥石流滑坡增加河流泥沙、危害工程与公共安全192

三、工程建设引发高强度新增水土流失196

四、水土流失对水库淤积和河流泥沙影响明显198

五、水土流失导致贫困、制约区域经济发展199

六、面源污染引起水库水质恶化200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3

一、投入问题203

二、管理问题206

三、体制问题206

四、机制问题207

五、法规问题207

第三节 水土保持科研与监测的突出问题208

一、科学研究不能满足实践需求208

二、监测工作缺乏机制保障209

第七章 水土保持区域战略与分区治理210

第一节 区域水土保持战略与目标210

一、区域水土保持战略210

二、区域水土保持目标211

第二节 水土保持分区214

一、分区原则与依据214

二、分区方案214

三、分区区域特点215

第三节 水土保持分区治理规划226

一、分区治理方向226

二、分区治理目标228

三、分区治理工程234

第四节 水土保持重大工程239

一、坡地整治工程239

二、泥石流滑坡防治工程248

三、生态修复与保育工程259

四、三峡水库面源污染调控工程267

第八章 水土保持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276

第一节 政策建议276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76

二、健全机制281

三、搞好部门协调282

四、完善各级流域规划283

第二节 保障措施284

一、资金保障措施284

二、能力建设措施286

三、科技保障措施288

四、宣传教育措施291

专题研究294

专题A 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294

一、长江上游坡耕地数量及分布特点294

二、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295

三、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296

四、坡耕地紫色土水土流失规律298

五、坡耕地土壤质量与水土流失的关系310

六、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对策322

七、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成效329

专题B 长江上游与西南诸河区泥石流滑坡灾害及其防治339

一、滑坡泥石流的发育条件339

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346

三、滑坡泥石流的危害350

四、滑坡泥石流预警报351

五、滑坡泥石流防治与水土流失控制357

专题C 长江源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保护364

一、自然环境背景与社会经济状况364

二、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370

三、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377

四、长江源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对策384

专题D 长江上游侵蚀泥沙及其环境影响393

一、区域概况393

二、水土流失及其区域差异393

三、水土流失与河流泥沙394

四、典型河流泥沙变化及原因分析403

参考文献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