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声音的重现 理想听音环境构建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声音的重现 理想听音环境构建指南
  • (美)FLOYD E.TOOLE著;薛彦欢,周立译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99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声音的重现 理想听音环境构建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认识基本原理3

第1章 声音的重现3

1.1哲学的观点5

1.2录音与录制的音乐7

第2章 艺术性的保持11

2.1回到开始:捕捉声音品质12

2.2回到开始:方向和空间15

2.3一个怪圈18

2.4打破怪圈:钥匙掌握在专业人员手中19

2.5对艺术还原能力的测量23

第3章 房间里的声音——问题透视25

3.1现场音乐演出25

3.2声音的重放30

3.3录音:房间里的乐器32

3.4听音:房间里的听音者35

3.5反射声:传播声音、整合声音与区分声音优劣36

3.6 声学与心理声学感观尺度37

第4章 房间里的声场39

4.1大型演出场所:音乐厅39

4.1.1混响时间与音乐和语言的感知44

4.1.2座席低谷效应45

4.1.3早期和后期反射声的效果46

4.2办公室以及工业生产场所47

4.3家庭听音室和控制室49

4.3.1一个房间,两个声场——过渡频率50

4.3.2在过渡频率以上55

4.3.3对小房间内扩散的缺失进行测量56

4.3.4什么是“小”房间57

4.3.5小听音室的传统声学测量58

第5章 反射声产生的效应61

第6章 反射声、声像与优先效应65

6.1单个反射声的可闻声学效应65

6.1.1单一反射声产生的效应69

6.1.2另一个角度看优先效应71

6.1.3不同方向的反射声72

6.2多个反射声中的单个反射声73

6.2.1真实的房间与仿真的房间75

6.2.2阈“家族”77

6.3真实声像与幻象声像的对比77

6.4音乐及其他声音的实验结果78

不同声音的阈值曲线形状80

6.5单个与多个反射声82

6.6反射声的测量83

第7章 空间印象87

7.1有关空间感知的术语90

7.2听音者和他们对反射声的“偏好”91

7.3更好的反射声93

7.4总结并展望100

第8章 声音重放中的声像和空间效果103

8.1一阶反射声103

8.1.1一些关于扬声器摆放的想法108

8.1.2延迟的反射声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反射声113

8.2 ASW/声像展宽与扬声器的指向性114

8.2.1测试扬声器指向性对声像和空间感的影响116

8.2.2扬声器指向特性导致的可闻效果——其他观点125

第9章 反射声对音质音色的影响127

9.1声波干涉的可闻性——梳状滤波效应128

9.1.1曲线类似而听感迥异的梳状滤波器132

9.1.2双耳听音,适应和梳状滤波效应134

9.1.3一种重要的单齿梳状滤波效应——立体声的顽疾136

9.2反射声对音色的影响——谐振的可闻度139

9.2.1我们听到了什么——频率响应的隆起还是瞬态啸叫?140

9.2.2去哪里寻找音色特征?142

第10章 反射声与语言可懂度145

10.1单一反射声对语言的干扰145

10.2单一反射声对可懂度的影响145

10.3多重反射声、噪声和语言可懂度146

10.4“其他”声音的效应——信噪比147

10.5聆听难度——新的关联测量标准150

10.6真实的中置扬声器与中央虚声像151

10.7便携式语言重放测试152

第11章 听觉适应155

11.1 角度定位——优先效应156

11.2距离的感知158

11.3声音质量——音色159

11.3.1一个大范围的测试与其发人深省的测试结果160

11.3.2多声道实验——我们从中学到了些什么162

11.4小结163

第12章 邻近边界效应与扬声器安装方式165

12.1立体角与声音辐射165

临近边界效应的校正169

12.2扬声器安装方式的选择170

12.3为边界而设计的扬声器175

第13章 制造低频声波——在过渡频率以下179

13.1共振的基础知识180

13.2房间模式和驻波182

13.2.1对房间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优化186

13.2.2真实房间内的驻波190

13.2.3扬声器与听音位置,不同的房间,以及对共振模式的操控193

13.3在小房间内发送优质的低频196

13.3.1削弱房间共振模式的能量198

13.3.2对扬声器发送到房间共振模式的能量进行控制199

13.3.3第一步:对于矩形房间的一般性建议201

13.3.4第二步:进一步阐述202

13.3.5第三步:针对不同的超低音配置进行房间尺寸优化207

13.3.6第四步:用电子手段管理声场209

13.3.7在小房间内得到优秀的低频效果214

13.3.8立体声低音:没有必要216

13.4时域与频域216

13.4.1“自然的”声学均衡与电子均衡217

13.4.2另一个房间,另一个问题——一个迥异的解决方案220

13.5时域和频域的测量精度222

实际的精度问题——均衡的名声是如何败坏的224

第14章 第1部分总结:寻找前进之路227

第2部分 设计聆听体验245

第15章 音乐和电影的多声道选择245

15.1一些定义245

15.2多声道的诞生247

15.3立体声,一个重要的开始249

15.4四方声:立体声乘以二251

15.5多声道音频:影院的救星252

15.6家中的多声道音频253

THX对声音的修饰处理254

15.7多声道音频的另一个选择:AMBISONICS257

15.8 上混合器:创新的本性258

15.8.1 Fosgate 6轴算法259

15.8.2 Harman/Lexicon Logic 7算法259

15.8.3“环绕声”上混合260

15.9多声道音响数字化和离散化261

对编解码器的说明262

15.10寻找最优的扬声器排列方式263

15.10.1对各种方案的科学研究264

15.10.2优化包围感265

15.10.3总结270

15.11建议271

15.11.1 ITU的观点272

15.11.2其他观点272

15.12分配声道和后方中央声道的选择274

第16章 理论应用于实践:听觉体验设计277

16.1房间278

16.2纯视频考虑281

16.2.1以影院为参考281

16.2.2将观影体验搬到家中283

16.3音视频相结合285

16.4对扬声器的指向性要求289

16.4.1直达声的输送:定位289

16.4.2 L、C、R的初次侧向反射声290

16.4.3环绕声扬声器的水平指向性要求293

16.4.4最佳听音点以外:传输损失的结果295

16.5扬声器与室内声学处理的总结299

16.5.1 LF、CF和RF扬声器299

16.5.2环绕扬声器302

16.5.3传输损失302

第17章 扬声器之一:主观评价303

17.1一生的工作之起点304

17.2扬声器的主观测量——将主观变为客观309

17.3控制实验中的可变因素310

17.3.1控制物理可变因素311

17.3.2控制心理可变因素313

17.3.3控制实验可变因素316

17.4测试中听力的影响317

17.5非听觉因素造成的偏见320

17.6方向感与空间感的主观评价,以及其他325

17.7为扬声器评测建立试听环境325

第18章 扬声器之二:客观评价327

18.1两种声源327

18.1.1点声源:球面扩散,近场与远场的界定328

18.1.2线声源:柱面扩散330

18.2对扬声器基本特性的测量333

18.2.1我们需要知道什么334

18.2.2改善数据的采集与处理337

18.2.3解读数据,检查问题340

18.2.4消声室数据与房间曲线的关系343

18.2.5吸声材料和声扩散装置345

18.2.6 “X”曲线——电影工业的标准345

18.2.7专业用数据说话348

18.3主观领域和客观领域的对比349

18.3.1测量349

18.3.2同时期的一个测试351

18.4现实世界中的消费级扬声器353

18.4.1独立式的L、C、R扬声器范例354

18.4.2横卧式中央扬声器357

18.4.3多重指向性环绕扬声器357

18.4.4完美的环绕扬声器363

18.4.5环绕声道的均衡365

18.5专业监听扬声器的实例366

专业扬声器的设计目标370

18.6另外一些有意义的和玄虚的测量项目372

18.6.1高于过渡区频率范围的相位响应372

18.6.2超低频的相位响应374

18.6.3扬声器与功放的接驳:阻抗、线缆和阻尼因数375

18.6.4灵敏度标定和功率放大器379

18.6.5继续前行380

第19章 心理声学——解释我们所测量到的和听到的381

19.1响度和听音基础382

19.1.1等响度曲线与响度补偿384

19.1.2等响度曲线与下降的听力386

19.1.3不同角度的响度388

19.1.4基本的掩蔽以及听觉反射389

19.1.5背景噪声的评价准则390

19.1.6我们听音的极限392

19.1.7高分辨率音频的好处393

19.2频谱倾斜、峰、谷、隆起和摆动395

19.2.1共振的可闻度395

19.2.2临界带宽、ERBN和音色399

19.3非线性失真400

19.4功率压缩402

倒相管湍流403

第20章 从测量中预测听音者的偏好405

20.1 Klippel实验405

20.2 Olive实验408

20.3阶段性总结413

第21章 声学材料与装置415

21.1关键的可变因素以及测量416

21.2吸声的机理418

21.3一些常见材料的声学性能420

21.3.1常用的室内材质420

21.3.2特制的声学吸声体423

21.3.3声学扩散体设计427

21.3.4“透声”银幕与织物431

21.4颤音、啸叫432

21.5总结432

第22章 设计聆听体验435

22.1选择多声道系统436

22.2设计安排房间438

22.3扬声器方向性以及房间内部表面声学处理441

22.3.1 L、C、R扬声器激发的边墙反射声441

22.3.2环绕声道以及对向墙面反射442

22.3.3房间内部处理443

22.3.4其他表面——混响时间445

22.4超低音扬声器、座席以及房间尺寸446

22.5选择扬声器448

22.5.1前方扬声器449

22.5.2环绕扬声器450

22.5.3环绕扬声器的定位、包围感、传输损失451

22.5.4 入墙、吸顶式安装452

22.6电平与时间调整和均衡处理453

22.6.1电平与时间453

22.6.2均衡处理454

22.7总结455

参考书目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