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神经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2801178.jpg)
- 史玉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ISBN:754281795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脑脊髓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脊髓CT)1
一、螺旋CT的原理、技术及临床应用1
第一章 神经影象学1
二、电子束成象系统的原理、技术及临床应用2
三、脑脊髓的CT血管造影(CTA)3
四、脑脊髓的动态CT扫描(DCT)4
五、CT技术的进一步革新5
第二节 脑脊髓磁共振成象6
—、快速成象序列6
二、脂肪抑制戚象序列(S1R)7
三、磁转换对比成象(MTC)7
四、动态MRI扫描与定量分析8
五、实时磁共振透视9
六、磁共振脑功能戍象(FMRI)9
一、MRS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进展11
第三节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11
二、正常脑发育与先天性脑病的MLS12
三、脑卒中的MRS13
四、脑肿瘤的MRS14
一、PRT的历史和发展14
第四节 磁共振血管成象(MRA)15
一、MRA成象技术新进展16
二、MRA临床应用价值17
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9
一、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20
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20
第六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23
一、TCD评价脑血管畸形24
二、TCD评价脑血管痉挛26
三、脑部病变29
三、TCD评价颅内压增高29
四、TCD评价脑死亡31
第七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34
二、PET显象的原理35
三、正电子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从其PET显象36
一、温度成象术的原理43
第八节 温度成象术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43
二、造影方法44
三、正常热象图与病理性热象图44
四、热象图的解释与判断44
五、两种热象检测的比较45
六、临床应用45
七、热象技术的新动向47
一、脑电分布图的基本原理49
第二章 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学49
第一节 脑电分布图49
二、脑电分市图的应用与分析54
第二节 诱发电位56
一、概述56
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57
四、PE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58
三、运动诱发电位(MEP)64
第三章 神经影象学时代临床神经病学检查的作用75
一、临床神经病学检查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75
二、忽视临床神经病学检查可能导致的诊断误差76
三、临床神经病学检查是诊断复杂疑难杂症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77
四、临床神经病学检查是随诊观察病人的主要手段77
五、临床神经病学检查与影象学结合是更深入研究人体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的有利条件78
第四章 程序化细胞死亡(细胞凋亡,PCD)与神经系统疾病79
一、PCD的基本概念和与神经元死亡的关系79
二、PCD研究的方法学81
二、PCD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85
第五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91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WD)91
一、WD基因的定位91
二、WD基因的结构与基本特性92
三、WD基因突变与发病机制的探讨92
五、WD的治疗现状93
四、WD临床及实验辅助诊断评价93
一、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95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95
二、遗传性痉挛性截瘫96
三、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96
第二节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98
第四节 肌营养不良症100
一、性环链(Χ-linked)肌营养不良症101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营养不良症103
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肌病104
第五节 强直性肌病105
一、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06
三、先天性副肌强直症107
二、先天性肌强直107
第一节 概述109
第六章 颅脑和脊髓的先天畸形109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胚胎学110
一、脊髓的发生111
二、脊髓发育异常112
三、脊椎的发生112
四、脊椎的发育异常113
五、颅脑的发育及常见畸形113
第三节 先天性脑积水114
一、类型与发病原因115
二、病理115
三、临床表现116
四、诊断117
六、治疗118
五、鉴别诊断118
七、分流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19
九、展望121
八、特殊类型脑积水121
第四节 Dandy-Walker畸形122
第五节 导水管狭窄症123
第六节 蛛网膜囊肿123
第七节 颅颈交界处畸形126
一、颅底凹陷症126
二、扁平颅底127
三、寰枢椎半脱位127
四、齿状突异常130
第八节 Amold-Chiari畸形130
第九节 狭颅畸形132
一、枕部脑膨出135
第十节 颅裂与颅裂伴发的颅脑畸形135
二、鼻根部脑膨出136
第十—节 无脑畸形137
第十二节 脊柱裂和有关畸形146
一、脊柱裂147
二、半脊髓脊膜膨出症147
三、脊髓空洞型脊髓脊膜膨出症148
四、脊膜侧方和前方膨出148
五、脊髓栓系综合征148
六、双干脊髓149
第十三节 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症150
一、神经递质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153
第一节 神经损伤机制研究进展153
第七章 神经创伤学153
二、氧自由基及其他因素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156
第二节 颅脑损伤158
一、外力作用与颅脑损伤类型关系的研究158
四、脑弥漫性轴突损伤159
三、某些颅脑外伤手术的改进159
二、急性颅内血肿的非手术疗法159
第三节 脊髓损伤161
第四节 植物状态和持续性植物状态162
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65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与分级165
一、历史资料165
二、促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分级进展的因素166
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的WHO分类的主要内容166
四、新分类的主要改进170
五、新增加肿瘤的简要描述172
六、展望173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的近展174
一、恶性细胞的起源及其与正常细胞的不同175
二、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177
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标记物179
四、脑肿瘤细胞增殖性能的测定182
五、细胞凋亡在脑肿瘤研究中的前景184
第三节 胶质瘤的分子外科与基因治疗187
一、基因与胶质瘤的关系188
二、基因治疗的途径190
三、胶质瘤的分子外科治疗192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95
第四节 脊髓髓内肿瘤196
一、临床病理与影象学检查197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99
三、治疗201
四、预后203
第九章 垂体肿瘤206
一、神经内分泌的调节206
二、垂体瘤发病机制的研究207
三、垂体肿瘤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Kovacs的五层次诊断纲要)209
四、内分泌功能测定及其在ACTH和TSH垂体瘤中的应用价值214
五、垂体瘤的治疗选择215
一、脑血管病的人群及地理分布219
第十章 脑血管性疾病219
第一节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219
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20
三、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干扰的入手点和突破点222
—、脑循环生理222
第二节 脑循环的生理与病理生理222
二、脑循环的病理生理225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227
一、急性脑卒中的一般处理227
二、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特殊处理228
第四节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与疗效评定231
一、大脑的可塑性231
二、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指数评定232
第五节 缺血性脑病的外科治疗239
一、颈动脉血栓内膜切除240
二、大脑中动脉血栓摘除244
二、颅内血管重连手术245
四、经皮血管扩张成形术247
五、开颅减压术250
一、脑出血手术适应证254
第六节 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新进展254
二、脑出血手术方法257
三、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258
第七节 脑动脉瘤259
一、动脉瘤的分类和病因260
二、自然病程261
三、脑动脉瘤的分布264
四、脑动脉瘤的诊断265
五、脑动脉瘤破裂的非手术治疗268
六、手术时机269
七、脑动脉撷的外科治疗271
八、巨人型脑动脉瘤278
第八节 脑动静脉血管畸形281
一、分类与分级282
二、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脑过度灌注现象283
三、手术治疗286
四、介入放射治疗287
五、放射外科治疗289
第九节 脊髓血管畸形291
一、分类292
四、病因293
二、病理293
三、发病原理293
五、临床表现294
六、诊断294
七、鉴别诊断295
八、治疗295
第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98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性疾病298
第二节 结核性脑膜炎301
第三节 脑弓形体病303
第四节 Lyme病306
第五节 Prion病308
一、Creutzfeldt-Jacob病309
二、Kuru病311
三、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病(GSS综合征)311
四、未确认的TNDs311
第六节 AIDS病的神经系统病变312
第一节 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疾病316
一、格林-巴利综合征316
第十二章 免疫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316
二、慢性炎性脱髓鞘多神经根神经炎319
三、Miller-Fisher综合征319
四、多灶性运动性神经病和多灶性感觉运动神经病320
五、单秃隆γ球蛋白病慢性多神经病320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322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328
第四节 运动神经元疾病335
第十三章 运动障碍病338
一、中枢多巴胺受体338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的多巴胺受体和多巴胺转运蛋白338
二、多巴胺转运蛋白341
第二节 帕金森病344
第三节 帕金森病新疗法的研究动态352
一、内科疗法352
二、外科疗法354
三、未来疗法展望356
第四节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358
第五节 舞蹈症和投掷症360
一、小舞蹈病361
二、Huntington舞蹈病362
第六节 肌张力障碍364
第七节 肌阵挛368
第十四章 癫痫373
第一节 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373
第二节 癫痫的分类375
一、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和命名委员会的癫痫发作的临床和脑电图分类修改草案375
二、国际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草案378
一、苯妥英的合理应用382
第二节 抗癫痫药物种类与特性382
二、丙戊酸的临床药理学及其应用385
二、卡马西平的临床药理学及其应用388
四、苯巴比妥的临床药理学及其应用389
五、扑米酮的临床药理学及其应用391
六、氯硝西泮的临床药理学及其应用392
七、抗癫痫新药393
第四节 抗癫痫药物浓度监测401
第五节 癫痫病人的社会问题402
一、癫痫外科适应证的发展404
第六节 癫痫的外科治疗404
二、癫痫手术范围405
三、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408
四、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410
五、迷走神经电刺激术(VNS)治疗顽固性癫痫412
六、伽玛刀(γ刀)治疗顽固性癫痫414
第十五章 Alzheimer病的病理生化和药物治疗进展416
一、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416
二、神经化学改变417
三、认知与记忆障碍的探索性药物治疗417
第十六章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422
一、周围神经病变422
二、脊髓病变428
第十七章 颅内压(ICP)监护434
一、ICP监护方法434
二、传感器类型435
三、ICP监护指标436
四、其他监测指标与ICP监护的联合应用437
一、历史441
第十八章 神经内镜及其临床应用441
二、神经内镜的构造及配置442
三、内镜神经解剖学443
四、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445
五、神经内镜的优越性、局限性及未来449
第十九章 脑内组织移植451
一、脑内组织移植的历史451
二、脑的免疫学特点452
三、影响移植物存活的因素452
四、移植组织和供体的选择453
五、脑和神经组织移植的部位选择454
第二十一章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进展454
六、脑与神经组织移植的方法455
七、脑组织移植后的结构和功能评价456
八、脑与神经纵织移植的适应证456
九、脑与神经组织移植的进展457
第二十章 脊髓功能重建的研究与进展458
一、基础研究458
二、临床研究460
一、伽玛刀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464
二、伽玛刀设备的基本组成465
三、伽玛刀照射后的放射生物学改变465
四、伽玛刀手术过程466
五、伽玛刀的临床应用466
六、随访、疗效评估与并发症的防治468
七、其他类型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470
第十二章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三维导航系统(神经导航系统)473
一、神经导航系统的组成474
二、导航系统的准确性477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478
四、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479
五、神经导航今后的发展480
第二十三章 颅底外科的发展和现况482
一、颅底外科的一般原则482
二、手术器械483
三、影象学检查484
四、前颅底入路484
五、中后颅底入路491
六、颅颈区入路在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