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 1917-194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 1917-1949
  • 田保国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7806295011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中苏关系(学科: 国际关系史 年代: 1917~1949) 中苏关系 国际关系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 1917-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序言[周尚文]1

序言[叶书宗]1

前言1

上编 历史的考察3

第一章 从十月革命到中苏建交(1917--1924)3

一、苏俄政府宣布新的对华关系原则及中国南北政府的反应3

二、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和中俄外交代表的初步接触5

三、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和张斯麟使团访俄8

四、裴克斯、越飞相继来华和《孙文越飞宣言》的发表10

五、加拉罕在北京的谈判和中俄协定的草签12

六、中途变故和《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15

七、简短的结论17

第二章 中苏关系的发展与逆转(1924--1931)19

一、建交后的中苏交涉和无果而终的中苏会议19

二、《奉俄协定》和《苏日协定》引起的外交摩擦22

三、中东路危机和张作霖反苏政策的升温25

四、北京政府搜查苏联使馆和苏联撤使27

五、孙中山的联俄和蒋介石的反苏31

六、简短的结论35

第三章 中苏复交和谈判(1931--1937)37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远东局势和苏联政府的立场37

二、苏联对中国抗日的支持和中苏复交41

三、中苏关系的新创痕--中东铁路的非法售让44

四、国民党“联苏御日”决策的酝酿48

五、谋求实质性合作的中苏秘密谈判51

六、简短的结论56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和苏联(1937--1945)58

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和《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58

二、敦促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交涉63

三、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援助66

四、《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71

五、抗战后期国民党的反苏反共和苏联对中国问题的干预75

六、简短的结论79

第五章 抗战胜利后的中苏关系(1945--1949)81

一、《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81

二、苏联与国共接收东北权力的斗争87

三、国共重庆谈判和内战爆发前苏联的对华政策93

四、内战爆发后的中苏关系和中国革命的胜利97

五、简短的结论101

中编 三大历史悬案105

第六章 外蒙古问题105

一、沙俄对外蒙古的侵吞105

二、共产国际和蒙古革命107

三、苏俄在外蒙问题上的对华缓冲外交111

四、蒙古革命者的立场和《俄蒙修好条约》113

五、越飞和契切林在外蒙古问题上的分歧118

六、中俄关于蒙古问题的交涉121

七、从宣布独立到事实上的独立126

第七章 中东铁路问题131

一、中俄缔约筑路131

二、十月革命后苏俄对中东铁路立场的变化134

三、苏俄关于归还中东铁路问题的内部分歧138

四、中东铁路争端:从纠纷到战争143

五、中东铁路售卖谈判和二次大战后的两国共管147

第八章 新疆问题152

一、沙俄吞并中亚、染指新疆152

二、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新苏关系和《伊犁中俄临时通商条款》的签订154

三、杨增新的对苏中立政策157

四、金树仁统治新疆时期的新苏关系和《新苏临时通商协定》163

五、盛世才:从反帝联苏到反苏反共166

六、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疆形势、对苏关系和新疆的解放171

下编 分析与思考179

第九章 中国对苏外交分析179

一、北洋政府的对苏关系179

2. 在对苏交涉中力求与协约国保持一致180

1. 敌视苏维埃俄国180

3. 关于出兵干涉西伯利亚问题182

4. 对中国主权利益的维护184

5. 在形势判断、时机选择及外交策略方面的重大失误186

二、孙中山时期国民党的对苏关系187

1. 争取俄国革命的支持,谋求建立共同的反帝政治军事联盟187

2. 国民党同苏联的合作,是战略还是策略?189

3.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与苏联192

三、蒋介石时期国民党的对苏关系194

1. 推行积极的反苏政策195

2.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对苏日的关系198

3.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苏美的关系201

四、中国共产党的对苏关系203

1.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关系的转折点204

2. 中国共产党40年代初同苏联的一次争执206

3. 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分歧208

4. 中国共产党对美关系和“一边倒”方针的确立211

第十章 苏联对华外交分析216

一、初期苏联对华外交216

1. 列宁对外政策思想为苏俄对华政策奠定了基础217

2. 苏俄与中国建立反帝同盟的外交努力及其失败219

3. 关于苏俄三次对华宣言223

二、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外交227

1.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华关系的变化228

2. “七七”事变后苏联军事援华的两重性232

3. 抗日战争后期苏联民族利己主义的突出表现234

三、抗战胜利后苏联对华外交239

1. 对中国东北的政策240

2. 对国民党的政策245

3. 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248

第十一章 中苏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252

一、阶级利益、民族利益与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252

二、关于苏联对华双重外交257

三、苏联对中共关系的误区263

四、民国时期中苏约章评述268

附录 民国时期中苏文化交流278

一、早期中俄交往与文化交流回顾278

二、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和苏联的汉学研究281

三、30年代中苏文化交流的高潮284

四、中苏文化协会的成立和活动293

部分参阅书目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