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信交换和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电信交换和网络](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811148.jpg)
- 沈金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840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电信交换和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现代电信交换和网络概述1
1.1 电信网的现状与发展目标1
1.1.1 电信网的组成1
1.1.2 电信网的分类2
1.1.3 电信网的发展目标6
1.2 电信交换技术7
1.2.1 电信交换基本原理7
1.2.2 电路交换9
1.2.3 报文交换11
1.2.4 分组交换12
1.3 三网及网络融合15
1.3.1 三网是什么15
1.3.2 计算机网络16
1.3.3 有线电视网19
1.3.4 网络融合20
2.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2
2.1 计算机网络概述22
第2章 计算机通信网和交换技术22
2.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3
2.2 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结构24
2.2.1 ISO/OSI网络的分层结构25
2.2.2 结构化功能分层26
2.2.3 OSI参考模型概述27
2.2.4 通信规程、服务和服务访问点29
2.2.5 数据单元和数据传输流程30
2.2.6 通信原语32
2.3 广域网技术33
2.4.2 以太网技术74
2.4.3 环网技术81
第3章 ISDN和ATM技术86
3.1 ISDN的基本概念86
3.1.1 ISDN概述86
3.1.2 N-ISDN86
3.1.3 B-ISDN的基本概念91
3.1.4 B-ISDN的特点95
3.2 ATM网络技术95
3.2.1 ATM网络组成和特点95
3.2.2 物理层99
3.2.3 ATM层102
3.2.4 ATM适配层105
3.3 ATM交换结构111
3.3.1 ATM交换机组成111
3.3.2 ATM交换结构112
3.3.3 ATM缓存方式117
3.4 ATM信令协议118
3.4.1 ATM信令协议结构118
3.4.2 ATM用户/网络接口信令119
3.4.3 网络节点接口信令122
3.4.4 呼叫/连接控制规程124
3.4.5 ATM信令适配127
4.1.1 因特网与网间互连129
第4章 因特网和宽带IP网129
4.1 因特网的分层模型129
4.1.2 因特网的分层模型131
4.2 IP地址与域名系统132
4.2.1 IP地址132
4.2.2 域名与域名系统134
4.2.3 TCP/IP协议簇137
4.3 因特网路由器与路由140
4.3.1 路由器140
4.3.2 因特网路由143
4.4 ATM承载IP业务解决方案145
4.4.1 ATM承载IP业务解决方案分类145
4.4.2 ATM承载传统IP模型150
4.4.3 局域网仿真153
4.4.4 MPOA156
4.4.5 IP Switching159
4.4.6 MPLS和TAG Switch161
4.5 宽带IP网166
4.5.1 IP over SDH167
4.5.2 IP over WDM168
4.5.3 IPv6169
4.6 网络电话技术及其应用171
4.6.1 网络电话的基本分类172
4.6.2 网络电话系统的组成173
4.6.3 网络电话应用的关键技术175
5.1 蜂窝式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简介178
第5章 移动通信网与移动IP178
5.2 蜂窝式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180
5.2.1 网络功能结构181
5.2.2 PLMN的通信接口182
5.2.3 网络区域划分183
5.2.4 频道、信道和蜂窝小区184
5.2.5 编号计划187
5.3.1 移动呼叫连接过程189
5.3 移动交换基本技术189
5.3.2 漫游191
5.3.3 切换192
5.3.4 移动网安全技术193
5.4 移动交换信令195
5.4.1 GSM PLMN信令协议模型195
5.4.2 无线接口信令196
5.4.3 基站接入信令200
5.4.4 网络接口信令202
5.5 移动交换系统203
5.5.1 移动交换机结构和特点203
5.5.2 移动交换实现技术207
5.6 移动IP技术213
第6章 接入网和宽带接入方式218
6.1 接入网基本概念218
6.2 铜缆接入224
6.3 基于光缆的接入网技术228
6.4 无线接入233
6.5 宽带接入方式234
6.5.1 宽带接入网234
6.5.2 宽带接入应用237
第7章 全光网与光交换技术239
7.1 全光网简介239
7.2 基于光纤的同步传输技术240
7.2.1 同步数字系列的概念和特点240
7.2.2 SDH组网技术241
7.2.3 SDH帧结构243
7.2.4 SDH同步复用和映射245
7.3 光交换与接口248
第8章 网络管理252
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252
8.1.1 网络管理的目标252
8.1.2 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253
8.1.3 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255
8.1.4 网络管理协议257
8.2 电信管理网261
8.2.1 TMN与电信网的关系261
8.2.2 TMN的管理功能及管理分层262
8.2.3 TMN的体系结构263
8.3 智能网267
8.3.1 智能网基本概念267
8.3.2 业务平面270
8.3.3 总功能平面273
8.3.4 分布功能平面275
8.3.5 物理平面277
8.4 信令网279
8.4.1 公共信道信令系统279
8.4.2 消息传送部分(MTP)281
8.4.3 电话用户部分(TUP)284
8.4.4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与高层部分284
参考文献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