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衡水市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衡水市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16426.jpg)
- 衡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25883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94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9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衡水市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篇 建置区划49
第一章 政区位置49
第二章 建置沿革49
第三章 行政区划50
第二篇 自然环境75
第一章 地质75
第一节 构造75
第二节 地层76
第二章 地貌77
第三章 气候78
第一节 四季特征78
第二节 日照 蒸发79
第三节 降水79
第四节 风80
第五节 温度81
第六节 霜冻 雪 冻土84
第一节 地表水85
第四章 水文85
第二节 地下水93
第五章 土壤与植被96
第一节 土壤96
第二节 成土物质97
第三节 植被98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98
第一节 动物98
第二节 植物99
第一节 水旱灾害100
第七章 灾害100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117
第三节 虫灾119
第四节 地震120
第三篇 人口121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21
第一节 发展概况121
第二节 地域分布124
第一节 民族构成126
第二节 性别及年龄构成126
第二章 人口结构126
第三节 婚姻状况构成129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13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2
第三章 计划生育1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2
第二节 节制生育133
第一章 城市建设规划137
第四篇 城建环保137
第二章 街道胡同140
第三章 公共建筑145
第四章 供水排水147
第一节 供水147
第二节 排水151
第五章 公用事业153
第一节 公共汽车153
第二节 路灯154
第三节 城区绿化155
第二节 人民公园155
第一节 中华公园155
第六章 园林绿化155
第七章 环境卫生156
第一节 清洁队伍及工具156
第二节 卫生管理157
第八章 房产管理158
第一节 私房改造159
第二节 公房出租159
第三节 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159
第九章 土地管理159
第十章 污染治理160
第一节 废水治理161
第二节 废气治理162
第三节 废渣治理163
第四节 噪声治理163
第五节 环保管理164
第十一章 建筑业165
第一节 建筑队伍165
第二节 建筑工程165
第三节 建筑材料165
第十二章 城建管理机构166
第一章 赵圈镇167
第五篇 乡镇村庄167
第二章 巨鹿镇169
第三章 何家庄乡170
第四章 后马庄乡172
第五章 邓家庄乡174
第六章 大葛村乡176
第七章 彭杜村乡178
第八章 小侯乡179
第九章 谈家庄乡182
第十章 北沼乡183
第十一章 郑家河沿乡184
第十二章 郎子桥乡185
第十三章 孙家洼乡187
第十四章 任家坑乡189
第十五章 大麻森乡191
第十六章 班曹店乡192
第十七章 花园乡194
第十八章 东门口办事处所属村庄196
第六篇 工业199
第一节 市属国营工业202
第一章 经营体制202
第二节 市属集体企业204
第二章 行业分布206
第一节 轻纺206
第二节 机械电子208
第三节 化学工业209
第四节 建材210
第五节 制药210
第三章 重点企业210
第一节 市属重点企业210
第二节 省地属重点企业213
第四章 工业管理2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4
第二节 企业管理215
第七篇 乡镇企业219
第一章 经营机制219
第一节 市办企业222
第二节 乡办企业223
第三节 村办企业224
第四节 户办户联办企业225
第三节 建筑业226
第二节 劳务运输业226
第二章 行业与分布226
第一节 商业服务业226
第四节 建材业227
第五节 化学工业227
第六节 机电加工业228
第七节 食品饲料业228
第八节 轻纺工业229
第九节 文教工艺业229
第十节 其他行业229
第三章 重点企业231
第八篇 农业23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239
第二章 种植业243
第一节 农业区划243
第二节 农作物245
第三节 农技农艺256
第四节 农具农机260
第五节 管理机制264
第一节 树木品种266
第三章 林业266
第二节 植树造林270
第三节 林果生产272
第四节 林业技术274
第五节 管理机制275
第四章 畜牧业276
第一节 品种及发展概况276
第二节 饲养繁殖280
第四节 疫病防治281
第三节 饲料281
第五章 水产业282
第一节 水面分布282
第二节 养殖捕捞283
第三节 管理机制285
第九篇 水利287
第一章 河道治理287
第一节 古河287
第二节 滏阳河288
第三节 滏阳新河290
第四节 滏东排河291
第二章 湖泊治理292
第五节 索鲁河292
第一节 初建工程293
第二节 改建工程294
第三节 扩建工程295
第三章 渠道治理297
第一节 排渠297
第二节 灌渠302
第四章 凿井306
第一节 砖井306
第二节 机井309
第三节 水位变化与节水节能319
第五章 闸涵 排灌站322
第一节 闸322
第二节 涵324
第三节 排灌站325
第六章 管理机制328
第一节 机构328
第二节 管理330
附录1 1963年抗洪333
附录2 市外施工纪要337
第一章 国营商业341
第十篇 商业341
第一节 棉布百货343
第二节 五金交电344
第三节 食品345
第四节 糖烟酒347
第五节 饮食服务348
第六节 重点企业介绍349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351
第一节 收购 供应352
第二节 基层供销社3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360
第三章 对外贸易360
第二节 出口商品361
第四章 物资供应365
第一节 机构365
第二节 物资供应366
第五章 个体私营商业369
第一节 解放前的个体私营商业369
第二节 解放后的个体私营商业370
第一节 解放前的集市贸易373
第六章 集市贸易373
第二节 解放后的集市贸易375
第十一篇 粮食 蔬菜377
第一章 粮食378
第一节 粮食购销378
第二节 粮食储运382
第三节 粮油加工385
第四节 机构沿革386
第二章 蔬菜387
第一节 蔬菜生产387
第二节 蔬菜购销389
第三节 蔬菜加工贮存390
第四节 机构沿革392
第十二篇 交通393
第一章 道路393
第一节 古道393
第二节 公路394
第三节 桥梁 涵洞399
第四节 公路养护 绿化402
第五节 公路运输405
第六节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414
第二章 铁路416
第一节 石德铁路416
第二节 铁路桥梁417
第三节 铁路运输419
第四节 车站及驻衡单位421
第三章 水路422
第一节 航道422
第二节 水运422
第三节 航运管理424
第四章 装卸搬运425
第十三篇 邮电427
第一章 邮政427
第一节 局所和网点427
第二节 函件包件430
第三节 报刊发行431
第四节 汇兑431
第五节 机要通讯432
第六节 邮件运输及投递433
第七节 邮政储蓄和集邮434
第一节 电报435
第二章 电信435
第二节 电话436
第三章 机构沿革439
第十四篇 电力441
第一章 发电441
第一节 衡水电灯公司441
第二节 火车站西发电厂441
第三节 第十一列车电站442
第四节 第八列车电站442
第五节 第三十四列车电站442
第一节 220千伏送变电445
第二章 35千伏及以上送变电建设445
第二节 110千伏送变电446
第三节 35千伏送变电446
第三章 用电448
第一节 城区用电448
第二节 农村用电449
第四章 电力管理4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50
第二节 管理制度451
第一节 旧时金融行业453
第十五篇 金融453
第一章 机构设置453
第二节 人民银行454
第三节 工商银行454
第四节 农业银行455
第五节 建设银行455
第六节 中国银行456
第七节 保险公司456
第二章 货币457
第一节 工商信贷460
第三章 信贷460
第二节 农业信贷463
第三节 基本建设信贷466
第四节 外贸 外汇信贷468
第四章 储蓄472
第五章 保险477
第六章 金库 债券479
第一节 金库479
第二节 债券480
第七章 结算481
第十六篇 财政 税收483
第一章 财政483
第一节 财政收入483
第二节 财政支出490
第三节 财政管理496
第二章 税务497
第一节 税制497
第二节 税种500
第三节 稽征管理503
第四节 税收减免505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507
第一章 计划管理507
第一节 机构507
第二节 计划管理508
第二章 统计管理512
第一节 统计体制与统计机构512
第二节 统计调查512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514
第一节 机构514
第三节 统计服务514
第二节 市场管理515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516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17
第五节 商标管理517
第六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18
第四章 物价管理519
第一节 机构沿革519
第二节 物价演变519
第三节 物价管理527
第二节 计量管理529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529
第一节 机构沿革529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533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537
第六章 审计管理537
第十八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539
第一章 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539
第二章 组织机构543
第一节 市(县)委543
第二节 区委553
第三节 基层组织554
第三章 代表大会555
第四章 县(市)委重要决策与活动557
第五章 组织工作563
第六章 宣传工作566
第七章 纪律检查工作569
第八章 统一战线工作573
第九章 党校574
附:国民党衡水县地方组织575
第一章 民主党派577
第十九篇 民主党派与群团地方组织577
第二章 群团组织579
第一节 工会580
第二节 共青团582
第三节 妇联会583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584
第五节 贫下中农协会585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585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586
第八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586
第一章 人大587
第二十篇 政权 政协587
第一节 代表588
第二节 历届大会和会议591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596
第二章 政府600
第一节 县(市)政府600
第二节 乡(区)行政机构615
第三章 政协617
第一节 机构沿革623
第一章 公安623
第二十一篇 公安司法623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625
第三节 除奸反特拔据点627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628
第五节 对反动党团登记629
第六节 取缔打击反动会道门629
第七节 对四类分子监督改造630
第八节 治安管理630
第二章 检察633
第一节 机构沿革633
第九节 羁押看守633
第二节 刑事检察634
第三节 经济检察635
第四节 法纪检察635
第五节 监所检察636
第三章 审判636
第一节 机构沿革636
第二节 刑事审判637
第三节 民事审判639
第四节 经济审判641
第五节 申诉复查642
第六节 行政审判643
第四章 司法行政643
第一节 机构沿革643
第二节 法制宣传644
第三节 律师645
第四节 人民调解645
第五节 公证646
第六节 劳动教养646
第二十二篇 民政647
第一节 拥军支前648
第一章 优待抚恤648
第二节 群众优待649
第三节 抚恤649
第四节 国家补助651
第五节 对烈士的褒扬652
第二章 安置653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653
第二节 离退休军队干部的安置654
第三节 国家退休工作人员的安置654
第一节 救灾655
第三章 救灾救济655
第二节 社会救济657
第三节 农村扶贫657
第四章 社会福利658
第一节 农村“五保”658
第二节 农村敬老院659
第三节 社会福利院659
第四节 光荣院659
第五节 福利生产660
第一节 婚姻登记661
第六节 残联661
第五章 婚丧管理661
第二节 丧葬管理664
第六章 地名管理666
第二十三篇 劳动人事667
第一章 人事667
第一节 干部来源667
第二节 编制668
第三节 干部管理669
第四节 工资福利672
第六节 管理机构674
第五节 离休退休674
第二章 劳动675
第一节 工人675
第二节 劳动就业676
第三节 工资677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保险678
第五节 退休退职679
第六节 机构沿革679
第三章 监察679
第二节 民国时期681
第一节 明清时期681
第二十四篇 军事681
第一章 军事机构及军队681
第三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682
第四节 解放后军事机构及部队686
第二章 兵役688
第一节 旧时兵制688
第二节 人民武装689
第三章 民兵690
第一节 组建与发展690
第二节 教育和训练691
第三节 重要活动692
第四章 人民防空693
第一节 机构设置693
第二节 工程建设694
第三节 工程利用694
第五章 战事695
第一节 古代战事695
第二节 抗日战争697
第三节 日伪军暴行699
第一章 科举教育701
第一节 县学701
第二十五篇 教育701
第二节 书院702
第三节 社学702
第四节 义学702
第五节 私塾703
第二章 学前教育703
第一节 国办幼儿园703
第三章 小学教育704
第二节 农村幼儿园704
第四章 中学教育711
第五章 中等专业和职业教育716
第一节 师范716
第二节 农中717
第三节 职中718
第六章 成人教育719
第一节 农民教育719
第二节 职工教育720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721
第五节 社会办学722
第七章 教师722
第一节 教师数量722
第四节 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722
第二节 教师素质724
第三节 待遇与地位726
第八章 教学研究728
第一节 机构设置728
第二节 方式方法728
第四节 教育思想与课程设置729
第三节 教研成果729
第九章 教育经费731
第一节 经费来源731
第二节 经费使用734
第三节 助学金734
第十章 勤工俭学735
第十一章 教育管理736
第十二章 驻衡院校737
第一章 科技队伍741
第一节 发展状况741
第二十六篇 科技741
第二节 科技队伍的结构743
第三节 科技人员分布744
第二章 科研获奖成果745
第一节 科研项目745
第二节 重点成果介绍749
第三章 科学普及752
第一节 科技培训752
第四章 科技管理753
第一节 经费管理753
第二节 引进推广新技术753
第三节 科普宣传753
第二节 项目管理754
第三节 成果管理754
第四节 人员管理755
第五节 情报管理756
第五章 新能源756
第六章 地震测防7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58
第七章 机构758
第二节 专业组织759
第三节 基层组织759
第二十七篇 文化761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761
第一节 文化馆、站761
第二节 图书馆、站762
第三节 档案馆763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764
第四节 书店764
第六节 文艺团体765
第七节 影剧院767
第二章 文学艺术768
第一节 文学创作768
第二节 戏剧 曲艺769
第三节 音乐 舞蹈771
第四节 摄影 美术 书法773
第五节 民间艺术774
第六节 古诗776
第三章 文物胜迹777
第一节 报刊781
第四章 报刊通讯781
第二节 通讯报道782
第五章 广播电视783
第一节 有线广播783
第二节 广播电台786
第三节 电视转播台787
第六章 文化管理机构788
第二十八篇 卫生789
第一节 私营行医与乡村保健790
第一章 医疗790
第二节 市属医院791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793
第二章 卫生保健794
第一节 防疫794
第二节 妇幼卫生保健796
第三节 爱国卫生798
第三章 卫生经费与公费医疗799
第四章 卫生管理801
第五章 地区驻衡医疗单位801
第一节 小学体育803
第一章 学校体育803
第二十九篇 体育803
第二节 中学体育804
第三节 业余体校804
第二章 群众体育805
第一节 职工体育805
第二节 农民体育806
第三章 人才培养807
第一节 运动员培养807
第四节 民间体育807
第三节 老年体育807
第二节 裁判员培养808
第三节 人才输送808
第四章 设施与经费808
第五章 体育竞赛809
第一节 参加省地比赛809
第二节 市级比赛811
附:各项市级纪录814
第三十篇 民情823
第一章 人民生活823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823
第二节 农民生活824
第二章 风俗习惯826
第一节 岁时风尚826
第二节 婚丧生习俗828
第三节 生活习俗830
第四节 忌讳833
第三章 优良风尚833
第四章 宗教信仰836
第一节 佛教836
第三节 天主教837
第二节 道教837
第四节 伊斯兰教838
第五章 方言 谚语838
第一节 方言838
第二节 谚语854
第三节 歇后语857
第六章 歌谣859
第一节 劳动生活歌859
第二节 时政歌861
第三节 仪式歌865
第四节 儿歌866
第五节 情歌867
第六节 杂歌868
第七章 民间故事传说869
人物881
孔颖达881
李桐客882
盖文达882
盖文懿883
羊元珪883
邵雍883
赵应龙884
李遵义884
杨宜885
徐廷885
傅希挚886
傅禀直886
冯保886
张俊英887
尚可喜887
石鉴887
张广德888
王绍文888
陶淑889
周景魁889
张二奎889
渠成江890
王慕桓890
贾矩卿891
耿锐青892
康树先893
索凤广893
孙稔秋894
韩禾青895
李惟卤895
张英华896
刘坦然896
赵明897
孙兰田898
郑际唐898
高俊浵900
张大广900
吴肇春901
英博仁901
崔任卿902
贾殿阁903
侯喜瑞905
石立夫905
王林906
郑资约907
东方907
郑玉岭908
北京琉璃厂古书业之衡水人群体909
革命烈士英名录910
附录921
(1)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设立衡水市给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921
(2)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地市体制改革调整行政区划给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921
(3)1991年政府工作报告(摘录)922
(4)1992年政府工作报告(摘录)926
(5)1993年政府工作报告(摘录)930
(6)衡水修志记略934
图表索引939
后记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