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2830452.jpg)
- 熊明安,周洪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3251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5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7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熊明安]1
绪论1
一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社会历史背景2
(一)清末教育实验的社会历史背景2
(二)民国前期教育实验的社会历史背景3
(三)民国后期教育实验的社会历史背景4
二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发展沿革7
(一)教育实验的兴起时期(1909-1926)7
(二)教育实验的发展时期(1927-1937)8
(三)教育实验的深入与停滞时期(1938-1949)11
三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类型14
(一)教育行政实验15
(二)学科教育实验17
(三)教育综合实验19
四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特征20
(一)移植20
(二)改造21
(三)融合21
(四)创新21
一 赫尔巴特五段教授法的由来与理论25
(一)五段教授法的心理学基础25
上编 教育实验的兴起(1909-1926)25
第一章 赫尔巴特五段教授法实验25
(二)“形式阶段”理论的提出26
(三)五段教授法的定型27
二 赫尔巴特五段教授法的传人与实验27
(一)五段教授法的传入途径27
(二)五段教授法实验的初兴30
(三)五段教授法实验的扩展与深入31
三 对五段教授法在中国实验与推广的评价34
(一)五段教授法实验是应济时需的34
(二)五段教授法实验是应时而变的36
(三)五段教授法实验是影响长久的37
(一)单级教学法取径于日本39
第二章 单级教学法实验39
一 单级教学法的由来与理论39
(二)单级教学法的理论大要40
(三)单级教学法与五段教授法42
二 单级教学法的传人与实验43
(一)单级教学法传入的原因与途径43
(二)单级教学法的实验类型及要点48
三 单级教学法实验的影响和评价61
(一)单级教学法实验有裨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61
(二)单级教学法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62
(三)单级教学法实验对教师的高要求影响了实验的推广64
(一)自学辅导法的由来67
一 自学辅导法的由来与理论67
第三章 自学辅导法实验67
(二)自学辅导法的理论大要68
(三)自学辅导法的特质71
二 自学辅导法的传人与实验73
(一)自学辅导法兴起的契机及其引进73
(二)自学辅导法的实验过程76
三 自学辅导法实验的影响和评价81
(一)教学眼光由教师、设备转向了学生83
(二)缺乏有效指导影响了教学效果84
(三)传统教育理念制约了实验效能的发挥86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88
一 教学组织形成的演变与分团教学法的由来88
第四章 分团教学法实验88
(二)分团教学法的理论萌芽91
二 分团教学法的传人与实验92
(一)分团教学法传入的历史契机92
(二)分团教学法的实验过程94
三 分团教学法实验的影响及评价106
(一)分团教学法实验的影响106
(二)分团教学法实验的评价109
第五章 设计教学法实验110
一 设计教学法的由来与理论110
(一)设计教学法的由来110
(二)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大要111
二 设计教学法的传入与实验113
(一)设计教学法的传入113
(二)设计教学法的实验过程115
(三)协动教学法的试行124
三 设计教学法实验的影响和评价127
(一)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分析127
(二)设计教学法在中国实验的评价及反思129
四 俞子夷、沈百英的教育实验思想135
(一)俞子夷的教育实验思想135
(二)沈百英的教育实验思想144
(一)道尔顿制的由来148
一 道尔顿制的由来与理论148
第六章 道尔顿制实验148
(二)道尔顿制的理论大要150
(三)道尔顿制的操作要领151
二 道尔顿制的传入与实验154
(一)道尔顿制的传入154
(二)上海吴淞中学的道尔顿制实验157
(三)东南大学附中的道尔顿制实验160
三 道尔顿制实验的影响及评价166
(一)道尔顿制实验的影响166
(二)道尔顿制实验的评价171
(一)舒新城的教育实验思想176
四 舒新城、廖世承的教育实验思想176
(二)廖世承的教育实验思想181
第七章 南京鼓楼幼稚园幼儿教育实验184
一 鼓楼幼稚园的创办184
(一)创办动机184
(二)鼓楼幼稚园的创办186
二 幼儿教育课程实验187
(一)散漫期(1925年秋冬)189
(二)论理组织期(1926年春夏)190
(三)设计组织期(1926年秋冬)191
(一)读法教学实验192
三 鼓楼幼稚园幼儿教学法实验192
(二)图画教学法实验194
(三)故事教学法实验196
四 喜楼幼稚园实验的影响及评价198
(一)鼓楼幼稚园实验的影响198
(二)鼓楼幼稚园实验的评价203
第八章 中小学学制实验207
一 中小学学制实验的历史背景207
(一)教育实验之风渐行208
(二)时代呼唤新学制出台209
二 中小学学制实验展开的历程210
(一)变更“壬子·癸丑学制”的实验期(1920-1921)210
(二)“壬戌学制”的推行实验期(1921-1927)213
(三)变通“壬戌学制”的实验期(1928-1945)219
三 中小学学制实验的主要方法221
(一)统一领导,分区分点进行222
(二)政学结合,专家指导223
(三)以课程为实验核心224
(四)以中学学制实验为重心225
四 中小学学制实验的历史评价226
(一)现代中小学学制实验的理性精神226
(二)学制实验体现了探索精神227
(一)文纳特卡制的由来233
一 文纳特卡制的由来与理论233
第九章 文纳特卡制实验233
中编 教育实验的发展(1927-1937)*233
(二)文纳特卡制的理论大要234
二 文纳特卡制的传入与实验236
(一)文纳特卡制传入的特定背景及途径236
(二)文纳特卡制的实验原则、步骤和效果240
三 文纳特卡制实验的影响与评价250
(一)文纳特卡制实验的积极影响250
(二)文纳特卡制实验的评价254
第十章 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258
一 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兴起的历史背景258
(一)科学教育思潮与教学单项实验259
(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教学单项实验260
(三)西方心理科学的传入与教学单项实验263
(四)教育测验、智力测验与教学单项实验265
二 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传入与实验268
(一)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传入268
(二)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萌芽期270
(三)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发展期272
(四)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衰微期286
三 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类型、特点及效绩288
(一)教学单项实验的类型288
(二)教学单项实验的特点295
(三)教学单项实验所取得的成绩299
四 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影响和评价308
(一)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影响308
(二)中小学教学单项实验的评价311
五 艾伟的教育实验思想314
(一)论教育实验的意义314
(二)教育实验应借助测量与统计诸工具315
(三)教育实验应科学化、规范化316
第十一章 北平幼稚师范教育实验321
一 香山慈幼院的变迁与北平幼师的创办321
(一)香山慈幼院的创立与变革321
(二)北平幼稚师范的形成与发展325
(三)北平幼稚师范的衰微与终结327
二 北平幼稚师范的教育实验328
(一)北平幼师教育实验的思想原则328
(二)北平幼师教育实验的基本内容333
三 北平幼师教育实验的影响及评价338
(一)成就了主持者的崇高事业339
(二)促进了中国幼儿教育的进步发展342
(三)蕴蓄了中国幼教现代化的时代精神344
四 张雪门的幼教实验思想350
(一)“以改革中华民族为目标”351
(二)“有了计划,进行上才有标准”352
(三)“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353
第十二章 开封教育实验区小学教育实验356
一 开封教育实验区的创办357
(一)早期的选点实验357
(二)后期的划区实验358
二 开封教育实验区的教育实验359
(一)二重制的实验内容、依据及其影响359
(二)“廉方教学法”的理论与实验363
三 “廉方教学法”的影响及评价372
(一)“廉方教学法”的影响372
(二)“廉方教学法”的评价373
四 李廉方的教育实验思想376
(一)论教育实验的宗旨和意义377
(二)论小学教育实验的特点和原则378
(三)论教育实验的方式和效用379
第十三章 昆山徐公桥农村职业教育实验381
一 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的缘起与设计381
(一)中华职教社乡村改进实验的缘起382
(二)中华职教社乡村改进实验区的创立383
二 徐公桥乡村改进的实验388
(一)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的理论基础388
(二)徐公桥的教育改进实验390
(三)徐公桥的经济改进实验393
(四)徐公桥的社会改进实验396
(一)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的影响400
三 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的影响及评价400
(二)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的评价406
四 黄炎培的教育实验思想408
(一)要注重深入实地调查研究409
(二)要重视拟订计划“划区施教”410
(三)要用心造就农村改进人才413
第十四章 南京晓庄师范、上海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实验416
一 南京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实验416
(一)晓庄师范的创办缘起与经过416
(二)晓庄师范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418
(三)晓庄师范的实验条件与组织机构421
(四)晓庄师范的实验内容与措施422
(五)晓庄师范实验的中止425
(六)晓庄师范生活教育实验的影响与评价426
二 上海山海工学团的生活教育实验430
(一)山海工学团的创办缘起与经过430
(二)山海工学团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434
(三)山海工学团的组织机构436
(四)山海工学团实验的活动与措施437
(五)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实验的影响与评价441
一 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建立443
(一)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的选择443
第十五章 定县平民教育实验443
(二)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分期444
(三)定县的社会调查446
(四)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的设立449
二 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旨趣452
(一)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现实任务452
(二)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远大目标454
三 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实验举措455
(一)以文艺教育攻愚455
(二)以生计教育攻穷456
(三)以卫生教育攻弱457
(四)以公民教育攻私458
(一)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性质461
四 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历史地位461
(二)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历史地位463
(三)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影响465
五 晏阳初的教育实验思想466
(一)乡村重建必须建立“实验室”467
(二)实验方案取决于社会调查469
(三)平民教育实验的方法、步骤471
(四)平民教育实验成果的推选474
第十六章 邹平乡村建设实验478
一 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机构的成立478
(一)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创办478
(二)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的分期481
二 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的旨趣484
(一)实验旨趣的提出484
(二)实验旨趣的确立依据485
(三)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的旨趣486
三 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的内容与举措488
(一)设立乡农学校488
(二)成立农业合作社490
(三)农村社会改革实验493
四 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的影响与评价496
(一)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的影响496
(二)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的评价498
(一)论教育实验的旨趣500
五 梁漱溟的教育实验思想500
(二)论教育实验计划的拟订501
(三)论教育实验人才训练504
第十七章 无锡江苏省立教育院民众教育实验508
一 民众教育设施的创办及实验区的建立508
(一)苏州民众教育学校的创办508
(二)无锡民众教育学院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办理509
(三)无锡民众教育实验区及实验设施的建立511
二 民众教育的理论构想与实验513
(一)民众教育的理论构想513
(二)民众教育的社会性实验516
(三)各类民众学校的实验518
三 民众教育实验的影响与评价521
(一)民众教育实验对教育理论的影响521
(二)民众教育实验对教育实践的影响523
(三)民众教育实验的评价525
四 俞庆棠的教育实验思想527
(一)视实验为理论建设或改造的前导528
(二)对教育实验类型的界定530
(三)关于划区实验的主张531
第十八章 上海农村念二社民生教育实验533
一 上海农村念二社创立及发展概况533
(一)上海农村念二社创立经过533
(二)念二社概况535
(一)金家巷农村念二社民生教育实验537
二 上海农村念二社民生教育实验过程537
(二)沪西民生教育实验区的民生教育实验546
三 上海念二社民生教育实验的影响及评价553
(一)念二社民生教育实验的影响553
(二)念二社民生教育实验的评价555
第十九章 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556
一 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和广西教育研究所的创办556
(一)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的酝酿556
(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的创办558
(三)广西教育研究所的创办560
(一)国民基础教育的理论构想562
二 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的理论构想与实验推行562
(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的第一阶段564
(三)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的第二阶段565
(四)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的第三阶段571
三 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的影响及评价574
(一)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对广西的影响575
(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对中国的影响577
(三)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实验的评价580
四 雷沛鸿的教育实验思想582
(一)研究与实验“互为体用”的主张582
(二)注重实验计划的拟订及修正584
(三)采用点面结合的实验方式586
下编 教育实验的深入与停滞(1938-1949)591
第二十章 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生活教育实验591
一 重庆育才学校的生活教育实验591
(一)育才学校的创办缘起与经过591
(二)育才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596
(三)育才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师资队伍597
(四)育才学校的实验内容与措施599
(五)育才学校实验的影响与评价609
二 社会大学的生活教育实验610
(一)社会大学的创办缘起与经过610
(二)社会大学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611
(三)社会大学的实验条件与组织机构612
(四)社会大学的实验内容与措施614
(五)社会大学生活教育实验的中止619
(六)社会大学实验的影响与评价620
三 陶行知的教育实验思想621
(一)教育实验是“发明之利器”622
(二)教育实验应着眼现实,解决本国实际问题623
(三)教育实验须有“缜密的计划”,不可草率从事624
(四)教育实验“要得人”,“要有组织”,要建立基地624
(五)教育实验应善用科学方法626
(六)从事实验者应具备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和拼搏精神626
(一)乡村建设学院的创立和发展概况628
第二十一章 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实验628
一 乡村建设学院的创立和华西实验区的设置628
(二)华西实验区的设置和实验的终止633
二 乡村建设的构想和实施636
(一)乡村建设实验的构想636
(二)乡村建设实验的实施639
三 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实验的成就及评价644
(一)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实验的成就644
(二)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实验的评价652
一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成立与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创办657
(一)中国民生教育学会成立与民生建设实验657
第二十二章 巴县民生建设实验657
(二)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创办与巴县民生建设实验计划659
二 巴县民生建设实验概况660
(一)巴县民生建设实验的领导机构及指导思想660
(二)巴县民生建设实验的具体内容661
三 巴县民生建设实验的影响及评价665
(一)巴县民生建设实验的影响665
(二)巴县民生建设实验的评价666
四 邰爽秋的民生教育实验思想666
(一)论民生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667
(二)论民生教育实验的目标、使命与方针670
(三)论民生本位之学校系统672
(四)论民生本位学校系统的实验要点676
第二十三章 江西幼师及上海幼师活教育实验687
一 江西实验幼师的创办及其活教育实验687
(一)活教育实验的孕育687
(二)江西实验幼师的创办及沿革689
(三)江西实验幼师的活教育实验691
二 上海市立幼师的创办及其活教育实验697
(一)上海市立幼师的创办及沿革697
(二)上海市立幼师的活教育实验698
三 活教育实验的特征、影响及评价700
(一)活教育实验的特征700
(二)活教育实验的影响701
(三)活教育实验的评价704
四 陈鹤琴的教育实验思想705
(一)活教育实验的培养目标论705
(二)活教育实验的课程论707
(三)活教育实验的方法论708
结语710
一 教育实验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710
二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发展规律711
三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经验教训713
四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的历史启示714
附录一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大事记(1901-1949)716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