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析化学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832393.jpg)
- 华东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研组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21188
- 出版时间:1978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目录1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分析化学的进展2
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分析化学的进展6
1-3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6
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的方法13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13
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2
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可疑数据的取舍22
1-5 误差的传递22
1-6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4
思考题27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27
习题28
参考资料29
第二章 滴定分析30
2-1 滴定分析概述30
2-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30
2-3 标准溶液32
2-4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34
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36
2-5 活度与活度系数36
2-6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38
思考题44
习题45
参考资料46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47
3-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47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离解平衡53
3-2 不同pH值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布曲线53
3-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58
质子条件强酸(碱)溶液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酸溶液两性物质的溶液弱酸及其共轭碱(HA+A)混合溶液思考题72
习题3-173
3-4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76
指示剂法电位滴定法85
3-5 一元酸碱的滴定85
3-6 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碱的滴定95
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95
多元酸的滴定混合酸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102
思考题3-2102
习题3-2103
3-7 酸碱滴定应用示例104
3-8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09
酸标准溶液碱标准溶液111
3-9 酸碱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111
3-10 滴定误差115
3-11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118
溶剂的种类和性质物质的酸碱性与溶剂的关系123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标准溶液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非水滴定的应用123
3-1 2线性滴定法123
概述一元酸的线性函数公式二元酸的线性函数公式应用示例形成常数的求法思考题136
习题3-3137
参考资料140
第四章 沉淀滴定法142
4-1 概述142
4-2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142
摩尔法——用铬酸钾作指示剂佛尔哈德法——用铁铵矾作指示剂法扬司法——用吸附指示剂电位滴定法思考题149
习题149
参考资料151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152
5-1 概述152
5-2 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及其稳定性152
5-3 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158
5-4 滴定曲线170
EDTA的离解平衡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αг(н)金属离子的络合效应及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αм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αму170
5-5 金属指示剂及其它指示终点的方法175
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常见的金属指示剂其它指示终点的方法184
5-6 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184
用控制溶液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预先分离用其它络合剂滴定184
5-7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192
思考题194
习题195
参考资料197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98
6-1 条件电极电位*198++6-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205
6-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与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207
6-4 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确定212
6-5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220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检测终点的方法220
预氧化和预还原有机物的除去224
6-6 高锰酸钾法224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应用示例229
6-7 重铬酸钾法*229++应用示例231
6-8 碘法231
概述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碘标准溶液应用示例费?法测定微量水分231
6-9 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238
铈量法溴酸钾法241
6-1 0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241
思考题243
习题244
参考资料247
7-1 概述249
第七章 重量分析249
7-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250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剂的选择250
7-3 沉淀完全的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52
沉淀平衡溶度积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58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258
共沉淀后沉淀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262
7-5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262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沉淀的烘干或灼烧263
7-7 重量分析的计算和应用示例263
沉淀的形成沉淀条件的选择266
7-6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266
习题274
思考题274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应用示例274
参考资料276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277
8-1 概述277
8-2 参比电极279
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282
8-3 指示电极282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汞电极惰性金属电极膜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294
8-4 直接电位法294
pH的电位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294
8-5 电位滴定法305
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电位滴定法的应用305
8-6 极谱分析法及库仑分析法312
极谱分析法库仑分析法322
思考题322
习题323
参考资料326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327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328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的吸收基本338
定律——朗白-比耳定律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338
9-2 目视比色法及光度计的基本部件338
目视比色法光度计的基本部件344
9-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344
显色反应的选择显色条件的选择显色剂三元络合物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特性简介344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参比溶液的选择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354
9-4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354
9-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357
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示差法多组分分析光度滴定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357
9-6 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366
9-7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368
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373
9-8 荧光分析373
基本原理仪器及操作步骤荧光分析的应用荧光分析的优点及缺点373
9-9 流动注射分析377
概述流动注射分析仪基本装置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382
思考题382
习题383
参考资料387
第十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388
10-1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389
共振线和吸收线热激发时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的分配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基础389
10-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396
光源——空心阴极灯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396
10-3 定量分析方法408
标准加入法浓度直读法409
10-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及其抑制409
10-5 分析方法和测定条件的选择411
分析方法的选定灵敏度检出极限测定条件的选择414
10-6 发射光谱分析简介414
基本原理光谱分析仪器光谱定性分析光谱定量分析思考题420
习题421
参考资料422
11-1 概述423
色谱法简介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气相色谱分析流程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423
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423
11-2 固定相428
气固色谱固定相气液色谱固定相437
11-3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437
气相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色谱柱效能445
11-4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445
载气种类及流速的选择柱温的选择柱长和柱内径的选择进样量和进样时间的选择气化温度的选择445
11-5 毛细管色谱简介449
11-6 气相色谱检测器450
11-7 气相色谱定性鉴定方法461
利用纯物质对照的定性鉴定利用文献保留数据的定性鉴定与质谱、红外光谱联用的定性鉴定461
热导池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其它检测器461
11-8 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464
峰面积的测量定量校正因子几种常用的定量方法472
11-9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简介47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分类思考题477
习题479
参考资料481
第十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482
12-1 沉淀分离法482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共沉淀分离法482
12-2 溶剂萃取分离法490
分配系数,分配比和萃取效率,分离因数萃取体系的分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有机物的萃取分离490
12-3 层析分离法497
12-4 离子交换分离法505
纸层析薄层层析法505
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法应用示例离子交换层析法思考题512
习题513
参考资料513
第十三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515
13-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515
组成分布比较均匀的试样的采取和制备组成分布很不均匀的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湿存水的处理520
试样的分解520
分解试样的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解试样分解方法的选择520
13-3 测定方法的选择原则529
13-4 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保证和评价532
用标准物质作平行测定质量控制图534
思考题534
参考资料535
附录一 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537
附录二 常用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539
附录三 常用的缓冲溶液541
附录四 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546
附录五 金属离子与氨羧络合剂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Y)549
附录六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550
附录七 标准电极电位18~25℃551
附录八 条件电极电位554
附录九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C556
附录十 国际原子量表(1985年)558
附录十一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559
附录十二 指数加减法表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