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诊断细胞病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诊断细胞病理学
  • 马正中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2030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97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932页
  • 主题词:细胞学:病理学(学科: 诊断) 病理学:细胞学(学科: 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诊断细胞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细胞病理学总论3

第一章 概论3

第一节 什么叫细胞病理学3

第二节 细胞病理学的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4

第三节 细胞病理学的质量控制5

第四节 细胞病理学诊断工作中的几个环节6

第二章 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9

第一节 观察细胞常用的显微镜技术9

一、光学显微镜9

二、透射电子显微镜9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10

四、其他技术10

第二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11

一、细胞膜及其特化物11

二、细胞质13

第三节 细胞核19

一、核被膜20

二、核仁21

三、染色质22

四、核内包涵物23

第三章 分子生物学概述25

第一节 细胞工厂25

第二节 DNA27

一、概述27

二、结构和复制27

三、转录30

第三节 遗传密码31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的基本原理32

第五节 基因33

一、基因的定义33

二、基因转录的调节34

三、外显子和内含子35

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序列36

四、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36

六、逆转录酶和互补DNA37

七、基因的识别37

八、DNA的体外克隆38

九、基因的分析和识别方法39

十、多聚酶链反应(PCR)41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学诊断上的应用42

一、概述42

二、癌症的分子遗传学43

第四章 人体细胞的分类及其形态48

第一节 上皮细胞48

一、复层鳞状上皮细胞48

二、柱状上皮细胞49

三、移行上皮细胞51

四、间皮细胞51

一、淋巴细胞52

第二节 非上皮细胞52

二、巨噬细胞53

三、中性白细胞54

四、嗜酸性白细胞54

五、嗜碱性白细胞54

第三节 细胞分类在细胞学诊断中的意义54

第一节 细胞损伤的基本变化56

一、细胞损伤时细胞各种成分的基本变化56

第五章 细胞的损伤和反应56

二、细胞变性57

第二节 细胞的死亡58

一、细胞坏死58

二、细胞凋亡59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细胞损伤60

一、细胞胞浆的溶解60

二、细胞连接的病变60

第四节 细胞的再生和化生61

三、细胞吞噬细胞61

第一节 引言63

第二节 病因学及临床表现63

一、致病因子63

第六章 炎症过程及其细胞病理学63

二、临床表现64

三、炎症的病程分类64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64

一、以变质为主的炎症64

二、以渗出为主的炎症65

三、以增生为主的炎症65

第四节 炎症的细胞学66

一、以变质为主炎症的细胞学66

二、以渗出为主炎症的细胞学67

三、以增生为主炎症的细胞学70

第二节 瘤样病变和良性肿瘤75

一、癌前躯病变75

第一节 前言75

第七章 肿瘤性增生的病理学与细胞学75

二、瘤样病变76

三、良性肿瘤76

第三节 恶性肿瘤77

一、恶性肿瘤的特征77

二、恶性肿瘤的分类和分级78

三、恶性肿瘤的分期79

第四节 恶性瘤细胞的形态特点80

一、细胞大小81

二、细胞的外形和结构81

三、细胞浆功能的形态表现82

四、细胞核82

五、核仁85

六、细胞黏着性86

七、细胞膜87

八、细胞周期89

九、细胞群的改变92

第八章 人类疾病的细胞遗传学变化95

第一节 细胞周期和染色体95

一、细胞周期95

二、正常人类染色质和染色体97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98

一、染色体畸变的病因及分类98

二、常染色体畸变及常染色体病99

三、性染色体畸变及性染色体病100

第三节 人类肿瘤性疾病的染色体异常101

一、人类肿瘤染色体异常的表现方式102

二、人类常见肿瘤的染色体异常102

第一节 上呼吸道解剖学、组织学与正常细胞学111

一、解剖学111

第九章 上呼吸道111

第二篇 脱落细胞病理学111

二、组织学112

三、细胞学113

第二节 上呼吸道瘤样病变及特异性感染的组织学与细胞学114

一、囊肿114

二、息肉114

四、霉菌病115

三、结核115

第三节 上呼吸道良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117

一、乳头状瘤117

二、鼻咽纤维血管瘤118

第四节 上呼吸道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学118

一、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学与细胞学119

二、鼻咽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学与细胞学123

三、喉部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与细胞学131

第十章 气管、支气管和肺139

第一节 气管、支气管和肺的解剖学139

第二节 气管、支气管和肺的组织学141

一、痰142

第三节 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和来源142

二、支气管刷片143

三、支气管冲洗液或吸出物143

四、肺泡灌流液144

第四节 痰的细胞病理学144

第五节 支气管刷片的细胞病理学145

第六节 呼吸道良性病变的细胞学变化146

一、纤毛柱状上皮细胞146

二、基底细胞增生146

三、鳞状细胞化生147

四、不典型鳞状细胞化生147

二、慢性呼吸道非特殊性炎症的细胞学148

四、肺真菌感染的细胞学148

三、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时的细胞学148

第七节 非肿瘤性疾病的细胞学148

一、急性呼吸道非特殊性炎症的细胞学148

五、肺结核病的细胞学149

第八节 气管、支气管和肺肿瘤的病理学149

第九节 肺癌的细胞病理学151

一、鳞状细胞癌151

二、肺腺癌153

三、未分化小细胞癌154

第十节 隐性肺癌的细胞学诊断155

四、未分化大细胞癌155

五、腺鳞癌155

第十一节 肺转移癌的细胞学156

第十二节 肺部其他肿瘤的细胞学157

第十三节 肺癌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157

第十四节 痰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158

第十五节 痰细胞学检查的假阳性159

第十七节 痰、支气管刷片和肺细针吸取细胞学的关系160

第十六节 肺癌细胞学分型诊断的可靠性160

第十一章 食管163

第一节 概述163

第二节 食管细胞学采取的工具和方法164

一、食管细胞采取器双腔管带网气囊164

二、食管吞网细胞学检查常规164

三、纤维胃镜刷片(略)164

第三节 食管癌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164

第四节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学诊断166

一、食管拉网涂片中鳞癌细胞的形态特征166

二、食管晚期鳞癌细胞的分型166

三、食管早期鳞癌细胞涂片的特点167

第五节 早期食管癌的手术前病变定位167

第六节 食管原发性腺癌的细胞学诊断168

一、食管黏膜腺正常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168

二、食管固有腺腺上皮组织增生168

三、食管腺腺管上皮脱落细胞形态169

四、早期食管腺癌170

第七节 慢性食管炎170

一、食管炎的细胞学诊断170

二、食管炎组织病变的分级——内镜活检组织的初步分析171

第八节 食管鳞状上皮癌前增生的细胞学诊断171

一、食管上皮增生的细胞学分级方法简介171

二、食管上皮增生细胞学分级方法的组织病理学基础172

三、食管上皮增生细胞学分级标准的划分172

四、食管上皮增生细胞学分级的应用及阅片方法174

五、食管上皮增生的细胞学分级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174

第九节 食管上皮增生的上皮病变综合征175

第十节 食管拉网细胞学在高发区现场的应用177

第十一节 早期贲门腺癌的细胞学诊断180

三、正常细胞学185

一、解剖学与组织学185

二、细胞采集方法185

第十二章 口腔及胃肠道185

第一节 口腔185

四、良性疾病细胞学186

五、良性肿瘤细胞学186

六、恶性肿瘤细胞学186

第二节 胃188

一、胃解剖学188

二、组织学188

三、细胞采集方法189

四、胃液的正常细胞学193

五、胃良性疾病细胞学194

六、胃癌195

七、早期胃癌198

八、胃淋巴瘤200

十、胃转移性肿瘤203

十一、脱落细胞诊断的误诊问题203

九、胃平滑肌肉瘤203

第三节 结肠、直肠204

一、解剖学204

二、组织学204

三、细胞采集方法205

四、正常细胞学206

五、良性疾病细胞学207

七、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学208

六、结肠、直肠癌细胞学208

八、发现和监测癌的发生209

第四节 十二指肠、胆、胰209

一、解剖学与组织学209

二、病理学210

三、细胞采集方法210

四、正常细胞学212

五、癌细胞学213

六、胆囊上皮早期癌变214

七、胰腺囊性病变细胞学215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218

第一节 泌尿系统及泌尿系统非癌病变218

一、尿路的解剖学与组织学218

二、正常尿液细胞学219

三、下尿路炎症221

四、尿石症222

五、膀胱黏膜白斑病222

六、膀胱软斑病223

七、来自回肠膀胱的尿液223

八、治疗对膀胱上皮细胞的影响223

九、肾移植患者尿细胞223

第二节 泌尿系统上皮肿瘤223

一、膀胱移行上皮肿瘤223

二、膀胱其他上皮肿瘤224

一、肾细胞癌225

第三节 肾实质恶性肿瘤225

四、尿道癌225

三、肾盂和输尿管癌225

二、其他226

第四节 前列腺和精囊疾病226

一、前列腺按摩液细胞学226

二、雌激素治疗的影响227

第十四章 浆膜腔积液229

一、浆膜腔积液的形成230

第一节 浆膜腔积液组织学与细胞学230

二、积液中的主要细胞成分231

三、反应性(增生性或异型的)间皮细胞233

四、退化性改变的间皮细胞233

五、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特点233

第二节 良性病变的积液234

一、结核性积液234

二、肝硬变积液234

七、其他235

六、嗜酸性胸水235

八、特殊性积液235

三、类风湿性胸膜炎235

四、播散型红斑狼疮235

五、病毒感染235

第三节 原发性肿瘤积液236

一、间皮瘤的组织学分类和细胞学类型236

二、间皮瘤的细胞学诊断和形态表现237

三、恶性间皮瘤与转移癌鉴别的辅助技术237

第四节 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积液241

一、诊断积液中转移癌的难题241

二、积液中转移性肿瘤细胞的形态241

三、常见转移癌的形态特征242

第五节 对积液中发现形态相似细胞的思考244

一、多核细胞244

二、单个散在的小细胞244

三、小细胞团244

七、印地安线245

八、细胞浆中色素颗粒245

四、彩球样细胞团245

六、乳头状排列细胞团245

五、单个大细胞245

九、砂粒体246

十、胞浆具空泡的细胞246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中容易引起细胞学误诊的形态假象246

一、假菊形团246

二、假梅花状排列247

三、假纤维状细胞247

四、假柱状细胞247

第七节 治疗对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形态的影响248

一、积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改变248

二、积液中非上皮来源细胞成分的改变248

第八节 恶性肿瘤浆膜腔转移率249

第九节 对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结果的评估250

一、对细胞学诊断结果的评估250

二、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250

三、假阳性和假阴性原因探讨252

第十节 体腔冲洗液细胞学253

一、腹腔冲洗取材方法253

二、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应用及价值254

三、冲洗液的细胞学诊断255

第十五章 脑脊液259

第一节 脑脊液的解剖生理259

第二节 正常脑脊液细胞259

第三节 脑脊液中良性细胞改变260

第四节 非恶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261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263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264

第七节 脑脊液对治疗反应的评估266

第十六章 乳头溢液268

第一节 发生率268

第二节 乳头溢液检查的临床意义269

第三节 乳头溢液的危险因素270

第四节 溢液性状及其意义270

一、乳头溢液的性状270

二、乳头溢液性状与病变类型270

第五节 标本采集方法271

第六节 细胞学特点272

第七节 良性涂片常见细胞272

一、良性导管上皮细胞272

二、大汗腺样细胞272

第八节 恶性细胞特点273

六、钙化物质273

一、一般形态特点273

二、几种特殊的细胞团及其意义273

四、鳞状上皮细胞273

三、泡沫细胞273

五、各种炎症细胞273

三、单个细胞的特殊形态274

第九节 乳腺常见疾病细胞学276

第一节 女性生殖道的解剖学281

一、阴道281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道正常结构及细胞学281

第三篇 妇科脱落细胞学281

二、子宫282

三、输卵管283

四、卵巢283

第二节 女性生殖道的胚胎发生283

第三节 女性生殖道的组织学与细胞学284

一、阴道284

五、卵巢285

四、输卵管285

三、子宫体285

二、子宫颈285

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改变287

第四节 生育年龄女性生殖道上皮288

一、正常子宫颈及阴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结构288

二、正常子宫颈及阴道鳞状上皮的细胞学289

三、女性生殖道正常涂片中上皮以外的细胞292

第十八章 生理性激素周期性改变的细胞学294

第一节 生育期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的阴道涂片细胞学294

第二节 闭经期的细胞学296

一、早期闭经296

二、中间型(“密集型”)闭经297

三、萎缩型闭经297

第三节 青春前期细胞学表现297

第四节 妊娠与流产细胞学表现及其生理、病理组织学基础297

一、妊娠时子宫颈、阴道上皮的细胞学表现298

五、流产的细胞学改变299

四、产褥期的细胞学表现299

二、足月妊娠的细胞学表现299

三、胎膜破裂的细胞学表现299

第五节 女性激素水平、功能状态的细胞学评价300

一、概述300

二、细胞学评价激素状态的条件301

三、评价激素状态的鳞状细胞表现指标302

四、阴道细胞学确定排卵日期304

五、月经失常的细胞学评价304

附 细胞学标本采集及涂片制作方法307

第十九章 子宫颈良性病变的细胞学改变312

第一节 炎症312

一、炎症的发生机制312

二、微生物的侵入门户及途径312

三、急性阴道炎、宫颈炎的组织学细胞学改变313

四、慢性炎症的组织学细胞学改变314

五、子宫颈阴道的微生物感染317

二、宫颈白斑324

第二节 其他良性病变324

一、宫颈“糜烂”或外翻324

三、叶酸缺乏所致鳞状上皮异常325

四、宫颈内膜腺微小腺体增生325

五、子宫内避孕器对宫颈细胞学的影响325

六、宫颈阴道涂片中的异物326

七、宫颈内膜息肉326

第二十章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329

第一节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研究329

第二节 宫颈癌的发病因素330

一、疱疹病毒Ⅱ型330

二、人乳头瘤病毒331

第三节 宫颈癌癌前病变认识的历史及现状335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认识335

二、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认识335

三、20世纪60年代的认识336

四、20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的认识337

一、宫颈癌发生过程中最早期改变338

第四节 宫颈癌的形态发生过程338

二、早期改变的发展方式及起源部位339

三、癌前病变向浸润癌进展的可能机制341

第五节 宫颈癌癌前病变定义、命名、分类及标准343

一、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若干重要事实343

二、癌前病变研究重点及命名、分类分歧,当前认识343

三、癌前驱病变的定义347

第六节 原位癌及宫颈有关病变自然史350

一、原位癌的回顾性研究350

二、原位癌的前瞻性研究351

三、癌前病变“消失”的问题352

四、原位癌及交界性病变的生物学意义353

五、妊娠时原位癌的诊断问题353

六、20岁以下年轻女性宫颈原位癌及有关病变353

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355

第七节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55

二、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63

第八节 宫颈鳞状细胞癌365

一、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66

二、几种少见类型的宫颈鳞状细胞癌368

第九节 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临床调查和实验室研究369

一、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临床调查369

二、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实验室研究371

第十节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状细胞癌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及阳性患者的处理373

第十一节 宫颈腺癌概论375

一、宫颈腺癌概述375

二、宫颈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376

第十二节 宫颈腺癌癌前病变376

一、宫颈腺上皮细胞不典型性改变376

二、原位腺癌378

二、浸润性腺癌381

一、微小浸润腺癌381

第十三节 宫颈腺癌381

第十四节 宫颈腺癌细胞学图像鉴别诊断384

一、宫颈腺癌与不成熟化生细胞的鉴别384

二、宫颈腺癌与储备细胞增生的鉴别384

三、宫颈腺癌与修复细胞的鉴别385

四、宫颈腺癌与组织细胞的鉴别385

五、宫颈腺癌与萎缩细胞的鉴别386

第二十一章 子宫内膜细胞诊断学393

第一节 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形态学393

一、子宫内膜的组织学393

二、涂片中子宫内膜细胞的正常形态395

三、宫颈或阴道穹隆涂片397

四、涂片中的非子宫内膜细胞成分397

第二节 炎症时子宫内膜细胞的改变398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398

四、放线菌性子宫内膜炎399

二、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399

三、结核性子宫内膜炎399

五、其他罕见的子宫内膜炎400

第三节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细胞学400

一、病理组织学特点400

二、细胞学特点401

第四节 子宫恶性肿瘤的细胞学402

一、子宫内膜癌402

二、子宫肉瘤409

三、子宫内膜转移癌410

第五节 绝经后出血的子宫内膜细胞学410

一、萎缩性内膜的绝经后出血412

二、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的绝经后出血413

三、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引起的绝经后出血414

第六节 卵巢肿瘤的子宫内膜细胞学414

第七节 子宫内膜细胞的医源性改变415

二、细胞学特点415

一、病理学特点415

一、避孕药的影响416

二、子宫内节育器的影响416

三、男性激素的影响417

四、雌激素的影响417

五、黄体类激素的影响417

六、子宫内膜创伤的影响417

第八节 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标准及诊断结果的处理418

一、诊断标准418

二、诊断结果的处理420

第九节 取材、制片、阅片422

一、取材422

二、制片423

三、阅片423

一、卵巢功能性肿瘤426

第一节 卵巢肿瘤426

第二十二章 卵巢、输卵管肿瘤和阴道、外阴疾病426

二、卵巢原发性癌427

第二节 输卵管癌431

第三节 阴道疾病432

一、阴道的良性病变432

二、阴道的恶性肿瘤434

三、巴氏腺肿瘤437

第四节 外阴疾病438

一、外阴组织学特点438

二、正常涂片438

三、感染性疾病438

四、良性肿瘤438

五、恶性肿瘤439

第二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不常见的恶性肿瘤443

第一节 平滑肌肉瘤443

第三节 间质细胞肉瘤444

第二节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444

第四节 恶性淋巴瘤445

第五节 葡萄状肉瘤445

第六节 恶性黑色素瘤445

第七节 绒毛膜上皮癌446

第二十四章 各种治疗对女性生殖道上皮细胞的影响448

第一节 女性生殖道上皮细胞的放射反应448

一、良性上皮细胞的放射急性反应448

二、良性上皮细胞的放射后长期性反应450

三、恶性上皮细胞的放射反应450

第二节 放射治疗时间与癌细胞反应的关系451

第三节 放射反应的放射生物学451

第四节 细胞放射反应和敏感反应的实用价值452

一、细胞放射反应的观察和应用452

第五节 其他治疗时上皮细胞的反应453

一、子宫颈上皮细胞对烷化剂的反应453

二、细胞敏感反应的发现和应用453

二、免疫抑制454

三、口服避孕剂454

简介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的报告方式456

新的宫颈/阴道细胞病理学诊断回报(或称报告)方式建议465

第四篇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471

第二十五章 细针吸取细胞学总论471

第一节 针吸细胞学的兴起与发展471

二、针吸细胞学检查最适合的情况472

第二节 细针吸取细胞学的应用范围472

一、针吸细胞检查部位472

三、常用针吸细胞学检查项目473

第三节 针吸技术474

一、器械474

二、针吸操作475

三、影响针吸操作成败的因素476

一、涂片477

二、固定与染色477

四、几种特殊肿物的针吸477

第四节 涂片制备477

三、吸出组织碎片的处理478

四、其他特殊检查法478

五、微量细胞标本制备方法简介479

第五节 针吸细胞学诊断的优缺点及新进展479

第六节 细胞学诊断及注意事项480

一、几种常见细胞形态学特点480

二、针吸细胞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481

三、细胞学需与病理组织学相结合481

第七节 诊断准确性及其实用价值482

一、准确性482

二、细胞学诊断准确性统计方法483

三、正确对待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假阴性及假阳性483

四、关于细胞学诊断分级问题483

二、合并症484

第八节 禁忌证与合并症484

一、禁忌证484

第九节 针吸是否会引起肿瘤扩散的问题485

第二十六章 乳腺490

第一节 乳腺的局部解剖及组织学提要490

第二节 乳腺常见病变种类491

第三节 针吸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及适用范围492

第四节 有关乳腺针吸操作的几点体会492

第五节 针吸细胞学形态493

一、乳腺针吸涂片常见正常细胞493

二、乳腺炎症性疾病细胞学494

三、乳腺增生症细胞学495

四、乳腺良性肿瘤细胞学497

第六节 乳腺癌499

一、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499

二、乳腺癌细胞一般形态特点499

三、几种常见乳腺癌类型的细胞形态501

四、X线摄影立体定位针吸细胞学发现微小癌502

五、乳腺癌针吸细胞学分级推测患者预后503

第七节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504

第八节 免疫组化在乳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504

第九节 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505

一、准确性评价505

二、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几点措施507

三、乳腺针吸细胞诊断注意事项508

四、针吸细胞学诊断误诊原因分析508

第二十七章 唾液腺及颈部囊肿515

第一节 唾液腺组织和病理分类515

一、唾液腺的解剖组织学515

二、唾液腺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类516

二、舍格伦综合征517

三、肉芽肿性疾患517

第二节 非肿瘤性唾液腺肿块517

一、涎腺炎517

四、腮腺良性肥大518

第三节 唾液腺上皮性肿瘤518

一、唾液腺肿瘤一般细胞学特点518

二、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519

一、涎腺囊肿523

二、淋巴上皮囊肿523

第四节 面颈部囊肿523

三、甲状舌管囊肿524

第五节 唾液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524

第二十八章 甲状腺526

第一节 甲状腺的解剖学与组织学概述526

第二节 甲状腺针吸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527

第三节 甲状腺针吸细胞学的报告方法527

第四节 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检查527

一、甲状腺的外观检查527

二、甲状腺触诊527

第五节 常见甲状腺疾病的分类528

一、滤泡细胞529

二、嗜酸性细胞529

三、C细胞529

第六节 甲状腺正常细胞形态学529

第七节 甲状腺非肿瘤性疾病530

一、甲状腺发育异常530

二、甲状腺肿531

三、甲状腺炎532

第八节 甲状腺良性肿瘤534

一、滤泡性腺瘤534

二、嗜酸细胞腺瘤534

三、乳头状腺瘤534

四、不典型性腺瘤535

第九节 甲状腺癌535

一、乳头状癌535

三、髓样癌536

二、滤泡性癌(透明细胞癌、嗜酸细胞癌)536

四、未分化癌(小细胞癌、梭形细胞巨细胞癌)537

五、鳞状细胞癌537

第十节 甲状腺转移癌537

第十一节 甲状腺恶性淋巴瘤538

第十二节 甲状腺非上皮性肿瘤538

第十三节 甲状腺针吸细胞学的准确性538

第十四节 甲状腺针吸细胞学的误诊或漏诊原因539

第十五节 甲状腺针吸检查的局限性539

第二十九章 淋巴结543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与染色544

一、标本的吸取544

二、染色544

第二节 淋巴结穿刺涂片的基本形态学特征545

第三节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淋巴细胞转化形态特征546

二、弓形体病547

一、结核病547

第四节 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547

三、猫爪病548

第五节 淋巴结原发性肿瘤548

一、霍奇金病548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549

三、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552

第六节 淋巴结转移癌552

小结553

第三十章 软组织及皮肤555

第一节 软组织555

一、概述555

二、纤维组织肿瘤562

三、纤维组织细胞肿瘤564

四、脂肪组织肿瘤565

五、平滑肌组织肿瘤566

六、横纹肌组织肿瘤568

七、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肿瘤569

八、血管周细胞肿瘤570

九、滑膜组织肿瘤571

十、间皮组织肿瘤571

十一、神经组织肿瘤572

十二、副神经节肿瘤574

十三、其他肿瘤575

第二节 皮肤576

一、概述576

二、上皮性肿瘤577

三、黑色素源系统肿瘤578

四、皮肤转移性肿瘤578

第三十一章 胸腔器官582

第一节 概况582

一、概述582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583

三、针吸方法583

四、并发症584

五、价值585

第二节 肺脏针吸细胞学586

一、解剖组织学概述586

二、肺部常见病变分类587

三、正常细胞587

四、炎症及非肿瘤性疾病588

五、肺部恶性肿瘤589

第三节 纵隔疾病590

一、胸腺瘤591

二、恶性淋巴瘤591

三、生殖细胞性肿瘤591

第四节 胸膜和胸壁病变592

一、间皮瘤592

二、转移性肿瘤592

四、胸骨下甲状腺肿592

五、神经源性肿瘤592

第三十二章 腹腔器官595

第一节 概述595

一、腹部脏器检查影像技术595

二、穿刺针的选择596

三、针吸操作596

四、适应证597

六、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细针吸取组织学检查对比598

五、合并症598

第二节 肝脏599

一、解剖及组织学复习概要599

二、肝脏常见病变种类600

三、针吸适应证600

四、肝脏良性病变及良性细胞601

五、肝癌602

六、转移性肿瘤604

七、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604

八、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研究605

一、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必要性及优越性608

二、胰腺的正常结构及主要病变608

第三节 胰腺608

三、细胞学609

四、准确性及临床意义610

第四节 腹膜后肿物611

第三十三章 前列腺、肾、肾上腺615

第一节 前列腺针吸细胞学615

一、前列腺的解剖、组织学简介615

二、前列腺病变种类615

三、适应证、禁忌证及合并症615

四、前列腺针吸活检的特殊器械及操作616

五、正常前列腺常见细胞618

六、前列腺良性病变618

七、前列腺恶性病变618

九、前列腺癌治疗后的细胞学改变620

八、前列腺针吸细胞涂片中的非前列腺细胞620

第二节 肾针吸细胞学621

一、正常肾细胞学621

二、良性病变621

三、恶性病变622

四、肾肿瘤针吸活检的合并症623

第三节 肾上腺针吸细胞学624

一、皮质腺瘤624

二、皮质腺癌624

三、嗜铬细胞瘤624

四、神经母细胞瘤624

五、肾上腺转移癌624

第三十四章 卵巢、子宫628

第一节 卵巢局部解剖学与组织学628

第二节 卵巢疾病的细胞学诊断628

二、定性诊断629

三、技术方法629

一、早期发现629

四、卵巢炎性疾病630

五、卵巢瘤样病变630

第三节 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631

第四节 卵巢良性肿瘤细胞学634

一、浆液性囊腺瘤634

二、黏液性囊腺瘤634

三、良性畸胎瘤635

四、良性勃勒纳瘤635

五、卵巢良性子宫内膜样瘤635

六、卵泡膜细胞瘤635

七、纤维瘤635

第五节 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学636

一、卵巢恶性肿瘤早期细胞形态特征636

二、涂片背景636

三、几种卵巢癌细胞学形态636

四、几种特殊恶性肿瘤细胞学638

第六节 子宫解剖组织学概述639

第七节 子宫内膜瘤样病变640

一、子宫肌腺病640

二、子宫内膜息肉640

第八节 子宫肿瘤针吸抽取常见细胞及形态640

一、常见的良性细胞形态641

二、常见的恶性细胞形态641

第九节 子宫内膜癌642

一、腺癌642

二、鳞状细胞癌642

三、腺鳞癌642

第十节 子宫间叶组织源性肿瘤643

一、子宫平滑肌瘤643

二、子宫平滑肌肉瘤643

三、子宫间质肉瘤643

四、子宫癌肉瘤643

第十一节 卵巢、子宫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细胞形态学变化644

第十二节 针吸细胞学诊断妇科肿瘤临床评价645

第三十五章 骨、软骨及关节648

第一节 概论648

一、骨的解剖组织学648

二、骨病损的诊断方法649

三、骨病损穿刺技术650

四、骨病损针吸涂片常见细胞特点651

第二节 骨肿瘤的组织学分类653

一、WHO肿瘤分类(1993)653

二、笔者对骨病损FNA诊断的分类655

第三节 骨炎性病变及瘤样病变656

一、骨炎性病变656

二、骨瘤样病变657

二、骨软骨瘤659

四、软骨母细胞瘤659

三、软骨瘤659

一、骨母细胞瘤659

第四节 骨良性及临界性肿瘤659

五、软骨黏液样纤维瘤660

六、骨纤维性肿瘤660

七、骨巨细胞瘤661

八、腱鞘巨细胞瘤662

第五节 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662

一、成骨肉瘤662

二、皮质旁骨肉瘤663

三、软骨肉瘤664

四、骨髓源性肿瘤665

第六节 骨、关节之软组织源性肿瘤666

第七节 骨转移性恶性肿瘤666

第三十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670

第一节 中枢神经胚胎发生和组织学670

四、垂体腺细胞671

三、小脑颗粒细胞671

一、神经细胞671

二、胶质细胞671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细胞671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学672

一、针吸组织细胞方法672

二、制片及快速染色672

三、中枢神经细胞学诊断准确率673

四、脑肿瘤病理分类674

五、常见肿瘤细胞学679

第四节 非肿瘤性病变686

第三十七章 眼眶及眼球691

第一节 眼肿物的针吸技术691

一、针吸方法691

二、细胞学的报告方法691

第二节 眼眶693

一、眼眶解剖组织学693

二、眼眶肿瘤694

第三节 眼球698

一、眼球的解剖组织学698

二、恶性肿瘤699

第四节 针吸细胞学的阳性率和误差因素700

一、阳性率700

二、造成假阴性和假性的主要原因701

第五篇 其他细胞学705

第三十八章 手术中细胞学诊断705

第一节 概况705

第二节 术中细胞学诊断的优点和局限性707

一、细胞的细微结构清晰707

二、适合于难以取活检和小活检的组织707

三、适合于难以切片的组织707

四、适合于传染性疾病的诊断707

五、适合于基层医院707

一、外科标本细胞学制片的制备方法708

第三节 细胞学制片方法708

六、制片速度快708

七、手术中细胞学诊断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708

二、固定709

三、染色709

第四节 主要系统的术中细胞学检查710

一、乳腺710

二、甲状腺712

三、胰腺、胆道以及乏特壶腹部713

四、骨713

五、中枢神经系统714

六、淋巴结715

第三十九章 循环血液中的癌细胞检查718

第一节 历史回顾718

一、溶解红细胞的方法719

二、清除吞噬细胞的方法719

第二节 检查血中癌细胞的技术719

三、离心沉淀法720

四、微孔薄膜滤过法720

第三节 血中癌细胞的识别及出现频度720

一、报告差异的原因720

二、癌细胞与其他细胞鉴别720

第四节 检查血中癌细胞的意义721

一、血中癌细胞对患者预后的影响721

二、癌细胞入血及形成转移的机制722

第五节 血液循环中的巨核细胞722

第六节 骨髓中癌细胞检查及其意义723

一、骨髓中癌细胞的存在723

二、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723

三、乳腺癌细胞在骨髓中出现的频度723

四、骨髓中癌细胞的意义723

第七节 创伤性冲洗液中癌细胞的意义724

第八节 胸导管淋巴液中癌细胞的意义724

五、小结724

第四十章 骨髓、外周血细胞学726

第一节 概述726

一、血细胞的生成与造血干细胞及血细胞发育体系726

二、骨髓、外周血细胞学检查727

第二节 血细胞形态发育规律及识别细胞原则728

一、血细胞形态发育规律728

二、识别细胞形态的原则728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点729

一、红系细胞形态特点729

二、巨幼红系细胞形态特点730

三、病理性成熟红细胞及核残余物形态特点730

四、粒系细胞形态特点732

五、单核系细胞形态特点733

六、巨核系细胞形态特点734

七、淋巴系细胞形态特点735

八、浆系细胞形态特点736

九、骨髓支架非造血细胞形态特点737

第四节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739

一、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739

二、骨髓穿刺标本的采集739

三、骨髓穿刺取材成功的指标740

四、骨髓液检查项目740

五、骨髓活检740

六、正常骨髓象741

七、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度741

八、粒/红及其他比例741

第五节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步骤及注意事项和检查报告书写内容743

一、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步骤743

第六节 贫血细胞形态诊断学748

一、增生性贫血748

二、缺铁性贫血748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749

三、溶血性贫血749

五、再生障碍性贫血750

第七节 白血病种类与分型751

一、白血病传统种类与分型751

二、白血病FAB分型751

三、AL-MIC分型751

四、当前国内外急性、慢性白血病主要分类(型)751

第八节 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诊断753

一、临床表现753

二、血液学检查753

三、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754

四、急性淋巴系白血病(ALL)细胞形态学诊断757

五、鉴别诊断与诊断依据(要求)757

第九节 慢性白血病细胞形态诊断758

一、慢性白血病的特点758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58

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62

第十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65

一、MDS-FAB分型765

二、病态造血形态异常76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767

第十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767

一、血象768

二、骨髓象768

三、鉴别诊断768

第十二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768

一、血象768

二、骨髓象768

第十三节 戈谢病769

第十四节 尼曼-匹克病769

第十五节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770

第十六节 骨髓转移瘤(癌)770

二、血象771

三、骨髓象771

一、临床表现771

附 英文缩写和简写词表772

第四十一章 艾滋病细胞学涂片检查780

第一节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简介780

第二节 病理变化提要781

一、淋巴结781

二、其他脏器781

三、机会性感染781

四、机会性肿瘤781

第三节 AIDS的诊断标准782

第四节 各种感染的涂片检查782

第五节 肿瘤性病变的细胞学检查784

第六篇 诊断细胞病理学技术789

第四十二章 细胞学实验室管理789

第一节 细胞学实验室设备789

第二节 细胞学实验室工作人员790

第三节 细胞学的回报791

第四节 阅片和归档792

第五节 细胞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792

一、标本的质量控制792

二、诊断质量的控制793

第四十三章 细胞病理学常规技术795

第一节 固定795

一、固定目的795

二、固定方法795

三、固定注意事项796

四、几种特殊固定液的配制797

第二节 染色797

一、核染色797

二、分化和碱化798

三、胞浆染色798

四、透明800

五、染色步骤800

六、染色的注意事项803

七、封固涂片804

八、褪色804

九、几种特殊染色方法805

第三节 标本制备811

一、Bales方法812

二、微孔滤膜涂片制备方法813

三、细胞蜡块的制备方法814

第四节 阅片815

第四十四章 免疫细胞化学在诊断细胞学中的应用818

第一节 免疫细胞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818

一、抗原与抗体818

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821

三、免疫细胞化学显色系统823

四、定量免疫细胞化学823

五、标记结果的正确判断824

七、提高免疫细胞化学可靠性的措施825

六、常见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825

第二节 肿瘤细胞学诊断的免疫细胞化学826

一、标记物的选择826

二、中间微丝抗体829

三、不分化肿瘤表型标记物830

四、肿瘤特异性相关抗原831

五、胸腹水(渗出物)832

六、增殖细胞标记物833

附一 免疫细胞化学常用抗体及中英文名称对照834

七、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标记834

附二 肿瘤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常用基因蛋白抗体836

附三 免疫细胞化学常用内分泌激素抗体837

第四十五章 电子显微镜在细胞学中的应用841

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的类型及特点841

一、透射电镜841

二、扫描电镜841

一、悬液及游离细胞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842

第二节 临床细胞学电镜样品的简便制作方法842

三、分析电镜842

四、超高压电镜842

二、少量游离细胞样品的制备方法843

三、用光镜和电镜结合观察细胞涂片上同一细胞的简单方法843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在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845

一、电镜诊断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基础846

二、细胞学超微结构的特殊性850

三、常见肿瘤细胞学超微诊断851

第四十六章 流式细胞仪及图像分析在细胞学中的应用859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859

一、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工作原理859

二、样品的制备860

三、流式细胞仪实验资料的分析862

四、流式细胞仪在临床病理细胞诊断学中的应用864

一、DNA定量分析的细胞遗传学基础866

第二节 DNA图像分析866

二、DNA定量分析的方法867

三、适用于DNA图像分析的材料867

四、DNA图像分析的技术要求867

五、对DNA图像测量结果的分析868

六、DNA图像分析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869

第四十七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学中的应用872

第一节 目前常用的几种肿瘤基因诊断872

一、ras原癌基因及其蛋白产物P21873

二、C-erbB-2基因873

三、C-myc基因873

四、P53基因873

五、bcl-2基因874

六、nm-23基因874

第二节 细胞生长因子874

三、Ki-67抗体875

四、核仁组成区875

二、增殖细胞核抗原875

一、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875

第三节 性激素受体检测877

第四节 诊断细胞学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简介877

一、免疫细胞化学技术878

二、原位杂交技术878

三、聚合酶链反应878

四、原位PCR878

五、原位PCR操作步骤(间接法)879

第四十八章 PCR技术在临床细胞学基因诊断中的应用882

第一节 基因诊断的概念和原理882

第二节 基因诊断方法883

第三节 DNA合成和PCR原理883

第四节 DNA的提取884

一、细针吸取新鲜组织DNA的提取884

二、体液885

三、刮片886

第五节 DNA的PCR扩增887

一、PCR反应体系的组成887

二、PCR循环887

第六节 DNA凝胶电泳888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888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889

第七节 PCR技术在检测病原体中的应用891

二、巨细胞病毒的检测892

一、肝炎病毒的检测892

三、结核杆菌PCR检测893

四、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检测893

第八节 PCR技术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的应用893

一、淋巴瘤TCR及IgH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893

二、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中的应用893

第九节 送检标本的要求894

附一 基因诊断项目895

附二 常用试剂的母液配方8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