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大格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大格局](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2841569.jpg)
- 息曙光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17847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国际政治(学科: 研究) 国际政治关系(学科: 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大格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第一章何谓“世界大格局”1
目录1
序1
第一章何谓“世界大格局”1
一、大格局概念之界定4
第一节大格局不是“任人打扮的女孩”4
第一节大格局不是“任人打扮的女孩”4
一、大格局概念之界定4
二、“大格局”与几组相关概念之比较5
二、“大格局”与几组相关概念之比较5
第二节大格局之基础:安全利益及保9
障结构9
第二节大格局之基础:安全利益及保9
障结构9
一、国家安全与安全利益10
一、国家安全与安全利益10
二、有关国家安全利益斗争的阶段18
二、有关国家安全利益斗争的阶段18
第三节大格局:多层次立体国际战略22
关系系统22
第三节大格局:多层次立体国际战略22
关系系统22
第四节决定世界大格局的因素25
第四节决定世界大格局的因素25
一、综合国力构成及对比关系27
一、综合国力构成及对比关系27
二、国家利益冲突与政治经济体制50
二、国家利益冲突与政治经济体制50
三、政府决策与结盟战略59
三、政府决策与结盟战略59
四、国际法律体系之效能63
四、国际法律体系之效能63
第二章雅尔塔格局的形成和发展67
第二章雅尔塔格局的形成和发展67
第一节列强野蛮称霸的旧格局68
第一节列强野蛮称霸的旧格局68
一、国际体系初步形成69
一、国际体系初步形成69
二、从梅特涅到俾斯麦76
二、从梅特涅到俾斯麦76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84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84
一、战火中的新世界路标与雅尔塔会议91
一、战火中的新世界路标与雅尔塔会议91
第二节雅尔塔冷战格局何以形成91
第二节雅尔塔冷战格局何以形成91
二、美苏争夺与欧洲的分裂101
二、美苏争夺与欧洲的分裂101
三、德国的分裂与两大集团对峙110
三、德国的分裂与两大集团对峙110
四、雅尔塔冷战格局的特点112
四、雅尔塔冷战格局的特点112
第三节摇撼雅尔塔格局的冲击波130
第三节摇撼雅尔塔格局的冲击波130
一、争夺经济与科技的制高点131
一、争夺经济与科技的制高点131
二、向二级结构打进一个楔子:毛泽东的杰作137
二、向二级结构打进一个楔子:毛泽东的杰作137
三、美日欧实力变化与矛盾142
三、美日欧实力变化与矛盾142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潮流160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潮流160
五、第三世界的成熟和发展165
五、第三世界的成熟和发展165
第三章划时代的转变:172
雅尔塔冷战格局之终结172
第三章划时代的转变:172
雅尔塔冷战格局之终结172
第一节痛苦的“戈尔巴乔夫革命”177
与“8.19事变”的历史性转折177
第一节痛苦的“戈尔巴乔夫革命”177
与“8.19事变”的历史性转折177
一、戈尔巴乔夫:克里姆林宫交椅的新主人178
一、戈尔巴乔夫:克里姆林宫交椅的新主人178
二、苏联的五大变化179
二、苏联的五大变化179
三、第三阶段:无法控制的转折190
——“8.19事变”190
三、第三阶段:无法控制的转折190
——“8.19事变”190
一、初尝“禁果”的喜悦202
一、初尝“禁果”的喜悦202
第二节 中国改革之轨迹202
第二节 中国改革之轨迹202
二、十字路口上208
二、十字路口上208
一、波兰210
第三节东欧剧变:心脏区大震颤210
一、波兰210
第三节东欧剧变:心脏区大震颤210
二、匈牙利213
二、匈牙利213
三、捷克斯洛伐克216
三、捷克斯洛伐克216
四、保加利亚220
四、保加利亚220
五、罗马尼亚223
五、罗马尼亚223
六、德国的统一226
六、德国的统一226
的国际争论233
七、需要历史新高度:关于社会主义233
七、需要历史新高度:关于社会主义233
的国际争论233
一、是竞赛,还是裁军?244
第四节安全逻辑的初步变化:裁军244
一、是竞赛,还是裁军?244
第四节安全逻辑的初步变化:裁军244
二、裁军与安全:追求新关系254
二、裁军与安全:追求新关系254
第五节海湾战争说明了什么259
第五节海湾战争说明了什么259
一、呻吟的沙漠260
一、呻吟的沙漠260
二、现实的启示265
二、现实的启示265
第一节各国战略理论家如是说273
第四章世界大格局演变之规律273
第一节各国战略理论家如是说273
第四章世界大格局演变之规律273
的学说274
一、力量均衡是根本:一个古老而年轻274
的学说274
一、力量均衡是根本:一个古老而年轻274
治张目吗?279
二、追求国家利益与国家权力:为强权政279
治张目吗?279
二、追求国家利益与国家权力:为强权政279
地缘政治理论面面观286
三、如何确定战略安全利益范围:286
地缘政治理论面面观286
三、如何确定战略安全利益范围:286
四、关于核威慑的理论和实践294
四、关于核威慑的理论和实践294
五、霸权的兴衰:保罗·肯尼迪也许有失误301
五、霸权的兴衰:保罗·肯尼迪也许有失误301
的思想宣言308
六、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当代西方308
的思想宣言308
六、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当代西方308
七、托夫勒们的观点:能影响世界格局吗?312
七、托夫勒们的观点:能影响世界格局吗?312
第二节试解大格局之谜319
第二节试解大格局之谜319
一、大格局演化的互动过程319
一、大格局演化的互动过程319
二、大格局演变的五个阶段326
二、大格局演变的五个阶段326
第三节什么是稳定的格局结构329
第三节什么是稳定的格局结构329
若干问题333
第四节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333
若干问题333
第四节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333
一、今天国际社会发展的六种趋势335
一、今天国际社会发展的六种趋势335
二、按谁的标准去设计?341
二、按谁的标准去设计?341
三、寻找共同点348
三、寻找共同点348
第五章新旧格局的过渡阶段:351
走向“五大板块结构”吗?351
第五章新旧格局的过渡阶段:351
走向“五大板块结构”吗?351
第一节新格局初露端倪352
一、四大意识形态与社会体制352
第一节新格局初露端倪352
一、四大意识形态与社会体制352
二、美日欧经济三极与世界经济新格局362
二、美日欧经济三极与世界经济新格局362
三、能建立五大安全系统吗?373
三、能建立五大安全系统吗?373
四、五大板块结构380
四、五大板块结构380
第二节新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385
一、“独联体”及东欧的走向385
第二节新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385
一、“独联体”及东欧的走向385
二、西方联盟的内部分化398
二、西方联盟的内部分化398
三、美国的全球战略405
三、美国的全球战略405
四、第三世界的分化411
四、第三世界的分化411
五、联合国的作用与改造413
五、联合国的作用与改造413
第三节各国整体实力大角逐417
第三节各国整体实力大角逐417
一、思想革命的竞争是根本418
一、思想革命的竞争是根本418
二、科学技术竞争是关键422
二、科学技术竞争是关键422
三、经济竞争是重点428
三、经济竞争是重点428
四、军事技术与战争理论的革命433
四、军事技术与战争理论的革命433
第六章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41
第六章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41
第一节文明大国的外交轨迹442
第一节文明大国的外交轨迹442
一、近代的屈辱外交444
一、近代的屈辱外交444
二、新中国外交的三个时期448
二、新中国外交的三个时期448
一、90年代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四大挑战455
第二节新时期的外交局面455
一、90年代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四大挑战455
第二节新时期的外交局面455
二、不能忘记的有利因素458
二、不能忘记的有利因素458
第三节重新构造我们的国际战略462
一、确定国际新战略与安全利益保障范围462
与外交政策462
一、确定国际新战略与安全利益保障范围462
与外交政策462
第三节重新构造我们的国际战略462
二、对外政策的五大支柱465
二、对外政策的五大支柱465
三、对付来自台湾地区的挑战474
三、对付来自台湾地区的挑战474
第四节几个特殊的问题475
第四节几个特殊的问题475
一、国内发展与对外政策的关系476
二、建立有效的反危机决策机构476
二、建立有效的反危机决策机构476
一、国内发展与对外政策的关系476
三、如何处理“两难选择”情形479
三、如何处理“两难选择”情形479
四、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政治人才480
四、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政治人才480
初步的结论(代后记)482
初步的结论(代后记)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