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脊柱外科学 第2版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脊柱外科学 第2版 上
  • Keith H. Bredwell Ronald L. DeWald主编;胡有谷,党耕町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122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137页
  • 文件大小:334MB
  • 文件页数:11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脊柱外科学 第2版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3

第1章 术前护理3

护理在术前评估和教育中的作用3

身体情况评估3

上卷3

病人教育5

术前教育方式和内容6

术后疼痛的处理7

其他7

第2章 脊柱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和手术后的护理10

护理概论10

围手术期护理10

术后护理16

小结26

实验室检查29

第3章 麻醉相关问题的处理29

病史和体检29

有合并症的脊柱病人30

危险因素评估32

术中麻醉注意事项32

术后麻醉注意事项33

小结34

第4章 脊柱畸形的术中监护36

脊髓损伤的类型36

成功监护程序的概论38

神经生理监护和外科手术38

仪器操作40

神经生理检测方法学40

关于SEPs的解释42

运动诱发电位43

摘要47

小结47

臂丛神经损伤和术中监护47

第5章 神经根监护55

背景55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与诱发肌电图的优缺点55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的诱发和记录58

肌电图的诱发和记录59

EMG方法学小结64

小结64

第6章 经颅磁刺激诱发运动电位术中脊髓监护68

术中脊髓运动功能的监护方法68

术中经颅磁刺激监护69

常见注意事项71

小结72

安全性72

第7章 体感诱发电位用于脊髓监护74

脊柱手术风险74

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重要性74

体感诱发电位的来源75

皮层和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75

刺激和记录技术76

诱发电位监护的技术要求77

术中诱发电位解释的标准77

麻醉对诱发电位的影响78

体感诱发电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79

术中监护的应用79

小结80

血栓形成机理82

脊柱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文献回顾82

第8章 成人脊柱畸形病人的深静脉栓塞82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诊断方法84

治疗86

小结86

第9章 手术对营养不良病人的影响89

营养需求89

蛋白和热量性营养不良的影响89

营养评定90

营养补充92

手术结果94

小结96

第10章 脊柱畸形病人呼吸功能的测定100

脊柱畸形病人呼吸功能检查的原理100

呼吸功能的常规检查100

脊柱畸形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02

脊柱畸形病人的病史105

呼吸功能相关的体检和影像学发现105

肺通气的评定和急性术后问题106

小结106

第11章 后路节段性脊柱内固定的基本技术108

钢丝和钢缆108

钩111

螺钉113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118

小结121

第二篇 生物力学127

第12章 概论、评估与实验127

脊柱固定所需的条件127

腰椎128

胸椎131

颈椎133

稳定的目的136

实验与临床实践间的差距138

第13章 载荷分布法则141

生物力学和脊柱结构141

载荷分布法则和脊柱内固定器械142

小结144

第14章 颈椎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150

脊柱的稳定性150

生理性颈椎前凸150

内固定器械实验151

上颈椎固定151

下颈椎固定152

小结156

体外生物力学测定158

概论158

第15章 脊柱侧凸三维矫正的生物力学158

体内生物力学测定161

小结162

第三篇 解剖手术入路167

第16章 脊柱解剖:正常矢状面排列167

发育、解剖和功能167

三维脊柱排列168

脊柱排列的命名法168

脊柱排列的命名法168

脊柱的平衡169

脊柱的平衡169

正常胸椎的后凸170

正常胸椎的后凸170

胸腰段交界处171

正常腰椎的前凸171

腰椎、骨盆的排列171

胸腰段交界处171

腰椎、骨盆的排列171

正常腰椎的前凸171

小结172

小结172

手术概论174

第17章 脊柱后方和侧后方手术入路174

第17章 脊柱后方和侧后方手术入路174

手术概论174

后路脊柱手术入路和相关解剖179

后路脊柱手术入路和相关解剖179

小结190

小结190

第18章 颈椎前方手术入路195

下颈椎入路195

第18章 颈椎前方手术入路195

下颈椎入路195

中、上颈椎入路196

中、上颈椎入路196

斜坡和寰椎入路198

斜坡和寰椎入路198

并发症201

并发症201

简史203

第19章 上颈椎的前咽后手术入路203

第19章 上颈椎的前咽后手术入路203

简史203

手术技术207

统计资料207

手术技术207

统计资料207

术后处理209

术后处理209

讨论209

讨论209

第20章 改良的颈胸结合部前方手术入路212

解剖212

适应证212

手术技术212

第20章 改良的颈胸结合部前方手术入路212

解剖212

适应证212

手术技术212

结果214

相关技术214

相关技术214

结果214

并发症215

并发症215

小结216

小结216

禁忌证217

适应证217

第21章 颈胸结合部的前方手术入路217

体位217

第21章 颈胸结合部的前方手术入路217

适应证217

禁忌证217

体位217

颈部手术入路218

颈部手术入路218

胸部手术入路221

胸部手术入路221

并发症223

手术入路的选择223

并发症223

手术入路的选择223

第22章 胸腰椎前方手术入路和技术226

第22章 胸腰椎前方手术入路和技术226

第23章 腰椎前方手术入路234

前外侧入路经腹膜后暴露腰2~腰5234

前外侧入路经腹膜后暴露腰2~腰5234

第23章 腰椎前方手术入路234

正中经腹入路237

正中经腹入路237

手术技术240

第24章 旁正中腹膜外腰椎前方手术入路240

第24章 旁正中腹膜外腰椎前方手术入路240

小结246

第四篇 先天性或发育不良性脊柱畸形249

第25章 发育不良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249

诊断标准249

脊柱畸形250

颈椎畸形251

胸椎和腰椎畸形253

软组织问题264

小结268

第26章 马方综合征脊柱病理学271

病史271

治疗271

并发症277

第27章 骨发育不全性脊柱畸形278

软骨发育不全278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282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283

双侧萎缩性骨发育不全284

粘多糖类疾病285

其他综合征286

第28章 脊柱成骨不全291

脊柱成骨不全的发病率和病因292

治疗292

麻醉296

颅颈交界处和颈椎异常298

椎弓峡部不连、椎弓崩裂和脊柱滑脱症299

脊柱骨折300

小结303

第29章 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脊柱畸形305

非手术治疗306

脊柱畸形306

围手术期处理308

手术308

术后护理和并发症310

小结312

第30章 先天性脊柱侧弯313

分类和自然史313

基因315

临床诊断315

放射学诊断315

治疗318

后路器械矫正融合320

半侧骨骺固定术320

半椎体切除术323

第31章 先天性椎管内畸形:脊柱神经管闭锁不全——胚胎学、病理学和治疗332

定义332

病史332

流行病学333

胚胎学334

开放性神经管闭锁不全336

闭合性神经管闭锁不全339

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355

脊柱神经管闭锁不全的护理358

小结361

第32章 婴儿型和青少年型脊柱侧弯367

脊柱的发育367

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弯369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373

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377

小结383

第五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393

第33章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指征和预后393

未治疗侧弯的自然发展史393

手术适应证394

识别侧弯类型和选择融合范围395

预防和处理躯干失代偿404

外科治疗405

并发症410

矫形和维持矫形413

远期效果415

病史418

适应证418

第34章 后路胸廓成形术418

禁忌证419

技术419

并发症423

临床评估424

小结426

第35章 前路胸廓成形术428

手术技术428

临床应用430

并发症430

第36章 Harrington棍及Wisconsin钢丝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作用434

Harrington系统434

Harrington装置联合椎板下钢丝443

节段性棘突钢丝446

小结450

CD内固定器的发展453

CD内固定器之前的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械的历史453

第37章 Cotrel-Dubousset内固定器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453

内置物的设计454

战略性脊椎的判定460

钩置入方法和作用力的运用463

三维矫正的概念468

并发症475

内置物设计带来的临床问题477

类似内固定器械及其展望478

小结498

第38章 TSRH通用脊柱内固定器械500

内植物概况500

脊柱畸形时的应用514

骨盆固定526

小结529

第39章 Isola脊柱内固定器械治疗脊柱侧弯532

原则532

Isola系统结构介绍534

生物力学537

手术器械538

手术技术539

手术应用546

小结568

第40章 胸段脊柱侧弯的前路矫正572

多节段挂钩系统的问题572

前路器械固定术治疗胸段脊柱侧弯的适应证573

手术方法573

手术适应证577

术后治疗580

并发症580

结果583

讨论583

小结587

脊柱侧弯前路矫正的原则589

第41章 前路Zielke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和腰椎侧弯589

内置物和手术器械591

病人选择和术前计划592

手术方法597

康复597

结果597

并发症598

小结599

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脊柱侧弯的回顾601

第42章 Kaneda前路多节段器械固定——治疗胸腰段和腰椎侧弯的双棒系统601

Kaneda前路多节段器械的植入部分——双杆系统602

手术器械602

生物力学研究603

手术操作步骤606

术后处理611

适应证611

临床结果611

讨论613

并发症和陷阱613

小结620

第43章 治疗胸腰椎脊柱侧弯的短节段前路矫正器械621

发展史621

术前准备622

操作方法622

并发症624

讨论624

对前路脊柱器械固定中骨螺钉稳定性的预测625

支具与生长中脊柱侧弯患者的骨密度626

第44章 MossMiami内固定系统630

设计原理631

生物力学数据635

理论基础636

临床应用641

初步临床效果642

设计准则和目标649

历史回顾649

第45章 Paragon脊柱内固定系统649

生物力学标准650

方便使用和降低费用650

Paragon内置物和工具650

内置物651

钩和滑袖测试结果651

钢棒锁定实验结果653

平行钢棒间连接器测试结果654

器械655

钢棒插入656

技术656

后路去旋转657

后路去旋转压棒方法的改良658

术前计划658

悬臂式矫正658

横向矫正658

小结664

撑开和压缩664

临床经验664

第六篇 成人脊柱侧弯和相关畸形669

第46章 成人胸段脊柱侧弯669

流行病学和自然史669

病史与检查669

手术适应证670

成人脊柱侧弯手术处理和少年期手术的不同点671

胸段侧弯的类型及其特殊处理方法674

胸廓成形术684

小结684

第47章 成人脊柱侧弯686

始于骨骼发育成熟前的成人脊柱侧弯686

脊柱侧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有关问题709

医源性平背畸形711

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弯717

侧方腰椎环状截骨治疗不平衡性成人脊柱侧弯717

成人脊柱侧弯的并发症723

第48章 退行性脊柱侧弯728

文献综述728

分类729

治疗729

疼痛类型731

应避免的失误731

后路内固定器械731

前路支撑物的选择731

融合的远端范围733

融合术的失败734

前路融合和后路融合的比较734

小结734

第49章 成人脊柱侧弯手术的并发症与翻修术746

术前准备746

手术注意事项750

手术并发症753

补救和重建手术762

小结763

第50章 胸腰椎僵硬性畸形的截骨术771

截骨术的适应证771

截骨的大小和数量771

截骨部位771

单独经后方截骨术772

前方松解及碎骨植骨后行后方截骨术772

后方截骨术后给以前柱的结构支持772

内固定和融合延伸至骶骨治疗平背综合征与不固定和融合骶骨的比较773

脊柱截骨术后重建的原则773

截骨术的技术步骤773

一期与分期手术治疗平背综合征的对比774

截骨术对于矢状平面病理治疗的目的775

并发症及病人的满意程度775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787

第七篇 麻痹性脊柱畸形787

第51章 麻痹性脊柱侧弯787

进展型儿童脊柱畸形800

脑性瘫痪801

遗传性共济失调806

进行性神经性腓骨肌萎缩症808

脊髓空洞症810

脊髓损伤继发脊柱畸形810

脊肌萎缩症818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819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821

第52章 弛缓性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的治疗830

Duchenne肌营养不良和Becker肌营养不良830

支具和坐位支架的应用832

脊肌萎缩症834

遗传性共济失调838

手术时机840

手术治疗840

手术方式843

骨移植技术848

手术的预期效果848

并发症850

小结850

第53章 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脊柱畸形853

治疗854

脊柱侧弯857

后凸畸形867

麻痹性后凸畸形867

先天性后凸畸形867

第54章 麻痹性神经肌肉性脊柱畸形和骨盆倾斜的内固定术882

治疗方案882

盆椎883

手术方法887

各型骨盆倾斜的处理891

问题895

术后护理和治疗结果896

并发症896

小结896

第八篇 脊柱后凸畸形和椎板切除后畸形899

第55章小儿颈椎的先天性异常899

Arnold-Chiari畸形899

枕颈连接处的异常901

先天性寰枢椎不稳定903

先天性寰枕融合903

诊断放射学906

齿状突的先天性异常907

Down综合征907

寰枢椎不稳的治疗909

下颈椎发生的问题909

治疗技术911

枕颈融合术912

寰枢椎融合术913

下颈椎融合术914

第56章 颈椎不稳(类风湿、侏儒症、退变性及其他)918

脊髓损伤——病理解剖学分类918

颈椎不稳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918

旋转性半脱位919

枢椎以下脊椎不稳919

移位的测量921

手术指征922

炎症性关节病变923

旋转半脱位924

侏儒症性发育不良925

手术技术925

后固定技术926

侧块钢板固定935

C1-2经关节螺钉固定935

Dewar后融合术935

C2以下的稳定手术935

颈椎前侧径路941

经口腔手术952

小结954

第57章 经口腔及枕骨大孔减压术的指征和技术957

神经诊断影像学和治疗原则959

枕骨大孔区的手术入路959

小结969

第58章 颈椎后凸畸形972

病因学972

解剖和生物力学974

预防975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975

手术治疗976

第59章 枕颈及上颈椎融合与固定的方法984

解剖984

枕颈及上颈椎融合与固定方法984

生物力学989

小结997

第60章 胸椎和腰椎椎板切除后畸形999

发病率999

病因学999

畸形的类型1000

自然史1000

预防1000

治疗1000

手术的原则1004

早期畸形1005

已形成的畸形1005

重建手术1012

前凸畸形1013

并发症1013

小结1019

定义和分类1020

第61章 先天性脊柱后凸1020

文献复习1021

自然史1021

非手术治疗1024

手术治疗1024

先天性脊柱后凸骨牵引的作用1038

第62章 老年性脊柱后凸1040

病因学1040

非手术治疗1041

分类1041

手术治疗1042

脊柱后凸1044

老年性爆裂性骨折1046

并发症1049

小结1049

第63章 强直性脊柱炎1051

病因学1051

病理学1051

诊断1052

临床表现1052

内科治疗1054

外科治疗1054

小结1068

第64章 强直性脊柱炎的颈椎表现1070

寰枢椎不稳定1070

寰枕关节功能障碍1071

颈椎后凸(屈曲)畸形1074

肌肉疾病所致的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1091

第65章 椎弓根螺钉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099

病史1099

外科矫形的生物力学原理1099

外科手术1101

手术方法1102

康复治疗1103

并发症1104

结果1104

讨论1106

第66章 Scheuermann病的病因学1108

第67章 Scheuermann病1112

临床表现1112

X线影像学特征1112

治疗1117

非手术治疗1117

自然史1117

手术治疗1118

术后处理1127

手术并发症1127

下卷1141

第九篇 脊柱滑脱症1141

第68章 脊柱滑脱症1141

第69章 脊柱滑脱症的分类1150

脊柱滑脱症的分类1150

小结1191

第70章 无峡部裂型发育性脊柱滑脱1192

第71章 腰椎峡部裂的非手术与手术治疗1199

诊断1199

非手术治疗1199

手术治疗1199

小结1202

第72章 成人峡部裂性脊柱滑脱1204

脊柱滑脱分型1204

病史1205

临床表现1206

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放射学1209

非手术治疗选择1211

手术治疗1212

作者推荐的手术方法1217

小结1229

综述1232

第73章 无峡部裂型退变性脊柱滑脱1232

分类1233

治疗方法1234

术后处理及并发症1235

小结1236

第74章 腰椎滑脱的复位1247

腰椎滑脱的病理生物力学1247

脊柱原位融合的缺点1248

复位固定的潜在优势1249

复位方法的发展1250

复位固定的适应证1255

腰椎滑脱和脊椎前移复位方法的选择1256

渐进器械复位手术技术1259

腰椎滑脱复位展望1264

第75章 真性脊椎滑脱复位与单节段融合1267

分类与影像学测量1267

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1267

脊椎滑脱复位1268

手术治疗1268

脊柱后路器械固定与减压1269

前柱结构重建1269

结果1271

并发症1272

主观评价1273

影像学测量结果1273

讨论1274

小结1276

第76章 重度脊椎滑脱的后路椎管减压、骶骨切除、腰骶间腓骨融合及后外侧植骨融合1277

手术适应证1277

手术方法1278

术后处理1281

结果1281

并发症1283

小结1283

脊椎前移1285

第77章 腰5椎体切除治疗脊椎前移1285

临床表现1286

手术方法1286

二期手术方法1288

术后处理1288

临床资料1288

小结1295

解剖特点1299

生物力学1299

第78章 颈椎间盘疾患1299

第十篇 脊柱退行性疾患1299

病史1300

鉴别诊断1300

鉴别表现1301

诊断评估1302

电诊断学检查1302

非手术治疗1302

前路手术1303

手术适应证1303

手术治疗1303

后路手术1310

并发症1312

前方入路1312

后方入路1315

疗效1315

小结1318

第79章 颈椎病1320

定义1320

病理生理学1320

临床表现1323

诊断1323

非手术治疗1323

手术适应证1324

手术治疗1324

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1329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1331

前路显微椎间盘切除术1332

侧前方椎动脉减压术1334

预期结果1334

并发症1334

争论性问题1338

小结1340

第80章 颈椎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和技术1342

手术适应证1342

手术技术1342

术后处理1345

并发症1345

结果1345

讨论1346

第81章 颈椎手术的并发症1347

术中并发症1347

术后早期并发症1350

固定物和器械并发症1353

晚期并发症1354

后凸畸形1355

相邻节段1355

第82章 颈椎类风湿关节炎的外科治疗1358

病理解剖1358

自然病史与流行病学1359

临床特征1360

诊断学评价1361

颈椎不稳定的测量方法1361

外科手术指征1363

外科处理1364

寰椎固定术1366

枕颈关节固定术1367

结果1368

枕颈胸关节固定术1368

C2以下半脱位1368

第83章 颈、腰椎退变性疾病再手术治疗——适应证与技术1374

颈椎的再手术治疗1374

腰椎的再手术治疗1380

非脊柱性评估1403

第84章 胸椎间盘突出症1411

诊断1411

治疗1413

小结1417

第85章 腰痛的原因1419

椎间盘源性疼痛1419

关节突源性疼痛1420

神经根性病变1422

肌性疼痛1423

牵涉痛1424

背根神经节1424

非神经源性疼痛的化学递质1425

神经化学1425

神经源性疼痛递质1426

小结1427

第86章 运动员腰背痛1430

病史1430

体格检查1432

实验室检查1433

诊断性检查1433

诊断1435

治疗1436

肌肉韧带损伤1436

脊椎椎弓崩裂1436

腰椎滑脱1437

髓核突出1440

锻炼方法1441

肿瘤和感染1441

创伤1441

Scheuermann病和姿势性圆背1441

身体锻炼和康复1442

小结1444

第87章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指征及处理1447

手术指征1447

腰椎间盘突出症1448

腰椎管狭窄症1450

退行性脊柱滑脱1450

退行性脊柱侧弯1452

退行性运动节段不稳1453

腰椎的返修手术1453

腰椎手术的并发症1455

术后处理1458

小结1458

第88章 腰椎间盘手术1460

病理生理1460

临床表现1463

显微椎间盘手术技术1465

手术治疗1465

小结1472

第89章 椎管狭窄1474

分类1474

发病机制1474

临床表现1475

鉴别诊断1475

术前检查1476

手术适应证1476

非手术治疗1476

手术技术1479

中央型椎管狭窄1479

内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1480

侧隐窝狭窄1480

退行性脊椎滑脱1481

疼痛未缓解1484

小结1489

术后护理1489

手术效果1489

第90章 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内固定和融合指征1493

内固定的发展1493

退变腰椎的融合1496

退变腰椎内固定的指征1498

前柱支撑的作用1505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1505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1507

相对禁忌证1508

绝对禁忌证1509

合并症和利弊之间的考虑1509

非手术方面的因素1509

小结1510

第91章 后方腰椎椎体间融合与可变螺钉放置及Isola器械1513

历史1513

现状1514

经验1514

适应证1515

禁忌证1515

目的1515

技术1516

术后处理1527

并发症1528

结果1531

小结1532

第92章 简便CD器械治疗腰椎退变性病变1534

脊柱器械的发展1534

脊柱三维入路的演变1535

基本技术1538

复位和安装的原则1538

固定结构的类型1539

采用CCD系统手术的临床报告1541

结论1545

成人腰椎融合1551

第93章 TSRH成人腰椎内固定融合器械1551

外科技术1556

并发症1560

术后处理1561

第94章 Moss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1573

Moss系统及其应用的生物力学原则1573

临床研究1574

结果1575

小结1578

第95章 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的并发症1579

流行病学1579

手术前的失败1580

术中并发症1581

术后早期并发症1584

晚期并发症1585

小结1585

损伤病因学1591

第十一篇 创伤1591

第96章 颈椎骨折:变化中的处理概念1591

概论与初步处理1592

解剖变异1593

颈椎损伤的处理1593

累及颈椎的其他病变1598

颈椎损伤:稳定与不稳定1600

颈椎损伤治疗的影响因素1616

手术要求1626

手术途径与固定技术1628

第97章 颈椎前后螺钉和钢板技术1647

齿突的螺钉固定1647

外科技术1647

后路螺钉C1C2关节融合术1649

前路颈椎钢板1652

后面颈椎钢板固定1655

颈胸融合1659

枕颈融合1659

第98章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1666

脊柱固定的基本原理1666

解剖1666

脊柱稳定性1667

脊柱损伤的处理1682

胸腰椎脊柱骨折1684

内植物类型1685

冠状面1685

讨论1697

脊柱骨折分类1698

第99章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手术治疗1737

牛物力学和分类1737

术前评定1740

手术指征1745

手术技术1751

并发症1753

处理的不同观点1754

作者采取的方法1764

第100章 腰椎爆裂型骨折:经椎弓根固定与用Jackson弯棒器原位折弯可调节移动轴复位1780

爆裂型骨折的生物力学1780

体外后路短节段结构生物力学测试和骨折复位1780

外力应用的策略和成角畸形纠正轴1781

骨折模型研究1786

6SDH的结构1791

临床经验1794

适应证和结论1795

非手术治疗和其他事项1795

第101章 用于脊柱骨折的Kaneda器械系统1797

适应证1797

技术资料1797

装置的应用1802

用Kaneda器械治疗不同的脊柱疾病1808

并发症1816

小结1819

手术指征1822

术前评定1822

第102章 经椎弓根后外侧减压治疗脊柱骨折和肿瘤1822

计划方案1823

手术技术1823

结果1826

并发症1827

讨论1827

脊柱损伤的分型1831

脊柱损伤术前诊断的措施1831

第103章 MOSS系统治疗胸和腰椎损伤1831

手术治疗的目的1831

手术治疗指征1831

内固定器械系统1832

MOSS系统——螺钉、棒系统1834

病人的评估1836

一般并发症1836

特殊并发症1839

结果1841

讨论1841

小结1841

第104章 AO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1844

历史回顾1844

文献复习1844

技术1846

小结1848

第十二篇 脊柱肿瘤和骨髓炎1853

第105章 脊柱良性肿瘤1853

临床表现1853

检查1854

手术治疗1855

放射治疗1857

术后问题1858

肿瘤复发1858

Paget病1870

第106章 脊柱和骶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1874

临床表现1874

影像学检查1874

活检方法1875

原发恶性肿瘤1877

原发性脊柱肉瘤1879

圆细胞肿瘤1881

手术方法1882

第107章 脊柱转移瘤1897

脊柱转移瘤的自然史1898

临床表现1904

脊柱转移瘤的检查与诊断1905

实验室检查1907

分类系统1908

非手术治疗1909

手术处理1912

不同脊柱节段的问题1920

治疗结果1923

特殊肿瘤1926

诊治脊柱转移瘤的原则1930

未来的方向1931

第108章 脊柱转移瘤的放射治疗1938

放射物理学1938

放射生物学1938

与放射相关的问题1939

脊柱转移瘤的放射治疗决策1939

第109章 胸腰椎转移瘤的前路重建1943

胸腰椎前侧手术入路1943

下胸椎暴露1944

胸腰交界处暴露1944

中腰段和下腰段腰椎的暴露1944

胸腰椎的前侧减压1945

胸腰椎前路重建1946

手术指征1956

第110章 胸腰椎转移瘤椎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后用陶瓷人工椎体和Kaneda器械作脊柱重建1956

胸腰椎转移瘤治疗的原则1956

肿瘤的检查1957

手术入路1957

前外侧手术入路行全脊椎切除和脊柱重建1958

病例报告:病例1~病例61964

小结1965

第111章 脊髓内肿瘤1972

流行病学1972

临床表现1973

诊断性检查1974

病理学1977

治疗1979

手术技术1979

长期疗效和辅助治疗1981

小结1982

临床表现1985

第112章 脊髓外硬膜内肿瘤1985

流行病学1985

影像学检查1986

手术入路1988

特殊类型的肿瘤1991

第113章 脊髓血管畸形1999

分类1999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畸形(Ⅰ型)2000

髓内脊髓血管畸形(Ⅱ、Ⅲ型)2004

硬膜内脊髓周围动静脉瘘(Ⅳ型)2007

脊髓海绵状畸形2008

第114章 儿童和成人的髓内肿瘤2012

流行病学及病理学2012

临床表现2013

神经诊断技术2015

手术2016

手术并发症2018

小结2019

放疗和化疗的作用2019

第115章 脊柱感染2022

历史2022

分类2022

化脓性感染2023

肉芽肿性感染2039

术后感染2050

第十三篇 外科新技术2065

第116章 骶骨棒和脊柱矫治技术2065

经骶骨固定原则2066

斜孔螺钉和侧杆连接器2071

体内原位矫形的原则和技术2074

原位矫形技术矫正脊柱畸形的临床指征2076

Jackson折弯器2079

外科技术2079

临床经验、结果及并发症2079

总结2082

讨论与评价2082

带血管骨移植的历史2086

实验工作2086

第117章 带血管蒂肋骨移植技术的应用2086

适应证2088

手术技术2096

其他方法2098

小结2099

第118章 椎体切除术治疗严重脊柱畸形2101

历史2101

适应证2102

术前计划和影像学研究2102

手术技术2102

术后处理2113

并发症2113

小结2114

与下腰疼有关的组织和疾病2115

第119章 应用篓笼状充填植骨的椎间装置行前路腰椎融合——Bagby和Kuslich(BAK)脊柱融合术2115

设计椎体间稳定BAK方法的理由2116

BAK的历史2116

前路椎体间融合的优点2117

临床应用前的实验研究2117

BAK脊柱融合器与其他稳定装置的比较2118

动物体内的试验2118

BAK在人体中的应用2119

适应证和禁忌证2120

前路手术方法2120

早期结果2122

腹腔镜下前路椎体间BAK融合2122

病例报告2122

小结2123

第120章 椎间盘置换2128

设计标准2131

人工腰椎间盘2133

在羊体内动力型人工腰椎间盘的测试2135

小结2136

结论2137

第121章 人工椎间盘置换2138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2138

减压治疗的方法2139

人工椎间盘研究的回顾2140

UMDNJ-Rutgers计划2142

小结2143

第122章 全椎间盘置换2146

历史回顾2146

Acroflex全椎间盘置换2146

病例选择2148

全椎间盘置换的指征2148

手术方法2148

第一代全椎间盘置换的临床经验2153

术后处理2153

第二代全椎间盘置换的临床经验2155

讨论2157

第123章 椎间盘再生2161

临床问题2162

脊柱融合2162

椎间盘置换2162

椎间盘再生2163

第124章 脊柱内镜的发展、基础和应用2168

历史和应用2168

影像:脊柱内镜辅助设备2170

脊柱内镜外科中放射安全性2171

内镜的光学和物理原理2172

椎间盘造影术:内镜观察和干预的途径2173

内镜解剖及入路2174

65年的进展和未来2178

脊柱外科中的影视胸腔镜2181

第125章 胸腔镜和腹腔镜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2181

专门技术2183

手术技术2188

胸椎间盘突出症2190

脊柱畸形的前方松解2193

肿瘤和骨折行椎体切除2194

初期效果2195

腹腔镜外科器械2198

第126章 腹腔镜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2198

外科技术(L5S1入路、融合和器械)2200

L1~L4腹膜后路腹腔镜下技术2206

第127章 脊柱外科的同种异体骨移植2210

冻干与冰冻同种异体骨2211

自溶性抗原去除的同种异体骨2215

脱钙骨基质2216

同肿异体移植的临床应用2218

脊髓损伤的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2223

第128章 急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和药物治疗2223

脊髓损伤实验模型2223

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害2225

临床和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2230

小结2236

第129章 应用骨诱导植入物促进脊柱融合2242

骨移植2242

脱钙骨基质2243

骨诱导性骨提取物2243

重组骨诱导蛋白2245

总结2245

第130章 利于脊柱融合的生物材料2248

脊柱融合的机制2248

骨折愈合2248

促进融合的方法:力学与电刺激2248

促进融合的方法:生物制剂2249

总结2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