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吕振羽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3836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7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桂遵义1
上3
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3
一九六一年新版序3
初版李序6
初版自序8
《中国原始社会史》修订版序10
一 绪论12
二 中国社会形式发展的诸阶段18
A.关于历史方法论上的几个问题18
B.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32
三 古代社会的一般特征56
A.关于工具演进和生产方式57
B.社会制度和家系制度演进的诸形态61
四 神话传说所暗示之野蛮时代的中国社会形态69
A.从原始群团到氏族社会诸特征的存在(一)70
B.从原始群团到氏族社会诸特征的存在(二)86
C.图腾制度存在的形迹96
五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母系氏族社会105
A.母系制度存在的依据105
B.对偶婚存在的形迹112
C.部落联合的民主制度116
D.这一传说时代的社会下层基础128
六 传说中的“夏代”——父系本位的氏族社会143
A.社会一大变革期的到来——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143
B.完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基础149
C.转变后的酋长选举制155
D.转变后的家系制度和传说中的“夏少康”问题161
七 神话传说所暗示由血缘氏族组织到地域组织的转变形迹166
A.地域的村社组织和原始都市的传说169
B.扩大土地占领的原始战争174
八 仰韶系各期的出土物与传说时代178
A.传说的“尧舜禹”时代和“夏代”散布的区域180
B.仰韶系各期古物的出土地域及其主要出土物198
C.仰韶系各期遗物所指明的时代209
D.传说和仰韶系遗物两者间能否结合?212
九 远古中国各族系别的探讨215
A.中国人种的来源215
B.关于传说中的夏族219
C.关于商族229
十 洪水的传说和其时代232
十一 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原始公社制或其残余——补编之一242
A.鄂伦春族的“乌力楞”制244
B.黎族的“合亩”制262
C.景颇族从原始公社制到阶级制过渡的诸形态283
十二 地下出土的远古遗存和我国原始公社制时代的历史过程——补编之二299
A.旧石器文化的遗存,基本上表述了我国原始公社制社会的野蛮时代的历史过程300
B.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存,基本上表述了我国原始公社制社会的开化时代的历史过程315
C.“吴越文化”是“百越”各族在原始公社制社会的开化时代的遗存348
D.关于我国境内的细石器文化和其他新石器文化遗存356
E.结语359
一九四六年修订版序363
下363
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363
初版序365
殷代的奴隶制社会368
一 史料的选择368
二 关于历史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和研究的提纲372
A.关于历史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372
B.研究的提纲376
三 经济的诸构造381
A.劳动工具——新石器,金石器,铁器,还是青铜器?381
B.殷代青铜器所表现的劳动生产率396
C.农业及其生产组织400
D.畜牧在生产业中的地位及家畜参加劳动的范围418
E.手工工艺及其分工423
F.商业和交通429
G.财产诸形态444
四 国家的出现及其政治诸形态448
A.殷代国家形成的过程448
B.社会诸阶级的构成455
C.政治的组织464
D.政治疆域475
E.战争的主要目的——掠取奴隶和征服“异族”479
F.婚姻制度485
G.奴隶所有者国家的没落489
A.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494
五 意识诸形态494
B.文字、文学、艺术、音乐、宗教501
两周——初期封建制社会509
一 西周初期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509
A.周朝封建国家的建立509
B.庄园制度的成立和其组织529
C.阶级的构成和等级制度558
D.西周的衰落571
二 初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发展和演变584
A.封建制生产的发展及其支配地位的确立和演化584
B.经济的诸构成595
(一)土地所有诸形态及土地所有者与直接生产者间关系的主要诸构成595
(二)手工业、商业、高利贷610
C.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战争的扩大631
(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中世都市的形成与初步发展631
(二)土地的兼并和封建战争的扩大642
三 上层建筑的诸形态657
A.阶级的构成及其矛盾的发展657
(一)阶级的构成657
(二)阶级间矛盾的发展667
B.政治的组织675
C.意识诸形态的发展684
(一)政治思想的演变及其各流派684
(二)宗教、哲学和科学694
(三)文学和艺术703
吕振羽著述要目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