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化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福德主编;通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2406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991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1022页
- 主题词:小学数学课-习题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化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建置11
第一章 位置境域11
第一节 位置11
第二节 境域11
第二章 建置沿革11
第一节 沿革11
第二节 境域变迁12
第三章 行政区划12
第一节 清末 民国1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15
第四章 县城乡镇19
第一节 县城19
第二节 乡镇20
第二篇 自然环境31
第一章 地质31
第一节 地层31
第二节 构造31
第三节 岩石32
第四节 地震33
第一节 山脉 山峰34
第二章 地貌34
第二节 河谷平原35
第三章 水文36
第一节 地表水36
第二节 地下水38
第四章 气候39
第一节 四季特征39
第二节 日照40
第三节 气温40
第四节 风速 风向42
第五节 降水43
第六节 物候44
第五章 土壤45
第一节 石质土45
第二节 灰棕壤45
第三节 白浆土46
第四节 草甸土46
第五节 冲积土46
第九节 水稻土47
第八节 石灰岩土47
第七节 泥炭土47
第六节 沼泽土47
第六章 植物 动物48
第一节 植物48
第二节 动物48
第七章 自然资源49
第一节 土地49
第二节 水资源50
第三节 动物 植物51
第四节 矿藏52
第一节 低温冷害56
第八章 自然灾害56
第二节 霜雹57
第三节 风灾59
第四节 水灾59
第五节 旱灾61
第六节 病虫害61
第三篇 人口 民族65
第一章 人口规模65
第一节 历代人口65
第一节 人口密度67
第二节 人口增长67
第二章 人口密度分布67
第二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69
第三章 人口构成71
第一节 性别构成71
第二节 年龄构成74
第三节 文化构成75
第四节 职业构成75
第一节 机械变动77
第四章 人口变动77
第二节 自然变动78
第五章 人口调查79
第一节 人口调查79
第二节 全国人口普查79
第六章 民族80
第一节 民族构成80
第二节 民族分布80
第三节 少数民族简介81
第二节 节育措施84
第七章 计划生育84
第一节 生育政策84
第三节 晚婚优生85
第四篇 政党 群团8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通化县地方组织89
第一节 党的建立和发展89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93
第三节 组织建设96
第四节 思想建设102
第五节 作风建设106
第六节 统一战线108
第七节 纪律检查110
第八节 信访11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通化县党部116
第一节 组织116
第二节 活动117
第三章 群众团体118
第一节 工人组织118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120
第三节 妇女组织121
第四节 农民组织122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123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124
第七节 学会125
第五篇 政权 政协129
第一章 权力机关129
第一节 参议会129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29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131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38
第一节 清末县衙145
第二章 行政机关145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147
第三节 伪县公署149
第四节 国民党县公署151
第五节 县人民政府152
第六节 乡镇政府161
第三章 人民政协164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164
第二节 机构设置165
第三节 主要活动166
第六篇 政事记略171
第一章 土地革命时期171
第一节 抗俄斗争171
第二节 农民暴动171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173
第一节 辽宁省临时政府173
第二节 通化县伪县长徐伟儒被击毙174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175
第一节 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175
第二节 土地改革176
第四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77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177
第二节 “三反”“五反”178
第三节 肃反运动178
第五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79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179
第二节 大跃进运动1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82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184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89
第七篇 公安 司法193
第一章 清末民国司法机构193
第一节 清末司法193
第二节 民国司法193
第二章 人民公安194
第一节 清查登记194
第二节 镇反斗争195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195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196
第五节 治安管理197
第六节 基层治保组织198
第七节 看守所 监狱199
第八节 交通管理200
第九节 消防200
第三章 检察202
第一节 刑事检察202
第二节 经济检察203
第三节 法纪检察203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204
第四章 审判204
第四节 监所检察204
第一节 审判制度205
第二节 刑事审判205
第三节 经济审判206
第四节 民事审判206
第五章 司法行政207
第一节 法制宣传207
第二节 调解207
第四节 公证208
第三节 律师208
第八篇 民政211
第一章 普选211
第二章 拥军优属212
第一节 拥军支前212
第二节 革命烈士褒扬和抚恤213
第三节 军烈属优待214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216
第四章 军民共建活动216
第五章 救灾救济217
第一节 农村救济218
第二节 农村扶贫219
第三节 城镇救济220
第四节 社会救济220
第五节 救灾221
第六章 社会福利223
第一节 五保户223
第二节 敬老院223
第三节 老弱残退职工生活困难补助228
第七章 婚姻登记229
第四节 残疾人安置229
第八章 殡葬改革231
第九章 民政机构改革231
第九篇 劳动 人事235
第一章 劳动235
第一节 劳动就业235
第二节 劳动管理236
第三节 职业培训238
第四节 安置知识青年238
第五节 劳动服务公司240
第二节 人员编制241
第二章 人事241
第一节 人事制度241
第三节 干部状况与结构243
第四节 干部管理245
第五节 精简下放246
第六节 人事监察246
第七节 安置军队转业干部246
第三章 工资 福利247
第一节 工资247
第二节 奖励248
第三节 职工福利250
第四节 劳动保护251
第四章 离休 退休252
第一节 干部离退休252
第二节 工人退休(职)253
第十篇 军事257
第一章 兵役257
第二章 武装258
第三章 驻军259
第二节 教育训练260
第一节 组织建设260
第四章 民兵260
第三节 重要活动261
第五章 重大兵事262
第一节 中俄战争时期26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264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271
第一节 防空教育277
第二节 防空工程277
第六章 人民防空277
第四节 剿匪277
第十一篇 农业281
第一章 土地281
第一节 土地开发利用281
第二节 土地管理283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284
第一节 土地改革284
第二节 互助合作288
第三节 人民公社290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91
第一节 计划管理292
第三章 经营管理292
第二节 劳动管理293
第三节 财务管理294
第四节 物资管理295
第五节 收益分配295
第四章 农作物297
第一节 粮食作物297
第二节 经济作物303
第三节 蔬菜304
第五章 农田基本建设307
第一节 修筑梯田307
第二节 修造水田条田308
第三节 改良土壤308
第六章 农技农艺309
第一节 耕作制度309
第二节 良种培育推广312
第三节 施肥318
第四节 植物保护320
第一节 传统农具323
第七章 农作机具323
第二节 农具改革324
第三节 农业机械324
第八章 农业场站331
第十二篇 林业335
第一章 山林结构335
第一节 森林分布335
第二节 林木结构336
第二章 山林权属337
第一节 采种育苗339
第三章 营林生产339
第二节 植树造林341
第三节 抚育采伐344
第四章 森林保护345
第一节 封山育林345
第二节 护林防火346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346
第五章 林政管理347
第一节 依法治林347
第二节 林业管理348
第六章 综合利用349
第一节 国营林场(圃)350
第七章 机构与队伍350
第二节 集体林场351
第三节 林业站351
第十三篇 水利357
第一章 灌溉工程357
第一节 拦河坝357
第二节 蓄水工程358
第三节 提水工程362
第一节 分段治理366
第二章 江河治理366
第二节 集中治理368
第三节 分散治理369
第三章 工程管理369
第一节 分级管理369
第二节 工程养护370
第三节 工程维修370
第四章 水土保持371
第一节 水土流失371
第二节 水土治理372
第一节 家畜377
第一章 饲养377
第十四篇 畜牧377
第二节 家禽380
第二章 品种改良381
第一节 牛马381
第二节 猪羊383
第三节 鸡鸭鹅385
第三章 疫病防治389
第一节 家畜389
第二节 家禽390
第一节 种类392
第四章 饲料392
第二节 加工395
第五章 企事业单位395
第十五篇 土特产401
第一章 养殖401
第一节 鹿401
第二节 其它动物402
第二章 种植404
第一节 药材404
第二节 果树405
第三章 编织品407
第一节 生活用品407
第三节 食用菌407
第二节 生产用品408
第三节 工艺品409
第四章 采集410
第一节 山菜410
第二节 野果410
第三节 菌类411
第五章 狩猎412
第一节 腌渍413
第六章 土特产加工413
第二节 生晒414
第三节 深加工414
第十六篇 工业420
第一章 经营体制420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420
第二节 集体工业421
第三节 国营工业425
第二章 机械426
第一节 农机制造426
第二节 其它机械制造427
第三节 名优产品429
第三章 矿业429
第一节 煤矿429
第二节 铁矿430
第三节 有色金属矿430
第四章 制药430
第一节 概貌430
第二节 资源430
第四节 主要企业431
第三节 产品431
第五章 化工433
第一节 概貌433
第二节 产品433
第三节 主要企业433
第六章 建材435
第一节 概貌435
第二节 产品436
第三节 主要企业436
第七章 造纸 印刷437
第一节 造纸437
第二节 印刷438
第八章 纺织 缝纫 皮革439
第一节 纺织439
第二节 缝纫439
第三节 皮革440
第九章 食品 饮料440
第一节 粮油加工440
第二节 食品441
第一节 管理体制442
第十章 企业管理442
第三节 饮料442
第二节 质量管理444
第三节 物资管理445
第四节 财务管理446
第五节 计划管理447
第六节 设备管理448
第七节 技术管理449
第八节 生产管理450
第九节 劳动人事管理450
第一节 七道沟铁矿451
第十一章 省营工业451
第二节 通化铜矿452
第十七篇 能源457
第一章 电力457
第一节 水力发电457
第二节 电力设施458
第三节 供电460
第四节 用电460
第五节 安全技术改造461
第一节 煤类465
第二章 煤炭 石油465
第二节 石油467
第三章 柴草 沼气469
第一节 柴草利用469
第二节 沼气利用469
第三节 太阳灶利用470
第十八篇 交通 邮电474
第一章 公路474
第一节 道路474
第二节 桥涵475
第三节 运输480
第四节 管理487
第一节 线路 车站491
第二节 桥涵491
第二章 铁路491
第三节 运输492
第三章 水路492
第一节 航道492
第二节 水运493
第三节 船舶493
第四节 管理494
第一节 邮路495
第四章 邮政495
第二节 邮政业务496
第三节 邮票 集邮499
第五章 电信500
第一节 电话500
第二节 电报506
第十九篇 城建 环保511
第一章 县城建设511
第一节 总体规划511
第二节 街道建设515
第三节 公用设施517
第四节 公共交通519
第二章 乡村建设519
第一节 乡镇建设519
第二节 村屯建设520
第三节 乡村饮水521
第三章 房产524
第一节 房屋建设524
第二节 房产管理525
第三节 施工527
第四节 队伍527
第四章 建筑业527
第二节 技术527
第一节 设计527
第五节 设备529
第五章 环境保护529
第一节 污染现状529
第二节 环境监测529
第三节 污染治理529
第一节 私营商业533
第一章 经营体制533
第二十篇 商业533
第二节 国营商业539
第三节 集体商业541
第四节 个体商业545
第二章 商业网点546
第一节 批发546
第二节 零售555
第三节 饮食服务561
第四节 集市562
第一节 商品收购565
第三章 商品购销565
第二节 商品销售572
第三节 商品储运579
第四章 对外贸易580
第五章 粮油盐购销584
第一节 粮食征购584
第二节 粮油供应586
第三节 粮油盐经营591
第四节 粮食储运592
第二节 财政收入599
第一节 财政体制599
第一章 财政599
第二十一篇 财税 金融599
第三节 财政支出602
第四节 财务管理611
第五节 财政监督615
第六节 债券615
第二章 税收617
第一节 税制617
第二节 税种617
第三节 税率618
第四节 税额630
第三章 金融635
第一节 金融机构635
第二节 货币636
第三节 存款 储蓄642
第四节 信贷643
第五节 保险646
第二十二篇 经济综合管理649
第一章 计划管理649
第二节 计划执行调整650
第一节 计划编制650
第三节 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655
第四节 综合平衡656
第二章 物价管理657
第一节 分级定价657
第二节 价格调整658
第三节 监督检查660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661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661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662
第四节 合同商标管理663
第三节 个体工商管理663
第五节 查处违法经营665
第四章 物资管理665
第一节 组织进货665
第二节 物资储备667
第三节 物资供应667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669
第一节 计量管理669
第一节 财政财务审计670
第六章 审计监督670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670
第二节 财经法纪审计671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671
第七章 统计管理6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672
第二节 管理体制672
第三节 统计监督675
第二节 学前教育680
第一节 私塾680
第一章 学校教育680
第二十三篇 教育 科技680
第三节 小学教育681
第四节 中学教育686
第五节 师范教育689
第六节 职业教育690
第二章 成人教育692
第一节 业余教育692
第二节 广播电视教育695
第三节 函授教育696
第三章 民族教育697
第四节 自学考试697
第四章 教师698
第一节 教师任用698
第二节 教师待遇699
第三节 师资培训701
第五章 教育经费703
第一节 经费管理703
第二节 校舍建设705
第三节 教学设备707
第二节 成果708
第六章 勤工俭学708
第一节 活动状况708
第七章 科学技术队伍709
第八章 科技成果711
第九章 地震观测717
第十章 气象观测719
第十一章 水文观测720
第二十四篇 文化723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723
第一节 文化馆站(室)723
第二节 图书馆725
第三节 档案馆727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728
第五节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30
第六节 戏剧创作室731
第七节 新华书店732
第二章 群众文化733
第一节 剪纸733
第二节 秧歌734
第四节 评书735
第三节 东北大鼓书735
第五节 二人转736
第六节 太平鼓737
第七节 朝鲜族舞蹈738
第三章 文艺创作739
第一节 文学739
第二节 音乐740
第三节 戏剧742
第四节 曲艺743
第五节 摄影743
第六节 书画744
第四章 地方志编修745
第五章 文物古迹747
第一节 古迹747
第二节 革命遗迹753
第三节 馆藏文物755
第六章 新闻 广播 电视756
第一节 报纸756
第二节 广播756
第三节 电视758
第一章 医疗单位761
第二十五篇 卫生 体育761
第一节 县属医疗单位762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763
第三节 村(大队)卫生所763
第四节 厂(矿)校诊所764
第五节 个体诊所765
第二章 医疗制度766
第一节 制度766
第二节 技术767
第三节 设备769
第四节 队伍770
第三章 防疫保健771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773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774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776
第四节 计划免疫776
第五节 妇幼保健777
第四章 爱国卫生779
第五章 药政管理781
第一节 药政781
第六章 卫生经费782
第二节 药检782
第七章 学校体育783
第八章 群众体育785
第九章 民族体育787
第十章 体育设施788
第十一章 人材培养788
第十二章 体育竞赛790
第一节 竞技比赛790
第二节 成绩792
第一节 职工生活799
第一章 人民生活799
第二十六篇 社会799
第二节 农民生活800
第二章 婚姻 家庭803
第一节 婚姻803
第二节 家庭结构804
第三章 风俗习惯804
第一节 生日804
第二节 嫁娶805
第三节 丧祭807
第四节 节日808
第五节 衣食住行810
第六节 陋习812
第四章 社会新风813
第一节 文明礼貌813
第二节 新型家庭814
第三节 道德风尚814
第五章 方言815
第一节 词汇815
第二节 语音817
第三节 谣谚818
第四节 歇后语819
第五节 民间歌谣821
第六章 宗教 会道门823
第一节 佛教 道教823
第二节 基督教 天主教824
第三节 伊斯兰教824
第四节 祠堂庙宇824
第五节 会道门825
第一节 民间传说827
第七章 民间传说 轶闻轶事827
第二节 轶闻轶事829
第二十七篇 人物837
第一章 人物传837
第二章 人物传略854
第三章 人物简介866
第四章 烈士英名录867
第五章 英模录888
第六章 功臣名录891
大事记893
附录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