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博物馆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博物馆学通论
  • 马继贤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10271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博物馆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上 编3

第一章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3

第一节博物馆的早期形态3

一、博物馆的起源3

目 录3

上 编3

第一节博物馆的早期形态3

第一章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3

一、博物馆的起源3

二、欧洲中世纪的博物馆现象6

二、欧洲中世纪的博物馆现象6

第二节近代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7

第二节近代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7

第三节 19世纪至20世纪初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0

第三节 19世纪至20世纪初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0

第四节20世纪50年代前后世界博物馆的发展15

第四节20世纪50年代前后世界博物馆的发展15

第二章中国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18

一、先秦的收藏和孔子的庙堂18

第二章中国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18

第一节 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形态18

一、先秦的收藏和孔子的庙堂18

第一节 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形态18

二、汉唐时期20

二、汉唐时期20

三、宋代的收藏和金石学22

三、宋代的收藏和金石学22

四、元至清代的收藏和研究24

四、元至清代的收藏和研究24

第二节中国近代博物馆的酝酿和产生28

第二节中国近代博物馆的酝酿和产生28

一、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思想舆论准备28

一、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思想舆论准备28

二、第一座博物馆的建立和清末的博物馆32

二、第一座博物馆的建立和清末的博物馆32

第三节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事业(1911—1949年)35

第三节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事业(1911—1949年)35

一、博物馆的初步发展时期(1912年—20年代初)36

一、博物馆的初步发展时期(1912年—20年代初)36

二、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924—1937年)38

二、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924—1937年)38

—1945年)41

—1945年)41

四、博物馆事业的衰落(1946—1949年)42

四、博物馆事业的衰落(1946—1949年)42

第四节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博物馆的情形43

第四节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博物馆的情形43

第五节革命根据地的博物馆活动45

一、中央苏区的博物馆活动45

第五节革命根据地的博物馆活动45

一、中央苏区的博物馆活动45

二、延安等地的博物馆活动47

二、延安等地的博物馆活动47

(1949年至今)49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49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49

(1949年至今)49

第一节博物馆的整顿和发展(1949—1965年)50

第一节博物馆的整顿和发展(1949—1965年)50

1976年10月)57

1976年10月)57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博物馆事业(1966—57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博物馆事业(1966—57

第三节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阶段(1976年10月至今)59

第三节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阶段(1976年10月至今)59

第一节博物馆的涵义65

第一节博物馆的涵义65

第四章什么是博物馆65

第四章什么是博物馆65

第二节博物馆的特征和功能69

一、博物馆的特征69

一、博物馆的特征69

第二节博物馆的特征和功能69

二、博物馆的社会功能72

二、博物馆的社会功能72

一、博物馆分类是历史发展的需要78

第三节博物馆分类78

一、博物馆分类是历史发展的需要78

第三节博物馆分类78

二、博物馆分类的方法讨论79

二、博物馆分类的方法讨论79

三、博物馆分类82

三、博物馆分类82

第五章发展中的博物馆学90

第五章发展中的博物馆学90

第一节博物馆学发展的回顾90

第一节博物馆学发展的回顾90

一、什么是博物馆学93

第二节博物馆学及其研究的领域93

一、什么是博物馆学93

第二节博物馆学及其研究的领域93

二、博物馆学研究的领域96

二、博物馆学研究的领域96

第三节博物馆学方法论98

第三节博物馆学方法论98

一、什么是博物馆学方法论98

一、什么是博物馆学方法论98

二、博物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99

二、博物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99

第六章博物馆的藏品收集105

下 编105

下 编105

第六章博物馆的藏品收集105

第一节收集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地位105

第一节收集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地位105

第二节藏品收集的原则和途径107

第二节藏品收集的原则和途径107

第三节几类博物馆藏品的收集112

一、历史类博物馆藏品的收集112

一、历史类博物馆藏品的收集112

第三节几类博物馆藏品的收集112

二、艺术类博物馆藏品的收集113

二、艺术类博物馆藏品的收集113

三、民族民俗博物馆藏品的收集114

三、民族民俗博物馆藏品的收集114

第四节藏品收集中的若干政策和要求116

第四节藏品收集中的若干政策和要求116

第五节收藏品的鉴定119

第五节收藏品的鉴定119

第七章藏品的管理125

第一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25

第一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25

第七章藏品的管理125

第二节藏品管理的步骤和方法127

一、藏品定名、定级127

第二节藏品管理的步骤和方法127

一、藏品定名、定级127

二、藏品登帐131

二、藏品登帐131

三、藏品分类136

三、藏品分类136

四、藏品的编目和建档143

四、藏品的编目和建档143

五、藏品的库房管理147

六、藏品统计147

五、藏品的库房管理147

六、藏品统计147

第八章藏品保护153

第一节藏品保护的必要性和要求153

第一节藏品保护的必要性和要求153

第八章藏品保护153

第二节影响藏品安全的诸因素156

第二节影响藏品安全的诸因素156

一、环境因素157

一、环境因素157

二、意外因素169

二、意外因素169

三、人为因素170

一、青铜器的修复和保护170

第三节几类易损藏品的保护170

三、人为因素170

第三节几类易损藏品的保护170

一、青铜器的修复和保护170

二、铁器的保护173

二、铁器的保护173

三、石质藏品的保存与防护175

三、石质藏品的保存与防护175

四、竹、木、漆器的保存与保护177

四、竹、木、漆器的保存与保护177

五、纺织品的保护方法178

五、纺织品的保护方法178

第一节陈列的地位和形式180

第一节陈列的地位和形式180

第九章博物馆的陈列工作180

第九章博物馆的陈列工作180

一、总体规划设计的制定184

一、总体规划设计的制定184

第二节陈列的规划和实施184

第二节陈列的规划和实施184

二、内容设计186

二、内容设计186

三、形式设计190

三、形式设计190

第三节陈列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思考203

第三节陈列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思考203

一、陈列环境的创造203

一、陈列环境的创造203

二、陈列设计与观众心理206

二、陈列设计与观众心理206

三、建筑和陈列设计矛盾的处理210

三、建筑和陈列设计矛盾的处理210

四、关于陈列的民族化213

四、关于陈列的民族化213

第十章博物馆的社会教育215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地位215

第一节社会教育的地位和教育形式215

第十章博物馆的社会教育215

第一节社会教育的地位和教育形式215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地位215

二、博物馆教育的方式217

二、博物馆教育的方式217

第二节社会教育的对象——观众220

第二节社会教育的对象——观众220

一、观众的分类220

一、观众的分类220

二、研究观众是改善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224

二、研究观众是改善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224

第三节社会教育的服务措施228

第三节社会教育的服务措施228

一、为观众提供交流的桥梁——讲解229

一、为观众提供交流的桥梁——讲解229

二、讲解的新形式——电化讲解230

三、其它服务方式230

三、其它服务方式230

二、讲解的新形式——电化讲解230

一、基本条件232

第一节建立中国博物馆管理学232

第十一章提高博物馆的科学管理水平232

一、基本条件232

第一节建立中国博物馆管理学232

第十一章提高博物馆的科学管理水平232

二、学科内容233

二、学科内容233

三、加快博物馆管理学的建设236

三、加快博物馆管理学的建设236

一、中国和外国博物馆机构之比较238

第二节博物馆的机构设置238

一、中国和外国博物馆机构之比较238

第二节博物馆的机构设置238

二、中国博物馆机构必须改革242

二、中国博物馆机构必须改革242

第三节博物馆的人员245

第三节博物馆的人员245

一、馆长的素质245

一、馆长的素质245

二、工作人员的素质246

二、工作人员的素质246

三、关于博物馆人员的培训247

三、关于博物馆人员的培训247

第四节博物馆安全249

第四节博物馆安全249

一、防盗体制250

一、防盗体制250

二、防破坏的措施251

二、防破坏的措施251

四、技术预防252

三、防火灾的措施252

四、技术预防252

三、防火灾的措施252

第五节博物馆的法规建设253

第五节博物馆的法规建设253

五、机构和制度253

五、机构和制度253

国外博物馆发展趋势(代结束语)255

国外博物馆发展趋势(代结束语)255

附录26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6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69

附录269

二、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276

二、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276

三、文物藏品的定级标准284

三、文物藏品的定级标准284

四、文物工作人员守则289

四、文物工作人员守则289

主要参考书目291

主要参考书目291

后记293

后记293

三、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破坏1937

三、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破坏19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