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9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99
  • 李宗植,张润君编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31101531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经济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9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有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1

第一节 建国初的经济环境1

一 旧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1

目录1

二 解放前夕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6

三 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想8

第二节 国有经济的建立11

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11

二 官僚资本企业的改革14

三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17

一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19

第三节 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19

二 土地改革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23

三 历史性的胜利26

第四节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29

一 平抑物价、争夺市场领导权29

二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33

三 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36

四 “三反”、“五反”斗争42

五 第二次调整工商业46

第五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48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社会历史背景49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51

第六节 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3

一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3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9

第七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4

一 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74

二 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77

三 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80

四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85

五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90

第八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与提前完成94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95

二 “一五”时期的技术引进103

三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107

四 “一五”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111

五 主要经验和教训120

第九节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建立127

一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127

二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132

三 “一五”末期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134

第十节 50年代中期人口的出生高潮135

一 建国后的第一个人口出生高潮136

二 人口理论的辩论140

三 人口迅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多方影响14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失误后的调整1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45

一 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45

二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基本思想150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53

一 “大跃进”的发动154

二 全民大炼钢铁158

三 人民公社化运动162

第三节 纠正大跃进和公社化错误的初步尝试166

一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错误的思想原则与政策167

二 调整经济指标及其有关措施172

三 纠错进程被打断176

第四节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179

一 “左”倾错误的继续延续179

二 “反右倾”后继续“大跃进”180

三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184

第五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0

一 八字方针的提出191

二 调整方针的确定193

第六节 全面大幅度调整的展开199

一 全面调整措施199

二 调整农村政策,加强农业战线201

三 缩短基本建设战线,降低积累率207

四 关、停、并、转部分工业企业,改善工业内部结构210

五 稳定市场,发展商品经济214

六 加强银行、财政的集中统一管理217

第七节 国民经济在继续调整中发展220

一 继续调整经济的决策220

二 八字方针的全面贯彻222

三 经济体制改革的再次探索224

四 经济调整中“左”倾思想的重新抬头230

五 经济调整的实现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胜利234

第三章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23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经济原因和经济混乱240

一 “文革”发生的经济原因240

二 “左”倾错误下的经济混乱243

三   以盲目放权为中心的经济体制变动245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三起三伏249

一 1966~1968年的第一个起伏250

二 1969~1974年的第二个起伏253

三 1975~1976年的第三个起伏260

第三节 农村经济的深陷困境263

一 “农业学大寨”运动偏轨转向263

二 强制推行“农业学大寨”运动267

三 农村经济陷入困境268

第四节 三线建设与“四三”方案273

一 要求过急的三线建设273

二 70年代的技术引进278

第五节 第二次人口出生高潮与城乡人口对流283

一 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潮283

二 城乡人口对流287

三 城市大量待业人口的出现289

第六节 国民经济遭到的严重挫折和取得的某些进展291

一 国民经济的严重挫折291

二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某些进展300

三 国民经济取得某些进展的原因305

第四章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壮大308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指导思想的转变308

一 国民经济的恢复308

二 “左的指导思想的延续与新的失误313

三 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伟大转变319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再调整324

一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324

二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326

三 国民经济的再调整331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的突破性改革335

一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责任制336

二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341

三 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342

四 试行社队参与的经济联合344

五 实行政社分设345

六 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346

第四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348

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348

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58

第五节 对外开放的展开375

一 对外开放的决策375

二 对外贸易376

三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380

四 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及其改革384

五 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387

第六节 国民经济发展新道路的探索391

一 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391

二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92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394

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99

第七节 经济过热与治理整顿404

一 80年代中期的经济过热404

二 治理整顿方针的提出和初步实施411

三 80年代末进一步治理整顿的决策413

四 对本次治理整顿的评价419

第八节 进一步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421

一 转变国营企业经营机制421

二 深化农村经济改革428

三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事业437

第九节 发展国民经济的两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441

一 “六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441

二 “七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449

第一节 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458

一 90年代的政治经济形势45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458

二 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4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468

一 市场取向改革的探索468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471

三 90年代改革与建设的主要任务472

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474

第三节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479

一 “八五”计划的完成479

二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制订483

三 党的十五大的新要求487

一 90年代前半期国民经济的增长493

第四节 90年代国民经济的运行493

二 1996年国民经济软着陆的实现508

三 亚洲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方略513

第五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517

一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518

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23

第六节 90年代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534

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经济发展534

二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发展的决策545

第七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时的宏观调控547

一 “八五”期间的宏观调控548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举措556

三 宏观调控的显著成效和基本经验558

第八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区域经济协调562

一 90年代前区域政策的转变562

二 90年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构建564

三 “九五”以来区域关系的新态势570

第九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576

一 90年代前我国的科技事业576

二 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579

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84

结束语589

后记6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