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科教学论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科教学论基础
  • 钟启泉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2744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科教学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编 学科形成史略3

第1章 西方学科形成史略3

§1 学科的起源3

1.1 斯巴达教育与学科雏形4

1.2 雅典教育与学科雏形5

1.3 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园与雄辩教育6

1.4 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与学科课程论8

§2 希腊主义时期的“自由学艺”10

2.1 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学艺10

2.2 罗马时代的学艺12

§3 中世纪的学艺15

3.1 中世纪拉丁世界的“自由学艺”15

3.2 中世纪拉丁世界与学校教育18

3.3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学艺20

§4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艺22

4.1 注重教养的人文主义教育及其学科观23

4.2 宗教教育、庶民教育及其学科观25

4.3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学科27

§5 近代学科的诞生29

5.1 启蒙思想与实学性学科30

5.2 国民教育制度与新学科的诞生32

§6 新教育运动与改革教育学运动中的学科发展38

6.1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学科观39

6.2 德国改革教育学运动及其学科观41

6.3 学科与领域44

第2章 中国学科课程沿革49

§1 中国古代学科课程沿革49

1.1 先秦以前时期(包括先秦时期)50

1.2 两汉时期52

1.3 魏晋至隋唐时期53

1.4 宋元明至清中叶时期56

§2 中国近代学科课程沿革59

2.1 中国近代学科课程的酝酿(近代学制建立前)59

2.2 中国近代学制建立后的学科课程沿革72

§3 新中国学科课程沿革88

3.1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时期88

3.2 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时期(1957—1978)92

3.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初期97

§1 变革时代学校教育的课题与改革的方向107

1.1 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107

第3章 变革时代的学科新形态:日本的案例107

1.2 教育病理现象的现状及其克服110

1.3 “生存能力”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112

§2 初高中阶段学科课程的新构架114

2.1 高中有限学分制课程:面向未来的一种选择114

2.2 初高一贯教育新课程的编制与展开122

§3 超越近代学科的学校课程开发——日本“文部省研究开发指定学校”的课程开发130

3.1 学校课程开发案例之一——合科型自由学习的课程构想、课题、学习方法、学习评价(日本香川大学教育系附属坂出中学)130

3.2 学校课程开发案例之二——初中的综合学习:人、乡土、环境、国际理解(日本爱知县东海市立上野中学)133

3.3 学校课程开发案例之三——综合人文科设置的尝试(名古屋大学附属中学)136

§4 学科教学与学习课题的确立140

4.1 理科教学中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学习的体系化140

4.2 现代的课题与学科的使命——音乐学科中学习课题的成立146

4.3 图画手工科的学习课题的形成150

第2编 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159

第4章 学科教学与学力理论159

§1 学科课程与国民教养159

1.1 近代学科课程与国民教养159

1.2 作为学历的国民教养163

1.3 作为“学力”的国民教养166

§2 学力理论的历史发展169

2.1 日本的学力论争与学力观170

2.2 西欧学力论的形成与发展175

2.3 “学力”概念的进一步考察179

§3 “学力”与“学科统整”184

3.1 “学科”与“科学”184

3.2 学科论的对立与“学科统整”186

3.3 “学科统整”的源流188

3.4 从“学科”到“学习领域”189

3.5 “综合学习”的原理与方法197

4.1 “研究性学习”的独特性质201

§4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定位201

4.2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与异同203

4.3 知识的统整与课程的特色化206

第5章 学科教学与活动理论212

§1 学科教学的心理学活动理论212

1.1 作为方法论概念的活动213

1.2 作为心理学概念的活动214

1.3 学习活动的本质与心理构造216

1.4 学习活动的心理调适219

§2 学科教学: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222

2.1 实践的一般性质222

2.2 教学实践活动的本质224

2.3 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过程226

2.4 教学过程的结构与教师活动228

§3 教学中“习得”的心理学基础与前提233

3.1 “习得”概念233

3.2 “习得”概念的再考察235

3.3 客观要求与习得过程237

3.4 “习得”形成与教学方略238

3.5 在活动中通过活动习得241

第6章 学科教学与沟通理论246

§1 沟通文化与语言文化246

1.1 作为个体与社会媒介的社会交往247

1.2 教学是社会性发展的要素249

1.3 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251

1.4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253

§2 对话:教学的基本原理255

2.1 把握教学的若干视点255

2.2 学科教学中的语词修养257

2.3 实现对话原理的主要课题260

2.4 学科教学:语言性沟通与语言活动的实践场262

2.5 学科教学中语言性沟通的对话性264

3.1 教学与语词的本源性依存关系266

§3 作为文本的教学语言266

3.2 教学语言268

3.3 教学语言与教学的社会性271

3.4 教学语言的运用274

3.5 作用于教学语言的文本275

§4 教学规范的转型278

4.1 教学沟通:教学论的基本课题278

4.2 教学沟通的模型280

4.3 教学沟通与主体角色285

4.4 教学沟通的传统与创新289

1.1 教育·学习·媒体294

第7章 学科教学与媒体理论294

§1 教育中媒体的含义与作用294

1.2 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298

1.3 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300

§2 现代媒体的教学潜能分析306

2.1 作为教与学工具的现代媒体306

2.2 促进新教学模式开发与应用的现代媒体308

2.3 作为教学内容的现代媒体309

2.4 基于现代媒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11

3.1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能力”313

§3 教学媒体·信息能力·教学方式313

3.2 信息(处理)能力与学力316

3.3 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318

3.4 新型的教学方式321

§4 作为媒体的教材:教材概念的界定及其编制326

4.1 “教材”概念的界定326

4.2 教材编制的技术过程334

§1 教学与发展340

1.1 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340

第8章 学科教学与认知学习理论340

1.2 “学习机制”的进一步探讨345

§2 从认知心理学看学科教学355

2.1 认知心理学中的学习研究356

2.2 认知研究的新进展:知识的领域固有性与情境认知论358

2.3 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362

§3 动过程的实证分析376

3.1 师生之间的互动376

3.2 同学之间的互动381

3.3 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386

§1 信息传递型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390

第9章 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390

1.1 语言传递中心的教学法391

1.2 语言符号与语言传递的特性394

1.3 运用语言方法的要诀401

1.4 图像传递中心的教学法402

1.5 图像传递的特性404

1.6 用图像方法的要诀410

§2 问题解决型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上)411

2.1 问题的本质与问题解决过程411

2.2 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型415

2.3 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认知图式的性质及其形成过程419

2.4 构成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421

2.5 问题解决型教学法的要诀423

§3 问题解决型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下)425

3.1 从实际教学的语脉看问题解决型教学法的三种类型425

3.2 从个别学习/集体学习的维度作出的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分类430

§4 练习型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441

4.1 练习过程的心理学图式441

4.2 练习带来的变化之本质444

4.3 影响练习的效果、效率的主因与教学法446

后记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