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饮食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
  • 林乃燊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416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饮食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上篇 中国饮食文化的源流3

第一章 原始烹调的四块丰碑——用火、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3

第一节 第一次能源革命——用火3

第二节 人体与自然界物质交换的优胜选择——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出现6

第三节 火堆出智慧——制陶业的诞生10

第二章 三代的国土开发,食料生产和烹调与饮食13

第一节 以黄土高原为开发中心时期的沟洫工程与犁耕农业——大片稳产田的出现和第一次人口高峰13

一、粮食作物的生产18

第二节 种植业和养殖、捕捞业的发展18

二、蔬菜水果的生产21

三、养殖、捕捞业的发展25

四、农牧矛盾、农猎矛盾和生态理论的萌芽31

第三节 烹调业的成就和饮食的社会层次33

一、青铜时代的厨具和食器33

二、制盐业、制糖业、发酵业和调味品的生产38

三、食物的侏鲜和贮藏43

四、饮食卫生和食疗47

五、烹调技艺和烹调理论52

六、饮食的社会层次62

第三章 中华民族大发展、国土大开发、饮食文化大交流的封建前期,人口的第二次高峰——战国至南北朝68

第一节 变法运动绘出了封建小农经济的蓝图和农业生产的新高涨68

一、战国前期的变法运动是新兴封建主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造运动68

二、封建小农经济蓝图的出现和牛耕水利使农业生产跨步发展70

第二节 统一运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国土开发开辟了大道72

一、前期统一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72

二、后期统一运动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对周边国土的开发78

第三节 饮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饮食文化的发展和饮食的社会相83

一、后期统一运动扩大了中国饮食资源的开发83

二、饮食文化的发展86

三、饮食的社会相92

第四节 封建社会固有矛盾的大爆发,众多少数民族的加速封建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发展95

一、封建社会固有矛盾爆发和农民起义与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积极后果95

二、开放岁月对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意义97

三、食料生产、食品制造和食疗经验的大总结100

一、水利工程的发展,国土开发的趋势和经济中心南移107

第四章 封建后期经济发达,第三次人口高峰,六大菜系的形成(隋唐至明清)107

第一节 经济中心南移和对江南、岭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107

二、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物产(包括饮食资源)交流的意义108

三、对长江流域和东南地区进一步开发和沿海港市的兴起109

第二节 小农经济发展的顶峰和天然食库的萎缩及部分开发基地的退化112

一、小农经济发展的顶峰112

二、天然食库的萎缩和部分开发基地的退化113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各大菜系的形成117

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城市饮食业的发展117

二、饮食业出现新的高峰120

三、各大莱系的形成及其共性和个性128

四、封建后期饮食的社会表现137

下篇 中国饮食资源和饮食文化的现状和展望145

第五章 中国饮食资源略述145

第一节 饮食资源的潜力145

第二节 饮食资源的开发现状147

第三节 生态问题和生态农业155

第一节 时代的六大转变与中国饮食经济和饮食文化发展的新趋向162

第六章 中国饮食经济和饮食文化的前景和努力方向162

第二节 开拓蛋白质资源、推广无污染种植业、开展生物工程研究165

一、开拓蛋白质资源165

二、推广无污染种植和开展生物工程研究169

第三节 中国烹调业面临的新任务171

一、运用新炊具、新技术发展传统烹调技艺171

二、研究和推广中国菜肴的工厂化生产,推出中国式快餐174

三、发展食疗品种,推出食疗菜系174

五、驯养特种动物,开拓美食资源176

四、发展培训业务,保证中国莱肴在全世界的质量176

第四节 豁出一个食品制造业的灿烂时代177

一、发展大豆制品、人造肉和人造奶油工业177

二、开拓特种食品资源178

三、发展膨化技术,扩大粮品美食179

四、发展饮食机械制造业和包装保鲜工业180

结束语183

后记186

本书参考文献1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