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史 下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247903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78页
  • 文件大小:173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文学史(上)3

封建社会以前文学3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学3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和文学艺术的起源3

第二节 古代神话传说5

第二章 书写文学的萌芽和散文的开端11

第一节 商、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1

第二节 文字的产生和书写文学的萌芽12

第三节 散文的开端14

第三章 《诗经》17

第一节 “诗三百”的编集、应用和流传17

第二节 西周前期的诗19

第三节 西周后期的诗22

第四节 东周的诗25

第五节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32

封建社会文学40

战国时代文学40

第一章 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文学的繁荣40

第一节 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文化大发展40

第二节 战国时代文学的繁荣43

第三节 战国时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和它的特色46

第二章 历史散文49

第一节 历史散文的兴盛概况49

第二节 《左传》51

第三节 《战国策》56

第三章 诸子散文60

第一节 诸子散文概述60

第二节 《论语》 《孟子》61

第三节 《庄子》66

第四节 其他子书中的寓言70

第四章 屈原和其他楚辞作家73

第一节 屈原的时代和生平73

第二节 《离骚》74

第三节 《九章》、《九歌》和《天问》78

第四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83

第五节 宋玉84

第六节 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88

秦汉文学92

第一章 秦及汉初文学92

第一节 秦的统一和秦代文学92

第二节 秦汉之际的社会变动和汉初政治对文学的影响93

第三节 贾谊95

第四节 枚乘97

第二章 西汉中叶的文学100

第一节 汉武帝时代的文化政策和文学100

第二节 司马相如和其他作家103

第三章 司马迁的传记文学108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108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11

第三节 《史记》的影响120

第四章 西汉末叶到东汉末的辞赋和散文123

第一节 西汉末叶到东汉末社会政治对文学的影响123

第二节 刘向 扬雄 班固125

第三节 张衡 蔡邕 赵壹130

第五章 汉代乐府民歌134

第一节 民歌的收集及其类别134

第二节 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35

第三节 《孔雀东南飞》145

第四节 乐府民歌的影响148

第六章 五言诗的成长150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150

第二节 古诗与“苏李诗”151

魏晋南北朝文学160

第一章 汉魏之际的社会变动及建安文学160

第一节 汉魏之际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160

第二节 曹操 曹丕162

第三节 曹植165

第四节 王粲、刘桢及其他建安作家171

第五节 蔡琰174

第二章 魏末和晋代文学176

第一节 魏末和晋代的社会、政治、思想对文学的影响176

第二节 嵇康 阮籍179

第三节 陆机和太康诗人183

第四节 左思188

第五节 刘琨 郭璞191

第三章 陶渊明194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194

第二节 陶渊明的作品196

第三节 陶渊明的影响204

第四章 佛经翻译206

第一节 佛经翻译的概况206

第二节 佛经翻译的影响208

第五章 南朝乐府民歌214

第六章 南朝作家221

第一节 南朝的社会、政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221

第二节 谢灵运 颜延之223

第三节 鲍照225

第四节 谢朓、沈约和“永明体”228

第五节 江淹、何逊和梁、陈作家231

第七章 北朝乐府民歌236

第八章 北朝作家243

第一节 北朝的社会、政治与文学243

第二节 《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244

第三节 庾信247

第四节 北朝其他作家249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252

第一节 志怪小说252

第二节 轶事小说256

第十章 《文心雕龙》、《诗品》和《文选》261

第一节 刘勰的《文心雕龙》261

第二节 钟嵘的《诗品》266

第三节 萧统和《文选》269

唐代文学274

第一章 唐代文学的繁荣274

第二章 唐初文学286

第一节 唐初的浮艳诗风286

第二节 王绩和四杰290

第三节 陈子昂对诗风的革新295

第三章 开元天宝间诗人300

第一节 孟浩然 储光羲301

第二节 王维304

第三节 高适 岑参308

第四节 王昌龄 李颀314

第四章 李白319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319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321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332

第五章 杜甫337

第一节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发展337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341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349

第四节 杜甫诗歌的巨大影响352

第六章 天宝大历间诗人354

第一节 元结 顾况354

第二节 刘长卿 韦应物358

第三节 卢纶 李益 戴叔伦361

第七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364

第一节 古文运动364

第二节 韩愈369

第三节 柳宗元375

第八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381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的起来381

第二节 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理论385

第三节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388

第四节 元稹396

第九章 唐中叶其他诗人400

第一节 刘禹锡400

第二节 孟郊 贾岛403

第三节 李贺407

第四节 李商隐 温庭筠412

第五节 杜牧418

第十章 唐末诗人422

第一节 唐末政治对文学的影响422

第二节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及其他诗人424

第三节 韦庄 司空图 韩偓431

第十一章 唐代传奇小说435

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及其原因435

第二节 唐代传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437

第三节 唐代传奇小说的影响444

第十二章 变文和民歌446

第一节 变文446

第二节 唐代民间歌谣449

第三节 敦煌曲子词451

第十三章 唐五代词454

第一节 唐代早期的词454

第二节 温庭筠和“花间派”456

第三节 李煜和南唐词人460

中国文学史(下)466

宋代文学466

第一章 宋代文学的承先和启后466

第二章 宋初文学473

第一节 宋初的复古运动和王禹偁473

第二节 《西崑酬唱集》477

第三章 北宋中叶文学479

第一节 梅尧臣 苏舜钦480

第二节 欧阳修483

第三节 王安石 王令488

第四节 柳永及其他词人493

第四章 苏轼500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500

第二节 苏轼的创作503

第三节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515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517

第一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517

第二节 秦观的词和张耒的诗522

第三节 贺铸和周邦彦的词527

第六章 南宋前期文学532

第一节 女真族的入侵和爱国主义的文学532

第二节 女作家李清照534

第三节 陈与义及其他爱国作者539

第四节 杨万里 范成大545

第七章 陆游552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552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554

第三节 陆游诗歌所继承的创作传统及其艺术特色561

第八章 辛弃疾563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563

第二节 辛弃疾的作品565

第三节 辛派词人571

第九章 南宋后期文学573

第一节 姜夔、吴文英及其他词人574

第二节 四灵和江湖派580

第三节 宋末的爱国诗583

第十章 宋代的诗话588

第十一章 话本和戏曲595

第一节 话本595

第二节 戏曲598

第十二章 辽金文学600

第一节 辽金文学概况600

第二节 元好问603

第三节 《西厢记诸宫调》608

元代文学614

第一章 杂剧的兴起和繁荣614

第一节 元代社会经济、政治对文学的影响614

第二节 元杂剧的兴盛及其原因616

第三节 元杂剧的几个特色620

第二章 关汉卿623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623

第二节 《窦娥冤》624

第三节 《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拜月亭》和《单刀会》627

第四节 关汉卿杂剧的特色和成就632

第五节 关汉卿的散曲634

第三章 王实甫637

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637

第二节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638

第三节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643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647

第一节 白朴647

第二节 马致远651

第五章 前期其他杂剧作家657

第一节 康进之 高文秀 纪君祥657

第二节 杨显之 石君宝 尚仲贤 李好古661

第三节 李直夫 张国宾 李潜夫664

第六章 后期杂剧作家和无名氏的杂剧667

第一节 郑光祖667

第二节 宫天挺、秦简夫等671

第三节 无名氏的杂剧673

第七章 元代散曲676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676

第二节 前期散曲作家677

第三节 后期散曲作家679

第八章 元代诗歌和散文687

第一节 元代诗文发展的概况和特点687

第二节 刘因、萨都刺、王冕和其他诗文作家689

第九章 南戏697

第一节 南戏的发展697

第二节 《拜月亭》和其他作品700

第三节 高明的《琵琶记》703

明代文学710

第一章 明初文学710

第一节 明初经济、政治、文化政策对文学的影响710

第二节 诗文711

第三节 杂剧和传奇小说718

第二章 《三国志演义》722

第一节 作者生平思想和作品题材来源722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724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创作特色728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732

第三章 《水浒传》735

第一节 《水浒传》的形成735

第二节 《水浒传》所反映的农民革命736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743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749

第四章 成化至隆庆时期文学752

第一节 社会经济、政治对文学的影响752

第二节 诗文754

第三节 戏剧762

第四节 散曲770

第五章 《西游记》774

第一节 《西游记》的形成及其作者774

第二节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777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783

第六章 万历时期文学788

第一节 社会经济、政治和哲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788

第二节 诗文790

第三节 戏剧800

第七章 《金瓶梅》和其他长篇小说807

第一节 长篇小说的繁荣807

第二节 《封神演义》810

第三节 《金瓶梅》812

第八章 汤显祖817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817

第二节 《牡丹亭》818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作品823

第九章 短篇白话小说的繁荣826

第一节 冯梦龙和《古今小说》826

第二节 《拍案惊奇》和其他拟话本832

第三节 明代拟话本的艺术成就834

第十章 明末文学837

第一节 社会动乱对文学发生的影响837

第二节 诗歌839

第三节 散文841

第四节 戏剧和小说843

第十一章 明代民歌848

第一节 民歌的兴盛848

第二节 明代民歌的思想和艺术850

清代文学858

第一章 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上)858

第一节 清初社会经济、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858

第二节 诗歌、散文860

第二章 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下)874

第一节 小说874

第二节 戏剧880

第三章 蒲松龄888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888

第二节 《聊斋志异》889

第三节 蒲松龄的“俚曲”896

第四章 洪升和孔尚任899

第一节 洪升和他的《长生殿》899

第二节 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904

第五章 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学909

第一节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影响909

第二节 诗歌911

第三节 散文917

第四节 戏剧920

第五节 小说925

第六章 吴敬梓928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928

第二节 《儒林外史》对封建社会的抨击930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936

第七章 《红楼梦》940

第一节 《红楼梦》的作者940

第二节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942

第三节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944

第四节 《红楼梦》爱情的广阔社会意义950

第五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952

第六节 《红楼梦》的巨大影响955

第八章 嘉庆、道光时期的文学95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的社会经济、政治对文学的影响957

第二节 诗歌、散文958

第三节 小说964

第四节 地方剧967

第九章 民歌和讲唱文学969

第一节 民歌969

第二节 讲唱文学97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汇刊》编后记977

热门推荐